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通訊社

2025年08月18日 星期一
星雲大師全集
首頁 > 文化藝術 > 美術展覽> 何明賢、溫士梅師生葫蘆光影藝術 普賢寺聯展

美術展覽

字級

何明賢、溫士梅師生葫蘆光影藝術 普賢寺聯展

【人間社 李旺政 高雄報導】 2024-02-11
高雄市杉林區葫蘆雕刻藝術家何明賢、溫士梅師生2人,即日起至3月31日,在佛光山普賢寺藝文展覽室,聯展「葫蘆光影藝術」。正值龍年春節期間,信眾回寺參拜禮佛之後,前往觀賞,佛法與藝術修持,齊頭並進。

葫蘆燈,取其諧音亦稱「福祿燈」,意味著它不僅能驅除黑暗,其照出的美麗光影,還散發出招運納福的氣場。本次師生聯展,展出〈褔祿綿長〉、〈彩蝶飛舞〉、〈波光粼粼〉、〈星光浪漫〉、〈生生不息〉、〈四君子〉等18件作品,以不同類型的的葫蘆(即瓠子)乾果,運用線雕、陽雕、陰雕、鏤雕、淺浮雕、多層次鏤雕工法,結合烙燒、鑲鉗、染彩、複合媒材創作,搭配光電音效,營造出特殊氛圍,頗具特色。

何明賢說,國中畢業後因家境選擇投入軍旅,官拜少校;32歲退役後,即開設電腦公司及從事國小至高中生課後輔導教學工作。民國93年因緣和合,向龔一舫老師學習葫蘆雕刻藝術,民國94年創辦「杉林葫蘆藝術館」,矢志將杉林在地農產轉化為精緻的藝術作品,作為杉林地區的特色產業,亦為自己圓夢的奮鬥目標。

「10幾年過去了,目前從事葫蘆創作的人數,高雄地區僅在5至6人之譜,無法廣為推展。」何明賢表示,如果沒有辦法養成好技術,賣到好價錢的話,打退堂鼓是唯一的選擇,很多人首嘗受挫就退縮了,更別說還有第二次;再者,要把葫蘆工藝技巧練到純熟,因個人條件不同,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適應其工作環境。

何明賢分享,投入這冷門的葫蘆雕刻行業,前2年是虧損的,經由運用學生時代習得的企業管理知識,摸索出產業發展的策略,他要求生產標準化,從栽種葫蘆、雕刻製作到銷售通路,試圖打造出葫蘆雕刻藝術的產業鏈;到了第3年才開始轉虧為盈,公司營運從此正向發展。「先診斷出問題徵結所在,一一克服它,最佳策略即會浮現出來,這對我未來營運幫助很大」,他深具信心。

他接著說道,民國94至100年習藝期間,曾拜訪全台葫蘆藝師與各項雕刻藝術相關工藝師,學習多項技法,並研究國內外葫蘆產業,也到文藻外語大學創意藝術產業研究所進修,以鞏固學理基礎,並獲碩士學位。他每天仍日以繼夜的琢磨葫蘆,在文化底蘊、藝術內涵、刀工技巧精益求精,以追求更高的境界。
12345678910第2 / 76頁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