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通訊社

2025年09月05日 星期五
星雲大師全集

大師專區

《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 講演集──禪學與淨土.禪堂的生活與清規4-4

【作者: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2025-09-05

時間:1984年11月15日 地點:高雄中正文化中心 再說到禪者的走路,都必須瞻前顧後,輕輕移步,看東西時絕不東張西望,只是左右回視的半展眸,其威儀動靜經常保持莊重。 當然也有些不修邊幅的禪者,不為人間世俗的眼光、看法所左右,如:法融禪師,經常是衣衫襤褸、鼻涕掛在嘴邊,提醒他鼻涕要流下來,快擦掉,他還回答:「我才沒有時間為那個俗漢拭鼻涕哪!」 有一次,皇帝請他入朝相見,法融禪師拒絕了,並作了一首偈子: 世事悠悠,不如山丘; 臥藤蘿下,塊石枕頭。 不朝天子,豈羨王侯? 生死無慮,吾復何憂。 他的意思是說,世間的一切事情難以預料,不像我們禪者山林水邊、臥藤、樹下,拿個石頭當枕頭,仍可以睡得安閒自在。天子都不必朝拜,我還羨慕什麼王侯呢?生死對我而言都不在意了,還有什麼值得我掛慮、憂愁的呢? 禪門生活 簡樸惜福 禪者的生活亦可用另一首偈子來形容: 衣單二斤半,洗臉兩把半, 吃飯三稱念,過堂五觀想。 禪者們所擁有的衣物,加起來才不過二斤半重,洗臉只要兩把半。什麼是兩把半?就是一、二百個人只用一盆水洗臉,大家輪流用毛巾沾一下,抹一把臉,是一把;再沾第二回,擦一擦臉孔,是兩把,這時水已所剩無幾了,只好半溼巾角,隨意往臉再拭一下,就是兩把半。可謂極盡簡樸、惜福。吃飯前,要合掌稱念「供養佛、供養法、供養僧、供養一切眾生」,吃飯時,要觀想: 1.計功多少,量彼來處。 2.忖己德行,全缺應供。 3.防心離過,不生瞋愛。 4.正事良藥,為療形枯。 5.為成道業,應受此食。 這些都是禪者為法身慧命、辦道修業而接受供養受食的態度及修持。 常人吃飯不但要美味可口,還要色香味俱全,好吃的就貪得無厭,不喜歡吃的就極端挑剔揀擇。而禪者不因好吃而多吃,也不因不喜歡而不吃,只為了療養色身,好用功辦道。他們那種縱使「終日吃飯,也未曾咬著一粒米」的自在無礙,正是我們要學習的地方。 反求諸己 灑脫自在 歸納禪門生活的要點,不外乎: 1.忍辱(從忍辱中去除無明) 2.作務(從作務中來培福報) 3.修福(從修福中增長智慧) 4.感恩(從感恩中獲得快樂) 5.參禪(從參禪中解脫自在) 有一位曇照禪師,每天逢人都告訴對方:「快樂啊!快樂啊!我好快樂啊!」有一次不小心掉到水裡,幾乎要滅頂,他仍無懼的微笑著。可是到了年老臥病在床時,每天卻喊著:「痛苦噢!痛苦噢!我好痛苦噢!」 住持和尚聽到後,對他說:「你不能老是這樣的喊痛苦呀!當年你掉到水裡,幾乎滅頂都不怕,怎麼現在老了、病了,卻喊痛苦,你的修持功夫到哪去了?」 曇照禪師說:「你看我這一生,究竟是喊痛苦好呢?還是喊快樂好呢?」 其實曇照禪師他覺悟的境界,不是喊快樂或喊痛苦可以表達的,他之所以喊:「快樂!快樂!」是要大家珍惜光陰;所以喊:「痛苦!痛苦!」是要警惕大家生死無常的可怕。 有一位非常護持佛法的老婆婆,供養一位禪師參禪修道,一供養就是二十年。有一天,老婆婆想知道這個禪師的修行如何,派他長得非常漂亮的孫女送飯去給禪師,並吩咐孫女,當飯菜送到時,就一把抱住禪師,看看禪師說了什麼話。 孫女到禪師的住處,依照祖母的吩咐,將飯菜放下後,就抱住禪師,那位禪師則一動也不動,冷冷說道:「枯木倚寒巖,三冬無暖氣。」 意思是說,我這個修行者像枯木死灰一樣,在寒崖的地方,經過三冬,我的心好冷,人我之間的是非、美色、酒色財氣……都影響不了我,我熱不起來了。 孫女回來把這兩句話告訴了祖母。 老婆婆一聽,非常失望的說道:「沒想到我二十年來竟供養了一個自了漢。」一氣之下就把禪師趕走,並燒掉了禪師修行的茅屋。 禪師到處遊方結緣,幾年後又回到老婆婆的住處,要求老婆婆再護持他修行。三年後,老婆婆又叫他的孫女再去試探禪師,當孫女把飯菜放下,抱著禪師時,禪師也回抱著,並告訴他:「這種事只有你知、我知,千萬不可以給老婆婆知道。」孫女回來把這些話告訴祖母,老婆婆一聽,好高興:「我終於供養了一個人間的菩薩。」 禪門修行不光為自己,一定要像菩薩那樣大慈、大悲、大熱忱來對待眾生,不可做自私的自了漢,故在修持上,我們要: 1.自我觀照,反求諸己。 2.自我更新,不斷進化。 3.自我實踐,不向外求。 4.自我離相,不計勝負。 ●禪門問答 如果我們要修學禪法,可以讀哪些書呢? 答:禪,不是知識,無法言傳,因此歷代祖師以「直指人心」、「以心傳心」的方式,將禪世代相傳下來。禪門主張「不立文字」,既然不重視典籍,為什麼還有經典傳承,以及禪門歷代祖師的語錄、燈錄傳世呢? 其實,「不立文字」,並不是「不依文字」,而是要禪門的行者不得拘泥於文字、經教。語言、文字的目的,只是為了引導學人明心見性,歷來的祖師大德,總會留下一些禪門思想和智慧語錄流傳後世。 為了方便現代人深入經藏,佛光山出版《佛光大藏經》,一共分阿含、般若、禪、淨土、法華、華嚴、唯識、祕密、聲聞、律、本緣、史傳、圖像、儀誌、藝文、雜藏等十六部;其中《禪藏》收錄數百卷歷朝大德編撰、著述的禪門典籍,共五十冊。我們將這套《禪藏》贈送給全世界著名的大學院校圖書館,將來都是很寶貴的文化寶藏。 大家要學禪,不能光靠文字,還是要有修證的體悟。如果要想從文字中領略一點佛法的味道,也未嘗不可,如在《禪藏》裡收錄的《六祖壇經》、《碧巖錄》、《祖堂集》、《永嘉證道歌》,乃至歷來祖師的語錄如《景德傳燈錄》、《五燈會元》,近代學者著述如《禪學的黃金時代》、《禪門綱要》等,這些都是了解禪的入門典籍。 (摘錄自《星雲大師全集‧僧事百講》禪淨共修)

相關新聞

2021222324252627282930第21 / 490頁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