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 大
- 中
- 小






蘭陽別院佛學講座《八大人覺經》心保和尚暢談解脫之道
2025-08-18
為提升佛法信仰,蘭陽別院住持妙勤法師於8月17日禮請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於蘭陽別院11樓,為200位八關齋戒戒子及佛光人與收看線上直播近1500位信眾主講《佛說八大人覺經》。心保和尚強調,學佛是生命中最好的投資,勉勵大眾珍惜難得的佛法因緣。
妙勤法師為戒子們開示時指出,參加一日一夜八關齋戒,透過持守戒律讓心靈平靜,培養自我約束能力、增福增慧,遠離種種煩惱與罪惡,是菩薩道上殊勝的法門。今天也很榮幸恭請心保和尚為大家說法,祈願戒子們收穫滿滿。
心保和尚表示,《八大人覺經》闡述了菩薩應當知曉的八件事。首先應覺悟「世間無常」。他以當前全球暖化導致海平面上升、海邊豪宅被水淹沒、加州野火等實例,說明世間變化無常的事實。引述《七日經》中七個太陽出現的情境,意謂著宇宙乃至太陽系本身的無常,提醒大眾,地球在宇宙中其實極其渺小且脆弱。若能常作「無常觀」,便能漸漸遠離貪瞋煩惱,讓心更自在。
其次,應覺悟「多欲為苦」。心保和尚解釋,眾生因所求越多,心便越苦。唯一的解脫之道是及早覺悟與修行。並進一步闡釋佛陀是「自覺、覺他、覺行圓滿」。他以影子為喻,說明世間萬物皆「因緣有」,有光線就有影子,無光線就無影子,並非絕對的有或無。並幽默的解釋「空歡喜」的意義就是了悟「空」的道理而歡喜。當「心無罣礙」時,便能遠離顛倒夢想,達到究竟涅槃的解脫。
在談及修行的態度時,若「懈怠墮落」,智慧再高,若無精進之心,終究無用。要遠離「愚痴」則要廣學多聞,利益一切眾生,這呼應了菩薩「法門無量誓願學」的廣大願心。同時鼓勵大眾「廣修供養」,培養護持之心,如同佛陀常應信眾之請至家中說法,這也是「家庭普照」的精神。解決「貧苦多怨」應不念舊惡。並鼓勵大眾,發心「代眾生苦」,在生活中實踐自利利他,就如我們佛光人做義工,以慈悲、喜捨之心為大眾服務。
心保和尚強調,學佛應將佛法與身心相應,而非僅止於形式。他以一位菩薩每日念佛十小時的故事為例,提醒大眾修行不僅是時間的累積,更重要的是要與佛法相應,將佛法融入生活。佛法並非僵硬教條,如佛陀允許弟子為增加修行時間而將食物留待隔日食用,顯示佛陀教法的通權達變與慈悲。當今資訊發達,學佛便利,AI等工具亦可輔助學習,但眾生仍需謹慎辨別資訊真偽,並透過「聞思修」將佛法消化吸收,方能成為自身的智慧。
國際佛光會蘭陽教師分會督導盧如惠分享,「《佛說八大人覺經》講座中,心保和尚說『聽經聞法是一件快樂的事』,現在我身體不好及行動不便,才更深刻體會到。人在無助之時,學佛能讓我們於困境中找到方向。以「空」為樂,才能做到心無罣礙。」
國際佛光會五結分會陳秀梅表示,對於「貧苦多怨」有感,由於小時家貧又是家中老大,自小便需承擔家務,失去就學的機會,心中常有怨歎與不平。但學佛後逐漸找到生命的重心,誠如今天師父開示能修持無我、放下我執,心中就會常常感到歡喜。
妙勤法師為戒子們開示時指出,參加一日一夜八關齋戒,透過持守戒律讓心靈平靜,培養自我約束能力、增福增慧,遠離種種煩惱與罪惡,是菩薩道上殊勝的法門。今天也很榮幸恭請心保和尚為大家說法,祈願戒子們收穫滿滿。
心保和尚表示,《八大人覺經》闡述了菩薩應當知曉的八件事。首先應覺悟「世間無常」。他以當前全球暖化導致海平面上升、海邊豪宅被水淹沒、加州野火等實例,說明世間變化無常的事實。引述《七日經》中七個太陽出現的情境,意謂著宇宙乃至太陽系本身的無常,提醒大眾,地球在宇宙中其實極其渺小且脆弱。若能常作「無常觀」,便能漸漸遠離貪瞋煩惱,讓心更自在。
其次,應覺悟「多欲為苦」。心保和尚解釋,眾生因所求越多,心便越苦。唯一的解脫之道是及早覺悟與修行。並進一步闡釋佛陀是「自覺、覺他、覺行圓滿」。他以影子為喻,說明世間萬物皆「因緣有」,有光線就有影子,無光線就無影子,並非絕對的有或無。並幽默的解釋「空歡喜」的意義就是了悟「空」的道理而歡喜。當「心無罣礙」時,便能遠離顛倒夢想,達到究竟涅槃的解脫。
在談及修行的態度時,若「懈怠墮落」,智慧再高,若無精進之心,終究無用。要遠離「愚痴」則要廣學多聞,利益一切眾生,這呼應了菩薩「法門無量誓願學」的廣大願心。同時鼓勵大眾「廣修供養」,培養護持之心,如同佛陀常應信眾之請至家中說法,這也是「家庭普照」的精神。解決「貧苦多怨」應不念舊惡。並鼓勵大眾,發心「代眾生苦」,在生活中實踐自利利他,就如我們佛光人做義工,以慈悲、喜捨之心為大眾服務。
心保和尚強調,學佛應將佛法與身心相應,而非僅止於形式。他以一位菩薩每日念佛十小時的故事為例,提醒大眾修行不僅是時間的累積,更重要的是要與佛法相應,將佛法融入生活。佛法並非僵硬教條,如佛陀允許弟子為增加修行時間而將食物留待隔日食用,顯示佛陀教法的通權達變與慈悲。當今資訊發達,學佛便利,AI等工具亦可輔助學習,但眾生仍需謹慎辨別資訊真偽,並透過「聞思修」將佛法消化吸收,方能成為自身的智慧。
國際佛光會蘭陽教師分會督導盧如惠分享,「《佛說八大人覺經》講座中,心保和尚說『聽經聞法是一件快樂的事』,現在我身體不好及行動不便,才更深刻體會到。人在無助之時,學佛能讓我們於困境中找到方向。以「空」為樂,才能做到心無罣礙。」
國際佛光會五結分會陳秀梅表示,對於「貧苦多怨」有感,由於小時家貧又是家中老大,自小便需承擔家務,失去就學的機會,心中常有怨歎與不平。但學佛後逐漸找到生命的重心,誠如今天師父開示能修持無我、放下我執,心中就會常常感到歡喜。
最新消息
歐洲重要價值夥伴計畫國會幕僚團參訪佛館 領略宗教開放與包容
2025-08-23工研院佛學社講座 AI浪潮下的安心之道
2025-08-23孝道月佛光山僧眾功德回向 信眾共祈世界和平
2025-08-23鳳山二會贈公益吉祥米 關懷後庄弱勢家庭
2025-08-23溫哥華方廣分會參與公園清潔 維護城市綠意
2025-08-23西來大學宿舍翻新竣工 舉行灑淨祈福儀式
2025-08-23怡保自然療癒工作坊 啟動身心靈平衡
2025-08-23東京佛光人捐贈白米 支持社會福祉協議會
2025-08-23怡保押花藝術工作坊 領悟把握活在當下
2025-08-23【星雲大師全集19】佛教管理學.佛法的管理法⑮
2025-08-23
相
關
消
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