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 大
- 中
- 小



屏東講堂佛學講座 照見自性無住生心
2024-09-18
佛光山屏東講堂9月15日舉辦「雲水自在.祥和歡喜」系列佛學講座,禮請佛光山寺務監院接駁組組長慧祥法師,主講「無住生心的生活運用」,引領現場與線上聽眾近450人共同深入《金剛經》義理,從「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為始乃至「不生執念、安住真心」!
慧祥法師首先援引《六祖壇經‧行由品》,禪宗六祖惠能大師其父早亡、家境貧困,倚仗砍柴擔負家中生計。因緣際會下,某日於市集聞客讀誦《金剛經》中「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而有所感悟。時五祖弘忍大師住蘄州黃梅之東禪院,惠能遂前去拜謁,五祖向惠能問其所來及所求何物,惠能回答嶺南新州百姓,遠來禮師,惟求作佛,不求餘物,五祖告訴惠能是嶺南人,又是獦獠的未開化民族,怎麼堪為作佛呢?但惠能表示人雖有南北,佛性本無南北,獦獠身與和尚不同,佛性又有何差別?五祖驚覺惠能秉性非凡,遂讓他入碓房舂米作務。
接續講述五祖傳法過程,時五祖召集徒眾各敘一偈以傳衣授法,首座弟子神秀於壁廊書寫「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而惠能認為此偈未見本性,遂請童子代為書寫一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五祖弘忍見聞此偈,便於夜半三更召惠能入室,為他逐字逐句講解《金剛經》,解說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而完全大悟。
慧祥法師提及自達摩祖師傳法以來至五祖弘忍,禪宗一直是以《楞伽經》印心,並講解《楞伽經》中重要的三自性,緣起自性說明諸法皆依眾緣相應而起,而圓成自性是真如自性、不生不滅的真實本性以及妄想自性則是虛幻的想像,告訴大眾任何一法皆具足三自性,如果單從一方面觀察,容易因執著所見以為事實而產生錯誤,所以萬法必須從三方面觀察,方能見到真相。
法師引領在場聽眾探討「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要生何種心?從《金剛經》經文中提到,應生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信心、清淨心、無所住心、不住法的心及應滅度一切眾生等心,最重要的是要發菩提心,藉種種心面對無所住,讓我們不被外境障礙住、卡住,使生活、家庭、工作和未來都更加美好,
末了由慧祥法師帶領大眾一齊恭誦「佛光四句偈」,回向聽經聞法的功德,期勉大眾藉由發菩提心,讓修行過程中不被障礙,獲得自在解脫,現場聽眾法喜充滿。
慧祥法師首先援引《六祖壇經‧行由品》,禪宗六祖惠能大師其父早亡、家境貧困,倚仗砍柴擔負家中生計。因緣際會下,某日於市集聞客讀誦《金剛經》中「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而有所感悟。時五祖弘忍大師住蘄州黃梅之東禪院,惠能遂前去拜謁,五祖向惠能問其所來及所求何物,惠能回答嶺南新州百姓,遠來禮師,惟求作佛,不求餘物,五祖告訴惠能是嶺南人,又是獦獠的未開化民族,怎麼堪為作佛呢?但惠能表示人雖有南北,佛性本無南北,獦獠身與和尚不同,佛性又有何差別?五祖驚覺惠能秉性非凡,遂讓他入碓房舂米作務。
接續講述五祖傳法過程,時五祖召集徒眾各敘一偈以傳衣授法,首座弟子神秀於壁廊書寫「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而惠能認為此偈未見本性,遂請童子代為書寫一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五祖弘忍見聞此偈,便於夜半三更召惠能入室,為他逐字逐句講解《金剛經》,解說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而完全大悟。
慧祥法師提及自達摩祖師傳法以來至五祖弘忍,禪宗一直是以《楞伽經》印心,並講解《楞伽經》中重要的三自性,緣起自性說明諸法皆依眾緣相應而起,而圓成自性是真如自性、不生不滅的真實本性以及妄想自性則是虛幻的想像,告訴大眾任何一法皆具足三自性,如果單從一方面觀察,容易因執著所見以為事實而產生錯誤,所以萬法必須從三方面觀察,方能見到真相。
法師引領在場聽眾探討「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要生何種心?從《金剛經》經文中提到,應生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信心、清淨心、無所住心、不住法的心及應滅度一切眾生等心,最重要的是要發菩提心,藉種種心面對無所住,讓我們不被外境障礙住、卡住,使生活、家庭、工作和未來都更加美好,
末了由慧祥法師帶領大眾一齊恭誦「佛光四句偈」,回向聽經聞法的功德,期勉大眾藉由發菩提心,讓修行過程中不被障礙,獲得自在解脫,現場聽眾法喜充滿。
最新消息
佛光童軍服務員木章訓開營 培育三好童軍領袖
2025-10-11人間佛教與藝術心心相連 光明大學講座與靜坐體驗
2025-10-11茶和天下・中秋雅集 萬年寺代表應邀出席
2025-10-11休士頓協會中秋聯歡會 月圓人圓法喜盈門
2025-10-11育華中學考生祈福會 600位應考生迎向光明
2025-10-11多倫多大學三一學院講座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佛陀本懷」
2025-10-11香港義工中秋聯誼會 無私奉獻結善緣
2025-10-11三好燈塔學校 雙園國小學生愛讀《人間福報》
2025-10-11佛光山走入瑞典校園 以禪修啟發青年心靈
2025-10-11月圓人和 中天佛光人歡慶中秋
2025-10-11
相
關
消
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