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通訊社

2025年09月20日 星期六
星雲大師全集
首頁 > 全球宗教 > 修持靜心> 心的旅程 以大師一筆字養心

修持靜心

字級

心的旅程 以大師一筆字養心

【人間社 安通 高雄大樹報導】 2021-04-01
42期「心的旅程」於3月23日由覺印法師帶領33位學員、義工前往藏經樓參訪。藏經樓堂主覺元法師為眾介紹佛光山總本山具佛法僧三寶山,藏經樓代表佛光山的教育體系,猶如佛光山的教育部。最近系統幼兒園行政管理中心正式成立,並聘任各專業人士為顧問,如教育、醫療、營養學、人事、法律及外事等專業人士,為佛光山的幼兒教育注入強大的社會資源,以期教育內涵、組織力量更臻完善。

代表法寶的藏經樓真正落實佛光山「以教育培養人才」的理念,其教育體系涵蓋佛光山的中小學社會教育、僧伽教育叢林學院、信眾教育,內設人間佛教研究院以人間佛教的推廣為使命。

「智慧如何增長?覺元法師表示,智慧的增長就在「轉念」的當下。接著請學員在大師52幅石刻一筆字當中,慎重選取希望自己「轉念」的一句話,令其能成為影響一生的座右銘。

在茶席區,於茶道、香道氛圍中談經論道,覺元法師為學員各自特選的「一筆字」法語,一一詳解其佛法真義。

席間,覺元法師鼓勵大家要記得回到道場參加清明法會,思考一下當禮拜慈悲三昧水懺時,其實是祖師大德給予得救的機會──懺悔法門,就是一種方便法門。大師在《人間佛教佛陀本懷》中,提到:「三好四給」是建立因果觀念及業報思想,因為消業比祈福更重要,何謂「業」? 「業」是行為,在日常生活中造作種種身口意三業。應該行三好以「消業」,真心認錯,並且君子不二過,此名為懺悔。禮拜慈悲三昧水懺透過懺悔,是行三好、消三業的最佳途徑,爾後「福」將不請自來,所謂「業盡福生」。希望大家永遠以一顆最謙卑的心,來看待一切。

隨後,覺元法師將學員所選的內容逐一分析,讓大家聽聞一筆字佛法真義。學員對「養心、承擔」很有感覺,請覺元法師為其開示,法師表示,參加「心的旅程」即為「養心」。人生所有的挫折磨難都在「養心」,因為經過多少的千錘百煉、千生萬死,使得現在的你變得不一樣,更有雍容大度的涵養。要知道當中經過多少的磨難,才能有現在。因此,在生命過程中都在「養心」。藉事以練心,進而明白「不經一事,不長一智」。

大師生命的歷程,因為能化一切的不可能為可能,所以值得大家尊敬學習。大師從一無所有,到現在全世界的佛光山,但他從來不認為是自己的,他認為是佛教的、社會的。如此回歸平淡從容,這都是他在所有的經歷過程中所長養的大心,才足以堪受、承擔得起如來家業。

學員紛紛請問一筆字的佛法,覺元法師也逐一開示、交流。在最後即興唱誦一段梵唄,「心的旅程」全體學員對今天聽聞的佛法課程收益滿載、不虛此行。期盼不久的將來回到藏經樓,再度上一堂如此親切、能懂、具深度的課。
12345678910第2 / 84頁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