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通訊社

2023年12月10日 星期日
星雲大師全集
首頁 > 全球宗教 > 佛光新聞> 人間佛教閱讀研討會 探究《人間佛教佛陀本懷.總結.佛陀一生重要記事》

佛光新聞

字級

人間佛教閱讀研討會 探究《人間佛教佛陀本懷.總結.佛陀一生重要記事》

【人間社 邱建誌 台南報導】 2022-06-21
佛光山南台別院6月19日舉辦2022年人間佛教閱讀研討會,由佛光山叢林學院院長妙南法師主講《人間佛教佛陀本懷.總結.佛陀一生重要記事》,共有460人親臨現場,一同研討什麼是人間佛教,以及佛陀教化的本意。

台南區總住持滿舟法師開宗明義,佛陀出生在人間、成道在人間、說法在人間、涅槃在人間,所以人間佛教就是佛陀本懷。《人間佛教佛陀本懷》一書,是星雲大師在90歲的時候付梓出版。大師依照佛陀的教法,經由相信、實踐、證成的過程,將數十年弘化的體悟與思想集結成書。

關於近代佛教的情況,妙南法師帶領大家回顧到明清時期。當時佛教有2個問題,一是菁英佛教隱入山林,二是民間佛教只求人天福報,而這些都不是佛陀本懷,佛陀的本意是要引導眾生成佛。

將佛教置於山林,無法展現它的價值,追求經懺福報又曲解了佛陀的教法;因此佛教不只需要人間化,還要依照「非佛不作、唯法所依」的原則,以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業。

妙南法師進一步向大眾開示佛教不能脫離人間、不能脫離眾生的根本原因。他引述《華嚴經.普賢行願品》,「諸佛如來,以大悲心而為體故,因於眾生而起大悲,因於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覺。」意思是說,有眾生才能生起大悲心,有大悲心才能發菩提心,最後才能證得解脫的智慧。所以需要推行人間佛教,只有和大眾來往,以眾生為菩提才能啟發大悲心,才能成就無上正覺。妙南法師說:「正因為眾生和人都很重要,人間佛教自始至終都是一條成佛大道。」

研討會第二階段是主題論壇,主辦方特別邀請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人間福報》社長妙熙法師,與妙南法師一同談論《人間佛教佛陀本懷》的意涵與感悟。

南台佛光童軍團總團長李德屏提問,星雲大師從小接受傳統叢林教育、寺院教育,大師如何知道要把佛教從山林帶到社會?如何知道要推行人間佛教?

心保和尚對此開示:「佛教本來就是由僧俗二眾護持的。」大師很了解佛陀在世間講經傳法的情況,佛陀會為在家弟子講五戒十善,因為他認為在家學佛一樣可以斷煩惱、可以得解脫。

有一次,佛陀得知一位在家居士有證得初果的機會,當天一早便動身前往教化。這位居士平日務農,在佛陀來訪之前就已經出門工作,回家後還先吃飯休息。佛陀耐心等待,直到機成熟了再施予教化,居士也就證得初果,進入聖賢位。

即便是一個素昧平生的人,佛陀都非常用心對待,這讓星雲大師感悟到佛法與人間的連結,是佛陀教法真正的核心,而不是枝微末節,不能荒廢。所以從山林到社會、從遁世到救世、從行善到傳教,大師正是用佛陀的本心來做弘法事業。

妙熙法師分享,書中有一段內容讓他印象最為深刻,就是當今拜佛的人少,而信菩薩求神明的人多;就連原本是佛教徒的媽祖、關聖帝君都自立門戶,信徒還比佛教徒多。

為了讓佛教生活化、讓佛教成為生活中的必需品,佛光山、佛光會需要做很多創新。就像人們結婚的時候會去教堂、社會上有所謂的聖誕節、也有宗教創辦的學校、媒體、醫院等等事業,這些都是佛光人能做、也應該努力的。

妙熙法師認為,讓佛教回到人間,為社會服務、奉獻,讓佛教成為一種文化,融入到生活中,才能將佛陀的慈悲與智慧傳播到各個角落。

《人間佛教佛陀本懷》記載了佛陀修行的故事,也描寫星雲大師和諸位大德的故事;但修行不容易,人間佛教的特色雖然是人人都可以成佛,但人間佛教的辛苦,也在於得道必須靠自己努力,無法單單藉由一個灌頂儀式的加持就得到解脫。

為此,妙南法師向心保和尚請教,在修行過程中,如果感到疲憊困頓、無法突破,該怎麼做?心保和尚的回答非常簡單,「我們會感到疲憊,是因為我們忘了我們是要來成佛的。」

這個答案讓妙南法師表示震撼,但也道出佛教修行應有的心態,只要時刻認知到自己走的是成佛之路,要從老病死生、憂悲苦惱邁向寂靜涅槃的快樂,就不會感到猶豫或埋怨。

心保和尚結語說,「佛法要普遍化、要平等化。」要讓大家在生活中有機會接觸,也要讓大家明白真正的修行在於日常,佛道本在生活之中。
1011121314151617181920第10 / 4087頁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