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通訊社

2025年09月27日 星期六
星雲大師全集
首頁 > 文化藝術 > 藝文活動> 中美文化講壇 感悟中國智慧

藝文活動

字級

中美文化講壇 感悟中國智慧

【人間社 尊怡、李魯燕 美國芝加哥報導】 2024-08-06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于丹,8月3日為芝加哥佛光山信眾主講一場題為「感悟中國智慧」的線上講座。于丹學識淵博,傳統文化造詣深厚,表達清晰,深入淺出,字字珠璣,百多位信眾受益匪淺。

國際佛光會芝加哥協會會長王克英,首先向于丹致以熱烈的歡迎。

于丹從幾千年傳承的中華文化出發,表達萬法唯心造的理念,與佛教教義相契合。從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在宜興大覺寺出家時被教誨的經歷,感悟出面對世界上的事情,任何一個單一的思考角度都不夠,事情的方方面面可能要遠比自己想像得更豐富,不能掉入非黑即白的二元思惟裡,不管在什麽樣的境遇之下,都要直面承擔,實踐三好「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

「不悟時,佛是眾生;一念悟時,眾生是佛。」「 一念天堂,一念地獄。」于丹述及,當我們心存善念時,看滿街皆是聖人。我們生活在一個共同的地球村裡,無法左右世界上的很多事情,但我們可以調整好自己的心態,隨時行四給,給人信心、歡喜、希望和方便,彼此尊重包容,才能共創一個美好和平的世界,實現圓滿自在的人生。

談到儒家的三達德,人生面臨的所有問題,其實都是衝擊内心的,只有看見自己的心,才能明心見性,絕處逢生,遠離顛倒夢想。所謂「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于丹勉眾要勤護本心,觀察每一個起心動念,時時自省,自律才能獲得有自尊的人生。觀察身邊的事物不要只用眼睛去看,還要用心去體察,才能真正觀察入微;遵從規律,就不會熟視無睹,不知變通。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于丹引用《大學》第一章闡述,意志堅定才能鎮靜自若、心安不燥,思慮周詳,與佛教所秉承的「戒、定、慧」有異曲同工之妙。戒、定、慧、對治貪、瞋、痴,是安身立命的準則,空納萬物,寧靜是力量。

聽完講座,沈夢醫師分享,于丹對儒釋道的詮釋,「謹守本分,知足常樂」是儒家的處事態度;「天人合一,無為而治」是道家的處事哲學,也是實踐人間佛教的過程。南華大學傳播系教授鄧宗聖欽佩于丹教授善於旁徵博引,運用富有哲理的小故事啓發人心,令他若有所悟,「悟時即僧人,迷時即囚犯」。來美探親的李來英對於儒、道、釋的智慧,與其對應的「拿得起、放得下、想得開」最有心得,靠儒家智慧拿起重擔,用道家智慧放下名利糾結,以佛家智慧開悟。

協會督導周邁平代表大眾感謝于丹,以大師的三好、四給、五和,作為介紹儒釋道文化的開場,深入淺出將其内化成智慧,透過講座利益大眾。近3個小時的講演,縱横古今指出中國文化的成長在星雲大師的明心見性裡。

芝加哥佛光山住持永瀚法師亦感謝于丹教授分享中國智慧講座。
12345678910第3 / 141頁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