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 大
- 中
- 小
圖說:人文學院士暨專家論壇,單德興教授主講。 人間社記者王柏貞攝
圖說:人文學院士暨專家論壇,單德興教授主講。 人間社記者王柏貞攝
圖說:人文學院士暨專家論壇,單德興教授(前右2)眾人文院士暨專家合影。
人間社記者王柏貞攝
圖說:人文學院士暨專家論壇,單德興教授(前右2)、佛光大學人文學院院長蕭麗華(前右3)與眾人文院士暨專家合影。
人間社記者王柏貞攝
圖說:佛光大學人文學院暨中國文學與應用學系,在雲起樓320會議室,舉辦人文學院外文領域單德興專家論壇「做中學,學中做」。實體與線上直播併行交流,逾百餘位師生蒞會參與。 人間社記者王柏貞攝
圖說:佛光大學人文學院暨中國文學與應用學系舉辦人文學院外文領域單德興專家論壇「做中學,學中做」。實體與線上交流,逾百餘位師生蒞會參與。 人間社記者王柏貞攝
圖說:單德興教授贈書「禪的智慧」予佛光大學何卓飛校長(右)。
人間社記者陳昱廷攝
圖說:佛光大學何卓飛校長(右3)、單德興教授(右2)、佛光大學人文學院院長蕭麗華教授(右)、佛光大學外文系主任游鎮維副教授(左)、佛光大學外文系主任廖高成副教授(左2)在曼陀羅滴水坊合影。
人間社記者陳昱廷攝翻譯是菩薩事業 譯者是經典流傳的靈魂人物
2022-11-21
佛光大學人文學院暨中國文學與應用學系11月17日在雲起樓320會議室,舉辦人文學院外文領域單德興專家論壇「做中學,學中做—這些年翻譯教給我的事」。採取現場實體與線上直播併行交流,逾百餘位師生蒞會參與,譯者古稱舌人,激盪出語言智慧與多元文化融合,開出沙漠玫瑰。
佛光大學校長何卓飛會前餐間表示:讚嘆欣賞單德興教授的多才多藝的專業。文字因緣,不可思議。惜才愛才之情,展露無疑。單德興以所翻譯的聖嚴法師《禪的智慧》一書贈與知音何卓飛,雙方惺惺相惜,互為典範,為學術交流開展出寶貴友誼之光。
佛光大學中國文學與應用學系教授兼人文學院院長蕭麗華教授表示,佛大雖「以院為核心」,但仍尊重各系的專業,外文系主任游鎮維副教授邀請單德興演講,使精英人才薈聚佛光,開創拔尖的學術視野。
單德興於專家論壇中對外文領域的分析精闢,引經據典,從 《禮記.王制》談到余光中《英詩譯注》等,開場的有獎徵答,題目為:歷史上具備「天才兒童、偷渡客、留學生、旅行家、冒險家、辯論家、大學者、遊記者、翻譯家」是何人?當場由佛光大學前學務長釋永東教授拔得頭籌,答曰:「玄奘三藏法師」,現場氣氛熱鬧,引發師生對翻譯者的深度認識。單德興認為,沒有翻譯就沒有經典,佛經不就是如此?譯者,易者也。翻譯是不易而又變易的工作。譯者,益者也。作者受益,讀者受益,雙方文化受益,而譯者本人受益最大。更提出:「沒有翻譯,就沒有世界文學;沒有翻譯,就沒有普世經典」。譯無全功,翻譯是一種逼近的藝術。單德興如是說。
蕭麗華指出,翻譯工作是菩薩事業,沒有翻譯佛經不能傳入中國,乃至廣被全世界;沒有翻譯各國文學經典,不能交融;沒有翻譯各國文化,不能普世化。游鎮維分享:領略到單教授所有譯作的一字一句,皆飽含著他傳遞知識與文化的熱忱,而他致力於譯介經典長久歲月的背後,是希望不同世代的讀者,能經由他的翻譯,達到相互溝通、交流的殷殷期盼。佛光大學外文系吳素真副教授分享,翻譯專業可以豐富譯者的生命層次,這真是非常有高度與深度的一堂人文素養講座。
另外,佛光大學中國文學與應用學系林以衡副教授說,單教授在學術研究上是心胸開闊、超脫意識形態的學者,同時又嚴以律己,因此能受到中文、外文、台文等不同領域的敬重,完全是以人文視角去做每件事。佛光大學中國文學與應用學系博士生淨蘊法師感動於千年前的《心經》翻譯者—鳩摩羅什三藏法師,終身譯經火化後舌根不壞。單教授的演講呈現譯者的生命熱誠,是一種承先啟後,一期一會,交相輝映,廣結譯緣,造福中外,利益無邊眾生的菩薩事業。
佛光大學校長何卓飛會前餐間表示:讚嘆欣賞單德興教授的多才多藝的專業。文字因緣,不可思議。惜才愛才之情,展露無疑。單德興以所翻譯的聖嚴法師《禪的智慧》一書贈與知音何卓飛,雙方惺惺相惜,互為典範,為學術交流開展出寶貴友誼之光。
佛光大學中國文學與應用學系教授兼人文學院院長蕭麗華教授表示,佛大雖「以院為核心」,但仍尊重各系的專業,外文系主任游鎮維副教授邀請單德興演講,使精英人才薈聚佛光,開創拔尖的學術視野。
單德興於專家論壇中對外文領域的分析精闢,引經據典,從 《禮記.王制》談到余光中《英詩譯注》等,開場的有獎徵答,題目為:歷史上具備「天才兒童、偷渡客、留學生、旅行家、冒險家、辯論家、大學者、遊記者、翻譯家」是何人?當場由佛光大學前學務長釋永東教授拔得頭籌,答曰:「玄奘三藏法師」,現場氣氛熱鬧,引發師生對翻譯者的深度認識。單德興認為,沒有翻譯就沒有經典,佛經不就是如此?譯者,易者也。翻譯是不易而又變易的工作。譯者,益者也。作者受益,讀者受益,雙方文化受益,而譯者本人受益最大。更提出:「沒有翻譯,就沒有世界文學;沒有翻譯,就沒有普世經典」。譯無全功,翻譯是一種逼近的藝術。單德興如是說。
蕭麗華指出,翻譯工作是菩薩事業,沒有翻譯佛經不能傳入中國,乃至廣被全世界;沒有翻譯各國文學經典,不能交融;沒有翻譯各國文化,不能普世化。游鎮維分享:領略到單教授所有譯作的一字一句,皆飽含著他傳遞知識與文化的熱忱,而他致力於譯介經典長久歲月的背後,是希望不同世代的讀者,能經由他的翻譯,達到相互溝通、交流的殷殷期盼。佛光大學外文系吳素真副教授分享,翻譯專業可以豐富譯者的生命層次,這真是非常有高度與深度的一堂人文素養講座。
另外,佛光大學中國文學與應用學系林以衡副教授說,單教授在學術研究上是心胸開闊、超脫意識形態的學者,同時又嚴以律己,因此能受到中文、外文、台文等不同領域的敬重,完全是以人文視角去做每件事。佛光大學中國文學與應用學系博士生淨蘊法師感動於千年前的《心經》翻譯者—鳩摩羅什三藏法師,終身譯經火化後舌根不壞。單教授的演講呈現譯者的生命熱誠,是一種承先啟後,一期一會,交相輝映,廣結譯緣,造福中外,利益無邊眾生的菩薩事業。
最新消息
南天寺兒童文學創作駐寺 以文載道傳遞慈悲智慧
2025-10-29佛光童軍與青年慶重陽 長照機構長者暖心房
2025-10-29大明社大公民素養周 談醫療職場中的情緒挑戰與醫病關係
2025-10-29永懷星雲大師生命書寫文學獎入圍名單出爐 決審會議11月29日在南華大學登場
2025-10-29美國新州佛光山文化尋根之旅 參訪小天星
2025-10-29iACT「同一天空下的夜晚」 共同感受愛與希望的力量
2025-10-29倫敦佛光山重陽長青祈福聯誼 敬老感恩共沐法喜
2025-10-29傳統書刻學習坊 體驗刀筆之間的藝術風華
2025-10-29《佛說八大人覺經》 引導眾生覺悟人生真諦
2025-10-29佛光會送餐桌椅至光復災區 助受災戶重建家園
2025-10-29
相
關
消
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