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 大
- 中
- 小
 圖說:講座結束,大眾與慧喜法師合影。 人間社記者葉信興攝
圖說:講座結束,大眾與慧喜法師合影。 人間社記者葉信興攝 圖說:佛光山擇善寺7月15日舉辦佛學講座,禮請佛光山傳燈會男眾教育培訓組主任慧喜法師主講「佛陀的人間生活」。 人間社記者葉信興攝
圖說:佛光山擇善寺7月15日舉辦佛學講座,禮請佛光山傳燈會男眾教育培訓組主任慧喜法師主講「佛陀的人間生活」。 人間社記者葉信興攝 圖說:佛光山擇善寺7月15日舉辦佛學講座,禮請佛光山傳燈會男眾教育培訓組主任慧喜法師主講「佛陀的人間生活」,逾百位信眾同霑法益。 人間社記者葉信興攝
圖說:佛光山擇善寺7月15日舉辦佛學講座,禮請佛光山傳燈會男眾教育培訓組主任慧喜法師主講「佛陀的人間生活」,逾百位信眾同霑法益。 人間社記者葉信興攝 圖說:信眾專注聆聽慧喜法師開示。 人間社記者葉信興攝
圖說:信眾專注聆聽慧喜法師開示。 人間社記者葉信興攝擇善寺佛學講座 看佛陀的人間生活
2024-07-16
                        佛光山擇善寺7月15日舉辦佛學講座,由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新莊第二分會承辦,禮請佛光山傳燈會男眾教育培訓組主任慧喜法師主講「佛陀的人間生活」,逾百位信眾同霑法益。
慧喜法師提到,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曾說,釋迦牟尼佛,就是人間的佛陀。他出生在人間,修行在人間,成道在人間,度化眾生在人間,一切都以人間為主。佛陀一向倡導平凡、平常、平淡、平等、生活化、人間化。大師非常重視認識佛陀的重要,著有《釋迦牟尼佛傳》,慧喜法師鼓勵大家閱讀。
接著,慧喜法師以四個部分介紹佛陀的人間生活,第一部分為佛陀是誰?慧喜法師引用星雲大師智慧法語,佛陀是人不是神,佛陀是覺悟的聖者,佛陀有原名、尊稱,有父親、母親,有誕生處、修行處、成道處、初次說法處,佛陀80歲時於拘尸那羅涅槃。「佛教」本為佛陀對人間的教化,佛陀為解決人間的問題,所以發願出家。
第二部分為佛陀的樣貌:慧喜法師以四句偈中的慈悲、喜捨、相好莊嚴,及當時印度對三十二相之審美觀來說明,同時引用《中阿含經》的經典故事,介紹具備聖賢條件的五項觀察角度,從著衣、走路、 就坐、飲食、說法等呼應三十二相,指出佛陀強調凡事圓滿要靠修行,佛陀說法非常善巧方便。星雲大師說,若要形容當時佛陀的生活,「隨遇而安、隨緣生活,隨喜而作、隨心而有」,是最貼切不過了。
第三部分為佛陀的教化:慧喜法師以《中阿含經》、《苦陰經》講述佛陀的堂弟求問佛陀「我有何法不滅,今我心中復生染法、恚法、癡法耶?」說明佛陀開示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接觸,當屏除貪瞋痴念,同時以《中阿含經》、《怨家經》講述求財、鬪諍、戰爭,均因眾生無限的慾望想要被滿足,凡事以自我為中心,故煩惱不斷,果報還自受。因此,要出離以欲望為枷鎖,並引用星雲大師教導「生氣是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與大家共勉。
第四部分為佛陀的慈悲濟世:慧喜法師分享經典故事,佛陀為釋迦族和拘利族調解爭水的糾紛,講述佛陀對人的慈悲是讓大家都能歡喜與接受。佛陀在人間的生活是保持著正念、懷有慈悲、歡喜的心,佛陀認為人間需要的是幸福安樂。
聽完講座後,新莊第二分會督導王素雲讚歎,佛陀出生在人間,修行在人間,而星雲大師將人間佛教加以弘揚,讓世人有修習與精進的機會,要好好把握當下,依教奉行。
                    
                    
                    
                    
                慧喜法師提到,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曾說,釋迦牟尼佛,就是人間的佛陀。他出生在人間,修行在人間,成道在人間,度化眾生在人間,一切都以人間為主。佛陀一向倡導平凡、平常、平淡、平等、生活化、人間化。大師非常重視認識佛陀的重要,著有《釋迦牟尼佛傳》,慧喜法師鼓勵大家閱讀。
接著,慧喜法師以四個部分介紹佛陀的人間生活,第一部分為佛陀是誰?慧喜法師引用星雲大師智慧法語,佛陀是人不是神,佛陀是覺悟的聖者,佛陀有原名、尊稱,有父親、母親,有誕生處、修行處、成道處、初次說法處,佛陀80歲時於拘尸那羅涅槃。「佛教」本為佛陀對人間的教化,佛陀為解決人間的問題,所以發願出家。
第二部分為佛陀的樣貌:慧喜法師以四句偈中的慈悲、喜捨、相好莊嚴,及當時印度對三十二相之審美觀來說明,同時引用《中阿含經》的經典故事,介紹具備聖賢條件的五項觀察角度,從著衣、走路、 就坐、飲食、說法等呼應三十二相,指出佛陀強調凡事圓滿要靠修行,佛陀說法非常善巧方便。星雲大師說,若要形容當時佛陀的生活,「隨遇而安、隨緣生活,隨喜而作、隨心而有」,是最貼切不過了。
第三部分為佛陀的教化:慧喜法師以《中阿含經》、《苦陰經》講述佛陀的堂弟求問佛陀「我有何法不滅,今我心中復生染法、恚法、癡法耶?」說明佛陀開示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接觸,當屏除貪瞋痴念,同時以《中阿含經》、《怨家經》講述求財、鬪諍、戰爭,均因眾生無限的慾望想要被滿足,凡事以自我為中心,故煩惱不斷,果報還自受。因此,要出離以欲望為枷鎖,並引用星雲大師教導「生氣是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與大家共勉。
第四部分為佛陀的慈悲濟世:慧喜法師分享經典故事,佛陀為釋迦族和拘利族調解爭水的糾紛,講述佛陀對人的慈悲是讓大家都能歡喜與接受。佛陀在人間的生活是保持著正念、懷有慈悲、歡喜的心,佛陀認為人間需要的是幸福安樂。
聽完講座後,新莊第二分會督導王素雲讚歎,佛陀出生在人間,修行在人間,而星雲大師將人間佛教加以弘揚,讓世人有修習與精進的機會,要好好把握當下,依教奉行。
                        最新消息
                    
                    - 法華禪寺三好兒童秋令營 團隊生活實踐三好2025-10-31
- 《365日》贈台中通豪大飯店 喚醒旅人的心靈寶典2025-10-31
- 西來寺與BAPS神廟交流 共譜宗教和諧之曲2025-10-31
- 紐西蘭北島小學師生VEGRUN 跑出300棵樹2025-10-31
- 大佳國小生命十堂課 從電玩看休閒生活2025-10-31
- 《台灣超人》北美巡演 西來寺綻放人間光影2025-10-31
- 法寶寺《人間佛教之美》攝影展開幕 傳遞光明與歡喜2025-10-31
- 西來寺融入社區親子夜 三好理念樂中學2025-10-31
- 大明社區大學公民素養周 情緒教育學習說出心聲不傷人2025-10-31
- 全國圖書書目資訊網 南華大學獲金心獎肯定2025-10-31
                    相
                    關
                    消
                    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