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通訊社

2025年09月11日 星期四
星雲大師全集
首頁 > 心靈補給 > 佛學講座> 永文法師講演音緣妙法 佛教的梵唄音樂管理學

佛學講座

字級

永文法師講演音緣妙法 佛教的梵唄音樂管理學

【人間社 周圍輝 台北報導】 2022-11-14
音樂可以療癒人心,梵唄音樂更是有淨化人心的功能。11月11日佛光山普門寺「幸福與安樂講座」邀請弘講師永文法師開講,講題為「音緣妙法—佛教的梵唄音樂管理學」,以《星雲大師全集》中〈佛教的梵唄音樂管理學〉為基礎,講演梵唄音樂如何在管理上運用。

永文法師說,管理是一門「心理學」,也是一門領眾的「藝術」。永文法師介紹大師文章說:「如何透過人心、人性的感化,甚至從人格、人文的思想教化,讓人在不經意間,因為感動而心悅誠服地與你同一思想、同一理念、同一步調,朝著共同的目標邁進,這就是最高明的管理。」管理的範疇不外是人間、時間、空間,其中最難管理的就是這一顆人心,所以管理最高境界是管理人心。

「梵唄音樂管理學」可以從四個方面來探討,包括從貼近生活的人間性、從融和族群的國際性、從啟迪人心的教育性,以及從與時俱進的時代性等,來看梵唄音樂的管理。

永文法師說,「參加人間音緣合唱團,唱誦佛教歌曲是正統的佛教。」如果有人因此質疑,你會怎麼回答?法師告訴信眾,可以從梵唄音樂弘法三個歷程來回答,「一、佛陀住世時期(遠),二、佛法東傳時期(中),三、人間佛教時期(近)」。

佛陀住世時,佛就允許比丘專作「聲唄」作為弘法方便,《賢愚經》中記載,波斯匿王率百萬大軍路經祇園,軍象馬隊為梵音所攝,駐足諦聽。東傳中土後,三國時期陳思王曹植聽聞空中傳來梵唄之聲,音聲優美,摹仿其音節,寫下〈漁山梵唄〉,是中國佛教梵唄的濫觴。

永文法師介紹「梵唄最初都是用來詠讚佛德,最常應用在講經前後,以及朝暮課誦。」現在早晚課誦時,都會唱〈爐香讚〉、〈寶鼎讚〉、〈戒定真香〉等,後來又發展出一系列修持懺儀,如《梁皇寶懺》、《大悲懺》等。到隋唐,梵唄發展出「說唱傳教」,後來崑曲受一部《歸元鏡》影響,發展出京劇、豫劇、粵劇等,可以說梵唄是這許多戲曲的始祖。

及至今日人間佛教隨應時代發展的需要,星雲大師創立「1953歌詠隊」接引當時許多年輕人出家,才有今日佛光山「法水長流五大洲」,更積極推展「人間音緣」,讓佛法廣為流傳,帶動梵唄音樂站上世界舞台,一首人間音緣〈和諧〉更是成為世界聯合國指定的歌曲,「音緣妙法」妙不可言。

永文法師說,在極樂淨土,音樂是教化的工具。在娑婆世界,佛陀讚嘆供樂功德。在遠古時代,僧侶以說唱經義突破語言隔閡。到了現代階段,大師的人間音緣,形成學佛的潮流。永文法師強調佛教音樂不應只在嘴巴唱唱而已,更應該身體力行,也就是「自覺與行佛」,法師勉勵所有與會嘉賓及線上聽講的聽眾,一起來發願心,追隨大師的腳步,永續將「人間音緣」推廣出去,傳唱下去。

親臨現場的與會貴賓有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監事陳秀卿及佛光會幹部、台北市中山區正得里里長吳蘇秀霞及鄰長林月美等人。
12345678910第1 / 203頁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