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臘月暖聚 南門公園說臘八 食臘八
2020-01-02
元旦日下午,在台南市南門公園,佛光山南台別院與家文化研究基金會聯辦「臘月暖聚─說臘八,食臘八」活動,現場邀請《幸福福袋食譜》作者陳寶月和作家暨美食考古學家王浩一,在甕城進行一場對談,分享臘八粥緣起和教導烹煮法,佛光山南台別院住持滿舟法師也蒞臨現場,指導國際佛光會東一分會提供臘八粥與民眾結緣,共分享逾700碗。
現場民眾捧著、品嘗著暖暖的臘八粥,欣賞大肚山同仁堂國術獅藝館的精彩舞獅後,移至甕城,聆聽陳寶月和王浩一的精采對談。
家文化研究基金會創辦人林安鴻董事長致詞表示,感謝佛光山煮臘八粥與大眾結緣,家文化也繼續臘八粥的飲食研究,分享給家人,將文化一代一代傳承下去。
陳寶月分享幾道蔬食年菜及佛光山臘八粥的食材,並示範將老薑切細末、板豆腐切丁先炸成金黃、芋頭去皮後和蓮子、紅蘿蔔、花生、米豆、60%的蓬萊米和40%的白糯米、少許醬油或醬油膏用滾水煮半小時後,加入川燙後切絲的青江菜及切碎的油條、鹽巴調味完成。他分享佛光義工烹煮時,都是一邊煮,一邊持誦〈大悲咒〉,用一份供養心烹煮,讓享用者能吃到平安。這粥的食材是星雲大師在大陸叢林時就有,一直傳承到現在。
作家王浩一則分享了臘八粥的由來,農曆十二月初八是佛陀成道日,因佛教傳入中原,也將很多食材傳了進來,從東漢開始,到宋朝寺廟就有煮粥施眾的傳統,因講究美食,有了「北方吃鹹,南方吃甜」的烹煮法,而佛光山是臨濟宗,法源於河北,所以粥是鹹的。到了清朝,尤其雍正期間,在雍正宮有藏傳喇嘛在臘八時誦經加持煮6個鍋供皇親貴戚、文武百官、喇嘛們、百姓享用。而現今佛光山每年都有煮臘八粥分享十方大眾,這是另一種佛光人的慈悲。
座談後還有雞屎藤舞蹈劇團的表演,以及現場好吃好玩的暖心小舖,及設置隨喜的樂捐小箱,全數贈予「財團法人罕見疾病基金會」。在元旦新年之際,南門公園的現場民眾度過了一個闔家歡樂、美食及心靈皆愉快的午後時光。
現場民眾捧著、品嘗著暖暖的臘八粥,欣賞大肚山同仁堂國術獅藝館的精彩舞獅後,移至甕城,聆聽陳寶月和王浩一的精采對談。
家文化研究基金會創辦人林安鴻董事長致詞表示,感謝佛光山煮臘八粥與大眾結緣,家文化也繼續臘八粥的飲食研究,分享給家人,將文化一代一代傳承下去。
陳寶月分享幾道蔬食年菜及佛光山臘八粥的食材,並示範將老薑切細末、板豆腐切丁先炸成金黃、芋頭去皮後和蓮子、紅蘿蔔、花生、米豆、60%的蓬萊米和40%的白糯米、少許醬油或醬油膏用滾水煮半小時後,加入川燙後切絲的青江菜及切碎的油條、鹽巴調味完成。他分享佛光義工烹煮時,都是一邊煮,一邊持誦〈大悲咒〉,用一份供養心烹煮,讓享用者能吃到平安。這粥的食材是星雲大師在大陸叢林時就有,一直傳承到現在。
作家王浩一則分享了臘八粥的由來,農曆十二月初八是佛陀成道日,因佛教傳入中原,也將很多食材傳了進來,從東漢開始,到宋朝寺廟就有煮粥施眾的傳統,因講究美食,有了「北方吃鹹,南方吃甜」的烹煮法,而佛光山是臨濟宗,法源於河北,所以粥是鹹的。到了清朝,尤其雍正期間,在雍正宮有藏傳喇嘛在臘八時誦經加持煮6個鍋供皇親貴戚、文武百官、喇嘛們、百姓享用。而現今佛光山每年都有煮臘八粥分享十方大眾,這是另一種佛光人的慈悲。
座談後還有雞屎藤舞蹈劇團的表演,以及現場好吃好玩的暖心小舖,及設置隨喜的樂捐小箱,全數贈予「財團法人罕見疾病基金會」。在元旦新年之際,南門公園的現場民眾度過了一個闔家歡樂、美食及心靈皆愉快的午後時光。
最新消息
「美藝‧童年」 屏東縣光春小學畢業畫展
2021-04-17三鶯分區教育菁英 蒞金光明寺召開校長會議
2021-04-17日內瓦中法雙語講座 我如何成為佛教徒
2021-04-17【星雲大師全集11】十種幸福之道──佛說妙慧童女經4
2021-04-17紐西蘭孩童慶佛誕觀太子特展 浴佛祈福許下心願
2021-04-16南華大學現代華佗大林開講 台大雲林分院林綺英主任談新冠肺炎的防護與治療
2021-04-16吳亞鴻花開四季畫展閉幕儀式 分享創作感動故事
2021-04-16吳亞鴻典藏《十牛圖》 推介有緣人珍藏
2021-04-16佛光山於太魯閣事故現埸 舉辦超渡法會
2021-04-16大明社大安住疫情後的人心 潘慶忠談書法藝術與人生
2021-04-16
相
關
消
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