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 大
- 中
- 小
圖說:中華佛光青年總團舉行「2021年人間佛教閱讀研討會─青年經典論壇」,25日於佛光山惠中寺舉行壓軸場,暢談《般若心經的生活觀》。 人間社記者陳聖冠攝
圖說:中區總住持覺居法師勉勵青年「學佛之後不是沒有風浪,而是懂得如何面對風浪」。 人間社記者陳聖冠攝
圖說:論壇最後由淨土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慧知法師為青年講評,說明讀經就是在認識自己的過程,勉勵青年成為一個自在的人。 人間社記者陳聖冠攝
圖說:共同論壇由中區佛光青年團務長卓姿吟 (中)、副團務長林賜勳 (右)、葉孟翰、佛光童軍中區羅浮召集人賴韋辰與談,白象幹部楊柏毅 (左) 主持,分享各自與《心經》接觸的因緣,和佛法與生活結合的例子。 人間社記者陳聖冠攝
圖說:共同論壇由中區佛光青年團務長卓姿吟、副團務長林賜勳、葉孟翰 (左)、佛光童軍中區羅浮召集人賴韋辰 (右) 與談,白象幹部楊柏毅主持,分享各自與心經接觸的因緣,和佛法與生活結合的例子。 人間社記者陳聖冠攝
圖說:國際佛光會世界佛光青年總團天馬幹部唐鈺原及善財講師吳鴻明,帶領青年導讀《般若心經的生活觀》,學習觀世音菩薩修行般若的心法概要。 人間社記者陳聖冠攝
圖說:共同論壇由中區佛光青年團務長卓姿吟、副團務長林賜勳、葉孟翰、佛光童軍中區羅浮召集人賴韋辰與談,白象幹部楊柏毅主持,分享各自與《心經》接觸的因緣,和佛法與生活結合的例子。 人間社記者陳聖冠攝
圖說:台下青年認真聆聽與談人分享《心經》與生活的連結。 人間社記者陳聖冠攝
圖說:台下參與的青年分享自身與《心經》接觸的因緣與連結。 人間社記者陳聖冠攝青年經典論壇壓軸場 從《心經》探究內心
2021-04-27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中華佛光青年總團,舉行「2021年人間佛教閱讀研討會─青年經典論壇」,4月份於全台四區舉行,25日的壓軸場,在佛光山惠中寺開講,由中區總住持覺居法師引言、淨土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慧知法師講評,中區佛光青年幹部及羅浮童軍引領現場100人及線上500人一同探討《般若心經的生活觀》,學習認識自己、探究內心,將般若智慧實踐於生活中。
覺居法師勉勵青年將《心經》作為人生經驗的對照,閱讀經典不是只看到文字,更要「行」、要實踐;青年學佛之後在人生的路上並非沒有風浪,而是懂得如何面對風浪,有了佛法在人生中必定會有不一樣的感受與體驗。
國際佛光會世界佛光青年總團天馬幹部唐鈺原及善財講師吳鴻明,帶領青年導讀《般若心經的生活觀》,學習觀世音菩薩修行般若的心法概要。從《心經》的文字解讀,再談到與生活故事的結合,由淺入深,說明如何透過《心經》的般若智慧,讓我們認識自己、探究自己的內心,學習菩薩的觀自在,用般若將自己的佛性之光觀照出來。
共同論壇由中區佛光青年團務長卓姿吟、副團務長林賜勳、葉孟翰、佛光童軍中區羅浮召集人賴韋辰與談,白象幹部楊柏毅主持,分享各自與《心經》接觸的因緣,和佛法與生活結合的例子。生長在佛光家庭的卓姿吟從小便聽著《心經》長大,在去年底新冠病毒疫情的爆發後,中區佛光青年也發起線上修持,共同誦持《心經》回向,願疫情能早日消弭,讓他與《心經》的連結更加深刻。
林賜勳深入了解《心經》的義理之後,發現其中有許多智慧,容易緊張的他,誦持《心經》也給了自己許多安定的力量,更是克服自己的難關,成為生命教育的校園講座的講師,進行了多達40場的講座,在過程中看到時下學子對於人生的迷惘與不安,從中反觀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煩惱,覺察到其實所有的煩惱都來自於自己的妄想,只要改變自己的思想,便能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腦夢想。
參與過印度公益旅行的葉孟翰回憶,在印度時每到一個地點,大眾就會一起誦持《心經》,此時《心經》就如同護身符,讓彼此的心安定下來,而看到印度的生活環境惡劣,更從中發覺到自己的心是有所分別的,在一次次的反思中,了解到《心經》就是人生生活的準則,事情沒有好壞之分,一切都是自我的認知不同。
賴韋辰分享《心經》與自己在童軍生涯的連結與感動,曾經對誦持《心經》覺得反感,認為是浪費時間,後來在一次課程緊湊的童軍訓練營中,發現早課時誦持《心經》,是最讓人心安定下來的時刻,也給予自己許多力量,讓自己在活動中展現出最好的一面。
慧知法師表示,《心經》雖然只有260個字,卻是一部深奧的經典,更是與我們的生活有很密切的關係,很感動青年可以在年輕時就有因緣讀經,又能體會到與生活的連結。法師也和青年說明,學佛之後一樣有六根、六塵,但要學習超越十八界的控制,照見五蘊皆空,才能夠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讓自己變成一個自在的人,便是學佛最重要的關鍵。
本次論壇與會貴賓有中華佛光青年總團執行長有度法師、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監事洪金娥、中區協會協會長江峰平、區副協會長陳吉祥、佛光童軍總部副執行長郭東鴻等。
覺居法師勉勵青年將《心經》作為人生經驗的對照,閱讀經典不是只看到文字,更要「行」、要實踐;青年學佛之後在人生的路上並非沒有風浪,而是懂得如何面對風浪,有了佛法在人生中必定會有不一樣的感受與體驗。
國際佛光會世界佛光青年總團天馬幹部唐鈺原及善財講師吳鴻明,帶領青年導讀《般若心經的生活觀》,學習觀世音菩薩修行般若的心法概要。從《心經》的文字解讀,再談到與生活故事的結合,由淺入深,說明如何透過《心經》的般若智慧,讓我們認識自己、探究自己的內心,學習菩薩的觀自在,用般若將自己的佛性之光觀照出來。
共同論壇由中區佛光青年團務長卓姿吟、副團務長林賜勳、葉孟翰、佛光童軍中區羅浮召集人賴韋辰與談,白象幹部楊柏毅主持,分享各自與《心經》接觸的因緣,和佛法與生活結合的例子。生長在佛光家庭的卓姿吟從小便聽著《心經》長大,在去年底新冠病毒疫情的爆發後,中區佛光青年也發起線上修持,共同誦持《心經》回向,願疫情能早日消弭,讓他與《心經》的連結更加深刻。
林賜勳深入了解《心經》的義理之後,發現其中有許多智慧,容易緊張的他,誦持《心經》也給了自己許多安定的力量,更是克服自己的難關,成為生命教育的校園講座的講師,進行了多達40場的講座,在過程中看到時下學子對於人生的迷惘與不安,從中反觀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煩惱,覺察到其實所有的煩惱都來自於自己的妄想,只要改變自己的思想,便能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腦夢想。
參與過印度公益旅行的葉孟翰回憶,在印度時每到一個地點,大眾就會一起誦持《心經》,此時《心經》就如同護身符,讓彼此的心安定下來,而看到印度的生活環境惡劣,更從中發覺到自己的心是有所分別的,在一次次的反思中,了解到《心經》就是人生生活的準則,事情沒有好壞之分,一切都是自我的認知不同。
賴韋辰分享《心經》與自己在童軍生涯的連結與感動,曾經對誦持《心經》覺得反感,認為是浪費時間,後來在一次課程緊湊的童軍訓練營中,發現早課時誦持《心經》,是最讓人心安定下來的時刻,也給予自己許多力量,讓自己在活動中展現出最好的一面。
慧知法師表示,《心經》雖然只有260個字,卻是一部深奧的經典,更是與我們的生活有很密切的關係,很感動青年可以在年輕時就有因緣讀經,又能體會到與生活的連結。法師也和青年說明,學佛之後一樣有六根、六塵,但要學習超越十八界的控制,照見五蘊皆空,才能夠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讓自己變成一個自在的人,便是學佛最重要的關鍵。
本次論壇與會貴賓有中華佛光青年總團執行長有度法師、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監事洪金娥、中區協會協會長江峰平、區副協會長陳吉祥、佛光童軍總部副執行長郭東鴻等。
最新消息
光明大學師生以藝術詮釋生命 以舞蹈傳遞善與美的精神
2025-10-24紐西蘭北島攜手校園VEGRUN 450師生跑步推動綠色公益 We Got It
2025-10-24全球拯救飢餓兒童計畫 達拉斯協會響應
2025-10-24紐西蘭南島協會贈敦煌展特刊 予敦煌研究院
2025-10-24艾姆赫斯特醫院心靈關懷週 紐約道場受邀共祈安康
2025-10-24普中原音社原住民語歌謠比賽第一名 唱歌不只是唱歌
2025-10-24紐約大男童軍清掃公園 用行動愛地
2025-10-24高市姑山國小校園講座 從人我看情緒管理
2025-10-24雲水書車展翅佳里國小 大手牽小手共讀傳書香
2025-10-24巴拉圭大使傅達耀訪佛大 關懷42名華語生
2025-10-24
相
關
消
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