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 大
- 中
- 小





惠中寺佛學講座 陳一標詮釋唯識緣起的虛實
2021-10-26
佛光山惠中寺舉行佛學講座,10月22日邀請佛光大學佛教學系陳一標教授,主講「從唯識的蛇繩麻譬喻看緣起的虛幻與真實」,老師以淺顯易懂譬喻,引領大眾認識唯識甚深微妙法。
陳一標教授指出,蛇繩麻的譬喻在唯識裡是量用,大家在看不清的情況下,會把一條繩子誤認為蛇,心中衍生恐懼而不自在。唯識告訴大家,必須認識、看清本來不是真實存在的人事物,不要凡事都誤認是真實的現象。
《心經》說:「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初學者能了解繩子是麻所組成的,色身五蘊及世間各種現象,都是因緣和合的緣起。面對原本不真實、虛妄的萬象,能夠看清、放下、不去執著,其實已經逐漸認識佛法「空性」的道理。
陳一標提及,人的主觀意識強烈,會把生活上所見、所受的錯認為是真實,形成深信不疑的我執,卻不容易自我覺知,所以唯識告訴眾生,要善用心的力量,去覺察執著的緣起及藏於何處。
大乘佛教有三大系「中觀、唯識、如來藏」,中觀主張一切法空;唯識主張三界唯心、萬法唯識;如來藏主張一切眾生皆有如來藏、佛性。唯識有「境見、內修、外行、佛果」,境是應證悟的理論,包含「阿賴耶識說,三性思想」,陳一標用「蛇、繩、麻」譬喻三性思想,讓大眾認識「遍計所執」的妄有,「依他起」的假有,「圓成實」的真有。
唯識是大乘思想,能啟發眾生觀照己心,對治煩惱種子,進而親近善知識、攝受正法、如理法行,成就佛果;大乘佛法能載運眾生脫離苦海,從此岸到彼岸。
陳一標解說「相、想」的意思及分際,比如掌廚者的味覺、敏感度,其實就是一種「相」,當心生起時,相自然會浮現。
《百法明門論》中有「作意觸受想思」,「想」的定義是取相為體,有取相就有差別相。我們每天有很多不同的想法,有感受就會想,對方給苦受,覺得是怨敵;給了樂受,認為是同一夥的親友。心若未去觀照,好壞的想法就會一直延續運作。
大師以悲願,建立佛光大學成立佛教學系,在高等教育的歷史上是很不簡單的創舉。佛教學系強調解行並重,學生們一起生活、一起學習、一起努力,希望達成大師的期許「佛教學系成為漢傳佛教的重鎮」。
陳一標教授指出,蛇繩麻的譬喻在唯識裡是量用,大家在看不清的情況下,會把一條繩子誤認為蛇,心中衍生恐懼而不自在。唯識告訴大家,必須認識、看清本來不是真實存在的人事物,不要凡事都誤認是真實的現象。
《心經》說:「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初學者能了解繩子是麻所組成的,色身五蘊及世間各種現象,都是因緣和合的緣起。面對原本不真實、虛妄的萬象,能夠看清、放下、不去執著,其實已經逐漸認識佛法「空性」的道理。
陳一標提及,人的主觀意識強烈,會把生活上所見、所受的錯認為是真實,形成深信不疑的我執,卻不容易自我覺知,所以唯識告訴眾生,要善用心的力量,去覺察執著的緣起及藏於何處。
大乘佛教有三大系「中觀、唯識、如來藏」,中觀主張一切法空;唯識主張三界唯心、萬法唯識;如來藏主張一切眾生皆有如來藏、佛性。唯識有「境見、內修、外行、佛果」,境是應證悟的理論,包含「阿賴耶識說,三性思想」,陳一標用「蛇、繩、麻」譬喻三性思想,讓大眾認識「遍計所執」的妄有,「依他起」的假有,「圓成實」的真有。
唯識是大乘思想,能啟發眾生觀照己心,對治煩惱種子,進而親近善知識、攝受正法、如理法行,成就佛果;大乘佛法能載運眾生脫離苦海,從此岸到彼岸。
陳一標解說「相、想」的意思及分際,比如掌廚者的味覺、敏感度,其實就是一種「相」,當心生起時,相自然會浮現。
《百法明門論》中有「作意觸受想思」,「想」的定義是取相為體,有取相就有差別相。我們每天有很多不同的想法,有感受就會想,對方給苦受,覺得是怨敵;給了樂受,認為是同一夥的親友。心若未去觀照,好壞的想法就會一直延續運作。
大師以悲願,建立佛光大學成立佛教學系,在高等教育的歷史上是很不簡單的創舉。佛教學系強調解行並重,學生們一起生活、一起學習、一起努力,希望達成大師的期許「佛教學系成為漢傳佛教的重鎮」。
最新消息
板橋講堂佛學講座 佛法其實很懂你的心
2025-08-31佛光童軍與時俱進 承載願景力求永續與傳承
2025-08-31新馬寺道糧功德回向 1500人祈願國泰民安
2025-08-31佛光緣彰化館佛教藝術講座 探索各教派曼荼羅意涵
2025-08-31福山書院第15期開學 開展人間佛教修學新程
2025-08-31食在有福 愛在鳳山
2025-08-31妙法寺雲水書車暑假不打烊 炎炎夏日閱讀樂
2025-08-31【星雲大師全集19】佛教管理學.佛法的管理法⑱
2025-08-31雪蘭莪瓜拉益智小學校園講座 點燃學子希望燈塔
2025-08-30拉曼理工大學佛學會 引導青年慧點人生路
2025-08-30
相
關
消
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