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通訊社

2025年10月30日 星期四
星雲大師全集
首頁 > 心靈補給 > 其他> 曾稚棉暢談「佛教教育和青年的未來」

其他

字級

曾稚棉暢談「佛教教育和青年的未來」

【人間社 周圍輝 台北報導】 2021-10-31
佛光大學佛教學系「110年秋季講座---佛教走入生活・道場巡迴演講(第六場)」,10月29日列車開到佛光山普門寺、三重禪淨中心及新店禪淨中心,邀請到佛光大學佛教學系助理教授曾稚棉演講,主題為「佛教教育和青年的未來」,會議由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北市南第四區副督導長李淑芳主持。透過Zoom線上會議及Youtube直播,數百位聽眾共同探討科技與人文間關聯性,彼此並不相違背。未來虛擬空間「元宇宙」概念,與AI智慧型科技發展,不僅影響目前工作內容,對生活方式也造成改變,進而面臨生存的挑戰,這些都是未來青年必須面對的課題。

曾稚棉說這場課題演講的誕生,緣於思考青年的未來,結合教學過程的經驗與想法,思維佛教教育與青年的未來有那些可能性的連結。印象中,佛教能帶給一位青年未來發展的可能性,可以從事「學術研究、生命的修持、心靈探索與瞭解」。佛教教育是「佛教」加「教育」,它就是「人文教育」,如何與未來科技的發展相連結,作好未來生涯規劃。受到疫情影響,改變人們學習方式,也改變工作與生活模式,讓我們提早看到未來是怎樣的一個世界。近日新聞報導臉書公司改名Meta,「元宇宙」成為熱門的名詞,網路與虛擬的世界,讓我們未來的生活變得不單純,科幻小說的情境將走入現實的世界,這個趨勢會慢慢的到來。

未來人文與科技相遇,將以人為主,思維與創新,打破思維既有的框架。解決問題需要「創新、創造、創意、創想、連結」,佛教的人文教育著重在探討人、瞭解人,透過「發想、聯想、轉換、轉化」,與社會連結,解決人們的需要,現代科技產品的研發設計,設計團隊除了工程師外,還有哲學系、心理系、人類學系、人文學科的人才。因為「抓住消費者的需求及眼球,才是最好產品設計。」曾稚棉表示,「跨領域專業領域」加上「學習力」,以「佛教人文教育」為指數,將可以「能力」無限的擴張。

曾是阿根廷佛光青年劉珈妗,9年前就讀佛光大學佛教學系,畢業後留在佛光大學工作,分享自己就讀佛教學系的心得,並詳細介紹佛教學系的課程內容,有優秀的教師團隊及優美的校園環境,它有有一個特色申請入學「不限年齡」,有興趣想深入瞭解佛教內涵,都歡迎來就讀。

聽眾莊燕雪回饋分享,她說佛教是幸福的教育,未來面對元宇宙、AI科技,更需要人文教育。科技的發展,人與人之間變得空虛,未來世代需要人文關懷,青年面對未來更需要佛教人文教育。
12345678910第1 / 11頁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