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通訊社

2025年09月21日 星期日
星雲大師全集
首頁 > 國際兩岸> 佛光青年好榜樣座談會 高呼我是佛教徒

國際兩岸

字級

佛光青年好榜樣座談會 高呼我是佛教徒

【人間社記者 利浩維 馬來西亞仁嘉隆報導】 2018-06-12
2018年「攜手同圓」中學三好領袖培訓營,6月10日舉行「佛教青年好榜樣──我是佛教徒」綜合座談,邀請佛光文教中心副住持如行法師,以及馬來西亞佛光青年團副執行長薛仙明、白象幹部二級暨善財講師彭子悅、白象幹部暨妙慧講師謝曉青及白象幹部沈俊良等4位青年領袖,暢談自身如何透過佛教,遇見不一樣的自己。

座談主持人胡柏瑜透過「世界未來宗教趨勢」數據指出,對比其他宗教,馬來西亞佛教徒缺乏宗教情操,學員應保有危機意識,把宣揚佛教視作身為佛教徒的責任。

彭子悅分享自身20年學佛經歷:幼兒時的學佛是懵懂,從拜拜中認識佛陀;中學時期則是真正認識人間佛教,認識星雲大師。他表示,真正學佛以後,身邊的人以善知識居多,從他們身上看見自己的不足;有信仰後,遇見問題會想起佛陀,效法佛陀的智慧來解決難題。他說,從發心中找到自己,提升了自信與能力,並勸勉學員把「我是佛教徒」付諸行動。

謝曉青則說,謹慎多慮的性格,使她在大學畢業以後選擇在道場工作,因為擔心紅塵俗世會汙染自己的內心,從而失去信仰。她坦承當時道心不堅,卻在道場服務的歲月中堅固了道心,堅定地確認佛教是終生信仰,並選擇到佛光大學深造,就讀佛教學系。她把「成為一名更好的佛教徒」當作未來目標,期許自己將所學知識轉化為智慧,運用於生活中,打造更美好的未來。

薛仙明分享接引家人、朋友學佛的經驗。她說,身為青年團領袖,為了與接引對象有共同語言,可以開方便法門,但是接引過後一定要踏實學佛,要秉持「依法不依人」的精神。她強調,「機會、被認可、陪伴」是青年的需要,可作為接引青年的原則。她鼓勵學員把從佛教中體會到的感動,感染身邊的人,做一個積極勇敢的佛教徒。

有數年工作經驗的沈俊良,分享自身體會,點出佛教徒與其他人在職場上的差異。他表示,成為佛教徒,讓他有更多的成長機會,也更容易在職場獲得認可。在佛光山服務的經歷中,學會了直下承擔,能夠做中學、學中做,勇於嘗試新挑戰,不會以「我不會」逃避責任。他也說到,曾在遭上司否定、拒絕的當下,嘗試自我掌控,不把心力浪費在沮喪上,反而努力反思,繼續精進。

如行法師肯定四名佛光青年的領袖特質,讚歎在他們身上看見星雲大師的精神。如行法師提醒,身為領袖必須不斷地學習,而周遭的師長、朋友、書本,都可化作自己的善知識,並且運用此善知識規劃人生藍圖。

如行法師提出「成為更好的佛教徒」的要點:「肯給」,付出時間精力支持大眾,方能獲得大家的肯定;「陪伴」,在活動中相互鼓勵,也要有一同承擔錯誤的勇氣;「給人方便」,但不可違背佛教原則,不可犯五戒;「同理心」,要為人著想,了解他人的個性、需要。如行法師說明星雲大師的弘法道路,供學員作學習榜樣。

最後,所有與談人向學員獻上勉勵及祝福:要對自己、對佛教有信心;要行佛所行;要有自覺心,懂得辨別是非;要享受精彩人生。座談會在學員高呼「我是佛教徒」下圓滿結束。
12345678910第4 / 15頁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