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 大
- 中
- 小
〔第五屆佛光山大學校長論壇〕大學永續經營 如何實現慈悲精神
2022-11-06
2022年第五屆佛光山大學校長論壇二A分論壇主題為「學校經營:大學如何實現慈悲精神」主持人美國西來大學校長謝明華引言表示,三位學者共同聚焦於「慈悲」的主題,談及各級學校均需重視慈悲教育,並應吸納具有慈悲心的教師一起參與,以促進大學慈悲教育的影響更為深遠。
日本東亞佛教研究會會長蓑輪顯量指出,慈悲之心是佛教所珍視的。當聽到「慈悲」這個詞時,聯想到的是早期佛教經典 Suttanipata 的描述。這種慈悲延伸到所有眾生,不僅延伸到現在,也延伸到未來出生的人。慈悲總是與喜悅和平靜相伴,而將這四者結合在一起形成「四無量心」。對所有眾生來說,重要的四件事不僅是慈悲,還有喜捨。慈悲最近成為心理學界的熱門話題,並且是去年日本正念協會年會的主題。在六種人的類型中,其中一種是具有強烈憤怒傾向的人,建議他練習慈悲冥想以改善他的性格。換句話說,為了擺脫憤怒,人們一直在練習慈悲。
在巴利佛經的《經》中,慈悲是修習正念而獲得智慧的人接下來應該做的事情。蓑輪顯量指出,作為四無量心之一的慈悲心,連同對他人的喜悅心,以及時時刻刻保持平靜和中性心,都是重要的修行。相信慈悲之心是人類與生俱來的珍貴情感。慈悲之心的基礎是對他人的慈悲心和同理心。
而印度新那爛陀大學校長Baidyanath Labh以佛陀慈悲為懷,希望眾生離苦得樂的故事,分享「慈悲」。慈悲是四無量心的一個重要的主旨,佛陀經歷了苦行,成道之後,為了推廣人間佛教,因此推廣了慈悲。而佛陀的第一個弟子無比丘,也被此被教化影響,理念是說好話、做好事、存好心,佛陀希望眾生離苦得樂,造福大眾,使人幸福,行人間佛教,就是慈悲展現。
要真正達到傳播佛法的精神,刻守戒律傳播善種子,就是為了傳播佛法,因此提出了戒律。而僧團入世時需要有所作為,積極入世,才是人間佛教的真諦。佛陀的正能量,包含祂的話語和精神,會克服社會的惡形糾紛。大學裡要實踐慈悲教育,利益眾生,讓眾生幸福,老師的角色很重要,應該規劃如何教導學生,學校教育也要讓學生擁有更好的未來,教導他們成為負責的學生,弘法立身,成為國家的棟樑。
另外一位,來自印度孟買的索邁亞大學校長Supriya Rai表示,以一些案例的研究與大家分享。他所在的研究機構,得到允許可以做此研究,所服務的學校於1959年成立,該校創辦人K J Somaiya出身寒微,他成為印度西部製糖業的先驅之一,其開創性努力徹底改變了製糖業。現已發展成為一個教育綜合體,擁有 34 個機構,在城市和農村地區擁有超過 40,000 名學生,足見宗教於教育上扮演了重要的影響力。
Supriya Rai指出,為了培養慈悲心,豐富學生和社會,當時並没有地方可以學習佛教,藉由空間和設施,社區人士感受到可以一起合作;運用佛像也讓居民能禪修和冥想,將佛教融入它的生活中。老師也到社區教巴利文,就是在白板上用文字表述,學生可能不知其意,學生參與了其中的活動。希望他們可以埋下一顆慈悲的種子,可以發芽。在佛法教育中,有老師帶他們頌經,講述佛陀的故事,孩子有參與感,並訓練他們讀報紙,培養責任感,支援一些組織,回家後就會去回收,並舉辦工作坊,建立其自信心。而學生受到創辦人的啟發,不只是瞭解如何生活,還能幫助他們如何過一生。
最後,西來大學校長謝明華教授總結,日本東亞佛教研究會會長提出的慈悲如何解決人性的問題,究竟慈悲是培養出來還是與生俱來,根據他所看到的,慈悲心並不會長久的,像是在日本大海嘯後,會看到慈悲的活動出現,但也很快就消失了,慈悲如何細水長流,是最重要的。而三位與談人的主題都是慈悲,Supriya Rai認為慈悲是從小一直到大學,在大學中必須要有此類的老師,才能讓學生有學習的榜樣,此外也要讓學生有到校外實習的機會,才能懂得實踐慈悲,學校的責任與實行慈悲,學生們也能服務有需要的人,甚至教他們求生,改變自我的人生!
日本東亞佛教研究會會長蓑輪顯量指出,慈悲之心是佛教所珍視的。當聽到「慈悲」這個詞時,聯想到的是早期佛教經典 Suttanipata 的描述。這種慈悲延伸到所有眾生,不僅延伸到現在,也延伸到未來出生的人。慈悲總是與喜悅和平靜相伴,而將這四者結合在一起形成「四無量心」。對所有眾生來說,重要的四件事不僅是慈悲,還有喜捨。慈悲最近成為心理學界的熱門話題,並且是去年日本正念協會年會的主題。在六種人的類型中,其中一種是具有強烈憤怒傾向的人,建議他練習慈悲冥想以改善他的性格。換句話說,為了擺脫憤怒,人們一直在練習慈悲。
在巴利佛經的《經》中,慈悲是修習正念而獲得智慧的人接下來應該做的事情。蓑輪顯量指出,作為四無量心之一的慈悲心,連同對他人的喜悅心,以及時時刻刻保持平靜和中性心,都是重要的修行。相信慈悲之心是人類與生俱來的珍貴情感。慈悲之心的基礎是對他人的慈悲心和同理心。
而印度新那爛陀大學校長Baidyanath Labh以佛陀慈悲為懷,希望眾生離苦得樂的故事,分享「慈悲」。慈悲是四無量心的一個重要的主旨,佛陀經歷了苦行,成道之後,為了推廣人間佛教,因此推廣了慈悲。而佛陀的第一個弟子無比丘,也被此被教化影響,理念是說好話、做好事、存好心,佛陀希望眾生離苦得樂,造福大眾,使人幸福,行人間佛教,就是慈悲展現。
要真正達到傳播佛法的精神,刻守戒律傳播善種子,就是為了傳播佛法,因此提出了戒律。而僧團入世時需要有所作為,積極入世,才是人間佛教的真諦。佛陀的正能量,包含祂的話語和精神,會克服社會的惡形糾紛。大學裡要實踐慈悲教育,利益眾生,讓眾生幸福,老師的角色很重要,應該規劃如何教導學生,學校教育也要讓學生擁有更好的未來,教導他們成為負責的學生,弘法立身,成為國家的棟樑。
另外一位,來自印度孟買的索邁亞大學校長Supriya Rai表示,以一些案例的研究與大家分享。他所在的研究機構,得到允許可以做此研究,所服務的學校於1959年成立,該校創辦人K J Somaiya出身寒微,他成為印度西部製糖業的先驅之一,其開創性努力徹底改變了製糖業。現已發展成為一個教育綜合體,擁有 34 個機構,在城市和農村地區擁有超過 40,000 名學生,足見宗教於教育上扮演了重要的影響力。
Supriya Rai指出,為了培養慈悲心,豐富學生和社會,當時並没有地方可以學習佛教,藉由空間和設施,社區人士感受到可以一起合作;運用佛像也讓居民能禪修和冥想,將佛教融入它的生活中。老師也到社區教巴利文,就是在白板上用文字表述,學生可能不知其意,學生參與了其中的活動。希望他們可以埋下一顆慈悲的種子,可以發芽。在佛法教育中,有老師帶他們頌經,講述佛陀的故事,孩子有參與感,並訓練他們讀報紙,培養責任感,支援一些組織,回家後就會去回收,並舉辦工作坊,建立其自信心。而學生受到創辦人的啟發,不只是瞭解如何生活,還能幫助他們如何過一生。
最後,西來大學校長謝明華教授總結,日本東亞佛教研究會會長提出的慈悲如何解決人性的問題,究竟慈悲是培養出來還是與生俱來,根據他所看到的,慈悲心並不會長久的,像是在日本大海嘯後,會看到慈悲的活動出現,但也很快就消失了,慈悲如何細水長流,是最重要的。而三位與談人的主題都是慈悲,Supriya Rai認為慈悲是從小一直到大學,在大學中必須要有此類的老師,才能讓學生有學習的榜樣,此外也要讓學生有到校外實習的機會,才能懂得實踐慈悲,學校的責任與實行慈悲,學生們也能服務有需要的人,甚至教他們求生,改變自我的人生!
最新消息
印度沙彌學園出家典禮 沙彌發願復興印度佛教
2025-11-21紐西蘭北島攜手校園 為地球種植600棵樹
2025-11-21Avonside女子高中路跑 為環保植樹獻心力
2025-11-21冬季聲樂發表會 慈恩寺舉辦
2025-11-21法華禪寺迎來佛教文化探索團 肯定人間佛教魅力
2025-11-21松山第六分會敬老關懐 體現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2025-11-21佛光大學圖資長陳麒元 出任EI索引國際期刊主編
2025-11-21鳳霞國小校園講座 從人際看和諧人間
2025-11-21南華大學棒球隊授旗祈福 蓄勢待發力拼大專盃
2025-11-21成福國小生命教育十堂課 學子打開世界的窗
2025-11-21
相
關
消
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