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 大
- 中
- 小




正向生死觀 板橋講堂開講善生而後善終
2025-08-26
佛光山板橋講堂於8月24日舉辦「安樂富有系列講座」第3場,邀請陽明交通大學附設醫院胸腔科主治醫師陳秀丹,以「真愛.適時放手」為題,分享「善終必先善生」的重要理念,吸引200餘人聽講。
陳秀丹首先拋出發人深省的問題:「醫生最大的敵人是病人的死亡,還是病人的痛苦?」她指出,醫療的本質是減輕病患的痛苦,但在現實中,常見「以愛之名」延續末期病人的痛苦,讓生命無法善終。應該讓醫療回歸「愛」的初心,該做的治療要積極,但不該做的無效處置則果斷放手。
她舉出令人難過的個案:老先生因中風反覆住院,照護責任幾乎全落在兒子身上;另一位中年男子臥病23年,因家屬不願放手而長期接受無效醫療;還有一名嗆奶窒息的三個月大嬰兒須氣切,家屬最終選擇拔管,讓孩子在母親懷中平靜離世。這些案例,皆反映「善終」的重要性。
陳秀丹指出,醫療的目的在於恢復或提升健康,使病人獲益、減少傷害;當無法達到此目標,治療的正當性即不復存在。她強調,「真正的愛,是給愛的人沒有煩惱,被愛的人沒有痛苦。」
陳秀丹引用《佛說八大人覺經》:「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生滅變異,虛偽無主,心是惡源,形為罪藪,如是觀察,漸離生死。」母親從小教導她「人生無常」,而多年臨床經驗,更讓她體會:唯有活得踏實,才能善終。
隨著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陳秀丹提醒,人生三存摺:存款、存德、存健康。唯有認老、知老,才能安然度老。平時要與家人將生死議題內化日常觀念,不要等到生命末期才倉促面對,更要正向看待死亡、預立醫囑、見好就收。她總結:「以愛為核心做出選擇,內心才能平安。」
聽眾李素月表示,她曾經歷親屬跌倒後無生命跡象,雖然心中萬分不捨,但選擇「不急救」,讓親人走得安詳,這段經歷至今仍刻骨銘心。王麗姬則說,「真正的愛,是給愛的人沒有煩惱,被愛的人沒有痛苦」這句話,深深觸動她的心,讓她更明白「放下」與「交代自己身後事」的重要。李秀真談到,講座中看到一張照片,畫面中病患的一隻腳已全然發黑,卻仍進行無效治療,令她感到震撼,這也提醒自己要學會放手。
陳秀丹首先拋出發人深省的問題:「醫生最大的敵人是病人的死亡,還是病人的痛苦?」她指出,醫療的本質是減輕病患的痛苦,但在現實中,常見「以愛之名」延續末期病人的痛苦,讓生命無法善終。應該讓醫療回歸「愛」的初心,該做的治療要積極,但不該做的無效處置則果斷放手。
她舉出令人難過的個案:老先生因中風反覆住院,照護責任幾乎全落在兒子身上;另一位中年男子臥病23年,因家屬不願放手而長期接受無效醫療;還有一名嗆奶窒息的三個月大嬰兒須氣切,家屬最終選擇拔管,讓孩子在母親懷中平靜離世。這些案例,皆反映「善終」的重要性。
陳秀丹指出,醫療的目的在於恢復或提升健康,使病人獲益、減少傷害;當無法達到此目標,治療的正當性即不復存在。她強調,「真正的愛,是給愛的人沒有煩惱,被愛的人沒有痛苦。」
陳秀丹引用《佛說八大人覺經》:「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生滅變異,虛偽無主,心是惡源,形為罪藪,如是觀察,漸離生死。」母親從小教導她「人生無常」,而多年臨床經驗,更讓她體會:唯有活得踏實,才能善終。
隨著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陳秀丹提醒,人生三存摺:存款、存德、存健康。唯有認老、知老,才能安然度老。平時要與家人將生死議題內化日常觀念,不要等到生命末期才倉促面對,更要正向看待死亡、預立醫囑、見好就收。她總結:「以愛為核心做出選擇,內心才能平安。」
聽眾李素月表示,她曾經歷親屬跌倒後無生命跡象,雖然心中萬分不捨,但選擇「不急救」,讓親人走得安詳,這段經歷至今仍刻骨銘心。王麗姬則說,「真正的愛,是給愛的人沒有煩惱,被愛的人沒有痛苦」這句話,深深觸動她的心,讓她更明白「放下」與「交代自己身後事」的重要。李秀真談到,講座中看到一張照片,畫面中病患的一隻腳已全然發黑,卻仍進行無效治療,令她感到震撼,這也提醒自己要學會放手。
最新消息
佛光童軍服務員木章訓開營 培育三好童軍領袖
2025-10-11人間佛教與藝術心心相連 光明大學講座與靜坐體驗
2025-10-11茶和天下・中秋雅集 萬年寺代表應邀出席
2025-10-11休士頓協會中秋聯歡會 月圓人圓法喜盈門
2025-10-11育華中學考生祈福會 600位應考生迎向光明
2025-10-11多倫多大學三一學院講座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佛陀本懷」
2025-10-11香港義工中秋聯誼會 無私奉獻結善緣
2025-10-11三好燈塔學校 雙園國小學生愛讀《人間福報》
2025-10-11佛光山走入瑞典校園 以禪修啟發青年心靈
2025-10-11月圓人和 中天佛光人歡慶中秋
2025-10-11
相
關
消
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