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 大
- 中
- 小
圖說:佛教學院院長郭朝順(中)、創意與科技學院院長謝元富(左)、中國文學與應用學系教授暨國際暨兩岸事務處國際長謝大寧(右)引言。 圖/佛光大學佛教學系提供
圖說:謝元富院長構想將佛教元素融入歌劇,開啟佛教學系和文系的合作。 圖/佛光大學佛教學系提供
圖說:謝大寧國際長期待佛教元素融入各學科,發展佛光大學的教育特色。 圖/佛光大學佛教學系提供
圖說:研究發展處研發長暨資訊應用學系教授詹丕宗、佛教學系教授陳一標關注兩系合作《華嚴經》歌劇的構想。 圖/佛光大學佛教學系提供
圖說:研究發展處研發長暨資訊應用學系教授詹丕宗、佛教學系教授陳一標關注兩系合作《華嚴經》歌劇的構想。 圖/佛光大學佛教學系提供從《華嚴經》歌劇的構想 談跨域與文創
2022-05-11
「從《華嚴經》歌劇的構思談跨域」座談,5月3日在佛光大學雲水軒舉行,由佛教學院郭朝順院長、創意與科技學院謝元富院長、中國文學與應用學系教授暨國際暨兩岸事務處謝大寧國際長擔任引言人,介紹《華嚴經》歌劇的創作構想,暢談佛教資源如何融入不同學科、立足佛典進行多元轉換應用的前景。吸引約40名貴賓和佛教學院師生前來聆聽。
謝元富院長是《華嚴經》歌劇構想的發起人。謝院長娓娓道來自己留學法國,回臺後到臺北市立交響樂團服務,努力將法國音樂沙龍帶入校園的經歷。關於法國音樂,由德布希奠基的印象樂派跳脫德奧浪漫樂派主流、創造出真正屬於法國的樂風。概述西方中世紀宗教音樂、世俗音樂的發展,以及神劇與歌劇的異同。後來在臺東大學結合原住民題材創作歌劇,到各地巡迴演出。來到佛光大學後推動藝術祭,也不斷思索如何將佛教元素融入歌劇,以文創開啟佛教學系和文化資產與創意學系的合作。
以文學兼佛學見長的謝大寧國際長抒發對跨域的看法,認為跨域目的不在於培養一個人具備不同領域的知識,而在瞭解不同領域在想什麼、它對自身有何意義,進而從自身專業角度來交流意見,這是重要的人文精神。
謝大寧表示,佛教是跨越宗教的傳統人文涵養,期待佛教元素融入各學科,讓更多同學了解佛教在想什麼,為西方知識傳統所駕馭的大學學科話語權提供新的思路來解決現代各種問題,進而發展佛光大學的教育特色。而文創的基礎是「說故事」的轉化能力,佛教有很多可轉換的資源,重點在有無能力轉換。期許同學從星雲大師身上體會慈悲精神,將來能在各自崗位以各種媒介向社會講述佛教精神的故事。
郭朝順院長在開場時首先指出,跨域合作是從彼此敞開心胸、互相尊重的聊天開始。對謝院長發想的《華嚴經》歌劇抱以期待,該經講述以「菩薩行」為華鬘來莊嚴一切國土的敘事,彷彿眾多菩薩在同一旋律下進行多重變奏、齊聲高唱「覺悟」主題的交響樂,這與歌頌「造物主」神的基督教有所區別。呼應謝國際長的觀點,認為「說故事」要鋪陳一件事的前因後果,可以培養觀照、解讀事物背後因緣的能力,不輕易根據事物表相而下評判。
「此次跨域座談是讓同學了解,佛教還有很多事可以做。」郭院長指出,文創要以正確理解佛典為前提,否則創作可能流於形式而無其內涵,而佛教學系的同學已有掌握佛典知識的優勢,若再有跨域轉化能力則前途可期。
在問答交流,佛教學系陳一標教授表示熱盼《華嚴經》歌劇的完成,並提出除了要考慮將情節單調重複的《華嚴經》轉化成具有張力的故事之外,也要思索這樣的歌劇旨在表現什麼道理。再者,《華嚴經》既被喻為一部「日出先照高山」般的深奧經典,如何避免曲高和寡也是一個挑戰。
謝元富院長是《華嚴經》歌劇構想的發起人。謝院長娓娓道來自己留學法國,回臺後到臺北市立交響樂團服務,努力將法國音樂沙龍帶入校園的經歷。關於法國音樂,由德布希奠基的印象樂派跳脫德奧浪漫樂派主流、創造出真正屬於法國的樂風。概述西方中世紀宗教音樂、世俗音樂的發展,以及神劇與歌劇的異同。後來在臺東大學結合原住民題材創作歌劇,到各地巡迴演出。來到佛光大學後推動藝術祭,也不斷思索如何將佛教元素融入歌劇,以文創開啟佛教學系和文化資產與創意學系的合作。
以文學兼佛學見長的謝大寧國際長抒發對跨域的看法,認為跨域目的不在於培養一個人具備不同領域的知識,而在瞭解不同領域在想什麼、它對自身有何意義,進而從自身專業角度來交流意見,這是重要的人文精神。
謝大寧表示,佛教是跨越宗教的傳統人文涵養,期待佛教元素融入各學科,讓更多同學了解佛教在想什麼,為西方知識傳統所駕馭的大學學科話語權提供新的思路來解決現代各種問題,進而發展佛光大學的教育特色。而文創的基礎是「說故事」的轉化能力,佛教有很多可轉換的資源,重點在有無能力轉換。期許同學從星雲大師身上體會慈悲精神,將來能在各自崗位以各種媒介向社會講述佛教精神的故事。
郭朝順院長在開場時首先指出,跨域合作是從彼此敞開心胸、互相尊重的聊天開始。對謝院長發想的《華嚴經》歌劇抱以期待,該經講述以「菩薩行」為華鬘來莊嚴一切國土的敘事,彷彿眾多菩薩在同一旋律下進行多重變奏、齊聲高唱「覺悟」主題的交響樂,這與歌頌「造物主」神的基督教有所區別。呼應謝國際長的觀點,認為「說故事」要鋪陳一件事的前因後果,可以培養觀照、解讀事物背後因緣的能力,不輕易根據事物表相而下評判。
「此次跨域座談是讓同學了解,佛教還有很多事可以做。」郭院長指出,文創要以正確理解佛典為前提,否則創作可能流於形式而無其內涵,而佛教學系的同學已有掌握佛典知識的優勢,若再有跨域轉化能力則前途可期。
在問答交流,佛教學系陳一標教授表示熱盼《華嚴經》歌劇的完成,並提出除了要考慮將情節單調重複的《華嚴經》轉化成具有張力的故事之外,也要思索這樣的歌劇旨在表現什麼道理。再者,《華嚴經》既被喻為一部「日出先照高山」般的深奧經典,如何避免曲高和寡也是一個挑戰。
最新消息
《星雲大師全集》【傳記】 百年佛緣──生活篇.我的衣食住行5-3
2025-11-05親子同心跑出慈悲 達拉斯講堂家庭日洋溢愛與歡笑
2025-11-04倫敦佛光山甘露灌頂皈依典禮 21人發心成為三寶弟子
2025-11-04妙法寺雲水書車傳遞善與愛 龍井親子草地悅讀幸福
2025-11-04菩提分會果雕與甜點特展 展現佛光生活美學
2025-11-04佛光緣美術館台中館教育推廣 黑與白之間靈動的哲思
2025-11-04《365日》贈嘉義香湖國際大飯店 佛光人書香結善緣
2025-11-04南瓜創意雕刻 芝加哥佛光家庭共度秋季豐收節
2025-11-042025年新加坡佛光山兒童與少年佛學班結業典禮
2025-11-04紐約幼童軍以故事啟發三好 以行動傳遞愛
2025-11-04
相
關
消
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