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通訊社

2025年11月09日 星期日
星雲大師全集
首頁 > 教育人文> 法鼓僧伽教育團參訪 慈惠法師分享教育理念

教育人文

字級

法鼓僧伽教育團參訪 慈惠法師分享教育理念

【人間社 李慧琳 高雄大樹報導】 2025-01-11
法鼓山僧伽教育研修團一行10人,由法鼓山三學研修院女眾部副都監果慨法師、寺院管理女眾部副都監果理法師帶領,在中山大學教授越建東陪同下,1月10日至佛光山藏經樓參訪,並先至宗祖殿禮敬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隨後禮請佛光山長老慈惠法師,與大眾進行一場僧伽教育座談交流。

慈惠法師表示,自己在佛學院是從基層「監學」做起,追隨大師後,一生做了兩件事不曾間斷,「就是為大師翻譯和從事教育工作」。過去,就跟聖嚴法師認識,今天希望大眾在座談中自在交流,輕鬆分享。

果慨法師提問:「佛光山曾辦過四個月的短期班,讓有心學佛的年輕人體驗僧團生活,請問課程結束後如何銜接佛學院的體制?」慈惠法師指出,除了短期班,大師還辦了都市佛學院,讓年輕人可以在下班後研讀佛學,這些都是佛學院的學前教育課程,只要拿到三、四張結業證書,就可以進入佛光山佛學院就讀,甚至還可以插班進入專修班,在佛學教育的銜接上並無困難。

另外,大師也想到,「如何讓年輕人適應佛學院的生活也是一大問題」。慈惠法師表示,在學院除了要早起,還有嚴謹的門規,這些都需要一段適應期,所以大師舉辦短期出家,讓青年先行體驗寺院生活,未來進入佛學院就很容易了。

佛光山僧材教育的規劃?三年學院生活畢業領職後,是否有其他教育培養機制?慈惠法師表示,大師很重視僧伽教育,除了在學院傳授完整的佛門教育,也隨時給予弟子學習的機會。如每年舉辦的徒眾講習會,在海內外服務的法師都會回來,一起修學宗門思想,並藉著各國弘法的經驗交流,達到思想的一致性,回去後更具有度眾的資糧與能量。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也補充說明,對於畢業後的徒眾進修,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每年也舉辦短期研究班,在大師和長老的指導下,課程主要是宗門思想、經典研讀及人間佛教思想專題,讓長年忙碌的法師可以沈潛身心,自我進修。此外,也針對海外的法師提供全英文的線上課程,讓全球法師都能有因時制宜的進修課程,增進在弘法上的行解並重。

法師又問到,不論出家資歷,佛光山僧團是否皆採用一樣的培訓課程?慈惠法師說明,佛光山有很多培訓課程,比如任職都監院時期,曾針對寺院住持開設寺院行政管理講習會,教授寺院管理者如何經營管理寺院;此外還設有傳燈學院為弟子們做在職進修教育,過去大師為了與遍布世界各地的徒眾接心交流,每個月都會寫一篇佛法開示寄給全球弟子,用書信的方式教育弟子;現在則是因應弘法需要,開設許多經典與實用性課程,如典座講習會、知客講習會,讓法師們能夠與時俱進地弘法。

如何能讓在第一線弘法的僧眾保持如法行持?妙南法師表示,從佛學院開始就有嚴謹的院規、週訓、思想課程,用以訓練學生養成好威儀與習慣;同時也接軌常住的寺務活動,養成菩薩道的性格,之後進入教團弘法就能自我約束。慈惠法師強調,這些都是大師訂的規矩,也都有人性化的一面,如同佛陀制戒,不是為了約束,而是為了讓每個人變得更好。法鼓山副都監果慨法師聽後讚歎:「在星雲大師帶領下,佛光山的法師都很自律,而且制度很人性化!」他表示,這是僧伽教育中很值得學習之處。

最後慈惠法師述及與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多年的交誼,從大師在壽山寺辦學,禮請聖嚴法師前來授課,後來也在同一時期赴日留學,以及同樣經歷過興辦大學的種種艱困,他曾與聖嚴法師共勉:「只要堅持,必有成果。」慈惠法師也鼓勵大眾珍惜因緣,教團要經常相互交流,未來在弘法的路上繼續攜手前行。與會座談者尚有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副院長妙光法師、叢林學院院長妙南法師及研究院法師等共10人出席。
12345678910第4 / 458頁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