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蹤我們
〔寶島采風〕田園小鎮迎翠浪 糖廠火車笛聲揚
2025-08-18「藏海無涯.大藏經通俗講座」第三場 永富法師談佛教音樂與儀式
2025-08-18吳修齊紀念雙親文教公益基金會拜訪 期許繼續做更多好事
2025-08-18佛光山印尼佛學院 台北道場參學
2025-08-18甲一國際規範學校師生參訪棉蘭佛光寺 開展多元文化學習之旅
2025-08-18新加坡佛光山考生祈福 安住身心迎考場
2025-08-18福國佛光人以愛護生 北安捐血站慈心不間斷
2025-08-18佛光大學攜手慈心基金會 啟動「糧心好食」計畫救援滯銷農友
2025-08-18藝術典藏30年 特選精品吸睛
2025-08-18蘭陽別院佛學講座《八大人覺經》心保和尚暢談解脫之道
2025-08-18
全球宗教
新加坡佛光山考生祈福 安住身心迎考場
為了安定考生考前焦慮的身心,新加坡佛光山特別於8月17日舉辦「考生祈福法會」,現場與線上近五百位學生及學生家長共同參與,與諸佛菩薩接心,祈願考試順利。 新加坡佛光山住持妙穆法師開示指出,考試的目的在於檢驗是否真正理解一年所學的內容,以及是否有進步。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曾說過,要取得好成績,靠的是平時的努力與累積,如果平時有認真準備,考試其實可以很輕鬆應對。然而,也不可因此掉以輕心,仍須全力以赴。 妙穆法師提醒,備考試期間應專注用功,不可一心二用,例如邊讀書邊玩手機或電腦,應當排除干擾,專心學習。他進一步勉勵大家,無論做任何事情,都要對自己有信心。他以小老鷹的故事作為鼓勵,一隻小老鷹雖然在雞窩中長大,但它相信自己的潛能,努力向天空翱翔的老鷹們學習,最終也能展翅高飛,飛向屬於自己的天空。 祈福法會中,妙穆法師領眾持誦《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稱念佛號並繞佛、拜願、眾人以恭敬虔誠的心,恭讀大師〈為考生祈願文〉,祈願考生所學融會貫通、所知靈活運用,考試順順利利。常住特別準備印有「金榜題名」的祈福香袋大眾結緣,希望帶給考生滿滿祝福。 當天特別安排頒發「國際少兒環保公益繪畫大賽」獎項予來自新加坡的得獎者。新加坡佛光山從1055份作品中,精心挑選342幅優秀作品參賽。年僅8歲的小朋友吳塵脫穎而出,榮獲三等獎,另有42位參賽者獲得優勝獎。頒獎典禮由住持妙穆法師親自頒發獲獎證書,並由國際佛光會新加坡協會會長蘇政文見證,場面溫馨隆重。 本次繪畫大賽由中國宋慶齡基金會和星雲文化教育公益基金會於中國聯合主辦「國際少兒環保公益繪畫大賽」,新加坡佛光山積極參與,更在此次的活動中獲得「組織獎」,展現對兒童藝術與環保教育的重視與推動。
東禪行佛分會孝道月修持 抄經靜心報父母恩
為迎接孝道月,國際佛光會馬來西亞中馬協會東禪第四行佛分會於8月12日,在蒲種善好人文空間舉辦「抄經靜心」活動, NESH與iTAZZO公司的業務部團隊及會員等60餘人恭抄《父母恩重難報經》,以文字修持憶念父母恩德。 東禪寺社教監寺有航法師開示指出,抄經是修持的一種方法,不僅能累積福德資糧,功德亦可回向親友與一切眾生,利益現世與往生者,減輕業障、增上善緣。同時,抄經有助培養專注力,使心安住當下,遠離紛擾,當下即可受用。 在正式抄經前,有航法師引導大眾閉目觀呼吸,讓心隨呼吸漸趨平穩,雜念隨之放下。隨後,學員們端坐案前,恭敬持筆,一筆一劃專注臨寫;或邊抄邊默念經文,將字句深植於心。會場氣氛寧靜莊嚴,心境隨經文字而沉澱。 會長蘇意琴表示,感恩有航法師於孝道月前指導,讓同事與會員提前相聚,共同靜心抄經、憶恩養心。在抄寫過程中,有人初次體驗到前所未有的寧靜與感動;有人在經文字句間憶起父母的慈愛與養育之恩,心中湧起感恩與慚愧。 經文敍述父母恩情如山,難以衡量;大眾在抄經當下,更讓人懂得珍惜眼前,把感恩化為行動。多位參與者分享,抄經讓他們學會靜心,獲得片刻安寧,並立願將這份平靜與感動延續至生活中,讓孝道的種子在心田萌芽、茁壯。 大眾最後將抄經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願離苦得樂、福慧增長,並以至誠之心報答父母深恩。
禪修為禮 南天寺佛化婚禮展現人間佛教包容性
佛光山南天寺8月8日於大悲殿舉行別開生面的佛化婚禮,禮請南天大學董事妙友法師福證,西方銀髮族伉儷Kelvin Fussel及Michelle Plant在佛菩薩見證下締結連理,逾30位西方親友共同見證這場融合東西文化的溫馨典禮。 身為消防員的新郎Kelvin與高級自然資源官員新娘Michelle因緣際會,曾參加南天寺的「一日禪修營」,兩人深深認同佛陀「慈悲喜捨、善念護生、尊重萬物」的義理。在人生重要時刻,他們特地選擇在莊嚴道場許下終身承諾,並將「一日禪」融入婚禮之中,作為珍貴贈禮與親友分享自己的信仰與價值觀。 婚禮當日,南天寺社教主任知理法師精心規劃「一日禪修營」,透過禪修、太極、跑香等活動,引領賓客在寧靜氛圍中淨化身心。此番巧思安排,使西方友人親身體驗佛教智慧的深邃,以清淨之心迎接福證儀式。 妙友法師開示,佛教視婚姻為「以正念和喜悅共同走人生道路」,既彰顯佛陀教誨,也與現代婚姻觀相契合。勉勵新人以善意相互扶持,用信任與共同願景營造幸福家庭,並祈願他們在三寶加持下,與周遭眾生和諧共處,廣植福田。 婚禮儀式中,新人特別安排所有來賓在佛前上香。在佛教中,香供養象徵身心清淨;裊裊香煙、瀰漫四方,寓意著美德與祝福廣布人間、遍及眾生。各位來賓在佛前上香,不僅是恭敬供養,更是將最真誠的祝願獻給新人,願他們在慈悲中相伴相守,願他們的結合充滿愛與法喜,共同成長,永結善緣。 作為重組家庭,Kelvin與Michelle攜前段姻緣的子女,攜手共度人生新篇章。他們表示歷經四載相知相惜,彼此已與對方子女建立深厚情感。一家人珍視天倫之樂,期盼透過傳遞平和與正念,在人生困頓時給予慰藉與依靠。新人在莊嚴佛前真誠宣誓,承諾互相尊重、守護扶持,以關愛、珍惜及堅貞不渝的心,共同承擔家庭責任,攜手邁向未來。 新郎的三位千金Belinda、Caitlin和Megan一致表示,這場傳統婚禮別具匠心,相較世俗婚禮更顯祥和寧靜,紛紛獻上由衷祝福。新娘之子Myles 對母親選擇佛化婚禮印象深刻,尤其禪修環節讓他深刻認同佛教價值觀。他體會到禪修智慧與自己努力追求的生活方式相契合。禪寺的莊嚴氛圍與佛教藝術之美,亦使他嚮往有朝一日也能在此舉行自己的婚禮。 首次親歷佛化婚禮的Linda、Leah和David皆感到震撼。David直言這是「充滿啟發性」的非凡經歷;Leah盛讚禪修活動及梵唄誦經的肅穆與神聖;Linda則認為婚禮前的一日禪體驗讓所有賓客深入感受,以寧靜平和的精神狀態參與典禮,儀式內容與新人的生活理念完美契合。 此次佛化婚禮不僅見證一對新人的的喜結連理,更展現人間佛教的包容性與普世價值。禪悅妙法超越國界與文化隔閡,在慈悲與智慧交匯中,譜寫東西方心靈交流的動人樂章。這也是佛光山「人間佛教」理念的絕佳註腳,佛法不分種族國界,願以悲智接引眾生,在菩提道上尋獲心靈歸宿。
放眼國際
新加坡佛光山公益路跑 歡慶建國60周年
為慶祝新加坡建國60周年,新加坡佛光山於8月9日上午隆重舉行國慶日慶祝活動,吸引約500名民眾踴躍參與,現場氣氛歡騰熱烈。 活動不僅有義工、信徒、佛學班家長及學生踴躍出席,還特別邀請1965年出生的年長者參與由新加坡佛光青年分團主持的升旗儀式,向與國家一同成長的建國一代致以敬意。 升旗儀式後,在佛光山新馬泰印教區總住持覺誠法師、新加坡佛光山住持妙穆法師、國際佛光會新加坡協會會長蘇政文、督導長周應雄、督導曾炳南等人的陪同下,國會議員楊涴淩與社會基層領袖偕同信眾向佛陀獻燈祈福,並恭讀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為國家祈願文〉,祈願國家繁榮昌盛、人民安樂和諧。 在覺誠法師、妙穆法師與楊涴淩的共同鳴笛下,「全球復蔬公益路跑」正式啟動。此活動鼓勵大眾以運動傳遞愛心,每完成5公里,將為弱勢家庭捐贈1公斤白米,展現慈悲與行動力的結合。 楊涴淩亦為「2025年三好兒童說故事比賽」優勝者頒發獎項。她致詞表示,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至關重要,鼓勵他們積極參與義工服務,培養領導才能,因為新加坡的未來寄望於這一代的熱忱與責任感。也期望佛光山能持續關懷榜鵝社區,促進種族和諧,讓佛光普照我們共同的家園。 在切下象徵團結與祝福的國慶蛋糕儀後,與會民眾一同享用由國際佛光會新加坡協會八個分會精心準備的四大種族素食佳餚,包括馬來、中式、西式及印度式風味。經過現場投票,西南區分會提供的馬來風味素食再次榮獲「最佳人氣美食獎」。 隨後,人間音緣合唱團帶領大眾高唱動人旋律,青年分團也熱情帶領大眾參與趣味遊戲,贏取獎品。今年的慶祝活動首次增設「四大種族傳統服飾風采秀」,鼓勵大眾穿上傳統服飾,展現新加坡多元文化的融合與和諧。參賽者年齡不設限,其中更有3位幼童參與。最終由來自南區的義工郭麗玲脫穎而出,贏得評審青睞。整場活動在歡樂的氣氛中圓滿落幕。
南天寺迎接世界鐵人三項賽事宣傳 體壇名將讚歎寺院美學禪意
為2025年世界鐵人三項錦標賽決賽造勢,澳洲鐵人三項管理機構(AusTriathlon)7月27日特邀賽事大使Craig Alexander和Emma Moffatt前往佛光山南天寺進行宣傳拍攝,計畫將與臥龍崗市其他代表性地標一同剪輯,製作成賽事宣傳片,在10月的國際賽事期間向全球播放。南天大學董事妙友法師、南天寺社教主任知理法師熱情接待。 將於10月15日至19日在臥龍崗登場的世界鐵人三項錦標賽決賽,為World Triathlon年度最高規格賽事。屆時將匯聚全球超過60個國家的頂尖選手,角逐精英組、U23組、青少年組、殘障組等多個組別的世界冠軍。世界鐵人三項主席兼國際奧委會委員Marisol Casado高度評價臥龍崗擁有優美的自然美景、熱情的社區支持,及專業的籌備團隊,必將締造難忘的體育盛會,也是臥龍崗首次擔綱世界錦標賽決賽東道主。 兩位形象大使皆為澳洲體壇傳奇人物。Craig Alexander曾三度問鼎夏威夷IRONMAN世界冠軍寶座,2011年更以38歲之齡刷新賽道紀錄,成為史上最年長的世界冠軍。Emma Moffatt則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鐵人三項銅牌得主,兩度摘下ITU世界鐵人三項桂冠,更創下澳洲女子鐵人三項選手三度征戰奧運的紀錄。 參訪過程中,妙友法師詳細導覽大雄寶殿五方佛的意涵,解說寺院晨鐘暮鼓的叢林傳統,闡述佛教五色旗象徵的慈悲、中道、精進、清淨與智慧,並分享靈山塔地藏王菩薩「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弘誓大願,令兩位運動員深受感動。他們對南天寺融合傳統與現代的建築美學、富含禪意的自然環境讚不絕口,更對佛法義理產生濃厚興趣。他們認為,運動員追求卓越、超越自我的精神,與修行者的精進和禪定境界有諸多相通之處。 Craig Alexander表示,儘管他多次驅車經過南天寺,但這是他第一次真正走進道場參訪,對寺院給自己留下的深刻印象表示讚嘆,並熱切邀請世界各地的參賽選手和遊客造訪此地。 Emma Moffatt則形容這是一次「令人驚豔的體驗」,在法師帶領下學習佛陀故事和佛法智慧,讓她獲益良多。她認為能夠在如此祥和的環境中體驗和學習,實在非常幸運。 此次宣傳拍攝不僅展現臥龍崗作為國際賽事主辦城市的多元魅力,更凸顯南天寺作為新州重要文化遺產的獨特地位。透過體壇名將的親身見證與真誠推薦,預期將吸引更多國際選手和遊客前來,體驗佛法的智慧與慈悲。
北美印地安皮奧里亞帕瓦節 丹佛講堂榮譽受邀共襄盛舉
美國俄克拉荷馬州邁阿密市於7月9至11日三天,舉辦第28屆皮奧里亞帕瓦節(Peoria Powwow),來自全美各地印地安原住民族群近3500人,齊聚一堂,以歌舞、祈禱和傳統儀式展現文化精神。 任職於喬克托文化中心(Choctaw Cultural Center)文化推廣T’ata Begayy與主辦單位Mikaah,於2024年12月來台參加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所舉辦「世界神明聯誼會」大地之神,感受到法師與信眾們給予的熱情招待,令他感動不已,便發願返美後要將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所推廣的「三好、四給」傳遞出去,讓佛教的良善美德遍地開花。 T’ata Begayy此次專程邀請佛光山丹佛講堂監寺永寧法師一同體驗皮奧里亞帕瓦節,親身感受印地安原住民族對文化的堅持與熱情,以回饋來台時,法師用心帶領認識佛教的因緣。國際佛光會北美科州協會督導吳金諓和會員陳楊迪娜也與法師同行,參與盛會。 T’ata Begayy提到,當地族群每週末皆有大小不一的帕瓦節,藉由歌舞傳遞歷史、信仰與祈願。他們以舞蹈做為藝術表演,更視為文化傳承與心靈表達,闡述歌舞背後的故事與祝福,讓參與者都能感受到喜悅與安定的能量。 T’ata Begayy興奮的說,印地安原住民精神和星雲大師提倡的「信仰與傳承」理念相同。他的家族四代同堂,上至85歲祖父,下至3歲的小兒子都是帕瓦節舞者,展現出代代相傳的文化使命。儘管祖父母年事已高,仍長途駕車參加節慶,並與大眾共舞,延續傳統文化使命的精神,令人敬佩。 永寧法師表示,參與這次盛大活動,就是落實人間佛教倡導的「尊重與包容」,成為人與人、宗教與種族間的橋樑。真正的傳承,是讓佛法走入生活,也走向下一代的心中札根,進而立足本土,跨越文化。 吳金諓說,能參與各宗教的融和非常難得,深刻感受到印地安原住民「活在當下、珍惜感恩」的精神,讓世代相傳,堅定信仰。除此之外,族群間不分種族、和諧共處,如同星雲大師提倡「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的生活態度,落實在日常生活中。 陳楊迪娜分享,看到T’ata年邁祖父母不辭辛苦,前來參與活動,只為讓族裡傳統文化繼續傳承,那種堅持不懈地精神,與星雲大師倡導人間佛教「四給」的精神不謀而合,更期許自己能「不忘初心」,以「歡喜心」把人間佛教理念推廣出去。 主辦單位Mikaah提到,非常感謝永寧法師關心印地安原住民部落文化,用佛教的「包容慈悲心」和「宗教無國界」胸懷,與族人交流,進一步跨越種族、國界,為宗教、種族大融和而努力,此願力值得讚歎學習。
教育人文
光明大學迎新晚宴 220名學子獲星雲大師獎學金
菲律賓佛光山光明大學8月15日舉行迎新晚宴,以「光輝燦爛」為主題,歡迎來自菲律賓15城鎮的新生。今年度共有220名學子獲頒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獎學金,其中50位新生分屬五個科系,有佛學系、舞蹈藝術系、劇場藝術系、音樂劇系、運動科學系的籃球隊和田徑隊。 晚宴祝禱,由佛光山萬年寺住持妙淨法師、監院知頤法師、知勤法師代表佛光山菲律賓教區總住持永光法師出席主持。妙淨法師勉勵學生,以大師為榜樣,發願「人生三百歲」,在人生道路上精進不懈,學習六根攝受、專注自我昇華,並於團體生活中無私服務、廣結善緣。他以竹子比喻君子精神,學生在大學中展開新生活,要如竹節般挺直向上,成為堅毅有用之材。 教務長Katte Sabatte教授致詞表示,大師所提倡的「三好品德」──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不僅是人我相處之道,更如因緣果報般能產生無限漣漪效應。他勉勵學生要提升毅力,相信團隊,融入群體,就像鐵要經過大火爐才能鍛成鋼,同樣只有不斷突破自我,才能成長茁壯,成為星雲大師手中最璀璨的鑽石,照耀世界。 迎新晚宴的高潮,由新生分組上台表演,展現一周來的迎新課程體驗。他們以戲劇、歌曲、朗誦,詮釋新環境中所見所聞,內容充滿創意與熱情。學生們口中滿是「感恩」、「大師」、「三好」,展現對未來的無限憧憬。 星雲大師秉持「以教育培養人才」的理念,雖身體經歷手術,仍以堅毅不屈的願力,執筆書寫「一筆字」,作為回報捐獻者護持教育的發心。藉由大師的因緣,光明大學持續栽培有潛力的青年,讓「好苗子」有機會接受高等教育。 晚宴在師長與學子的互動中圓滿落幕,不僅凝聚了全校的歸屬感,也為新學期開啟了充滿希望與信心的新篇章。
佛教圖像、音聲與文字弘法學術發表 探討佛法多元傳播
「藏海無涯:佛教的圖像、音聲與文字弘法」國際學術研討會,2025年8月13日至14日於佛光山雲來集舉行。16名來自德國、美國、中國大陸、台灣等地學者發表學術論文,微觀了過去人們善巧運用石窟、造像、音樂等媒介宣揚佛法的細節,堪為今人用多媒體影音、人工智慧來弘法的先河。逾130名來自香港、台灣、北京等地學友齊聚學術盛宴。 本會議是「藏海無涯」三大系列活動之一,由佛光山佛光大學佛教研究中心、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佛光山佛陀紀念館聯合主辦,佛光大學佛教學院協辦。同時結合「大藏經通俗講座」和「佛光藏珍:走讀金陵刻經處」特展。圖像、音聲、文字的主題,凸顯了傳播經藏的途徑無有涯畔;研討會、俗講、展覽的活動,則彰顯悠游法海的方式無所限宥。 開幕式上,佛光大學董事長慈惠法師肯定會議研討內容新穎有趣,其中談到佛教音樂,是初期佛教時代就被運用來弘法的做法,星雲大師一生致力於弘揚佛教音樂,把梵唄推廣到全世界。 佛光大學佛教研究中心主任萬金川表示,古代佛教徒為了讓佛法普及,於是發展用音聲、圖像等多元方式傳播佛法,而現代結合短影音弘法的趨勢也勢不可當。感謝佛光山長期對佛教研究的支持,為此次大會提供種種幫助。 台北藝術大學名譽教授林保堯肯定研討會納入星雲大師所重視的音樂弘法,會議亮點在於觸及「佛教音聲」,石窟考古也與佛教音樂研究相關,比如雲崗石窟就有用於宗教儀式的「音樂窟」。 學者們考察的題材廣涉佛塔、石窟、佛龕、造像等歷史文物,及經變、曼荼羅、佛經版畫等圖像,運用考古學、藝術史、圖像學、文獻學等方法,探討它們與題記、經籍、度量乃至地理之間的關係。 在佛教音樂方面,則運用中西方音樂學,以田野調查,採集和研究中國大陸具代表性的水陸法會唱念、大板焰口唱腔,以及西藏與武威的漢藏佛教文化交融的音樂表現。 美國佛羅里達國際大學藝術與藝術史系教授衣麗都表示,會議難得召集了世界各地老中青三代的佛教美術考古學者,也啟發了她對跨文化、跨學科研究的探索與思考。 德國海德堡人文與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蔡穗玲讚嘆,在信仰如此濃厚之寶山,也能有自由盡興發表學術的空間。 本會議展現「圖像與音聲、文本之間的對話:佛教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研究計畫的成果。佛光大學佛教學系助理教授林欣儀為計畫總主持人,山西大學考古文博學院講師任靖、哈佛大學藝術與建築史系博士後研究員廖彩羽、佛光大學佛教學系助理教授郭鳳妍、曾稚棉、覺冠法師分別主持子計畫。一年來,舉辦了六場學術社群、六場「佛教藝術」講座,促進跨領域交流,開拓學子們的視野。 與會貴賓有佛光山教團系統大學副總校長林聰明、佛光大學副校長馬遠榮、佛館館長如常法師、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學系教授潘亮文、台灣藝術大學中國音樂學系教授蔡秉衡、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副所長林聖智、佛光大學佛教學院院長夏允中、佛光大學執行董事永本法師、佛光山港澳深教區總住持永富法師等。
道不盡的感謝 普中畢業好苗子手寫卡片獻給星雲大師
畢業於佛光山普門中學的好苗子王言名、林鑫妤、高瑀彤、蘇庭儀、曾語玟、徐薔姍,8月16日前來禮拜最敬愛的師公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他們2022年畢業於普門中學國中部,沒有選擇直升高中部,但始終沒有忘記大師對他們的關心。今年成為大一新鮮人,在即將離鄉至外地求學之際,前來禮拜大師獻上手寫卡片,表達無盡謝意。 普門中學董事長慧傳法師聆聽大家分享高中生活,表示無論有無選擇直升,都始終感念大師的心意令人感動。大家在就讀普中時已是大師的晚期,當時大師坐著輪椅、視力不佳、腦部開刀。即使如此,大師總說他只是有點不方便而已,想著還可以為大家做什麼。相信大家都享用過熱騰騰的包子、大紅蘋果,這都是大師對大家的關愛。 王言名國中教育會考以五科A++滿分成績進到高雄中學,高中參加儀隊,錄取陽明交通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國中住校、高中借宿親戚家,在外可以知道如何自理。當時得知大師圓寂非常震驚,知道再也無法當面回報恩情,但會傳承三好四給的精神,為世界和諧盡微薄之力。 林鑫妤同樣獲5A++成績,考量社會發展趨勢,選擇台北科技大學五專部智慧自動化工程科。來自屏東佳冬的他,等於是國中畢業就離鄉背井,普中的住宿生活,讓他很快就可以適應。感謝大師讓他成為好苗子,在師長的教導下,待人處事都有提升。 高瑀彤同以第一志願錄取標準就讀北科大智慧自動化工程科,感謝大師給予安心讀書的環境,這些溫暖始終在心中。國中畢業後到其他地方讀書,開拓了眼界,讓他更期待未來的發展。 新莊高中蘇庭儀錄取聯合大學光電工程學系。他感謝因為有好苗子,讓他和佛光山結緣。想到大師為好苗子努力寫一筆字,感激不是三言兩語可以道盡。 旗美高中曾語玟錄取輔仁大學臨床心理學系,希望幫助大家排解心理困難。大師的恩惠深記心中,他永遠記得大家的幫助,期許自己未來真正投入幫助他人的工作,不負大師和眾人的期待。 此次發起人為六龜高中的徐薔姍,錄取中國醫藥大學營養學系。那年因疫情沒有實體畢業典禮,沒有直升等於畢業後各自回家,這是畢業後大家第一次相聚。很開心成為好苗子,可以安心讀書。由於回佛光山做義工,對於「給人方便」的理念很有感,觸發許多想法。曾擔任高雄市立圖書館青年董事,像是在捷運站也可借閱圖書、改善高市圖六龜分館書籍和設備老舊等,都有他的倡議。 王言名是自己選擇就讀普中,大妹王芸渘跟進,目前是管樂隊的一員。二妹王柔予是跳級資優生,今年將成為普中國一的好苗子,她認為住宿型學校可以培養生活技能,很快適應各種環境,也促進獨立與自動自發。 當時的班導師胡馨方表示,這幾名好苗子由於個人生涯規畫各有去向,但都很感謝國中三年受到佛光山文教基金會的照顧,佛光山就像他們的第二個家。在離鄉之前回來尋根,向大師說聲謝謝,告訴大師他們即將上大學了,會照顧好自己,未來回饋社會。
慈善公益
腳步傳愛心 法蘭克福Vegrun公益路跑
德國法蘭克福佛光山與國際佛光會法蘭克福協會8月16日於東園(Ostpark)攜手舉辦「Vegrun」公益路跑,為法蘭克福兒童保護協會募款。活動吸引逾百位佛光人與社會大眾熱情參與,年齡層涵蓋2歲至80歲,以腳步傳遞關懷,用行動凝聚愛心,現場氛圍溫馨感人。 當天共有110位參與者陸續齊聚東園,從坐在嬰兒車中的幼兒到精神矍鑠的長者,皆熱情投入。嘉賓包括法蘭克福兒童保護協會執行經理、心理學博士Nicola Küpelikilinc,臺北駐法蘭克福辦事處副組長葉慧芳及同仁等。 活動由法蘭克福監寺覺彥法師帶領,恭讀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全球公益路跑祈願文〉,並勉勵大眾:「這不僅是一場慈善與健康活動,更是一場落實環保與關懷兒童的心靈共修——以腳步傳遞善意,以汗水凝聚愛心。」 Küpelikilinc在致辭中,感謝佛光山與佛光會對弱勢兒童的支持,並表達未來持續合作的期許。隨後,覺彥法師與法蘭克福佛光會會長王毓亨共同代表大眾,捐贈大支票,由Küpelikilinc接受,場面莊嚴溫馨。 為兼顧不同體能需求,主辦方規劃了兩條路線:繞林蔭道2公里的「大圈」與環草坪1公里的「小圈」。雖已立秋,烈日當空,卻絲毫未減參與者的熱情。當日累計跑出超過300公里,其中十餘位跑者完成5公里,全場洋溢著堅持與愛心的力量。 路跑結束後,青年團帶領大家進入趣味遊戲,笑聲此起彼落,展現了團隊默契與合作精神。主辦單位更貼心準備飲水與健康素食,讓大家在補充能量的同時,體驗「護生、環保、愛地球」的理念。 現場亦留下許多感人故事。來自德國的素食跑者Beate Hart,在得知活動後立即報名,她表示:「很高興能參加這場公益跑,作為德國人,我也有責任為弱勢兒童盡一份心力。」來自香港的李欣萊,則與先生攜兩歲女兒一同參與,她感慨道:「這場活動準備得非常用心,我們全家收穫滿滿,未來一定會繼續支持。」 為確保活動順利進行,覺彥法師與佛光會理事會自一個月前便展開籌劃,透過線上線下會議、實地勘察,對路線、安全、物資與服務做出細緻安排,讓參與者感受到周全與貼心。 隨著「Vegrun」公益路跑圓滿落幕,這場活動不僅為兒童保護協會帶來實質援助,更喚起社會對弱勢群體的關懷。佛光山與國際佛光會期盼,「以愛起跑.為愛護航」,讓世界因愛而更美好。
佛光青年南非公益行 首度探訪老人院與身障兒童院
南非佛光青年分團輔導法師覺開法師,8月14日帶領8位中華青年及1位印尼青年,首次踏足南非當地老人院 Phumula Old Age Home與兒童身障院Sizanani Children's Home,以音樂與真誠的陪伴,為長者與孩子們送上笑容與溫暖。 上午,青年們在佛光青年領隊暨樂齡照護護理師陳彥霖的帶領下,運用簡單的打擊樂器,如自製搖鈴、竹鈴、水桶與鍋子,配合輕快的節奏,引導29位長者律動身體、釋放壓力。院內總共約有40位長者,平均年齡超過80歲。 平日修女們會帶他們散步、曬太陽,也有家屬在週末或節日來探望。這次的音樂律動課程讓長者們笑聲不斷。現場有位長輩原本安靜地坐在椅子上,但在活動後半段,隨著節奏竟然站了起來。一位長輩在運動過程中一度喊累,然而音樂一響起,他還是開心地舉起雙手,隨著節奏律動,臉上滿是笑容。 隨後,青年們前往Sizanani Children's Home與身障兒童互動。該院位於約翰內斯堡,成立於1985年,專為中度至重度智力與身體障礙的兒童與青年提供寄宿、復健、教育與日常照護,目前收容近百名院童,其中不少患有腦性麻痺、肢體畸形或先天疾病。 佛光青年與20位身障孩童們互動,在音樂響起時,仍能看見他們眼神的亮光,身體也跟著律動搖擺,露出久違的燦爛笑容。在活動的尾聲時陳彥霖更特別帶來用頌缽體驗,給現場每一位住民音聲療癒,場面相當溫馨和諧。 在分享會上,覺開法師提醒青年,年長者因陽氣不足,手腳常冰冷,溫暖的觸碰不僅是身體接觸,更能傳遞愛與關懷,勉勵大家要走進他人的世界,理解孤獨與需求,並以奉獻的心面對公益之路上的挑戰。 惠中佛光青年分團張嫚原在服務過程中想起自己近年健康下滑的外婆,心中湧起深刻的情感連結。他說:「短短的互動,卻能在生命中留下印記,讓我更懂得珍惜生命與幸福。」雖然時間不長,但每位青年都體會到「用心,就是最美的禮物」,希望未來持續深入社區,以行動實踐「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的三好精神,把愛與關懷帶給更多需要的人。
紐澤西佛光會 關懷清寒學童
國際佛光會紐澤西協會會長童振邦、南區分會會長蘭瑞及佛光會幹部,於8月12日上午依社福部所提供的需求物品訊息,包括無線藍牙耳機、裝水瓶子、筆記本、筆記夾、鉛筆盒、顏色鉛筆、自動鉛筆、蠟筆等多樣文具用品,一一整理裝入漂亮又實用的書包內,為學生準備齊全的上學物資。 在道場午齋後一行8人攜帶滿滿的愛心物資 ,前往南平原市社福部,由主任Heather Barry代表接受;並表示,非常感謝佛光會8年來無間斷的提供物資,為有需要家庭的孩子紓解求學困境。 當問及「捐贈的物品中,哪個用品是最有需求」時,Heather回應曾有位受贈者告訴她:「水瓶最有用處」。紐澤西協會督導李幸玲對此答案是既意外又慚愧,原來在生活中常人信手捻來即有的小物件,卻可能是貧童日常中最貼心、最被需要的物品。讓她省思「真正的關懷不是完成我們自以為是的項目,而是能達到對方真切的需要」。也就是四攝法中的「同事攝」,更體會到施比受更有福的含義。 第一次接手承辦的蘭瑞表示,從初開始接觸工作項目的摸不著頭緒,因陸續有經驗的會員熱心協助,終使捐贈工作在歡喜中圓滿,同參道友的積極主動讓人感受到修行人的無我慈悲。希望一次又一次的捐贈能日漸擴及到南平原市每一個角落,帶給更多人喜悅溫暖,共建「利和同均」的富足社會,帶給百姓祥和歡喜。
生活休閒
南天市集展現社區活力 太極禪修傳遞身心安康
佛光山南天寺7月5日舉辦南天市集,以豐富多元的攤位與身心靈活動,吸引數百位社區民眾踴躍參與。當日市集薈萃近10個特色攤位,從手工陶藝、精緻茶品到針織藝術、盆栽綠植,乃至服飾與藝術手作,展現社區文化的蓬勃生機。特別是「環保與心保」主題攤位,積極推廣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理念,引導民眾關注身心健康與環境永續。 「環保與心保」主題攤位成為市集焦點,義工們熱心向民眾解說如何在生活中踐行環保,同時淨化內心。透過具體行動與心靈修持,將人間佛教理念融入日常。緊鄰的攤位擺放星雲大師著作,吸引眾多讀者駐足,大師智慧法語讓參訪者深受啟發。 清晨的太極與禪修體驗吸引社區人士積極參與,臥龍崗的Michelle和Kel Giddey夫婦首次造訪,Michelle表示,寺院的太極氛圍格外寧靜,讓她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祥和。Kel則幽默分享,雖然太極對他而言略有挑戰,但禪修帶來的身心放鬆讓他深感不虛此行。兩人均認為此次體驗非常值得,期盼未來透過社交媒體了解寺院活動,並向世界展示他們心中的「小天堂」。 值得一提的是,來自Southern Highlands Bowral的Bob Daly帶著三隻寵物鳥現身,為市集增添歡樂氛圍。Bob長期從事動物義工服務,時常帶著鳥兒至療養院、幼稚園等地散播歡喜。他表示,自己對南天寺情有獨鍾,每年都會專程造訪數次,喜愛漫步寺內品味懸掛的法語,在這方淨土中找到心靈的慰藉。他分享,「看見人們因鳥兒綻放笑顏,就是我最大的快樂。」恰與佛光山倡導「給人歡喜」的理念相契合。 南天市集不僅為社區商品交流搭建平台,更成為文化交融、心靈對話的場域。透過太極禪修體驗,讓參與者在繁忙生活中尋得寧靜,藉由環保理念推廣,啟發大眾思考人與自然的和諧關係。如同星雲大師所倡導的「環保與心保」,讓外在環境清淨與內心世界純淨相輔相成,共同構築人間淨土的美好願景。
香海旅行走進部落擁抱森林 綠色旅遊做地球公民
佛光山香海旅行社首次與原住民委員會旅遊辦團隊協作推廣部落綠色旅遊,6月24至25日結合花蓮縣玉里鎮阿美族織羅部落深度文化體驗,花蓮縣光復鄉大農大富平地森林的五感療癒活動,吸引近40位銀齡與中生代旅客參加,以低碳、蔬食、慢活的方式實踐「旅行也能愛地球」的永續理念。佛光大學永續發展辦公室執行長周鴻騰副教授全程參與,見證台灣永續旅遊的創新里程碑。 周鴻騰指出,此次行程實踐聯合國多項永續發展目標,包括優質教育(SDG4)、永續城市與社區(SDG11)、負責任的消費與生產(SDG12)、氣候行動(SDG13)及陸地生態(SDG15)。透過這類旅遊,讓參與者親身體會「自己的行為如何影響環境」,並學習阿美族的野菜文化與永續智慧,更重要的是在旅行中實踐文化傳承、社區共好與地方經濟的提升。 周鴻騰建議,這樣的永續旅遊型態,未來可以推廣至佛光山全球道場,成為文化交流與永續實踐的優質典範。 香海旅行社專員周冠含表示,此次行程「For Vegetarian蔬食」,全程提供植物性料理,有效減少旅遊碳足跡,並特別考量銀齡族群需求,採用慢節奏設計,讓參與者有充分時間深度體驗每個活動環節。如走進織羅部落體驗祭祀祖靈儀式、米彩繪手作、蔬食餐桌與部落歌舞共融晚會,深入感受阿美族的生活智慧與文化傳統。 在大農大富平地森林進行五感森林療癒體驗,在導覽老師引導下,團員聆聽蟲鳴鳥語、學習分辨有毒無毒植物與觸摸植物脈絡,以及閉眼健走、做姑婆芋葉帽、抱樹感受等獨特體驗,達到身心靈放鬆與自然共振的效果。行程結合參訪花蓮的佛光山月光寺,旅客獲得心靈層面的深度充電。 織羅部落黃郁惠感謝旅客們,入境隨俗、尊重部落文化,也以實際行動支持在地小農,讓團隊整日的辛勞都化作滿滿的成就感。 台北的陳貴蓮表示,第一次這麼深入又親近部落,沒想到野菜蔬食這麼好吃,是真正的健康又有溫度的料理。程雅芳則分享,森林五感體驗讓她身心紓壓,在部落歡樂的氛圍中也感受到人與人間最單純的連結。來自巴西、曾用3年時間走訪台灣各部落的修貝特別有感,織羅部落的米彩繪和蔬食很棒,他剛好是六月壽星,部落的生日歌和慶祝令他難忘。 香海旅行社承襲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旅遊參學能夠增廣見聞的教導,特別針對銀齡族群設計慢節奏、深度體驗的旅遊模式。周冠含表示,希望未來能繼續舉辦這類綠色蔬食旅遊活動,讓更多銀齡朋友透過低碳、慢活、深度、優質的旅遊方式,在愛護地球的同時,獲得身心靈的豐富滋養,開創永續旅遊新典範。
香海旅行社攜手原民會 TTE旅展推部落蔬食綠色旅遊
2025第19屆台北國際觀光博覽會(TTE)5月23日至26日於台北世貿一館舉行,佛光山香海旅行社首次與原住民族委員會協作,推出專為60歲以上者設計的銀髮營隊行程,以及以ESG永續共好的部落綠色一日遊,於B826攤位首度亮相,向大眾傳遞一個溫柔而堅定的信念:爸媽的旅行,不應該只是陪孩子,更值得為自己出發。所有行程皆標榜「For vegetarian 蔬食」,響應環保永續飲食概念。 佛光山義工會會長慧屏法師表示,願世界因為佛光山的香海旅行社,看見台灣的美麗,願每個人能夠因為優質的旅遊,遇見自己內心的善良而力行三好。 彰化佛光青年黃采妮、楊才萱現場協助行銷表示,這不是一般旅程,而是一場讓爸媽笑著學、拍著玩、勇敢站上舞台的生活轉場。香海旅行社結合花蓮縣織羅部落、太巴塱部落,以及屏東縣神山部落等在地特色,精心設計四大主題行程,帶著熟齡族群「不出國,也能走進世界級的文化生活場域」,同時實踐ESG永續發展理念。 主打「60+爸媽快樂研究所—太巴塱紅糯米生活篇」、「60+爸媽快樂研究所—織羅部落篇」以部落故事、認識野菜,以及採集並自製餐食,製作野菜捲,在森林進行五感療癒體驗,晚上吟唱部落歌謠、學跳原民舞蹈、體驗稻田腳印餐桌等,拍下行程中的精采,透過影音教學,讓爸媽創作自己的故事影片。體驗部落文化,並學習新科技。 另外,也推出部落一日遊,以「我沒出國,我進部落了」為主題的「神山部落蔬食廚藝體驗」、「一路向田間」等體驗行程。 原住民會委員會支持部落經典旅遊的推出,凡現場報名者,即贈送部落專屬部落小木盤表達支持。邀請社會大眾成為推手,一起把這場部落旅程送進爸媽的生活裡。 本次旅展,香海旅行社不僅推出實體行程,更傳遞一種世代交心的價值:「爸媽年輕時送孩子去夏令營,現在,我們送爸媽去參加人生下半場的營隊。」 原住民委員會部落經典旅遊、佛光山香海旅行社展位在B826,歡迎民眾入場觀展了解,或洽詢專線07-6565011。
文化藝術
荷月古琴音樂會 人間音緣唐詩宋詞千年對話
佛光山人間大學台北分校「古琴」班,成立8年有成,指導老師黃永明特別策畫「荷月古琴音樂會」,8月17日於佛光山台北道場6樓法雲堂對外發表,吸引逾150位愛樂人士聆聽。貴賓有佛光山台北道場住持暨台北分校校長滿謙法師、監院妙眾法師及來自佛光山印尼佛學院師生20人蒞臨共襄盛舉。 黃永明說明「荷月」就是農曆六月,感謝常住邀約古琴班的學員與大眾分享。古琴的彈奏與音樂,典雅、古樸與內斂;但是,難學又難懂。為了要介紹這個與普羅大眾有點距離的古琴樂曲,音樂會以雅俗共賞為重點,曲目安排分為三部分,古琴與古典文學的結合、傳統琴曲、古琴與人間音緣的〈流轉〉、〈點燈〉、〈幸福是啥物〉及〈山水妙路〉等共17首。 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曾說,想念他的時候就唱人間音緣的歌曲,〈幸福是啥物〉即是大師作詞,由音樂人李秉宗譜曲。為配合此次演出,黃永明特別將這首歌予以改編訂減字譜,專為古琴彈奏設計指法,演出時結合吉他、木魚、空靈鼓等樂器,並於本次音樂會首次對外發表。 主辦單位人間大學台北分校表示,古琴因其沉穩古樸的音色,於熱鬧場所較無法完整呈現。古琴班自2017成班至今,黃永明秉持對古琴的傳承,不但認真教學,為了讓學習有感,還運用時下流行的樂曲改編成譜,或是輔以現代樂器合奏,甚或將人間音緣的歌曲編訂成古琴譜,創造出風格多元的樂曲。讓學員們的努力學習成果,能以正式演出的型式展現,相信音樂會可為愛樂者帶來全新的感動。 學員林素玟分享,自己是華梵大學佛教藝術學系教授,學術研究領域是《紅樓夢》,最初拜黃永明學習古琴的動機,就是想彈奏〈枉凝眉〉。這首判詞以賈寶玉和林黛玉的雙玉情緣,化為琴聲,情感的本質是虛幻無常、不可依恃的,盼眾生能以情悟道,多情而不為情所困。合奏人間音緣曲目,傳達星雲大師的人生智慧,讓欣賞者都能遇境心轉,時時點亮心燈,並傳遞給周遭苦難的眾生。 專業理工背景的學員鍾誌勳說,感謝在老師的指導下,努力提升自己的琴藝以及對琴曲的了解,學員在琴曲合奏中藉著音樂融合在一起,在古琴悠遠的樂聲中,體現了獨樂樂不如眾樂樂;更感謝校方對於這次音樂會的支持,包括海報的設計、舞台布置以及專業音響等。 愛樂人士李俊表示,「荷月古琴音樂會」從千年前唐詩、宋詞,直到近代的〈幸福是啥物?〉除了品味古琴古樸音色及深遠意境之外,亦深深感動於星雲大師將佛法深植在人間,希望大家都能傳唱〈幸福是啥物?〉促進社會更和諧幸福。 曲終,妙眾法師致詞,感謝所有來賓的參與,給予老師及演出學員們的鼓勵與支持。優良的成果,背後都有一群默默付出的義工及努力練習的過程。特別感謝音樂會策畫人黃永明無私奉獻與專業指導,成就這一場完美的演出。 演出學員有廖文鈴、李淑芬、林素玟、黃楷馨、林克武、涂玲珠、張雅蕙、王淑珍、李月卿、張玉華、劉學文、吳泓德、吳秋麗、鍾誌勳、廖麗珠、朱芝瑩,以及協演人員:詹文俊、任伶俐、王玲、蔡碧玉、陳彥甫等21人,音樂會於全體謝幕後圓滿,常住準備結緣品「向前有路.光明在望」吊飾,贈予每位演出者表示感謝與祝福。
2025大墩美展文化交流展 中天寺展覽館開幕
2025大墩美展文化交流展於8月9日午後,在佛光山中天寺展覽館舉行開幕儀式,主辦方台中市政府市長盧秀燕率領市府團隊及藝術家,帶來歷年榮獲大墩美展最高榮譽「大墩獎」的60件典藏品,現場並有藝術家揮毫、作畫,這是繼2011年後,大墩美展再度來到澳洲,展出國際級的藝術創作。 開幕式上貴賓雲集,洛根市長Jon Raven、昆州教育暨藝術部長Hon.John Paul Langbroek MP、聯邦議員Julie-Ann Campbell MP、布里斯本市長夫人Nina Schrinner、澳洲原住民代表暨多元文化藝術家Aunty Peggy Tidyman、布里斯本經文處長范厚祿及多位澳洲本土藝術家、僑界領袖等,近200人參與藝術饗宴。 台中市長盧秀燕致詞時表示,台中市是長期推動將美展得獎作品赴海外展出的城市。這份堅持,是台中最亮眼的文化外交。她談及,大墩美展始於1996年,當時只是地方性藝術比賽,由於成效卓著,1999年擴大為全台美展,2002年面向全世界,成為台灣最大型的藝術比賽及展覽,每年從中選出5件最好的藝術品,成為台中市特藏,30年來累積148件傑作,此番帶來適合中天寺展覽館的60件作品,展覽將持續4週,希望透過這次展覽,更多澳洲友人能了解和欣賞台中的藝術文化。 住持滿望法師談及2013年以來,中天寺已舉辦50多場展覽,而大墩美展文化交流展實為里程碑,中天寺躍升為國際展場。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的願景,是以藝術作為連接東西方、促進跨文化相互理解和欣賞的橋梁,這場展覽見證此一美好願景。感謝世界多元文化藝術協會的Melody Chen,協調卓越展覽的奉獻,更期盼每位參觀者在展覽中獲得觸動和啟發。 Jon Raven表示,這些令人驚豔的藝術品,聚集了來自世界的人們,共同慶祝藝術與和平。他說,藝術和文化使洛根成為獨特美好的宜居之地,因為這裡有超過234種不同的文化共存,都被尊重並歡迎。他談起9月將拜訪姐妹市:台灣桃園,也期待前往台中,造訪著名的珍珠奶茶發源地。幽默發言,令全場笑聲連連,盧秀燕當即表示竭誠歡迎。 昆州教育暨藝術部長John Paul Langbroek代表州長前來,他談及昆士蘭州十分珍惜與台灣的友誼,數年前曾訪問台灣,留下深刻印象,而現在又能親眼欣賞來自台中的藝術作品,令他振奮,也感謝所有成就這場精彩展覽的人們。范厚祿形容大墩美展是一座美麗的橋梁,連接社群、跨越語言和文化,藝術無國界,祝福澳洲朋友看到台灣的獨特創造力和美麗心靈,分享思想、文化及友誼。 開幕式在盧秀燕致贈貴賓紀念品後圓滿,令人翹首期盼的藝術家現場揮毫接續登場!黃義和擅長書法與水墨,程代勒集水墨、書法、篆刻於一身,蕭世瓊與澳洲早有書藝因緣,三位名家在展場聯袂揮毫,讓與會大眾頻頻讚嘆,藝術家席位前,排起人龍,可見藝術帶來的文化軟實力;展場內中西人士川流不息,排隊求字畫者有之、安靜觀展者有之、低聲談論展品者有之,沉浸在大墩美展世界的民眾,直至閉館方散去。 「大墩獎」是什麼?大墩美展每年向世界藝術家徵求墨彩、書法、篆刻、膠彩、油畫、水彩、版畫、攝影、雕塑、工藝及數位藝術等11類創作,經初複選產生各類前三名後,再從11類的首獎中競評出5位,獲得象徵最高榮譽的「大墩獎」,作品由台中市府文化局典藏,可說是「狀元中的狀元」。 此次於中天展覽館所展出的大墩獎作品,開幕前已吸引不少本地藝術家凝神觀賞,藝術家兼治療師的Stephanie Outridge Field表示,這檔展覽的藝術性極高,她會再來欣賞。
小小演員大智慧 「兒童佛法故事劇場」南屏別院歡樂開演
佛光山南屏別院主辦,蘋果劇團協辦的「兒童佛法故事劇場」,8月10日在南屏別院歡樂登場。108位小朋友透過戲劇創作與舞台演出,將佛法智慧化為生動故事,在團隊合作與藝術體驗中,培養禮儀、專注與慈悲心。 知律法師說明,演出的劇本取材自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所著《星雲說喻》。期望孩子在排練與演出中,能夠領會佛法智慧、慈悲及佛法的藝術,做個有禮貌,尊重自己與他人,懂得團隊合作,時時「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的「三好兒童」。 課程開始,指導老師先示範在台上應避免的行為,像是語速太快、聲音太小、笑場、忘詞、動作過多、背對觀眾等。並教導小朋友正確使用與愛護麥克風、安靜觀賞他人演出。隨後,各組展開集訓,學習肢體與聲音的舞台運用,激發創意,集體構思將劇本在舞台上精彩呈現。 成果發表時,186位家長齊聚會場觀賞演出。5組小朋友分別呈現《六根的會議》、《偷吃的貓》、《天堂地獄的筷子》、《哭婆與笑婆》、《龜與雁》五齣劇目。透過生動活潑的表演,學習尊重他人、承認錯誤、心存善念、正向思考、以忍為力,在笑聲中吸收佛法的智慧與慈悲 。 南屏別院住持妙樂法師稱讚小朋友們的表現非常出色,在短短的時間內,就能與老師、隊友互相認識、磨合,並且體會劇中的寓意,透過肢體動作、聲音與表情詮釋劇中寓意;以淺顯易懂的方式,透過戲劇了解故事,得到啟發,建立正確的生活觀與智慧觀。 雖然活動已圓滿落幕,但南屏別院全年都有豐富的兒童課程。二樓的人間大學開設多元的兒童課程,包括品德教育與各類才藝學習,培養孩子定性與專注力,也提供啟發性與探索性的課程。與學校及家庭教育相輔相成,共同協助孩子們健康成長,培養面對未來與情緒管理的能力。 學員廖家稜因為喜歡表演而報名參加。在練習時,除了老師的教導,也與同學互相交流意見,讓劇情更豐富飽滿。他最大的收穫是鼓起勇氣上台演出,增加了舞台經驗。學員曾璽恩覺得演出很有趣味,雖然台詞不多卻很喜歡上台的感覺,並已報名人間大學熱舞社,繼續在舞台上揮灑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