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通訊社

2025年09月17日 星期三
星雲大師全集
首頁 > 全球宗教 > 佛光新聞> 南屏別院甘露灌頂三皈五戒典禮 提升信仰層次

佛光新聞

字級

南屏別院甘露灌頂三皈五戒典禮 提升信仰層次

【人間社 宋滌姬 高雄報導】 2024-07-23
佛光山南屏別院7月21日舉行莊嚴隆重的「甘露灌頂三皈五戒典禮」,恭請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主法證盟授戒。來自南屏別院、普賢寺、高雄佛教堂、小港講堂的655位佛光人同來求受三皈五戒。國際佛光會署理會長慈容法師戒會說明,為戒子們解說四弘願誓、四聖諦、四無量心、四攝法的具體實踐。

「皈依是進入佛門的第一步,再進一步就是受戒,受持戒法後要付諸行動,培養福德智慧,在菩薩道上精進」。慈容法師說,因為心念難以掌控,因此要不斷學習,慢慢讓心熟悉善法。四弘誓願、四聖諦、四無量心、四攝法是菩薩道的基礎。修行四弘誓願,就是修行「苦集滅道」四聖諦。如何實踐「眾生無邊誓願度」?眾生多苦,干擾內心,因此不能安心辦道,度化眾生就是教他們觀因緣法,認識苦諦,就能夠安心。再談到「煩惱無盡誓願斷」,「集」是苦的因,斷煩惱就要滅苦的因,如何斷呢?煩惱自身口意來,有各種法門來對治,也就是「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也就完成了道諦。

四無量心是「慈悲喜捨」,能去除塵垢,端正身心。就像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幼年特別用心照顧一隻嘴喙受損的小雞,直到雞隻長大能生蛋。所以慈悲不是一時的,也是要長期培養的。四攝法是「布施、愛語、利行、同事」,能以四攝法待人,就能讓對方歡喜,善緣會愈結愈廣。

心保和尚恭喜戒子在三寶座前受持三皈五戒,殊勝難得。以三寶為依歸,在煩擾的塵世就有了依靠。「佛」是佛教教主釋迦牟尼佛,佛陀在金剛座上悟緣起法,了知緣起性空,煩惱來自執著。懂得該努力時努力,該放下時放下,就能得到自在。每人都有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的機緣,要肯定自己與佛平等,肯定自己是佛,給自己信心希望。

心保和尚接著說明,「法」是通向解脫的道路,佛陀傳下三藏十二部聖典,佛弟子依法修行,身體力行,不起貪瞋痴煩惱,就能到達解脫的彼岸。「僧」就是正信正見的僧團,要經常回到道場發心做義工,做佛教不請之友。能自願發心,內心就有力量,能持續精進。

心保和尚進而說明戒有在家、出家之分。「五戒」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吸毒,並一一解說。五戒是提醒與保護,而非束縛,透過戒了解如何修行,讓身心找到正確依靠。

本次戒會有40位青年皈依受戒,13位青年義工一起護持。心保和尚在會後特別與青年見面接心,勉勵他們不忘初心。

正授之前,南屏別院住持妙樂法師講授認識戒常住,說明戒常住的重要、「常住」的意義、「受戒常住」、佛光山創建因緣等重要觀念。戒會後,妙樂法師提醒戒子,這場戒會是聚集很多因緣、善知識等互相成就的,這只是一個開始,還有很多歷程,要把感動化為行佛行動力。要持續發菩提心,向佛道前進,一起共成佛道。

本次戒會有不少全家福,盧德龍、洪靖喬伉儷帶著10歲與5歲的孩子,一家四口歡喜來受戒。全家一起受戒是洪靖喬的心願,因為全家一起受戒,就有共同的目標,共同的話題,共同在生活中踐行佛法。

林永和、蔡佩芬、林宸牟一家三口都來受戒。他們因為散步走到南屏別院,受到邀請成為義工,因緣成熟來受戒。他們希望有更多人來受戒,讓社會更穩定,更安和樂利。

正逢暑假,孩子有時間,蔡緹湄和2個女兒一起受戒。蔡緹湄分享在戒壇的感動:「當楊枝甘露灑在身上時,感覺身心靈都被淨化了」。
4041424344454647484950第40 / 932頁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