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通訊社

2025年11月02日 星期日
星雲大師全集
首頁 > 教育人文 > 校園風光> 馬來亞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論壇 談巴基斯坦和東南亞的犍陀羅和佛陀藝術

校園風光

字級

馬來亞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論壇 談巴基斯坦和東南亞的犍陀羅和佛陀藝術

【新聞來源:馬來亞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 2022-05-20
由馬來亞大學文化與社會科學系、馬來亞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5月14日聯合主辦「巴基斯坦和東南亞的犍陀羅和佛陀藝術、文化和宗教」論壇,邀請專家學者帶領與會者探索東南亞印度佛教藝術之餘,也強調了保護歷史文化遺產的重要與急迫性。這場論壇以線上線下混合式進行,獲得93人參與和討論。

伊拉爾:巴基斯坦也重視印佛遺蹟
此次特別邀請到來自巴基斯坦絲綢之路中心總監伊拉爾(Ijlal Hussain)分享該國犍陀羅(Gandhara)的歷史文化與遺蹟。他強調,雖然巴基斯坦以穆斯林居多,但當地社會擁抱多元文化、多元語言,對佛教歷史及遺產的保護也非常重視。「我們可能來自不同宗教,不同膚色,但我們都是人類。」同時補充巴基斯坦幾乎每所大學都設有考古研究學院,顯示該國政府對保護歷史的承諾,全國亦有上千名研究學者從事犍陀羅和佛教遺蹟的考察。

甘尼:伊建築與印佛文明息息相關
伊斯蘭馬巴德真納大學亞洲文明研究中心甘尼(Ghani-Ur Rahman)教授則分享了「印度佛教藝術對巴基斯坦藝術與建築的影響」主題。他透過研究發現,這些根深蒂固的印度佛教符號也被用作南亞穆斯林藝術和建築中的裝飾圖案,因此,這些前伊斯蘭(Pre-Islamic)文化的連續性,在當地社會中依然很顯著。

「印度教和佛教起源的裝飾圖案甚至影響了穆斯林清真寺、墓地或祈禱墊,表明了這個在南亞流行符號的強大而古老的根源。」他說,這些印佛文化和信仰圖案,常見於繪畫、雕塑、雕刻、服裝、陶器和建築裝飾等元素設計,例如蓮花、閃電、太陽盤、佛塔、曼陀羅及海浪等。

哈納菲:東南亞擁豐富文化遺產
馬大東南亞研究系藝術與社會科學學院哈納菲(Hanafi Hussin)教授主講「東南亞印度佛教藝術與文化的宏偉」時說,印度佛教王國(Hindu Buddhist Kingdom)將東南亞定位為一個擁有極為豐富的物質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地區,並在文化適應過程中,隨著時間的推移與當地其他外部文化融為一體。

「東南亞國家在其文化歷史中,經歷了激動人心的階段並創作了偉大的藝術品,使宗教、文化和藝術的融合在東南亞非常具有代表性。」哈納菲一一介紹來自緬甸蒲甘、泰國阿瑜陀耶、柬埔寨吳哥窟和越南占婆的印佛歷史遺蹟。並提及,東南亞需要更多的考古挖掘歷史故事,包括通過歷史藝術如解釋圖騰、儀式、音樂、舞蹈和舞劇等新形式。

出席者包括馬來亞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顧問有燈法師、馬大人文暨社會科學院院長拿督黃子堅及副院長 Dr.Thirunaukarasu Subramaniam。
12345678910第1 / 94頁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