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通訊社

2023年12月04日 星期一
星雲大師全集
首頁 > 心靈補給 > 佛學講座> 過好禪者的人間生活 覺麟法師在滿地可說故事

佛學講座

字級

過好禪者的人間生活 覺麟法師在滿地可說故事

【人間社 趙淑萍 滿地可報導】 2022-11-21
「大師從來沒有說教,他只是講故事。今天我們來聽故事,希望能有所啟發,在輕鬆的氛圍裡,讓自己有所覺悟。」11月12日,國際佛光會滿地可協會英文分會舉辦了一場雲端講座,題為「從《星雲大師全集》談禪者的人間生活」。佛光山紐約道場住持覺麟法師,面對來自北美的近百位佛光人,做如是的開場白。

這是佛光山滿地可華嚴寺「2022智慧與創新系列講座」的最後一場,講座提供英文和粵語同傳翻譯。法師以讀書會的方式,講解了八個禪宗公案故事,提出了引申的佛法思考,並給出了開示。

「石頭在心裡還是在心外?」法師表示寶石也是石頭的一種,摯愛的東西和愛別離、求不得都是石頭,它們在心內還是心外?法師引導大家思考,所有背負在心中的石頭都應該放下。

「廟口的猴子」。法師說,廟口的猴子尚且會博人一笑,生活中我們是否太在意別人給予的臉色、表情?法師提醒大家,要參話頭不要參話尾,不要斷章取義,要學會聽出話裡的訊息,在人間佛教裡做事,要做會聽話的善知識。

「觀音菩薩持念珠在念誰?」法師解釋說,故事詮釋的是自我承擔,做己貴人的精神。大家不要在小事情上打轉,好好誦經拜佛,在人間佛教的忙碌中不失正念,在做務中修行,在六道輪迴中尋求解脫。

「禪堂裡的小偷」。大師說,佛堂從來都是清淨的,是人不清淨。法師開示大家,不要心外求法,向外找清淨的地方。

「七里禪師感化小偷」。法師表示,佛教給予眾生的是「究竟的心」的教育,他提醒大家做到不要隨口、隨手、隨心地斷定一個人的罪,讓自己多點慈悲,給對方反轉生命的機會。

在「有無天堂地獄?」「榮枯之間各有道」以及「沙彌論道」三個公案裡,法師引導大家認識你與我、有與無的關係,進一步認識人間因緣與般若性空。

伴隨著講故事,法師按人間佛教和禪宗公案兩類,進行互動分享,啟發大眾參與思考。例如,如果你是堂主或大眾禪者,你會如何?是否因一人、一法而退失學佛?門前的樹枝,榮的好還是枯的好?

大眾對這些公案故事很感興趣,踴躍舉手參與互動。葉惠玲表示,退心在職場中也經常發生,我們要注意回到學佛的初心,讓自己繼續堅持。江寬容認為小偷就是自己,雖然已發心,但總是讓習氣影響到別人,應該通過自我觀照改正完善。David表示,隨著禪修的深入,會理解有與無沒有分別。Maria認為對別人做了令人感動的事,即便對方當下無動於衷,也有後來被感化的可能。

法師對大眾的回答也給予了肯定,認為已打破對待,抓到公案要表達的東西。他鼓勵大家,禪是要思維、參究、貫通的,公案沒有標準答案,是用來啟發我們認識自己的心。不要小看身邊的人事物,它們都是開悟的契機。

國際佛光會滿地可協會會長葉川山讚歎覺麟法師用小故事講大道理,讓大家能對照公案提升自己。
12345678910第1 / 503頁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