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蹤我們
放眼國際
浙江玉山古茶場 中國茶葉史的一個見證地
華人世界裡,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文人雅集:琴棋書畫詩酒茶,都離開不了「茶」,茶在華人圈中是不可或缺的飲品。 眾所周知,中國的茶文化始於神農,至唐朝興起於宋代最盛,之後普及至今乃至風行全世界。 西漢時,西南地區的「茶馬古道」開拓了內地漢族與其他民族的經濟往來,東南一帶,南宋時在浙江盤安玉山鎮的馬塘村建有「茶場」,施行「榷茶—專賣抽稅」制度,派官員管理「貢茶」—「婺州東白茶」的交易,成為浙中的茶葉交易中心。 如今的「茶場」被冠上「古」字,突顯其歷史及文化上的特性,現存的建築為清朝時重建,包括茶場廟(祭祀及活動),巡檢司(交易管理單位)和茶場(茶葉交易所)三個部分。 盤安縣主管文化交流主任潘堯平說,北宋初年即在江南設茶場,南宋定都臨安後,玉山鎮的茶場成為「貢茶」的基地,主要是管理在唐朝就被列為「貢茶」的盤安名茶「婺州東白茶」,之後茶場成為歷代指定的茶葉交易場所,19世紀中期,海運開通外銷興起,盤安的茶葉通過茶場運至港口銷到各地,玉山的「茶場」是中國茶葉發展史的一個見證地。 潘堯平說,位於浙江中部的盤安縣歸金華市管轄,群山環繞冬季高山多雪,主峰大盤山高1245公尺,是浙江的「群山之祖,諸水之源」,被稱為「浙江之心」,自然環境優越,山林資源豐富,是休憩養生的最佳環境。 潘堯平特別介紹「婺州東白茶」的來歷,他說,盤安人種茶、製茶可追溯至東漢時期,東晉時,道教淨明道派祖師許遜遊歷玉山,見山野遍生優質茶樹,卻因山區偏遠無法產生經濟效益,茶樹被居民砍作薪柴殊為可惜,乃留下與茶農研究加工工藝,研製出有高山雲霧特色的「婺州東白」茶,名聞遐邇,唐朝時被錄入「茶經」列為「貢茶」,當地人尊其為「茶神」,建廟塑像四季祭拜,之後盤安人又仿古法做出條形的「盤安雲峰」茶以及「盤安雲霧」「盤安龍井」等名茶。 由於茶葉帶動地方的繁榮,民間活動連帶熱絡,逐漸形成當地特色的民俗,明朝開始,春、秋兩個時節固定辦理祭祀茶神的活動,稱為「春社」—鬧元宵迎燈籠和「秋社」—豎龍虎大旗,民間則叫做「趕茶場」,是盤安最具代表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中「豎大旗」更是重中之重的民俗活動。 大旗因繡有龍虎圖案而得名,分子旗和母旗二種,母旗小,子旗大,先豎母旗再豎子旗,子旗旗面闊達一畝,旗桿高達36米,總重量約一噸,需要至少40名以上的壯漢來豎旗,十分考驗團隊的默契和個人體力,潘主任說,豎旗的團隊由村民自發組成,但也面臨年輕人力不易接替的斷層,地方上還是有組織一個專業團隊施以訓練,以維繫這個文化傳承。 飲茶使人「喉吻潤、破孤悶、肌骨清、通仙靈」,佛家講茶禪提神,開思路,明性,頓悟;儒家講茶德-人際溝通,和諧共處;道家講天人合一空靈虛靜,避世超塵;茶文化是華人特有的文化,通過品茗,體驗民俗活動及探訪古蹟文物,更能體驗華夏文化的博大精深。
歐洲佛教聯盟改選 歐洲佛光山成為新任理事
歐洲佛教聯盟(European Buddhist Union,EBU),2023年度大會,9月21日至24日於布魯塞爾聖母頌德奧瓦索之家(Maison Notre-Dame du Chant-d'Oiseau)舉行,共有來自法國、德國、英國、比利時、瑞士、奧地利、瑞典、挪威、義大利、匈牙利、西班牙等10餘個國家的歐洲佛教組織50位代表參與會議,佛光山歐洲教區的荷華寺監寺妙諦法師、瑞士佛光山監寺妙衍法師、日內瓦會議中心監寺妙益法師及倫敦佛光山妙慧講師Roxy Pang亦代表出席。 首日會議由歐洲佛教聯盟主席Ron Eichhorn主持,在一開始的相見歡,與會者一一自我介紹,同時也分享對EBU的期望及建議等。接著大家並對現階段各組織最關心的議題-如何接引更多青年分別提出想法及分享經驗。 此次大會重中之重為改選新任主席及理事會成員,在經過數輪的投票之後,遴選出新任主席Stefano Davide Bettera,二位副會長Carlo Luyckx、Munisha、財務及新任理事。歐洲佛光山代表Roxy也在眾人推舉下,成為最年輕的理事。 EBU表示,歐洲佛光山新生代的加入,讓EBU注入新血。尤其EBU今年才將會址由法國移至歐洲議會所在地布魯塞爾,並登記成為非營利組織(NGO)。為讓佛教在歐盟的主要立法決策機構有更多話語權,身處當今強調女男平權及多元文化的氛圍下,歐洲佛光山的加入,是大大的加分,為前進歐洲議會鋪設更多好因好緣。 會中除就財務、年度活動、EBU駐布魯塞爾聯絡處、網路媒體之運用及傳播等多項專案進行報告與討論。更針對如何提高歐洲佛教中心的可持續性及「佛教與教育」進行腦力激盪及分組討論。包括佛教佈教師、佛教與環保等,希望透過「教育」,將佛法扎根,為歐洲人民帶來和平、和諧和希望。 同時,安排一場「EBU與歐盟相遇」的論壇,由特別佳賓:歐洲議會的Nicola Censini及歐盟委員會的Vincent Depaigne,解說與一般宗教和佛教對話的價值和意義。會中也通過三個佛教組織,包含 Dharma Nikethanaya Center Milano、BRG Hamburg及Compassion in Action申請入會,成為正式及友好會員。 會議期間,佛光山代表也與其他代表進行密切及友好的交流,包括瑞士佛教會會長Luc Feldmann、荷蘭佛教會會長Michael Ritman、奧地利佛教會祕書Martin Schaurhofer、義大利米蘭Dharma Nikethanaya Center住持Reverend seelawimala thero、曹洞宗The Order of Buddhist Contemplatives代表Ute Heim等,都表示要至歐洲佛光山別分院拜會,並進一步討論合作契機,同時也邀請歐洲佛光山至他們的組織參訪。 現場也準備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英、法文書籍及小叢書、《人生108事》卡片等與大眾結緣,受到大家喜愛,紛紛索取珍藏。今年2月星雲大師捨報圓寂,前EBU主席Ron及荷蘭佛教會會長Michael Ritman都特別致上追悼,妙益法師代表致贈大師法相捲軸及金卡予二位,他們咸表示對星雲大師非常崇敬,這是緬懷大師最好的禮物。 最後一天的會議,新任主席Stefano和所有理事會成員向會員代表提出他們的願景及策略問答,並展望 2024年及未來。而在EBU會員大會後,隨即並接著舉辦歐洲佛教教師會議(Buddhist Teachers of Europe,BTE),EBU和BTE一起探討未來合作的方式及開展更多活動,在歐洲共同分享和傳播佛法。會議於24日圓滿,眾人互道珍重並期待下一次再聚首。
佛光山南美洲總住持妙佑法師 應邀出席巴西利亞國際和平日活動
佛光山南美洲總住持妙佑法師於9月21日應邀出席位於巴西首都巴西利亞的「國際和平日」活動,該活動由和平大使館主辦,在巴西聯邦參議院的Petrônio Portela大廳舉行。 活動主辦單位,巴西和平大使Maria Paula Fidalgo邀請貴賓上台致詞,並表示:「在座各位來自不同宗教、精神領袖、外交官、官員、藝術家及富有才華的年輕人代表,我堅信和平的種子將傳遍每個角落,因為在座的每一位散發著和諧的能量。」 與會各界團體與政治代表分別就世界和平、人權平等及宗教融合等主題發表講演。妙佑法師以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所倡導的平等與和平,包括平等必須要人我共尊、平等要彼此立場互易、平等因為是萬法緣生,並舉譬喻故事「聾子、瞎子、跛子相依得救」以及「蛇首蛇尾相爭」說明互相合作的重要性。同時,提及星雲大師對促進和平的四點建議:一,用慈悲能促進和平;二,除我執促進和平;三,從寬容促進和平;四,共榮體促進和平。妙佑法師希望來自世界各地的與會大眾,都能將平等的觀念、和平的福音帶回去,喚起地球人的覺醒與共識。 中華民國駐巴西代表溫曜禎大使在活動上發表致詞,強調和平的重要性並呼籲大家共同為和平做出貢獻。 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理事Dr. Miguel Pereira表示,這是一次具有多元性的信息和思考的盛事。他特別強調星雲大師對和平的推動,感到非常榮幸能夠成為佛光會的一員,並以葡文恭讀大師〈為世界和平祈願文〉。 貴賓出席者還包括中華民國駐巴西代表處溫曜禎代表伉儷、哈薩克斯坦駐巴西大使Bolat Nussupov、印度駐巴西大使館代表、聯邦參議院參議員辦公室主任General Ajax Porto Pinheiro、巴西星球聯盟主席Ulisses Riedel、國際和平大学UNIPAZ負責人Roberto Crema、Namastech Gilberto Lima Jr.、日本佛教佐藤法師、國際佛光會巴西協會會長許永隆、巴西協會理事Dra Rosane律師、紅十字戶國家辦事處主任Agatha Brito、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駐巴西辦事處主任兼代表Marlova Jovchelovitch Noleto等。 當天也是「巴西身障人士紀念日」,主辦單位特別邀請由音樂家伊莎貝爾·納布科Isabel Nabuco和PestaLovers樂隊來表演,該樂隊由患有自閉症、唐氏症身障人士組成。最後,在全體與會人員大合影後,活動歡喜圓滿。
教育人文
第八屆佛教文化文憑暨人間佛教證書課程畢業典禮 成就菩薩事業
香港中文大學禪與人類文明研究中心、香港佛光道場聯合主辦的「佛教文化文憑暨人間佛教證書課程」,9月24日在道場的齋堂舉行第八屆課程畢業典禮。佛光山港澳深教區總住持永富法師、禪與人類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學愚教授主禮。香港佛光道場監寺覺毓法師、知祥法師、知曦法師、妙松法師、知瑄法師、駱慧瑛博士列席。24位畢業學生及逾50位出席觀禮的親友共享喜悅。 永富法師開示,香港佛光道場秉承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以教育和文化為重」的理念,與禪與人類文明研究中心聯合主辦課程,培訓佛教人才。永富法師祝賀第八屆畢業生完成課程,為同學們之間、同學與導師之間建立的道情法愛而感到高興。 永富法師勉勵學生,有善美因緣成就,要不忘初心,持續進修,提升學術能力。畢業代表晉級學習的開始,向道場舉辦的佛光大學香港境外佛學系碩士、樂活產業學院碩士課程進發,勤奮精進,成就自利利他的菩薩事業及幸福美滿的人生。 學愚教授致詞表示,大師的法身與大家一起常在。研究中心跟道場合辦課程融洽,誠如永富法師所言,畢業是另一個階段的開始,研習佛法更上一層樓。 畢業學生代表安肖君和李東華分別致感謝詞。安肖君表示,課程師資優良,9個月的課程由淺入深,了解佛法的核心思想。感謝法師和導師們的悉心教導,同學們互勉互勵,順利完成課程,如同大師提倡的「集體創作」精神,不可思議,收穫比預期的豐滿。大師弘揚人間佛教,貼近佛陀的本懷,道場是學習的依止處,期待同學們常回道場學習,以及更多人報讀課程,共霑法益。 李東華透露,利用公餘時間進修,課程涵蓋佛教多元化的議題,感謝永富法師、覺毓法師和學愚教授的教導,與同學們一起愉快學習。他去年加入佛光會和皈依受戒,期待在佛道上與同學們一起前行。 畢業禮尾聲,永富法師帶領大家一起合唱由大師填詞的〈惜別歌〉,鼓勵同學們如歌詞提示,「為教爭光,為己爭榮」,奉行大師「佛教靠我」的精神。 畢業學生上台接受畢業證書,難掩愉悅的心情,觀禮的親友也紛紛舉起手機拍照留念,場面熱鬧。 袁琴在同學相伴之下接受訪問,表示懷著感恩的心情參加畢業禮,感謝研究中心和道場提供好因好緣,讓她和同學們有系統地研習佛學與佛法。 沈南珠透露,課程本來一年內完成,但因為疫情和工作關係,她要兩年才能完成,也曾過想過放棄,幸有老師和同學的鼓勵和支持,尤其覺毓法師向她提問,「為什麼要進修?」令她反思佛法的信願行,以佛陀的教法作為信仰,以菩薩作為學習榜樣,生生世世常行菩薩道。
智慧AI影音媒體班 人間社記者提升專業能力
人間福報、人間通訊社為了培養義工記者的專業能力,9月24日在佛光山旗山禪淨中心開設「2023人間社智慧AI影音媒體班」,邀請梵影媒體設計顧問公司的負責人蔡雅琦授課,逾20位學員參與培訓。 課程內容涵蓋了新聞攝影的基礎、AI分鏡和剪輯的技巧、AI剪輯的實作、影音訪談的製作以及最後的成果展示,讓學員們獲得了豐富的知識和經驗。 蔡雅琦表示,今日學習目標是將身邊的真善美傳遞出去,從個人影音製作延伸分享到社群平台,然而社群上的留言互動是非常重要。她介紹台灣主要的社交媒體平台,包括專業、個人、社團,使用關鍵字發文,讓限時動態曝光機會增加,以及觀看頻道的時數多寡,並強調了這些元素如何相互影響,以提高發布內容的有效性。 此外,蔡雅琦詳細介紹攝影的特點、製播流程以及使用的應用平台。她提及拍攝時需要使用的隨身相機和無線麥克風,以及進行直播拍攝所需的燈具等設備。她還分享了如何製作高質量的影片,並細心教導學員應該在拍攝前考慮的各種情況,包括腳本、訪談、大綱、鏡頭語言,拍攝時防止晃動等情況。最後,她強調在影片最後處理階段的重要性,包括字幕、特效以及預留LOGO空間。 學員陳瑩心回饋,影片學習一天後,神奇的魔術師老師使用淺顯易懂的方法,讓不懂的人可以聽懂,真的很感謝老師。學員賴宥縢說,2023人間社智慧AI影音媒體課程非常有趣,很實用的課程,尤其透過BING AI助理幫忙寫腳本,使影片增添趣味及多元化,課程受益良多。
2023兒童班、青少年班暨婦女法座聯合開學典禮 精進學習力爭上游
9月23日,香港佛光道場及佛光山佛香講堂在道場大殿舉行兒童班、青少年班暨婦女法座聯合開學典禮,佛光山港澳深教區總住持永富法師主禮,監寺覺毓法師與輔導法師們列席,近240人出席。 永富法師開示,能給人歡喜是因為心中富有,學員透過學習和實踐三好四給,讓生命充滿意義,共同建設美好的社會。課程的目標是讓學員提升才能,培養專長。「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期盼學員把學習成果與更多人分享和交流學習。「不是一家人,不進法身慧命的家門」,在佛光大家庭,法師是大家的堅強後盾,學員遇上煩惱的事情,可以找法師傾訴,分憂解難。法師喜見兒童們的成長,勉勵大家只要願意實踐所學,定能有所提升,並指出,極端的氣候提示我們成住壞空與無常,要珍惜好因好緣。中秋節將至,法師以中秋圓月寄語,生命永遠有希望。月也有陰晴圓缺,天黑了還是會有天亮,遇到挫折不要氣餒,並贈送一人一盒小月餅。 典禮中各班輔導法師向學員們說明課程內容。本年度有53位新學員加入,另有11位佛光兒童及6位三好兒童畢業,晉升至青少年班。畢業的佛光兒童為大家獻唱,憑歌寄意,向法師們表達感恩之情。畢業生佛光兒童孔浩而就讀兒童班8年,回想第一次上課時的膽小,幸得法師關心和鼓勵,漸漸變得喜歡上課。他去年在道場皈依受戒,立志傳承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畢業生三好兒童何鈅致詞,感謝大師及法師們陪伴自己成長。 各班派出代表,就上學期學習的內容作出心得報告。佛光兒童鄧靖琳參加了3年兒童班,很開心認識了好朋友,以及學習行三好和孝順父母,承諾會時時實踐三好四給,做個佛光好兒童。三好兒童曾智廣表示,最喜歡聽佛教故事,也很享受畫畫、遊戲和有關環保的活動。 佛光青少年鄧梓濠感謝法師給予機會讓他擔任司儀,鍛練自信心和加強溝通技能。三好青少年莫承曦感謝法師們的悉心照顧,他在青少年班學會了很多幫助他日常生活的佛法,減輕學業上的壓力。 婦女法座學員植穎瑜表示,婦女法座活動多姿多彩,從中學習到的佛法很有實用性,例如跟小朋友及青少年相處之道。
慈善公益
台北道場蔬出愛 為幸福而跑
為改善氣候變遷、關注地球暖化問題,9月24日佛光山台北道場在大安森林公園,特舉辦「VEGRUN全球復蔬公益路跑」活動,以「你跑步、我捐糧」來關懷社會、保護地球,現場近千人參加。台北道場住持滿謙法師帶領大家祈福,藉此活動,將慈悲、環保、和平的善念,傳到社會每個角落,落實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提倡的「環保與心保」,同時對地球淨零碳排盡一份心力。 滿謙法師開示,感謝台北市有大安森林公園,空氣很新鮮,以超慢跑、愛地球、護健康、行公益活動,來響應蔬食路跑。星雲大師推動「環保與心保」已幾十年,全球五大洲一起提倡。現在天氣炎熱,蔬食是最好的選項,流汗排毒最健康,佛光人、童軍團今天行三好,一起為地球永續推動公益,跑出健康、跑出幸福、VEGRUN go go go! 立法院立法委員費鴻泰致詞說,佛光人愛地球、多走路,尤其今年政府大力推動永續環保,希望每個人都健康、地球也跟著健康,謝謝今天佛光山台北道場辦此活動,祝福大家跑出健康與未來。 台北市政府民政局副局長吳坤宏指出,今年7月也在花博公園參加過全球復蔬公益路跑,跟今天一樣充滿希望與活力,這是一個意義深遠的活動,除了跑步有健康,還可以做公益,能來參加是有智慧又有福報的人,祝福今天活動圓滿。 台北市政府消防局長莫懷祖表示,響應公益路跑,同時達到環保、慈善、健康等效益,為地球永續發展做出貢獻。深知蔬食推廣對環境保護的重要性,也理解弱勢團體和偏鄉學校所面臨的挑戰,公益路跑除了健身,還可以幫助需要被幫助的人,是個有意義的活動。 佛光山台北書院青年葉文彬說,日常藉由轉念生活少煩惱,響應「VEGRUN全球復蔬公益路跑」,共同愛護地球生態的理念,具足意義和價值。 松德分會督導邱麗英表示,幾天前他和同修一起探勘路況,滿懷期待公益路跑;今日親身隨行公益健走隊伍,為地球永續盡心力,無限感恩和歡喜。 從資訊業退休的廖經緯指出,路跑是既陽光又健康的活動。他身處蒼翠森林,呼吸芬芳清新空氣,不僅為自我健康,也為蔬食愛地球而跑。「VEGRUN」激勵人人為公益的善循環,是行三好的典範。 佛光大學教授許興家肯定VEGRUN路跑,帶動「吃蔬食、多走路」的健康風潮。他以當前流行的「超慢跑」跑完全程,並表示「超慢跑」全程屈膝、腳掌落地、無頓挫,每分鐘180步,這種「步幅小、速率快」的跑步方式,非常適合中、老年人每天進行30分鐘的心肺有氧運動。 今天貴賓雲集,台北市政府勞動局副局長游竹萍、大安區公所區長林明寬、松山區公所副區長施淑梨、信義區公所主任秘書李慶錦,以及信義區中興里里長趙美惠、松隆里里長黃俊龍、三犂里里長翁信利、松山區新東里里長華國雄、莊敬里里長周政瑜、吉仁里里長李全長、南港區西新里里長胡家瑒、仁福里里長吳肇輝均親自出席。
萬顆月餅中秋送暖 傳遞幸福滿人間
桃園市政府與佛光山桃園講堂、佛光山慈悲社會福利基金會、桃園市中壢區婦女會於9月23日在桃園講堂攜手舉辦「中秋佳節送暖 幸福滿人間」捐贈儀式,由住持覺元法師代表佛光山致贈1萬顆月餅予桃園市復興區弱勢家戶歡度中秋佳節,桃園市副市長王明鉅帶領市府團隊及復興區里長代表接受,並回贈感謝狀。 王明鉅代表市長張善政表達感謝與祝福,感謝佛光山桃園講堂、佛光山慈悲基金會、中壢區婦女會以及佛光大學蔬食系師生,發揮善舉捐贈中秋月餅,讓復興區弱勢族群在佳節前夕能感受到關懷與溫暖,是中秋節最好的慶祝方式。 桃園市市長夫人張琦雅滿懷感恩的說,與覺元法師打破宗教信仰藩籬,以教育慈善關懷社會、注入善行的理念契合,串聯起捐贈月餅因緣。復興區幅員廣大,偏鄉山區需要關注,王明鉅帶領社會局等單位一起推動,意義非凡。 桃園市復興區代理區長謝宇軒表示,「1萬顆月餅要做多久?」獲知是佛光大學蔬食系師生與業界合作一起製作月餅群策群力、深表感謝,區公所定盡力促成將善心推廣出去。復興區澤仁里里長楊國禎則說,山區生活困苦的里民在中秋節能品嘗到佛光山帶來的月餅,內心感到滿滿的溫暖,非常的開心。 覺元法師引述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的話,一切「光榮歸於佛陀,成就歸於大眾;利益歸於社會,功德歸於信徒。」談及如何利益社會?唯有奉行星雲大師「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以「三好」作為人生的圭臬,成為社會的運動。接續著說,張琦雅登高一呼,佛光山桃園講堂邀請慈悲基金會、中壢區婦女會一起響應並全力以赴、共襄盛舉,且透過佛光大學蔬食系與產業界合作烘培月餅,送給低收入戶、邊緣弱勢家庭。「問我平生何所求,平安幸福照五洲」這是大師的心願,身為弟子無庸置疑的,應當持續傳承大師一生心繫眾生之遺志,此舉雖如滄海一粟,希冀能拋磚引玉,給予復興區平安幸福與關懷。 「星雲大師創立健康與創意蔬食產業學系,是全世界唯一的科系。」佛光大學校長何卓飛表示,1萬顆月餅代表地球永續發展,以蔬食支持地球,未來會更美好。烘培美食除技術外,最重要是師生展現創意,發揮人間佛教「三好、四給、五和」精神,將之融入月餅中。 桃園市市長夫人張琦雅、桃園市副市長王明鉅、佛光山桃園講堂住持覺元法師、佛光大學校長何卓飛、桃園市民政局代理副局長賴嘉美、桃園市社會局代理副局長蔡逸如、桃園市桃園區副區長邱創正、桃園市復興區代理區長謝宇軒及其各里里長、佛光山慈悲基金會北區執行長朱玥、桃園市中壢區婦女會理事長謝李桂美及理監事、佛光大學蔬食系老師江淑華、佛光山功德主暨保力達公司董事長呂百倉伉儷等貴賓,共同見證歷史的一刻。
失智症防、智、照、護 中華護智協會成果發表
促進失智症患者認知、健康與社會參與,112年第三屆失智症優良教案徵選頒獎典禮暨護智據點、C級巷弄站認知促進動態課程年度成果發表,9月23日於佛光山佛陀紀念館五觀堂舉行,由國家衛生研究院、高雄市政府衛生局指導、佛光山慈善院、高雄醫學大學神經科學研究中心主辦,社團法人中華護智協會承辦,約210人出席。 開幕儀式上,主席中華護智協會執行長妙僧法師,說明該協會成立的緣起、發展,以及LOGO「一雙手上下護著清淨明亮如蓮花般的智慧」之意涵。至今協會已設置6個據點,全力推展護智三好運動:做好事–肢體運動,促進健康;說好話–社會參與,廣結善緣;存好心–心智活動,延緩失智。並例證一位長者把據點當作自己家的點滴,為該會帶來無比的力量。 佛光山常務副住持慧傳法師,分享去年參加第二屆優良教案頒獎典禮的見聞,讚歎社工或義工以實務經驗編擬教案,對失智照護有所助益。如以童玩、古早零食「懷舊風」,喚起記憶,或種花、種草怡情養性。舉一位失智老菩薩為例,記憶流失殆盡,只記得春節要到佛光山點燈祈福,足見信仰在他的生命裡永不磨滅。慧傳法師勉眾誦念六字大明咒、唱梵唄或禪修,甚至為社會服務,可減緩失智。 接著由國際佛光山署理會長慈容法師、慧傳法師、佛光山慈善院院長依來法師、佛館副館長永融法師先後頒獎給教案獲獎者:「家庭照顧者支持團體」服務方案組首獎施懿真、優等獎林鳳儀、傑出獎鍾孟岑;「非藥物介入」活動教案組首獎廖美惠、王敏真、謝思盈、優等獎吳達仁、傑出獎陳明逾、佳作獎賴冠菁、葉秋梅、張貽謦、許曉琳、蔡勝暉、黃燕綉、杜吳宗恩、戴翠紅、許育甄、陳家騫、周佳妮、張安晴等10人。 會中,首次舉辦的「全家福」照片票選是重頭戲,貴賓暨全體與會人員擔任評審,取前三名。琳瑯滿目的作品,記錄作者家人共度的美好時光,或捕捉長輩在據點學習的珍貴鏡頭,留下生命多采的印記。票選結果,前金據點陳敏華榮獲首獎、優等獎是大樹據點楊黃珠,傑出獎由前金據點摘取。 下午動態成果發表,驗收各個據點學員的學習成果,在戴翠紅老師的帶領下,前金與鹽埕據點表演「千歲啦啦隊」、旗山與大樹據點獻演「日本扇子舞」、岡山據點演出歌仔戲「薛平貴與王寶釧」、小港據點展演歌劇「老鼠愛吃粿」,豐富多元的展現,讓各個據點學員彼此相互交流、觀摩。 活動於頒發菁英教師獎、友善義工獎、「全家福」照片票選獎,以及成果發表團體獎後圓滿。
生活休閒
不生病少生病的秘訣 獨門顫掌功幫大家找回健康
佛光山潮州講堂人間佛教生活系列講座,9月16日邀請白雁氣功首席講師陳彥寬首度南下,以「不生病,少生病的秘訣」為題,從傳統中醫經脈理論,闡述氣功的基本原理,教學獨門的「顫掌功」,希望幫大家找回健康。現場共計逾350人歡喜參與練功。 陳彥寬遵循《黃帝內經》領悟「百病皆生於氣、氣行則血行,氣血行則百病除」。他提醒大眾「養生就是養氣血」許多身體的病痛是因為氣瘀、氣不通,導至循環愈來愈差。而疾病之根源來自於氣的四不調:氣堵、氣虛、氣濁、氣逆都是病因,長期下來導致身體酸痛、疲倦、有異味、痰多及心血管等慢性病的衍生。 陳彥寬帶領4位助教,引領大眾學習「周天顫掌」功法,大眾在喜悅的氛圍中學習顫掌功法。陳彥寬表示,因為顫掌時全身筋絡及氣會動起來,透過功法讓氣運行、血液循環就會改善、筋絡就會暢通,所謂的「氣功」是增加及補養元氣自我健康法,也是一個身體能量的功課,期勉大家回家後要持續練習,「功課」要自己做。因為在健康基礎上人人平等。 「宇宙萬法都是一個緣字」,陳彥寬分享因著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佛法小叢書內的這一段話,開啟了他與佛光山的因緣。四歲開始觀世音菩薩聖號就陪伴他成長,1993年到澳洲留學時與佛光山中天寺法師結緣並皈依星雲大師,當時的他20歲並開始學佛。 在中天寺落成時,星雲大師也來到黃金海岸講堂,看到信徒列隊恭迎,大師也為了給大家信心、歡喜,整天下來忙於會客、說法也沒時間用餐。當時隨侍在旁的胡秀卿中醫師要陳彥寬先去煮一碗麵,及至大師吃著麵時,跟他說「這是我今天吃完早餐後的第一口食物」,他感動於大師的慈悲及為法忘軀的精神。效法大師並以大師為榜樣,期許自己用健康的氣功供養大眾,希望大家都做自己的一百分,為健康加油。 潮昇國小校長林群智分享,陳彥寬帶領我們實地操作顫掌功法,可以幫助很多人找回健康。麒悅企業負責人許志賢也指出,新冠疫情期間從越南返國,在防疫旅館隔離時有看過陳彥寬在You Tube的影片,今天陳彥寬親臨現場教授,不藏私的詳細教學讓他受益良多。 人間大學潮州分校池坊花藝老師林麗玉開心表示,陳彥寬的幽默除了讓整場聽眾笑開懷毫無冷場,也讓他學到很多實際又對身體有助益的功法,自己學的是自己的,感謝潮州講堂舉辦這麼棒的講座。
多倫多佛光人攜手露營 佛法與自然相融
國際佛光會多倫多協會Waterloo分會、多倫多佛光青年團共10位成員及家屬,8月11日攜伴前往Pinery Provincial Park,進行3天的露營活動,共同體驗與自然融為一體的難忘時光。 Waterloo分會會長李黎帶領大家齊心協力,動手搭建起帳篷,讓未來兩天的新家充滿了勃勃生機。傍晚時分,大家來到湖邊,在濛濛細雨中齊聲誦讀〈睡前祈願文〉,感受自然與心靈的相互呼應。 次日的活動多彩多姿,大家恭讀〈清晨祈願文〉後共進早餐,隨後前往溪邊小路跑香,每個人都神清氣爽、健步如飛。分會輔導法師如省法師,一大早就從多倫多佛光山驅車前來,和大家共同享受晨光和清新空氣。 午餐後安排湖上泛舟,湖邊欣賞夕陽的絢爛暉;晚上篝火讀書會,每個人都分享自己的學佛經驗和體會,也從彼此的分享中,獲得更多的感悟。 第三天早晨,行裝整理完畢,前往有莎士比亞小鎮之稱的Stratford,漫步於如畫的美景中。大家也表示,露營活動很有意義,在大自然中與佛法交融,更深刻領悟到人間佛教踐行於生活的重要。
台灣茶道名家陳繼壽茶師親授 柔順對待茶葉泡好茶
古人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若要泡出一壺入口順滑的好茶,自然需要配上好的茶具、學習茶席空間布置,在習茶過程中展現茶人內心審美。 佛光緣美術館東禪館於7月30日舉辦「茶藝交流會」,特別邀請來自台灣高雄如磬窯創辦人、佛光山人間大學茶道講師陳繼壽及其夫人張簡美麗茶師前來傳授泡好茶的秘訣,現場出席有60餘位茶道愛好者,一同交流茶藝。 陳繼壽茶師分享,泡茶的定論就好像烹煮一道菜餚,要泡成什麼滋味,就看泡茶者注入了什麼養分,而且泡茶只有兩個簡單動作,就是「拿起」和「放下」。在泡茶的過程中,不要著重於什麼技法,反之每一個動作就是要柔順與溫和,因為茶葉是最能感受溫度,就像人的皮膚一樣,若在沖泡時溫柔對待茶葉,所呈現出來茶湯自然有所不同,茶的寒性就不會那麼容易讓品茶者吸收。 他也補充,茶藝與佛教的概念十分相近,泡茶就如同在打坐,雖然上半身在行動,但卻可以關照自己的內心、周遭環境和所有會面的來賓。以誠敬之心奉茶,以感恩之心領受。踐習茶道,是學習待人之心,並在日常生活中實踐。 與會有來自台灣、新加坡的貴賓們出席「茶藝交流會」的喜茶愛好者,在品嘗陳繼壽茶師所沖泡的茶後,紛紛都讚譽他所沖泡的茶味有茶的香氣,還帶有一股韻味,讓人感覺入口非常順滑,而且從第一泡到最後一泡,茶湯的顏色和濃湯度都很均勻。
文化藝術
北加州三好繪畫暨佛光之美攝影比賽頒獎典禮登場
由國際佛光會舊金山協會主辦,駐舊金山台灣經濟文化辦事處贊助的「三好繪畫暨佛光之美攝影比賽聯合頒獎典禮」,於9月24日下午在佛光山佛立門文教中心舉行,頒獎予70多位繪畫及攝影比賽各類佛光獎、三好獎、優等獎、評委獎和一等獎、二等獎等優勝者,近200人參與盛會。 出席貴賓有駐舊金山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賴銘琪伉儷及教育組組長董慶豐、國際佛光會舊金山協會督導周靖遠及會長李星儀、佛光山北加州總住持如揚法師、佛光山佛立門文教中心監寺覺安法師、佛光山菩提寺如賢法師、灣區知名藝術家暨繪畫老師簡詩怡、揚名國際的攝影藝術家曾嘉鴻等人。 此次活動以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所推動的「三好」及「五和」,展現人間佛教的真善美為主題。突破性地吸引來自海內外各地的參賽者,近百幅的繪畫作品,由孩子們巧手盡情揮灑,畫出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的「三好」世界;以「五和」自心和悅、家庭和順、人我和敬、社會和諧及世界和平為主題的攝影比賽,超過百件極具巧思的作品,透過鏡頭捕捉人間的真善美,一幅幅精彩的照片分別訴說著一段段感人故事。 致詞時,賴銘琪感謝主辦單位透過繪畫及攝影把人間佛教傳播出去,讓佛法生活化、藝術化,落實佛光山「以藝術弘揚佛法」的理念。如揚法師勉眾奉行「三好及五和」理念,處處為別人著想,成為別人心中最閃亮的那顆星。這次參賽者透過愛地球等所呈現的作品,將三好、五和實踐在生活中,帶給世界祥和歡喜。李星儀致謝駐舊金山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對於國際佛光會推廣文化、教育等活動的贊助支持,同時謝謝評審委員、佛光山北加州道場的所有法師及佛光人共同集體創作,讓活動圓滿順利。 簡詩怡表示,每一幅作品內容都十分精彩、獨一無二。建議家長在孩子作畫時,不予任何批判,帶著開放好奇的心來看待創作。曾嘉鴻表示,此次攝影技巧和人間佛教五和主題融合在一起,成就水平高超的藝術作品。 少年組三好獎Leslie Chu彩繪「互相握手」,期許大家彼此友善,身體力行三好。兒童組佛光獎 Mina Wang,作品呈現不要亂丟垃圾、環保愛地球。兒童組佳作獎Khloe Ko畫中傳達愛護海洋生物、護生理念。幼兒組佳作組Luisa Wong表示,好開心獲得這獎項,自己如畫中常常協助家人打掃,做好事。 Liesel Isimbi榮獲攝影比賽一等獎,以「如何突破自心和社會規則間衝突」的題材表達自心和悅、社會和諧。三等獎Angela Lin則以「點燃祥龍之火」舞出社會和諧。評委獎Shi Huipei將「大師以教育弘揚佛法,三好、四給培養好苗子,帶給社會祥和」呈現人我和敬。 以LED燈作為襯托,呈現般若光明與智慧的展覽會場,吸引著大批人潮駐足觀賞,對精美的作品讚賞不已,彼此交流參賽心得、合影留念。典禮結束前,與會人士手舉「三好」手勢拍攝合照紀念,活動在一片歡樂聲中圓滿結束。
歌劇樂影沁人心 華語流行音樂百年風華
「2023佛光山慧慈寺奮起飛揚微講座」第三場於9月24日登場,金革唱片公司總監林伯杰與逾60位愛樂人一起透視「台灣音樂‧華語百年歌謠」,尋找屬於這塊土地的共同記憶,即使不同年齡層也能與音符共舞,與自己最熟悉的旋律相遇,迸出感動火花,消解心中的疲累與不安。知名聲樂家李增銘現場穿插演唱〈毛毛雨〉、〈綠島小夜曲〉、〈歸人沙城〉、〈酒矸倘賣無〉等曲目。 林伯杰表示,中國近代音樂家趙元任〈教我如何不想他〉、黃自〈踏雪尋梅〉、劉雪庵〈長城謠〉等歌曲,至今仍廣為傳唱。講述1920年代,上海是華語流行音樂中心,「中國流行音樂之父」黎錦暉的作品〈毛毛雨〉由其女兒黎明暉演唱,從此開啟華語流行音樂。當時的白虹、姚莉、周璇、李香蘭(山口淑子)、白光、吳鶯音、龔秋霞等七大歌星,奠定華語流行音樂的亞洲地位。 聽到〈何日君再來〉大家一定聯想到是鄧麗君唱的,其實第一位唱的人是「金嗓子」周璇,林伯杰引領大家搭乘懷舊時光機,從上海聆賞姚莉〈玫瑰玫瑰我愛你〉、周璇〈夜上海〉、李香蘭〈夜來香〉;到了香港,聆聽姚敏編曲、姚莉演唱〈我要為你歌唱〉,以及顧媚演唱王福齡作詞的〈不了情〉,從中了解香港接棒成為華語流行音樂中心的來龍去脈。 「湖海洗我胸襟,河山飄我影蹤……」,1980年代,《楚留香》掀起台灣港劇熱潮,收視率達80%,主題曲傳唱大街小巷。至於群星會時代,捧紅余天、青山、姚蘇蓉等歌星,面臨戒嚴時代,紅透半邊天的姚蘇蓉還因公開演唱禁歌而吊銷歌星證,便轉往東南亞發展。當時還有所謂的淨化歌曲,例如〈台灣好〉、〈中華民國頌〉。 1969年之後,出現「一王二后」劉文正、鄧麗君、鳳飛飛,參加廣播歌唱比賽贏得冠軍的鄧麗君,主唱台灣首部電視劇《晶晶》。鳳飛飛則唱紅〈祝你幸福〉後,演藝事業朝向多元發展。而台灣第一位男偶像劉文正以〈諾言〉成名,巔峰時期急流勇退,在觀眾心中留下永遠帥氣的身影。 「唱自己的歌」,1975年後,楊弦和李雙澤拉開民歌序幕,蔡琴、齊豫、潘越雲、李建復等人在樂壇大放異彩,許多膾炙人口、百聽不厭的民歌至今依然傳唱。羅大佑作曲作詞的〈童年〉捧紅了演唱者張艾嘉之後,發行《之乎也者》專輯,把他推上時代先鋒,讓台灣流行歌曲加入搖滾元素。 「是你撫養我長大,陪我說第一句話,是你給我一個家,讓我與你共同擁有它……酒矸倘賣無……」,現場李增銘演唱蘇芮成名曲〈酒矸倘賣無〉,渾厚的嗓音唱出孩子對父親一生養育之恩的感念,讓聽者深感「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悲嘆。 林伯杰帶領大家了解台灣流行音樂的脈絡及演變,歷經時代潮流的衝擊與國際勢力的影響。回味百年華語音樂尾聲,李增銘清唱歌劇〈鬥牛式進行曲〉,富有西班牙風情的旋律,將熱情奔放的氣氛帶到最高點,也讓大家彷彿置身於國家劇院聆賞不朽的經典歌劇。 慧慈寺監寺知霖法師感謝林伯杰的精采講演,以及李增銘感染力非常強的唱腔,尤其〈酒矸倘賣無〉讓人有股莫名的感動。音樂不但能抒發情感,還能改變他人、改變自己。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透過人間音緣弘傳人間佛教,希望運用音樂藝術的推動,讓大家都能接受佛法的潤澤。
南屏別院佛光法水人間音緣歌唱總決賽 以音聲作佛事
佛光山南屏別院9月24日遵循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教示以音聲作佛事,舉行「佛光法水人間音緣歌唱比賽總決賽」,12隊入圍總決賽的歌詠隊伍,盛裝莊嚴會場,以人間音緣的優美音聲來供養三寶,以及緬懷星雲大師,現場逾500位的聽眾分享音樂的殊妙,以及所傳播的真善美的力度。 各分會隊伍從初賽的準備到決賽展現,3個月的過程中積極把握團練,以培養彼此默契;甚至爭取加練,在指揮老師的帶領以及會員們實踐星雲大師「為教爭光,為己爭榮」的精神下,皆有明顯進步。總決賽邀請佛光山寺務監院室監院慧融法師、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副院長妙光法師、中華民國聲樂家協會理事長裘尚芬教授、中華民國聲樂家協會監事陳思照教授以及台南科技大學流行音樂系連筱筠老師擔任評審。入圍隊伍各以不同形式表現,有整齊劃一的齊唱、圓融合一的合聲、集體創作的分部輪唱,佛光青年更以阿卡貝拉唱出心中的感動,各隊清和優美之聲,傳達人間音緣裡虔誠恭敬的信仰以及「三好、四給」的理念。 評審講評時,妙光法師表示彷彿看到大師在台上對著大眾微笑,感受到大家唱出了對佛法的信仰、對大師的緬懷,是教科書級別的示範。法師說明音聲的供養有「身體不疲、不忘所憶、心不疲勞、聲音不壞、言語易解」五種利益。透過大師所撰寫的歌詞,重新喚醒對信仰的力量,以堅定的心念表達對大師的思念與崇敬,這便是對星雲大師最好的懷念。 裘尚芬分享,唱歌是養生方法之一,並就歌唱裡的咬字、氣息、發聲、共鳴等訓練方式做了簡易指導。合唱最重要的是音聲合諧,除了發音的技巧之外,平時練習時建立的良好默契必不可少。陳思照則認為比賽雖有名次,但每隊都唱出了讓人感動的音聲,並特別點明指揮的重要,是全隊靈魂人物。 妙樂法師讚嘆參賽各隊用藝術來供養三寶。在練習期間,除了各分會會員相互交流,各分會間也相互讚嘆,互相鼓舞,這樣美好的友誼十分珍貴。 榮獲前三名的團隊為:南屏佛光青年歌詠隊〈朝山〉獲得福慧奬;三民三分會〈我願〉獲般若奬;高雄教師分會〈幸福是啥物〉獲得佛光奬的殊榮。 教師分會會員陳淑女分享,在練習過程中互相扶持,促進了彼此的情感,因此上台時內心充滿歡喜,以滿滿的幸福音聲來供養大眾,緬懷最敬愛的星雲大師。指揮林勁亨認為音樂促成美麗的緣份,大家認真學習,享受舞台,喜歡唱歌,並把這一份美好與更多人一起分享,這是獲得佛光獎殊榮的最大原因。 此次林園分會中有一群中小學生特別吸睛亮眼,彈奏烏克麗麗,並以質樸童真的音色為團隊增色不少。他們是由高雄市文化教育讀書會所照顧的弱勢家庭的孩子,這次在林園分會的介紹下,帶領孩子首次登上舞台演出。此次來比賽的孩子皆通過了烏克麗麗檢定,而多數孩子是第一次來到佛教道場,第一次在大佛前演出,並表示彷彿大佛和聽眾一起聆聽演出,特別莊嚴,也期待再有機會來到南屏別院,與大眾以多種形式歡喜歌唱。
全球宗教
西來寺一日禪 學習「悟後起修」的方法與次第
佛光山西來寺9月24日舉辦「一日禪」,由慧軒法師帶領逾30位學員透過禪坐、跑香,學習禪門「悟後起修」的方法與次第;從禪修基礎觀呼吸法門,如實清楚明白當下的「起心動念」,觀照「五蘊」,從動靜中思惟真理。 慧軒法師解說毘盧七支坐法、金剛坐及吉祥坐各相異之處,引導學員正確盤腿坐姿,從呼吸、數息到清楚觀照五蘊的生滅變化,並強調放鬆身體才能達到專注的力量。 「行起來!」在兩槌木魚之後,學員從座位上迅速站起,分為內外圈沿著佛龕繞行。慧軒法師提醒學員,跑香應保持身體平衡,輕鬆自在,速度由慢到快,並觀照呼吸,集中心念。 「當妄心生起時應如何?」慧軒法師表示,只需「如實知」,觀察其變化,無需執著和分別。佛門修行是無所得,勉勵學員深入《心經》的禪修要點,調伏五蘊的執著,凡事以因果關係去反觀,修行六度波羅蜜便能去除習氣。 學員劉良宇分享,以前參加過多次慧軒法師講解的初級禪修課程,但此次法師講解更多關於初級禪修的知識,才認識到基礎有著深遠的影響和決定性的作用。同時在禪修過程中找到了「慈悲」和「勇敢」的自己。 學員馬元美表示,在端身正坐、繫念在前的觀呼吸靜坐中,夾雜著自己的膝蓋痛,在緩慢的吐氣中,看到自己忽而全身冒汗、忽而清涼。法師說五蘊的變化只要清楚明白,不要抓取,放下心中的執念,呼吸才能平順規律,身也才能放鬆,心才能專注。感謝慧軒法師分享自己多年禪修的經驗。
佛光好事集 多元美食令人驚豔
佛光山義工會舉辦的「佛光好事集」活動,9月23日傍晚在佛光山寺三好樓前舉行,10多輛行動餐車香味四溢的中西料理,加上在地小農創意飲品,吸引遊客及佛光人絡繹前往光顧,同步在三好樓進行的第30期150多位研習營義工學員,晚餐也跟著一起享用美食,成為每月佛光好事集推動蔬食的最佳宣傳員。 義工會為推動蔬食,自今年七月起,每月舉辦「佛光好事集」。就讀在地溪埔國小三年級的唐姓學童與母親,因慕名披薩行動餐車「波洛卡」臉書預告而首次前來參加,小朋友大口吃著冰淇淋,媽媽手提著窯烤披薩,母子兩表情十分滿足。 自海外回山參加菩薩戒的艾薇(IVY)說,佛光山好事集多元美食令人驚豔,夜市是台灣一大特色,但因茹素擔心吃到葷食,所以放棄品嚐美食的機會,佛光好事集內都是素食小吃,讓她逛的安心又可開心品嚐美食。來自大樹地區的藝術家周先生,適逢到本山擔任美術指導,也與同修好奇的輪流享用各攤小吃。 此次好事集活動有多家行動餐車和小農品牌參加,波洛卡手作窯烤披薩業者表示,他曾有因緣送快遞到佛光山,故將餐車由葷食轉為素食,也曾到佛光山教大慈小朋友製作披薩,這次來山有多位大慈小朋友都還記得他並來感謝他,讓他覺得相當溫馨。 他說,當前地球環境氣候異變,即使是小市民也應該多多推廣蔬食活動,此次特別召集愛麻客等6台行動餐車一同來山,其中呷叭哩義大利麵業者遠從嘉義來到佛光山,也是首次參加佛光好事集活動,他說,平常都以葷食為主,這次特別全部改做素食,而採用九層塔及茶葉製作的茶葉義大利麵是詢問度最高的一項產品。玉米三巷冰淇淋工坊也搶著表示,很歡喜能來參加這次活動。所有參與此次市集的業者都一致表示,下次如有機會,一定要再來參加。
金光明寺佛光寶寶祝福禮 觀世音菩薩契子女福德智慧具足
佛光山金光明寺9月24日舉辦佛光寶寶祝福禮,住持覺培法師引領佛光寶寶,在三寶座前蒙受觀世音菩薩加持庇佑,成為契子女,家長親友們虔誠祈願佛光寶寶福德智慧具足及端正有相。 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理事陳滿麗的2位佛光寶寶、督導王源安一家族三代同堂4位佛光寶寶,還有多位參加佛化婚禮的青年,帶著佛光寶寶牽著爺爺奶奶的手,三代喜同堂,以及佛光人近700位共襄盛舉。 祈福祝禱儀式上,恭誦《心經》後,覺培法師帶領佛光寶寶皈依三寶,並恭讀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為佛光寶寶祈願文〉,再頒發佛光寶寶祈福證書,由好苗子幸福學堂江蕙寧及黃群翔代表宣讀。 覺培法師以星雲大師推動的三好運動「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作為孩子們道德品格的學習準則,並勉勵家長們永遠給孩子肯定與希望,避免落入批評比較;家長更應端正身教,給予愛語,讓孩子參與家裡的事務,讓他們真正成為家中的一份子,培養服務結緣的性格,發展無限的可能。 寶寶遊戲天地由佛光青年團及童軍團聯合策劃,依照年齡層分為5組,進行闖關遊戲。 陳滿麗叮嚀小孫子,長大後要「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靈巧懂事服務人群。王源安表示,其下一代能做觀世音菩薩契子女,深感幸福,祈願他們開展智慧,健康平安的長大。「只要乖一點就好」,三峽第三分會陳碧蓮說,祈願觀世音菩薩保佑3個孫子健康平安。鶯歌第二分會黃惠珍殷切期盼,小孫子是早產兒,很需要觀音媽媽更多的庇佑和照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