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通訊社

2025年08月18日 星期一
星雲大師全集
首頁 > 心靈補給 > 佛學講座> 普賢寺佛學講座 心的轉化—談觀經念佛法門

佛學講座

字級

普賢寺佛學講座 心的轉化—談觀經念佛法門

【人間社 李旺政 高雄報導】 2024-11-18
《觀無量壽經》是淨土宗的正依三經之一,又稱《觀經》或《十六觀經》。佛光山普賢寺11月17日舉辦2024年11月份人間佛教系列講座,禮請佛光山港澳深地區總住持永富法師主講「心的轉化—談觀經念佛法門」,針對佛教淨土如何觀經念佛、為什麼要信佛、如何離苦得樂等議題,提出精闢見解,逾420位信眾聆聽受益。

「佛教修行最令人耳熟能詳的便是淨土法門,尤以彌陀淨土為最。」永富法師表示,人們持誦《觀經》時,常犯只知誦念,不知其義的毛病。真正的實修,不只要「知道」,更要「證道」。佛光會員信條第七項:「我們現證法喜安樂,永斷煩惱遠離無明」,要證悟的話,以「念佛」為最容易、方便、穩當的法門。

法師認為,人在面對自己人生中的最後一個功課「死亡」,往往是最難過的一關;但「不能以貪瞋癡慢疑的心到西方極樂淨土。」勉勵大家發菩提心、利益眾生,並說明念佛行者由憶念彌陀及淨土,得以往生西方。

總其觀行共十六種觀法,為《觀經》中所強調的十六種觀想法門。法師略舉初觀為「日想觀」,因落日溫和,顯示佛法中道;太陽東升西落,有從娑婆到西方的意涵。若有貪瞋痴的烏雲蔽日,可藉由念佛撥雲見日,是修淨土法門的入門方法。第二觀為「水觀」,觀想水的清淨平等,猶如淨土的琉璃映徹,以此來修養心地。

「如何才能離苦得樂呢?」法師表示,他以學佛超越自我,並簡介淨土宗的三部重要經典《佛說阿彌陀經》、《佛說無量壽佛經》、《佛說觀無量壽佛經》,這三部經被稱為「淨土三經」。他以「淨土三經」感受到,就是因為生命的悲苦,才會有阿彌陀佛,才有念佛法門,更有往生西方極樂的途徑。並教導大家,面對生命的憂悲苦惱,從修道的角度來看,每天多練習念佛、正念、禪定與善法,亦可收逆增上緣的效果。

「歡喜自在的人生、悟在當下,悟後起修。」法師激勵大眾應該發願,結緣而不結怨,人成即佛成。他認為念佛就是「出口、入耳、住心」,在修持上,要不斷地鞭策自己,「自己關注自己,自己用功自己才會得到生命最大的圓滿價值。」

講座總結,永富法師說,「世間從來沒有理所當然不變的人事物,生命因為無常,所以更應該及時把握當下。」並以頻婆娑羅王被兒子關押至死的故事,引導大家活在當下、勇敢承擔生命中種種考驗;在生活修行方面,正確的觀念、態度、生命價值,才能安然度過難關,勉勵大家深入經藏,自我學習,力行三好與四給,方能「找到生命目標,做自己生命的主人」。
12345678910第2 / 201頁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