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通訊社

2025年08月19日 星期二
星雲大師全集
首頁 > 心靈補給 > 佛學講座> 月光寺「乘」系列佛學講座 《十住經》菩薩道的修行指南

佛學講座

字級

月光寺「乘」系列佛學講座 《十住經》菩薩道的修行指南

【人間社 楊璽樺 花蓮報導】 2024-12-20
佛光山月光寺「乘」系列佛學講座,12月19日第四場,邀請到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副院長、《佛光大辭典》英譯總召集人妙光法師,主講「《十住經》菩薩道的修行指南」,以其過去做為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首席英文翻譯,跟隨大師走訪世界的故事,以「歡喜地」與大眾結緣,逾300位信眾歡喜接受。

星雲說偈文章〈唯有一乘法〉中提到在《妙法蓮華經》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乘」就是車乘,是運載的意思,表示佛法能運載眾生,從生死的此岸到達涅槃的彼岸。小乘如同腳踏車、摩托車,只能乘載一個人,假如是巴士、火車,就可以普載很多的人,這就是自他兩利的大乘菩薩道。佛教儘管講五乘佛法,歸根究柢只有一乘法,就是以一個大乘佛法,普度十方眾生。

在講座中,妙光法師深入淺出地介紹《十住經》。這部經典源自《華嚴經》的「十地品」,詳細描述了菩薩修行的十個階位。「菩薩安住十地,心離一切動搖,具足清淨信解,乃至佛地」,意指安住於法,根基穩固不動搖,這部經典是由金剛藏菩薩與十方大菩薩眾共同宣說的殊勝法門。

金剛藏菩薩簡明十地為歡喜地、離垢地、發光地、燄慧地、難勝地、現前地、遠行地、不動地、善慧地、法雲地。此十地是一切佛法的根本,菩薩若能奉行此十地,必能獲得一切智慧。之後便沉默,直到與解脫月菩薩的一問一答後,才開啟說法。

妙光法師談到,金剛藏菩薩的沉默,就像《十住經》經義,首先確定聽法者是否安住、不退轉、無疑悔,歡喜清靜地聽法。並以六成就信、聞、時、主、處、眾,來檢視聞法者。即席提問現場,對法門生信心否,願聞法生解脫智慧,此時此刻因緣具足,聆聽金剛藏菩薩具智慧與大願的法要,在莊嚴的月光寺聽法,事法感受到法會的殊勝,那麼現場的大眾,皆有聞法的根機。

妙光法師進一步勉勵大眾,要成為一位不退轉的菩薩,必須深植善根、無畏困難,不因深奧的教法而退怯。同時也要培養大悲心,學習善巧方便的智慧。在法師淺顯易懂的提問與帶領下,示現三昧入定、摩頂放光、序言,肯定大眾求法不退轉的堅毅,進入了「歡喜地」。

關於「歡喜地」的修行,妙光法師詳細解說入歡喜地的七個條件:堪忍(承受)、離諍、昇起無量歡喜、清淨無汙染、悲心增長、無有瞋恚以及廣行善法。他以生動的故事作比喻,譬如商主帶領商隊越過艱難的沙漠,最終到達綠洲的故事,說明具備勘忍的功夫能夠解脫困境。又以小蚊子將人們驅趕時的巴掌聲,視為歡迎的掌聲為例,闡述清淨無染的心態。這些貼近生活的例子,引起現場聽眾熱烈共鳴。

最後,妙光法師以「佛法的光明需要自己去體會」作為結語,鼓勵大眾向佛菩薩學習耐心、等待和慈悲的精神。此次講座不僅讓參與者對佛法有更深入的認識,更學習到以歡喜心面對修行路上的種種挑戰,為生命注入正向的力量。
12345678910第1 / 201頁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