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 大
- 中
- 小
圖說:佛誕節特展「禪風心雕-李紫晴、鄧善琪老師雙個展」展場一隅。 人間社記者趙志霞攝
圖說:佛光山中區總住持暨佛光緣美術館台中館館長覺居法師致詞。 人間社記者趙志霞攝
圖說:人間大學陶笛班老師李桑綺老師演奏。 人間社記者趙志霞攝
圖說:開幕典禮在惠中寺中庭舉行。 人間社記者趙志霞攝
圖說:璞石藝術創始人邱創用致詞。 人間社記者趙志霞攝
圖說:藝術家鄧善琪分享佛像創作內心的感受。 人間社記者趙志霞攝
圖說:藝術家李紫晴分享石雕創作的心路歷程。 人間社記者趙志霞攝
圖說:藝術家夫妻檔鄧善琪(左)與李紫晴(中)贈予〈數珠觀音〉石雕(型版),供佛光緣美術館台中館永久典藏。 人間社記者趙志霞攝
圖說:藝術家鄧善琪(中)分享戶外日月觀音菩薩創作歷程。 人間社記者趙志霞攝
圖說:藝術家李紫晴(右2)分享〈數珠觀音〉石雕創作歷程。 人間社記者趙志霞攝
圖說:藝術家李紫晴(左)與鄧善琪(右)在「藝術家面對面」活動中漫談國際創作營。 人間社記者趙志霞攝
圖說:藝術家鄧善琪(左)創作導覽。 人間社記者趙志霞攝
圖說:佛光緣美術館台中館館長覺居法師(左)贈予藝術家夫妻檔李紫晴(中)與鄧善琪(左)感謝狀。 人間社記者趙志霞攝
圖說:佛光緣美術館台中館展場大合照。 人間社記者趙志霞攝佛光緣美術館台中館佛誕節特展 「禪風心雕—李紫晴、鄧善琪雙個展」開幕
2023-04-18
佛光緣美術館台中館4月15日舉行佛誕節特展「禪風心雕—李紫晴、鄧善琪雙個展」開幕音樂茶會,展出來自花蓮石雕界享有「神鵰俠侶」美譽的藝術家夫妻檔鄧善琪與李紫晴的佛像石雕與畫作作品。李紫晴並贈予〈數珠觀音〉石雕,供佛光緣美術館台中館永久典藏,佛光山花蓮月光寺監寺妙勳法師特致贈開幕誌慶花禮,遙祝展出成功,逾70人共襄盛會。
開幕式在人間大學陶笛班老師李桑綺的陶聲韻笛中展開。佛光山中區總住持暨佛光緣美術館台中館館長覺居法師表示,本次展覽結合「浴佛節」、「國定佛誕日」與「518國際博物館日」展出,正是天時地利人和,才有遠從花蓮來到台中展出的好因好緣,李紫晴的雕刻和畫作,用流暢的線條,簡單的造型,傳遞對佛法的理解與情感,找到眾生心中的佛,給予觀者內心省思的力量和心中的那份寧靜。
覺居法師並感謝佛光山人間大學台中分校生活美學講師呂柏儀配合佛誕節特展的情境布置,透過意象呈現緬懷星雲大師。
璞石藝術創始人邱創用表示,花蓮市俗稱「大理石之都」,1997年策辦第一屆花蓮國際石雕藝術季,一舉打響花蓮石雕藝術的名號。並曾任教玉里高中石工科多年,教導過鄧善琪,而鄧善琪與李紫晴不僅在國際上發光發熱,屢獲佳績,創作之餘猶不忘上進,獲得東華大學的碩士學位,身為他們的啟蒙老師與有榮焉。
鄧善琪指出,之前大部分的時間都花在國際創作營活動,這次很高興有機會與惠中寺結緣,從2012年開始投入佛像的創作,是希望記錄自己每個時段內心的感受,透過石雕造型去觀照自己的內心,藉由藝術家本身不同時期對佛法的體悟,希望能觸動參觀者對生命的感悟。
李紫晴表示,原本從事會計商務,偶然的機緣接觸石雕創作後,竟與石雕結下不解之緣,雖被先生笑稱是拿副卡的藝術家,但不輕易放棄的個性,努力進修取得藝術科系的碩士學位;身為多重身分的藝術家,忙於家務之餘僅能利用剩餘的時間來創作,看到自己的作品能讓大眾找到內心的安定與寧靜,不僅心生歡喜,也是創作最大的動力。
開幕典禮結束,鄧善琪與李紫晴特為大眾導覽解說,首先至戶外觀賞日月觀音菩薩,再到美術館展場內參觀,說明各項作品創作時對於佛法的體悟;兩位老師並在隨後「藝術家面對面」活動中漫談國際創作營,分享石雕創作透過鑿道、找到的心路歷程及感動,讓聽眾們收穫滿滿。
開幕式在人間大學陶笛班老師李桑綺的陶聲韻笛中展開。佛光山中區總住持暨佛光緣美術館台中館館長覺居法師表示,本次展覽結合「浴佛節」、「國定佛誕日」與「518國際博物館日」展出,正是天時地利人和,才有遠從花蓮來到台中展出的好因好緣,李紫晴的雕刻和畫作,用流暢的線條,簡單的造型,傳遞對佛法的理解與情感,找到眾生心中的佛,給予觀者內心省思的力量和心中的那份寧靜。
覺居法師並感謝佛光山人間大學台中分校生活美學講師呂柏儀配合佛誕節特展的情境布置,透過意象呈現緬懷星雲大師。
璞石藝術創始人邱創用表示,花蓮市俗稱「大理石之都」,1997年策辦第一屆花蓮國際石雕藝術季,一舉打響花蓮石雕藝術的名號。並曾任教玉里高中石工科多年,教導過鄧善琪,而鄧善琪與李紫晴不僅在國際上發光發熱,屢獲佳績,創作之餘猶不忘上進,獲得東華大學的碩士學位,身為他們的啟蒙老師與有榮焉。
鄧善琪指出,之前大部分的時間都花在國際創作營活動,這次很高興有機會與惠中寺結緣,從2012年開始投入佛像的創作,是希望記錄自己每個時段內心的感受,透過石雕造型去觀照自己的內心,藉由藝術家本身不同時期對佛法的體悟,希望能觸動參觀者對生命的感悟。
李紫晴表示,原本從事會計商務,偶然的機緣接觸石雕創作後,竟與石雕結下不解之緣,雖被先生笑稱是拿副卡的藝術家,但不輕易放棄的個性,努力進修取得藝術科系的碩士學位;身為多重身分的藝術家,忙於家務之餘僅能利用剩餘的時間來創作,看到自己的作品能讓大眾找到內心的安定與寧靜,不僅心生歡喜,也是創作最大的動力。
開幕典禮結束,鄧善琪與李紫晴特為大眾導覽解說,首先至戶外觀賞日月觀音菩薩,再到美術館展場內參觀,說明各項作品創作時對於佛法的體悟;兩位老師並在隨後「藝術家面對面」活動中漫談國際創作營,分享石雕創作透過鑿道、找到的心路歷程及感動,讓聽眾們收穫滿滿。
最新消息
心保和尚關懷怡朗佛光緣 勉勵不忘初心共成佛道
2025-11-19雪梨三好四給二手市集 推動佛教環保惜福理念
2025-11-19佛光山西澳中華學校年度成果展 再創華語教學亮點
2025-11-19般若之旅安頓身心 南天寺三日禪為東西方學員注入正念
2025-11-19北美印地安喬克托全球帕瓦節 佛光山是唯一受邀佛教團體
2025-11-19中國大陸僧信訪問團 參訪萬年寺
2025-11-19紐約幼童軍社區行動 清掃逾2百袋落葉
2025-11-19守護星雲人間音緣音樂會 以樂音傳遞真善美
2025-11-19巴西華僑運動會 逾2千華僑延續使命接力傳承
2025-11-192025第十屆人間佛教青年學術研討會 宜興開幕
2025-11-19
相
關
消
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