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通訊社

2025年09月20日 星期六
星雲大師全集
首頁 > 教育人文> 【2019年亞洲佛光青年聯誼會】佛青高峰會 激發青年使命與熱忱

教育人文

字級

【2019年亞洲佛光青年聯誼會】佛青高峰會 激發青年使命與熱忱

【人間社記者 普丞 馬來西亞新山報導】 2019-05-02
70年前的一封信「佛教靠我,不要我靠佛教」成為星雲大師心中一盞明燈,從此發願,以「給人」為一生實踐,做一個能為世間增添美好、犧牲奉獻的報恩人。此次亞洲佛光青年聯誼會在4月30日的佛青高峰會中,針對《我不是「呷教」的和尚》一書,邀請佛光山叢林學院知建法師、知念法師、東京佛光青年分團副團長方耀祥,與馬來西亞佛光青年團執行秘書楊育鈮,在佛光山新馬寺進行分享,近200位各國青年到場聆聽。透過「三段式」演講法,與談人與青年分享文章內容、自身體認及總結。

知建法師分析大師書中的要點,「青年要有佛教靠我的精神」持續推廣佛教,長老師兄的勉勵,讓大師內心充滿力量,發願推動人間佛教,不惜生命。大師共參訪了72位善知識,廣學多聞;更鼓勵後學多親近善知識。知建法師表示,自己先後在醫護職場、佛光青年、佛教事業等領域參學服務,除了提升專業能力外,也見識「四給」的力量。「有大眾才能繼續推廣人間佛教」,法師期許青年學習自我勉勵,光大佛教。

「我像一個和尚嗎?」知念法師以大師的自省,表示作為一個佛光青年,要有良好的形象,讓人看見時就能生起信心。大師不斷反問自己是否行為舉止都符合做和尚的標準,青年也要時時自我審視。「自己不教育自己,不要求自己,成長是有限的。」法師鼓勵青年自我提升,對信仰要堅持與肯定,在服務中要有覺知。分享當初成為白象幹部時發現自己的不足,進而精進學佛,加強自己的佛學底子,期許青年「做什麼像什麼」,給人信心。

方耀祥以「弘揚人間佛教的積極」,分享大師數則給人因緣的實例。他表示,自己在大學時期,召集到4輛巴士的成員共同參與活動,因為這份因緣,逐漸擴展成跨宗教論壇,甚至後期三好學社的成立,讓他看見因緣造就無限的可能。他鼓勵青年,說「佛教靠我」時要捫心自問:「佛教能夠靠青年做些什麼?」增進對弘揚人間佛教的積極、對信仰的堅持、對自己的精進與反省。

楊育鈮與青年分享「信仰歷程」。「不做佛教的寄生蟲、不做佛教的分利者」,大師覺得佛教需要走出寺院。「信仰無價,外境不能動搖」,看到大師在弘法過程面對種種困難,大師不計較個人榮辱,一心為佛教、為大眾,讓楊育鈮慚愧自己曾因為他人的稱讚、毀謗,而動搖對信仰的堅持。「他人的一句話就能將你打敗,那信仰在你身上的價值是多少?」不斷反思,讓他重新站了起來。「內心對自己的否定,也會造成對信仰不願意付出」,時常反問自己拒絕的背後意味著什麼,令他感悟,能扛能做是一種福報,愈挫愈勇。
12345678910第3 / 436頁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