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就的秘訣 心保和尚剖析《金剛經》
2017-06-21
《金剛經》裡有什麼祕訣?佛光山惠中寺2017「未來與希望」系列講座進入倒數,6月20日邀請佛光山寺住持心保和尚主講,從開山星雲大師著作《成就的秘訣──金剛經》,解析經中無我的真諦及空性的智慧,透過深入淺出的闡述,帶領大台中地區的聽眾在生活中尋覓佛法蹤跡,啟發智慧、找回本來面目。
《金剛經》在佛教界享有盛名,內容主要闡釋「一切法無我」的道理,心保和尚強調,「無我」是佛陀成道後經常講述的真理之一,與「解脫」息息相關,若能體會其中堂奧,自然能提放自如。如同在生活裡,若能時常觀察、觀照世間「畢竟不可得」的實相,體會緣起性空、找到本來面目,人人透過一點一滴的用心,就有覺悟真理、成就佛道的可能。
「般若就是光,千年暗室,一燈即明!」現行最常見的、最普遍的《金剛經》,是鳩摩羅什大師翻譯的版本。心保和尚表示,目前尚存的譯本有6種,依當時的用字、筆法不同,對同一概念的詮釋也不盡相同,他逐一簡約介紹其特色後,期許大眾若有意願深入《金剛經》法要,可以逐一研讀各家版本,會有更深入及廣泛的了解。
「成就的秘訣在哪裡?」心保和尚說,佛教談的成就是能利益眾生、自利利他,而從另一方面來說,成就則是因緣果熟、功德圓滿;修行,就是在累積種種功德。和尚解析,《金剛般若波羅密多經》中的「波羅密多」是「度」的意思,度脫人們從此岸到彼岸、從煩惱到解脫、從痛苦到自在,連接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和尚也舉中國禪宗五祖、六祖對《金剛經》的詮釋,說明每個人的自性都是清淨的,在煩惱尚未生起之前,乃至不增不減、不垢不淨,都是一種解脫,要對自己肯定、提起信心。
「菩薩以眾生為道場,為成就智慧不惜入煩惱大海,你有決心嗎?」心保和尚講述大師在書中提及的四個要點,並逐一說明。
「無相布施─無限的功德」:和尚曾勉勵學生,要隨時準備好對人說話、法布施,因為當中即是一種成就智慧的訓練,如同阿育王和梁武帝過去都因布施而具足福德,而諸佛菩薩更是歷經千錘百鍊,才能逼所成慧。
「無我度生─無上的慈悲」:和尚談及,「無我」其實是從凡夫到聖賢的轉捩點,如果能夠了解空性,自然能視執著如雲霧,日出即散。他也說明,好人不一定能得解脫,但若能證得般若智慧,就能體悟法無我的空性慧,從心改變自己的世界。
「無住生活─真正的自在」:心保和尚說,佛光山藏經樓的對聯「建寺安僧,傳道五洲,猶似蓮花不著水;雲遊世界,緣結十方,一如日月住虛空。」其實就是「自在」具體呈現,而煩惱的根源,就來自於我們常常掛念著過去、現在、未來,才衍生出無數多餘的煩惱。
「無得而修─真實的獲得」:星雲大師一生以無為有、以空為樂,和尚表示,在《雜阿含經》中也有記載:「於一切空行、空心,觀察歡喜。」如果能了解空、體會空,就能獲得生命至深至真的歡喜。
《金剛經》在佛教界享有盛名,內容主要闡釋「一切法無我」的道理,心保和尚強調,「無我」是佛陀成道後經常講述的真理之一,與「解脫」息息相關,若能體會其中堂奧,自然能提放自如。如同在生活裡,若能時常觀察、觀照世間「畢竟不可得」的實相,體會緣起性空、找到本來面目,人人透過一點一滴的用心,就有覺悟真理、成就佛道的可能。
「般若就是光,千年暗室,一燈即明!」現行最常見的、最普遍的《金剛經》,是鳩摩羅什大師翻譯的版本。心保和尚表示,目前尚存的譯本有6種,依當時的用字、筆法不同,對同一概念的詮釋也不盡相同,他逐一簡約介紹其特色後,期許大眾若有意願深入《金剛經》法要,可以逐一研讀各家版本,會有更深入及廣泛的了解。
「成就的秘訣在哪裡?」心保和尚說,佛教談的成就是能利益眾生、自利利他,而從另一方面來說,成就則是因緣果熟、功德圓滿;修行,就是在累積種種功德。和尚解析,《金剛般若波羅密多經》中的「波羅密多」是「度」的意思,度脫人們從此岸到彼岸、從煩惱到解脫、從痛苦到自在,連接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和尚也舉中國禪宗五祖、六祖對《金剛經》的詮釋,說明每個人的自性都是清淨的,在煩惱尚未生起之前,乃至不增不減、不垢不淨,都是一種解脫,要對自己肯定、提起信心。
「菩薩以眾生為道場,為成就智慧不惜入煩惱大海,你有決心嗎?」心保和尚講述大師在書中提及的四個要點,並逐一說明。
「無相布施─無限的功德」:和尚曾勉勵學生,要隨時準備好對人說話、法布施,因為當中即是一種成就智慧的訓練,如同阿育王和梁武帝過去都因布施而具足福德,而諸佛菩薩更是歷經千錘百鍊,才能逼所成慧。
「無我度生─無上的慈悲」:和尚談及,「無我」其實是從凡夫到聖賢的轉捩點,如果能夠了解空性,自然能視執著如雲霧,日出即散。他也說明,好人不一定能得解脫,但若能證得般若智慧,就能體悟法無我的空性慧,從心改變自己的世界。
「無住生活─真正的自在」:心保和尚說,佛光山藏經樓的對聯「建寺安僧,傳道五洲,猶似蓮花不著水;雲遊世界,緣結十方,一如日月住虛空。」其實就是「自在」具體呈現,而煩惱的根源,就來自於我們常常掛念著過去、現在、未來,才衍生出無數多餘的煩惱。
「無得而修─真實的獲得」:星雲大師一生以無為有、以空為樂,和尚表示,在《雜阿含經》中也有記載:「於一切空行、空心,觀察歡喜。」如果能了解空、體會空,就能獲得生命至深至真的歡喜。
最新消息
「美藝‧童年」 屏東縣光春小學畢業畫展
2021-04-17三鶯分區教育菁英 蒞金光明寺召開校長會議
2021-04-17日內瓦中法雙語講座 我如何成為佛教徒
2021-04-17【星雲大師全集11】十種幸福之道──佛說妙慧童女經4
2021-04-17紐西蘭孩童慶佛誕觀太子特展 浴佛祈福許下心願
2021-04-16南華大學現代華佗大林開講 台大雲林分院林綺英主任談新冠肺炎的防護與治療
2021-04-16吳亞鴻花開四季畫展閉幕儀式 分享創作感動故事
2021-04-16吳亞鴻典藏《十牛圖》 推介有緣人珍藏
2021-04-16佛光山於太魯閣事故現埸 舉辦超渡法會
2021-04-16大明社大安住疫情後的人心 潘慶忠談書法藝術與人生
2021-04-16
相
關
消
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