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通訊社

2025年09月12日 星期五
星雲大師全集
首頁 > 教育人文 > 校園風光> 異采空間微講座 尋訪鯤島半線文化密碼

校園風光

字級

異采空間微講座 尋訪鯤島半線文化密碼

【人間社 劉美汝 彰化報導】 2022-09-21
迎接彰化建縣300年,認識彰化在地文化,由彰化縣政府指導,彰化社區大學主辦,佛光山福山寺及國際佛光會彰化西方第一分會、北方分會、台化第二分會共同協辦的「異采空間微講座.尋訪鯤島半線文化密碼」,9月18日在彰社大民族分校舉行,邀請鹿仔港文史工作室的鄭武郎老師,闡述彰化建縣沿革、人文、宗教發展等歷史,現場近50位民眾專注聆聽。

鄭武郎說,彰化建縣至今300年,歷經原住民史前時期、荷西時期、明朝鄭成功、清朝時期、日據時代及目前的國民政府等6個時期沿革,造就了許多古蹟及文化,除素有「彰化市三寶」之稱的肉圓、爌肉飯、老鼠麵的飲食文化外,在基督教教堂、道教宮廟、佛教寺院裡,都淺藏著祝福密碼。

「人類因有思想而產生信仰,有信仰必產生力量。」宗教信仰能安定人心,也是早期科學不發達年代的心靈寄託,寺廟、教堂成為彰化人生活中最重要的文化之一。因此衍生教育、祈福、需求等方向目標,先人以「博古圖」呈現「祝福」,演變成文化密碼,世代相傳,祝福後代子孫;圖中如天官象徵賜福,蝙蝠取蝠與「福」同音,葫蘆,諧音「福祿」,蝴蝶諧音「福」,象徵美麗的蛻變。

「唐山過臺灣,心肝揪一團,三留六死一回頭」,此台灣俚語道盡先民渡海來台的身心煎熬。先民在台落地生根,皆以墾荒務農為主,因是靠天吃飯的行業,所以建廟供奉諸神以安慰心靈,祈求平安賜福。

「農業社會真甘苦,靠天呷飯無法度;祈求神明來照顧,風調雨順賜財庫。」鄭武郎以自創詩賦供養與會聽者,並從古人的智慧中體悟到「心中有神佛,必有神佛在」,勉勵人要懂得飲水思源,心存善念,如同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所倡導的「三好」運動,身做好事、口說好話、心存善念。












1011121314151617181920第10 / 93頁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