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通訊社

2025年10月03日 星期五
星雲大師全集
首頁 > 教育人文 > 校園風光> 南天大學社交媒體工作坊 提升自我意識

校園風光

字級

南天大學社交媒體工作坊 提升自我意識

【人間社 文慧 澳洲臥龍崗報導】 2021-04-25
「社交媒體」(Social Media)已逐漸融入大眾生活中,為探討社交媒體對社會的影響,4月18日,澳洲南天大學特別舉辦線上工作坊,邀請臥龍崗大學博士生Alex Trauth-Goik、麥格理大學及University of Groningen博士生Jade Hutchinson,分享3年研究成果,分析社交媒體如何影響個人身分、社會及人際關係。

南天大學校長Denise Kirkpatrick教授、前任南天大學校長榮譽教授Bill Lovegrove AO、臥龍崗大學名譽教授暨南天大學人間佛教中心顧問Emeritus Professor Stephen Hill、南天大學講師兼醫生Dr.Jonathan Page、南天大學人間佛教中心主任覺瑋法師、在墨西哥大學從事研究的Dr.Maria Sanchez Paz、Priscilla Wong醫生及來自雪梨、墨爾本、西澳、坎培拉、中國、美國、加拿大、墨西哥、新加坡及馬來西亞等線上、線下近百人參加。

校長Denise Kirkpatrick歡迎大家參加工作坊,並強調,社交媒體已經是社會的一部份,在生活上是離不開社交媒體,帶給社會很大影響;校長分享20年前曾進行同樣的研究工作,當時發現社交媒體是凝聚社會、加強溝通與提升工作及人際關係,但現在的社交媒體功能,對社會及特別是年輕人,帶來負面影響力,希望工作坊能夠提升使用社交媒體的自我意識。

工作坊分3部份進行,Alex Trauth-Goik探討全球使用社交媒體潮流與動向,Jade Hutchinson分析社交媒體對社會的影響,此外尚有小組討論與開放提發問題。

「您最常用是哪種社交媒體,為什麼?」「您對社交媒體的廣告有什麼感受?」Alex Trauth-Goik徵詢大家意見,希望更了解大家使用社交媒體的背景與目的,並指出,目前全球有42億人使用社交媒體,占全球總人數53.6%,社交媒體收集用戶的個人資料,包括照片、評語、愛好、興趣、上線時間及瀏覽哪些網站等資料,建立「數碼檔案」,用作改變用戶的行為與想法,其中最可怕是社交媒體的「機器算法」 (The Machine Algorithm),具有自學功能、預測用戶的行為及行動。

「您每天使用社交媒體是多少時間?」「什麼時候開始使用社交媒體?」Jade Hutchinson用投票方式,分析大家使用社交媒體習慣,並依據其他的研究報告,分析社交媒體帶來很多負面影響,包括減低注意力、失去記憶力、影響解決問題能力、影響社區互動交流能力及影響神經系統發展等。工作坊其中最重要和令人驚訝的發現之一,是社交媒體的使用與自我傷害,包括自殺,之間的相關性,嘗試自我傷害的年輕人中有100%將原因歸咎於社交媒體。Jade Hutchinson並說明,如果懂得正面與積極使用社交媒體,可以凝聚社區、加強互動,提升人際關係及傳遞訊息等用途。

「如何解決問題?」2位與談人分享,可以透過教育提升對使用社交媒體的自我意識,加強監控社交媒體為社會帶來的負面影響,保護個人資料與數據及防止社交媒體公司互相分享收集的資料。

覺瑋法師安排與會大眾參加小組討論,希望依據與談人的分享,探討如何更有效使用社交媒體,提升生活品質。工作坊並開放提發問題,覺瑋法師代表大眾提問「社交媒體對發展有什麼貢獻?」「如何防止社交媒體操縱或濫用收集的資料?」「如何透過公眾運動力量,改革社交媒體運作?」2位與談人均耐心詳細回答。覺瑋法師鼓勵青少年踴躍報名參加7月份的線上「澳紐青年生活營」,透過社交媒體與各州青少年互動、結緣。

工作坊結束,Alex Trauth-Goik接受訪問時強調,目前大家使用的高科技社交媒體,對社會、人民,特別是年輕人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負面影響,工作坊其中重要訊息之一,是提升大家的自我意識,善用社交媒體的好處,克服社交媒體帶來的壞處,利用社交媒體提升工作與生活的品質;Alex Trauth-Goik很感恩2019年有因緣在南天大學認識覺瑋法師及南天寺的法師,是很難忘珍貴的經歷。

值得一提,南天大學推動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念,並付諸實踐及扎根本土,工作坊是透過大學的Communities of Practice,關注社區脈搏,鼓勵年輕人分享他們對時代的發現與激情,共同一起與關心社會,南天大學更負起凝聚社區、敦親睦鄰的重要角色。
12345678910第4 / 93頁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