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 大
- 中
- 小





芝加哥佛光人舉辦《全集》論壇 追思緬懷星雲大師
2023-05-30
為了紀念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圓寂百日,國際佛光會芝加哥協會於5月28日下午,在芝加哥佛光山舉辦「追思緬懷星雲大師《全集》論壇」,由芝加哥佛光山住持永嘉法師擔任引言人,各分會推派一位代表擔任與談人,第一分會前任協會會長周邁平、第二分會現任協會會長王克英、第三分會前任副會長許宗賢、英文分會現任協會副會長郭雲,以及青年分團副團長王彬怡,共5位與談人,彰顯老、中、青三代的信仰與傳承。
論壇進行的方式分成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每位與談人以8分鐘的時間,分享《星雲大師全集》中與自己有感應的一篇文章;第二階段是以5分鐘敘述透過《全集》,如何與大師跨越時空對話;第三階段以1分鐘闡述如何自我精進,規畫並與大眾期勉。
第一階段,首先由周邁平跟大眾分享《佛法真義中‧四經中的四不》,四不指的是《華嚴經》的「不忘初心」、《維摩經》的「不請之友」、《八大人覺經》的「不念舊惡」和《大乘起信論》的「不變隨緣」。若能奉行就可以從迷到悟,做到隨心自在,隨遇而安,隨緣生活,隨喜而作而得度。
王克英分享《星雲法語‧健全的人生觀》:1.用歡愉的人生態度來取代憂愁。2.用奮鬥積極向上的意志力取代頹喪。3.用勤勞的生活習慣取代懶惰。4.用正確的信仰取代迷思。當一個人能夠建立上述健全而正確的人生觀,才會有充實、豐富的人生,不辜負難遭難遇的生命。
許宗賢分享《星雲法語‧佛教的理念》,説明佛教是以人為本的宗教:1.佛教的主旨是造福人類;2.佛教的準則是慈悲平等;3.佛教的目標是融合歡喜;4.佛教的理想是淨化人間。讓每個人能得到快樂,回到真實,重拾清淨,這種安身立命的理想境界就是佛教。
郭雲以星雲大師講演集中的〈佛教與生活〉,指出在世界上生活,離開不了空間、時間、人間三者的關係;分享「生活的人間」是生活的空間-以退為進的佛教生活、從心外的空間說到心內的空間、從前進的空間說到回頭的空間、從有相的空間說到無住的空間。闡述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問題。
王彬怡分享《到彼岸:佛陀的六度波羅蜜故事》中的〈禪定〉和〈明心見性〉。以佛陀與優波離的故事來説明,禪定不限於打坐和清空念頭。禪可以用在任何地方。生活中遇到與己觀點相反的人,可以借助同理心和理解力,避免死板辯論,而專注於如何創造一個更美好的世界。
第二階段王彬怡開始與大師對話接心:大師把深奥的佛法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讓眾人了解了許多生命的意義。經常思惟大師講的信仰和傳承,將佛法帶給年輕人與年幼的孩子們,鼓勵他們成長並加入弘揚人間佛教的團隊。
郭雲回憶,2003年SARS期間,在《世界日報》的〈星雲說〉第一次與大師接心,後多次在美國西來寺、台灣總本山、宜興大覺寺祖庭,或遠或近距離的親近大師,雖然大師已圓寂,但透過大師的文章與文字般若,感覺到他的存在。
許宗賢2002年加入佛光會,2次回總本山參加世界會員大會與大師接心,並在2006年大師來芝加哥舉辦三皈五戒時躬逢盛會。大師寫的《釋迦牟尼佛傳》,讓信眾了解佛教的教主與教義;透過《傳燈》了解星雲大師以及大師所著的《佛光教科書》、佛光會的宗旨與運作,感恩大師創立正信的佛光山與佛光會,讓佛光人有所依止。
王克英有許多疑惑,如何教養下一代、如何經營事業、如何管理員工、如何做好佛光人,在《星雲大師全集》浩瀚無邊的智慧之海中,可以告知所有答案。周邁平學佛的初心-解脫生死,透過西來寺住持慧東法師與《星雲法語‧了生脫死》得到體悟,要成為自利利他,自覺覺他的菩薩道行者。雖然大師化世圓滿,安然圓寂,仍可以透過《全集》無盡的法寶,跟大師接心。
第三階段周邁平以「是日已過,命亦隨減」來鞭策自己不可鬆懈;王克英每月寫一篇《全集》文章讀後心得來激勵自己;許宗賢持續每天背誦2部《阿彌陀經》和《心經》,每月誦10萬聲佛號,發願往生西方極樂淨土。郭雲要用心去體會佛法,將佛法用諸於日常生活。王彬怡要不斷的練習禪定,將它落實到生活中,走向解脱。
永嘉法師以大師《真誠的告白》勉勵與會的佛光人,若是有心對大師懷念者,可以唱誦「人間音緣」佛曲。如果大家心中有人間佛教,時時奉行人間佛教,這就是對大師最好的懷念。「法幢不容傾倒,慧燈不可熄滅」,祈願大家未來都能在人間佛教的大道上繼續精進,多參加讀書會可以「讀做一個人,讀明一點理,讀悟一些緣,讀懂一顆心」來提昇宗教信仰的生命層次;並以大師的詩偈「心懷度眾慈悲願,身似法海不繫舟;問我一生何所求,平安幸福照五洲」與大家相互勉勵,共同為教珍重。
論壇進行的方式分成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每位與談人以8分鐘的時間,分享《星雲大師全集》中與自己有感應的一篇文章;第二階段是以5分鐘敘述透過《全集》,如何與大師跨越時空對話;第三階段以1分鐘闡述如何自我精進,規畫並與大眾期勉。
第一階段,首先由周邁平跟大眾分享《佛法真義中‧四經中的四不》,四不指的是《華嚴經》的「不忘初心」、《維摩經》的「不請之友」、《八大人覺經》的「不念舊惡」和《大乘起信論》的「不變隨緣」。若能奉行就可以從迷到悟,做到隨心自在,隨遇而安,隨緣生活,隨喜而作而得度。
王克英分享《星雲法語‧健全的人生觀》:1.用歡愉的人生態度來取代憂愁。2.用奮鬥積極向上的意志力取代頹喪。3.用勤勞的生活習慣取代懶惰。4.用正確的信仰取代迷思。當一個人能夠建立上述健全而正確的人生觀,才會有充實、豐富的人生,不辜負難遭難遇的生命。
許宗賢分享《星雲法語‧佛教的理念》,説明佛教是以人為本的宗教:1.佛教的主旨是造福人類;2.佛教的準則是慈悲平等;3.佛教的目標是融合歡喜;4.佛教的理想是淨化人間。讓每個人能得到快樂,回到真實,重拾清淨,這種安身立命的理想境界就是佛教。
郭雲以星雲大師講演集中的〈佛教與生活〉,指出在世界上生活,離開不了空間、時間、人間三者的關係;分享「生活的人間」是生活的空間-以退為進的佛教生活、從心外的空間說到心內的空間、從前進的空間說到回頭的空間、從有相的空間說到無住的空間。闡述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問題。
王彬怡分享《到彼岸:佛陀的六度波羅蜜故事》中的〈禪定〉和〈明心見性〉。以佛陀與優波離的故事來説明,禪定不限於打坐和清空念頭。禪可以用在任何地方。生活中遇到與己觀點相反的人,可以借助同理心和理解力,避免死板辯論,而專注於如何創造一個更美好的世界。
第二階段王彬怡開始與大師對話接心:大師把深奥的佛法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讓眾人了解了許多生命的意義。經常思惟大師講的信仰和傳承,將佛法帶給年輕人與年幼的孩子們,鼓勵他們成長並加入弘揚人間佛教的團隊。
郭雲回憶,2003年SARS期間,在《世界日報》的〈星雲說〉第一次與大師接心,後多次在美國西來寺、台灣總本山、宜興大覺寺祖庭,或遠或近距離的親近大師,雖然大師已圓寂,但透過大師的文章與文字般若,感覺到他的存在。
許宗賢2002年加入佛光會,2次回總本山參加世界會員大會與大師接心,並在2006年大師來芝加哥舉辦三皈五戒時躬逢盛會。大師寫的《釋迦牟尼佛傳》,讓信眾了解佛教的教主與教義;透過《傳燈》了解星雲大師以及大師所著的《佛光教科書》、佛光會的宗旨與運作,感恩大師創立正信的佛光山與佛光會,讓佛光人有所依止。
王克英有許多疑惑,如何教養下一代、如何經營事業、如何管理員工、如何做好佛光人,在《星雲大師全集》浩瀚無邊的智慧之海中,可以告知所有答案。周邁平學佛的初心-解脫生死,透過西來寺住持慧東法師與《星雲法語‧了生脫死》得到體悟,要成為自利利他,自覺覺他的菩薩道行者。雖然大師化世圓滿,安然圓寂,仍可以透過《全集》無盡的法寶,跟大師接心。
第三階段周邁平以「是日已過,命亦隨減」來鞭策自己不可鬆懈;王克英每月寫一篇《全集》文章讀後心得來激勵自己;許宗賢持續每天背誦2部《阿彌陀經》和《心經》,每月誦10萬聲佛號,發願往生西方極樂淨土。郭雲要用心去體會佛法,將佛法用諸於日常生活。王彬怡要不斷的練習禪定,將它落實到生活中,走向解脱。
永嘉法師以大師《真誠的告白》勉勵與會的佛光人,若是有心對大師懷念者,可以唱誦「人間音緣」佛曲。如果大家心中有人間佛教,時時奉行人間佛教,這就是對大師最好的懷念。「法幢不容傾倒,慧燈不可熄滅」,祈願大家未來都能在人間佛教的大道上繼續精進,多參加讀書會可以「讀做一個人,讀明一點理,讀悟一些緣,讀懂一顆心」來提昇宗教信仰的生命層次;並以大師的詩偈「心懷度眾慈悲願,身似法海不繫舟;問我一生何所求,平安幸福照五洲」與大家相互勉勵,共同為教珍重。
最新消息
禪文化之旅踩線團 發揮實驗精神探索佛光山
2025-10-06明華園大戲開鑼 佛館上演《獅子王》
2025-10-06瓜冷七校200學子齊聚東禪寺 考生祈福會信心啟航迎考
2025-10-06新馬寺佛光普照 1500人慶中秋
2025-10-06愛丁堡大學典藏《圖典》 曼城佛光山促進文化交流
2025-10-06慈恩寺中秋朝山祈福 災後撫慰人心
2025-10-06松二分會幸福傳愛 恩典護理之家洋溢溫馨
2025-10-06中秋月圓.蓮花心香 童心手作蓮花燈實踐三好精神
2025-10-06香雲寺慶奧斯汀佛光日 音樂與文化交織
2025-10-06佛光人捐贈稻米 傳遞溫暖與祝福
2025-10-06
相
關
消
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