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通訊社

2025年08月20日 星期三
星雲大師全集
首頁 > 全球宗教 > 佛光新聞> 《法華經》究竟的佛乘 人人皆可成佛

佛光新聞

字級

《法華經》究竟的佛乘 人人皆可成佛

【人間社 王淑芬 高雄大樹報導】 2024-05-11
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與永本法師於5月11日,在佛陀紀念館大覺堂以「法華經大意」為題,闡述佛陀的智慧。心保和尚開示只要用心體會《法華經》,將煩惱轉為菩提、從煩惱中成就大智慧,即使身處娑婆世界也有安身立命之處,也會歡喜自在。

《法華經》全名為《妙法蓮華經》,共有七卷二十八品。在佛教經典中又有「經中之王」的崇高地位。《法華經》是佛陀晚年所說教法,屬於開權顯實的圓融教法,大小無異,顯密圓融,揭示人人皆可成佛的平等性。

又因經中宣講內容至高無上,明示不分貧富貴賤,人人皆可成佛,所以《法華經》也被譽為「經中之王」。

佛陀紀念館和國立故宮博物館去年簽署合作意向書,將於今年9月在佛陀紀念館推出「《法華經》及其美術」特展。迎接這個即將來到的盛會,系列活動包括「法華經大意」主題演講等陸續登場。

「法華經大意」主題演講由如常法師主持,主講人還有佛光山電子大藏經主任永本法師,從講述佛陀對大眾的示教到自身修持的影響做分享,這場難得的《法華經》經義譬喻期勉信眾修持、自覺佛性,讓逾千名聽眾皆感因緣殊勝,將更精進佛法的修行。

心保和尚從「妙」法蓮華說起,「妙」有解脫、涅槃、究竟、圓滿的歷程,佛法無非就是要讓人超凡入聖,從佛法中可以離苦得樂。「蓮」有佛法的修持,讓人可以在煩惱中得到解脫。如何從苦痛中得到快樂自在,具足正知、正見及了解緣起、性空才能求得圓滿。

永本法師說,《法華經》可以從二門六段的方式去了解。「迹門」是前14品,是佛陀示現在人間教化眾生的事蹟,「本門」說的是後14品,即佛陀的無量法身智慧,代表佛陀的慈悲及在人間救度的無量菩薩行。

永本法師從法華經的結構談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敘述說法因緣。即經典宣講的地點、參與人物等背景,「正宗分」闡明經典教義或細說修行途徑,「流通分」頌揚修行經典的助益,並鼓勵信眾廣為流傳等。

永本法師特別以28品中的「方便品」,述說佛陀出生在人生是為了要眾生「開佛知見、示佛知見、悟佛知見、入佛知見」。即要讓眾生認識自己,才能依佛性成就佛道。佛陀離開了聲聞、緣覺、菩薩的法就是要讓三乘歸一、讓眾生終皆成佛。

談到修持《法華經》的成佛方法,永本法師指出「受持、讀、誦、解說、書寫」,此5種修行法華的前4種都是自身的修行,書寫是利他。

心保和尚分享印象深刻的「從地湧出品」,從中理解佛陀歷經累生累世的修持及度化,也正足以讓人了解人是有過去、現在和未來的累世。談到「常不輕菩薩品」中的常不輕菩薩摩訶薩用禮拜、讚歎,代表的是對「眾生皆有佛性」深具信心,也是對佛法有堅定不移的信仰。

《法華經》是一部宣揚「人人皆有佛性」的經典,鼓勵修持、成佛。但是如果面對信徒反述「我又沒有要成佛呢?」

心保和尚表示,人要面對世界的曲曲折折,和諸多的問題,具足智慧才能得到解脫和快樂。「人間最圓滿的是佛的境界」。

還有人期待到「西方極樂世界」。心保和尚則說,修行有很多法門,只要「能有正覺就能解脫、只要能成佛、到哪裡都快樂。」

《法華經》的七種譬喻,即火宅喻、窮子喻、藥草喻、化城喻、衣珠喻、髻珠喻、醫子喻等,是佛陀為了使大眾易於理解,做譬喻宣說教義。

心保和尚說那是修行的法門,勉勵大眾將《法華經》力行於日常生活,進入佛乘的境界。他說「三界就如火宅」,佛陀也表示,如果煩惱沒有斷除,將隨業流轉。

心保和尚在結語中開示,勉勵大眾「轉煩惱為菩提、在煩惱中成就大智慧,雖身處娑婆世界也有安身立命之處、可以歡喜自在!」

永本法師希望大眾從《法華經》中「自覺是佛、念佛、行佛、大家成佛」,身無危險、心無憂惱,都能身心安樂。

講座上「佛館好聲音」獻唱多首人間音緣,包括〈流轉〉等,悠揚的歌聲更添殊勝法緣。
1011121314151617181920第16 / 932頁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