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通訊社

2025年10月31日 星期五
星雲大師全集
首頁 > 全球宗教 > 宗教新聞> 寺志撰寫工作坊 為寺院培養具有知識與能力之撰寫僧信人才

宗教新聞

字級

寺志撰寫工作坊 為寺院培養具有知識與能力之撰寫僧信人才

【人間社 廖麗珠 宜蘭礁溪報導】 2022-12-06
「寺志撰寫工作坊」12月5日於佛光大學佛教學院隆重開坊,由中華人間佛教聯合總會與佛光大學佛教學院共同主辦,目的為提倡寺院「為自己的寺院寫歷史」而開辦的培訓工作坊。佛光大學副校長傅昭銘、佛光大學佛教學院院長郭朝順、佛光大學佛教學系教授暨「宜蘭地區佛教寺院志撰寫培訓暨出版計畫」計畫主持人闞正宗及中華人間佛教聯合總會祕書長覺培法師蒞臨致詞。現場來賓有馬來西亞拉曼大學中華研究院副院長黃文斌、政治大學宗教系助理教授林振源及參加第一期培訓學員40位。

傅昭銘說明佛教學院近年來兩項突破:一、跨域合作,與心理學及歷史學創立合作平台,例舉,宜蘭地區佛教寺院志撰寫計畫成果豐碩。二、創新開展,強調寺志的撰寫,需要更多人一起來參與,尤其是為自己的寺院寫歷史,才會有「寺志撰寫培訓工作坊」的開展。

「現在強調大學社會責任(ESG),符合星雲大師所主張的人間佛教的精神!」,傅昭銘表示,佛教學系是佛光大學的特色學系,本次開辦有證照的培訓工作坊,即是對社會大眾作服務的事,希望透過這次的培訓,運用元宇宙技能,期能達到點、線、面的連結,讓佛光大學能成為寺志發展平台的基地。

覺培法師首先感謝大家熱情響應這次培訓活動,緣起於聯合總會七月份「每月一專題」的因緣,邀請郭院長及闞教授以《宜蘭縣佛教寺志》為例,共同探討「如何為佛教撰寫歷史」。法師以佛光大學整地十年的經驗,為的就是做好周遭山坡地的水土保護工程。而聚百萬信眾的善念,一點一滴的捐款,十多年來都未能看到地上建築物為例;倘若沒有留下具有溫度與厚度的文字史蹟,信眾就不會知道建校過程點滴動人的故事與大師對友善環境的堅持。

「誠如郭院長說的,我們希望大家能全勤!」覺培法師期勉學員,以完成完整學程為任務。他說,每個寺院都有他們走過的歷程,也希望能夠及時為寺院留下珍貴的故事。不辜負前人的努力,讓他們曾經的耕耘都能讓後人知道。其實佛教是在寫歷史,如星雲大師開創佛光山到今天,再走向全世界不斷的開創,我們也正在寫歷史,仍需要有人幫忙記錄下來,再次感謝大家願意把時間撥出來學習。

闞正宗表示,自己是新聞記者出身,有佛教寺院田調經歷20多年,修完博士學位後回到教職,原本計畫退休。上學期因配合規畫寺志撰寫流程的課程,期能將自己過去田調與紀錄的經驗,對佛教有一點貢獻。據調查台灣宮廟數是佛寺的3倍,佛寺登記有案的約3,700多間。感受到憑藉自己小小團隊的能量,遠遠不足承擔,需要更多人有能力「為自己的寺院寫歷史」。因為自己寫最清晰,不模糊且不會錯。

郭朝順結語時表示,培訓工作坊目的係為全台寺院培養具有基本知識與能力之寺志撰寫人才。課程安排及陣容堅強豐富,自12月5日起至16日止,為期六天課程,特敦請授課教授有闞正宗、釋覺冠、侯坤宏、林欣儀、簡瑞瑤及郭鳳妍等;課程豐富完整,從唐、明、清中國佛教史到臺灣現代佛教史、寺院佈局與參訪禮儀、田調與口述、佛教藝術及實地田調與撰寫實務等。
12345678910第1 / 230頁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