人間通訊社

2023年11月28日 星期二
星雲大師全集
首頁 > 教育人文> 滿觀法師分享新作《窗前佛顏》因緣

教育人文

字級

滿觀法師分享新作《窗前佛顏》因緣

【人間社記者 覺瀚 台北報導】 2018-08-30
「寫詩,除了靈感之外,還要看心情。」近日完成新作《窗前佛顏》的滿觀法師,8月24日為參加普門寺燄口法會600多位信眾開示,述說秉持「以文化弘揚佛法」為志,一直在文化院服務,出家後,已出版三本著作,《窗前佛顏》為今年八月付梓的新詩文章,約二萬多字,並加以詮釋其內容概要。

滿觀法師闡說,她撰寫的第一本著作《靈山不如歸》,是描述在佛光山修行心得的小品散文;第二本著作《半中歲月》,原是《人間福報》「以書會友」專欄文章,主要是閱讀體會的引申發揮,這是他在講經說法之外的筆耕成績;第三本長篇小說《我從世間來》17萬字,描寫千絲萬縷的人間世情,複雜而幽微,小說人物總因其個性而有其際遇,但事會過,境會遷,在此過程中,於人生有所體悟。

滿觀法師表示,想到要寫詩,需與佛心相應;文章中從禪宗公案摘錄下來的經典文字,也是如此。累積多年來,用心情捕捉來的詩有百首,經潤飾改寫後,有60多首,《窗前佛顏》內容包括人間悲喜、祈願祝禱、禪門迷悟、護生童詩等。

滿觀法師回憶,多年前,剛從上海調回佛光山,已半夜一點多,在夜深人靜中,幸遇一位師兄幫他把重甸甸的行李扛上樓梯,送到寮房門口。放妥後,匆匆洗臉就寢。翌日,聽到打板聲起床,看到水漬的天花板、壁癌叢生的牆壁、外皮已掀開,木屑仍會掉下來的老舊櫃子,想到還得重新整理托運幾十箱的書,將其一一歸位,心情十分沈重。不過,當打開窗戶,看到樹林遠方佛陀紀念館的大佛清晰映前,心情為之開朗,從此可以每天對著佛陀寫稿,向佛祈願,內心充滿歡喜。於是,寫下《窗前佛顏》。

「佛在世時我沈淪,佛滅度後我出生,懺悔此身多業障,不見如來金色身。」回溯2500多年前的因緣,以身為佛門弟子,如實將修道風光描述。第一單元「人間悲喜」,世間生活有悲歡離合,苦樂參半,快樂事易忘,苦比較記得。苦是人間實相,我們要認識它、看透它,再求離苦得樂;面對人間事,緣來勿喜,緣去勿悲。

第二單元「祈願祝禱」,描繪的是不忘初心,讓心香一瓣遍灑字裡行間。第三單元「禪門迷悟」,藉由禪宗公案裡的故事,讓讀者體會禪門的修道風光。第四單元「護生童詩」,引用10張《豐子愷護生圖集》的圖,以現代語言寫成童詩,並請插畫家尤俠插圖,圖文中流露出慈悲心、柔軟心的護生情懷,更許有情眾生一片安然淨土。

「但願將每日祈願的窗前佛顏心得,獻給讀者」,法師表示,希望大家藉由閱讀好書,增上我們自心清淨,願讀詩賞圖的有緣人,人海中不再迷茫,更以佛心柔和看待世間事,念念祥和!
12345678910第5 / 2405頁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