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惠中寺專題講座 慈惠法師談星雲大師的悲智雙運
【人間社 蘇茂霖 台中報導】2023-12-11佛光山恵中寺攜手中區各別分院,12月10日邀請佛光山開山寮特助慈惠法師,在惠中寺以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語錄「生於憂患,長於困難,喜悅一生。」為題,闡述大師一生的三個階段。現場近1400人及線上參與總計有6716人聆聽。 慈惠法師在佛光山中區總住持覺居法師陪侍下步入會場,慈惠法師在講座中表示,大家有善因好緣,才能在此共聚與大師教導的正法相會,並指出語錄就是歷代祖師大德,教導僧信二眾的智慧佛法。 慈惠法師提起,星雲大師生於土匪猖獗及中日抗戰年代,大師的父親在戰亂中失踪,母親帶他到處找尋不著,卻因而開啟了出家的因緣,禮拜南京棲霞山志開老和尚為師,發願要做好弘揚佛法的出家人。 星雲大師沒上過學堂,出家後全憑自覺、自學,提升身心靈的層次,養成突破生命無常苦及在逆境中生活的心力。1949年來台,言語不通又無棲身之處,仍然不忘弘法度眾初心,曾於桃園中壢幫道場煮飯、挑水、採買日用品,有次騎腳踏車摔落山谷,牽著破損腳踏車回寺,大師樂觀說道:「現在換成腳踏車騎我了」。 白色恐佈年代,星雲大師好不容易得到在宜蘭雷音寺駐錫的善緣,在附近的廟埕搭棚講經弘法,卻遭警察單位禁止,不僅要大師下台,還要他對群眾說:「散場離去」,大師以智慧化解:「民眾聽完,自然就會離開」。有次受邀到高雄蓮社講經,應聽眾一再請求,從晚上7點講到12點,可見大師法緣殊勝,民眾學佛風氣已開。 星雲大師在宜蘭弘法10年後,在信眾護持下設立高雄壽山寺,當壽山寺面臨被拆除時,大師挺身而出告訴當局:「這佛寺是高雄人共同集資,好不容易成立的信仰中心。」方得以轉化逆境。慈惠法師指出,大師注重培養人才,堅持教育理想,並用身教告訴徒眾,出家人要有願力、肯發心,才能在全世界設立300多個道場,讓法水長流五大洲。如是為「長於困難」的階段。 慈惠法師說,大師在90歲時表達,此生走過的憂患、困難,都成為「喜悅一生」;喜悅信眾的護持,高興看到年輕人發願學佛,樂於護持佛法。大師圓寂後,社會各階層很多人寫追思文章,前台中市長胡志強提到:「佛光山很多,星雲大師自己卻無一點私財,但留下的智慧佛法,讓世間人一輩子受用無窮」。可見大師一生為教的奉獻,悲智雙運的修持,廣結善緣濟世的精神,深受世人的肯定與讚歎。 法師勉眾,人生難免有憂悲苦惱,大家要努力實踐大師人間佛教的教導,熏陶養成「心的力量」,自然能度苦厄而喜悅一生。
相關新聞
-
聖地牙哥公共圖書館講座 滿光法師談世界佛教藝術
佛光山達拉斯講堂住持滿光法師12月4日受聖地牙哥公共圖書館邀請,以「世界佛教藝術」為講演題目,介紹《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來自聖地牙哥普羅大眾及佛光會員約60人參與盛會。 圖書館總館人文科主管麥克.奇瑞表示,佛光山西方寺2023年4月17日捐贈聖地牙哥公共圖書館《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因而開啟本次講座的因緣;很高興邀請到曾任編輯委員的滿光法師講演,讓大眾能了解其意義與價值。此外,感謝西方寺贈予近60本星雲大師英文著作,豐富人文科的館藏,幫助大眾發掘人生的真相。 滿光法師表示,佛教於公元前六世紀從印度傳播到世界各地,佛教藝術也隨之在各國不斷發展。《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匯集了海峽兩岸專業的學者,中文及英文編輯出版一共歷時17年完成,將龐大繁複、題材多元的佛教藝術,分作建築、石窟、雕塑、繪畫、書法、篆刻、工藝和佛教美術人物等8大類、20巨冊、400餘萬言,是佛教美術的百科全書。第20冊特設總索引內容包括詞條索引、圖片索引、各種中英文對照表,便於讀者查閱檢索。 滿光法師指出,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的一筆字「行佛」,歸類在書法類中;星雲大師因為眼睛視力看不清,只能預想字與字之間的距離一揮而就,法師也在現場以手指比劃大師一筆字揮筆的筆順與力道。法師進一步表示,今日發生的一切都將成為明天的歷史,每個人都在寫歷史,現在的作為都將是遺贈後人的寶藏。這套圖典內容浩瀚,今日僅能呈現一小部分,如芥子納須彌地以小觀大。 西方寺監寺妙藏法師播放佛光山佛陀紀念館簡介紹影片並表示,佛館秉持星雲大師三好、四給的核心價值,以「文藝化、電影化、人間化、國際化」四化為發展目標,朝著典藏、研究、教育、探索及公共服務、休閒和觀光於一體,一年入館近千萬人次,歡迎與會大眾前往參觀。 聽眾Denny表示,今晚的演講盛會涵蓋藝術、多元文化欣賞,也飽含豐富的宗教精神內涵與教育特質,《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是不可多得的寶藏,期待在未來能看到電子數位的版本。
-
西來寺佛學講座 依空法師談菩提伽耶那一夜
佛光山西來寺12月3日禮請佛光山文化院院長依空法師主講「菩提伽耶那一夜」佛學講座。依空法師從參訪印度佛陀八大聖地及對宗教生活的體驗,指出佛教未來的希望,唯有點亮「人間佛教」之光。現場出席有西來寺住持慧東法師、國際佛光會會長吳帥倫、前任督導長徐綉鑾、肝膽腸胃科名醫吳尚誠及聽眾近300人。 依空法師表示,1985年隨星雲大師到印度參訪佛陀八相成道聖地,於正覺大塔菩提樹下金剛座前欲求菩提葉不得,透過行「接足禮」頂禮佛足而恍然大悟「有求不如無求好,進步哪有退步高」,放下一心繫念的菩提葉,領納佛陀無形菩提教法。法師幽默話語,贏得現場大眾掌聲和笑聲。 印度八大聖地的朝聖過程,依空法師敘述猶如看到經典的立體化。例如帶領信眾在印度北部的祇樹給孤獨園誦持《金剛經》:「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所有大眾彷彿親臨佛陀正在說法的那「一時」,經典說的「一時」變成當下,內心震撼及感動不已。 依空法師提出印度佛教之所以衰微滅亡,乃受制於婆羅門種姓制度及僧伽於那蘭陀寺閉門硏究,造成佛教與人間切割。法師強調,佛教未來希望之光,唯有「人間佛教」。佛教要走入人間,人間需要佛教,勉勵大眾「常做佛事」,做個常精進菩薩,學習大師的人生300歲。 依空法師也敘述了父母親言教和身教對他的影響。父親一生豁達,擁有俠義之氣,開明作風。給予兒女是感恩教育、生活價值觀,從父親的平等觀中,看到佛法的「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影響及成就他出家的人生。期勉與會者「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應珍惜佛法。 洛杉磯協會督導委員會督導長柯玉琴表示,依空法師是眾人學習的楷模,不因生病而休息,且不停地傳播佛法及大師的理念。亞市分會會員張王美容讚歎依空法師學識豐厚,辯才無礙,希望有機會能參訪佛陀成道聖地—菩提伽耶。
-
仁德醫護專科學校 生命教育講座嘉惠新生學子
苗栗後龍仁德醫護管理專科學校,為關懷新入學的一年級學生,對於校園常見的霸凌行為,以及目前社會上非常多的詐騙行為、術語要如何防制與自我保護,11月8、29日分別邀請國際佛光會檀講師林宏弦主講「常見詐騙手法話術」;教育部生命教育講師林賜勳主講「從霸淩看校園安全」,講師以淺顯易懂的講說方式讓一年級新生近400位受益。 仁德醫專生活輔導組組長蔣碧貞指出,學校一年級學生今年9月剛加入學校大家庭,所要學習的地方還很多,相對的生命教育更需要了解,學校對於這方面的教育很重視,所以每年都會針對一年級學生舉辦教育講座,讓學生們從中吸收知識做好防衛自己意識,同時也感謝國際佛光會的檀講師及苗栗第二分會的協助,讓講座順利舉行完畢,學生受益良多。 林宏弦講說常見的詐騙手法話術,對象雖然是青年學生,但是在現今社會上仍充斥著功利社會利誘,最常見的就是誘拐學生購買手機貸款獲利為首,青年學生稍微沒有把持好就容易掉入陷阱中。生活中的價值觀是所有學生必須學習的一門功課,了解到生活周遭詐騙的手法話術後,自然就有辦法去因應。 林賜勳談到從霸凌看校園安全,霸凌方式有很多種諸如語言、肢體、網路等,會有霸凌的情事發生,就是人與人之間觀看的世界角度不一樣,認知自己的刻板印象與偏見,就會產生謹慎應對不同立場和想法,在生活上遇到周遭有霸凌情形或是自己遇上了,自己處理的態度很重要。講師提到勇敢的出手就能幫助別人;再來就是勇敢說不,自己要表達真實的感受,自己意見表達出來後相信霸凌者會有所警惕,也可以幫助其他同學不受到霸凌行為發生。 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苗栗第二分會會長楊淑華指出,看到一年級學生專心在聽講的情形很感動,對於講師的提問也很熱烈的回饋,希望他們在聽完講座後可以謹記在心,對於生活周遭的朋友們可以有適度的關懷,讓社會呈現祥和善美的意境中。
-
細說星雲大師三不朽人生 慧傳法師點亮蘭陽信眾心燈
佛光山蘭陽別院11月26日晚間舉辦佛學講座,佛光山常務副住持、都監院院長慧傳法師以「星燈不滅─談星雲大師的三不朽人生」為題,透過許多事例與照片,道出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一生推動人間佛教的願心與實踐,現場大眾310人及線上近千人同霑法喜。 1953青年歌詠隊帶來熱情的表演,為講座揭開序曲,慧傳法師開心的表示,回到宜蘭懷念特別多,尤其能在家鄉看到青年們的活力,象徵著佛光山後繼有人,佛教法水永流傳的動力源源不絕。 慧傳法師談及大師今年圓寂後,全世界佛光人、佛光之友哀慟不已,至今仍有許多信眾到藏經樓宗祖殿禮拜大師。如同《左傳》:「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大師不朽的立德、立功、立言,令人永恆懷念。 以星雲大師2010年在「揚州講壇」,宣講「我怎樣走向世界」為據,慧傳法師將大師的人生分為童年篇、出家篇及來台篇,講述每個階段大師以智慧、慈悲淬鍊而出的生命經驗,成就其三不朽的人生。大師童年的貧苦環境,養成他「忍耐力、勞動力、慈悲力」的人格特質,因此培養出以退為進、以眾為我、以無為有、以空為樂的人生觀。大師的人格特質決定他未來的命運,是成就三不朽的原因,值得大家好好學習。 例舉設立佛光山文教基金會,幫助弱勢家庭及偏鄉學校的孩童們,讓他們能夠安心就學、翻轉生命。曾受助的孩子回山表示,「感謝星雲大師,如果沒有他,我現在會變成壞孩子。」談到88水災,佛光山安置受災原住民,在大師指示下,以尊重與包容去照顧他們,讓他們原有的信仰安定心靈;給予飲食的方便、提供場地給他們種種的幫助,他們到現在仍十分崇敬大師。 對自己要能「不忘初心」、對國家要做「不請之友」、對朋友要肯「不念舊惡」、對社會要懂「不變隨緣」。慧傳法師以大師立身處世的準則提策眾人,面對善惡是非及誘惑,要有不變的原則;對人情得失,要有隨喜隨緣的性格。 「我沒有病,我只是不方便,但我自由自在,也非常快樂。」慧傳法師由大師的言教指出,大師體會苦空無常、三法印,與佛法相應。並勉勵大家以行動力,護持佛光山四大宗旨以報師恩。 「尊重他們的宗教,包容他們的習慣」,青年歌詠隊團員陳馨強表示,聽到佛光山對88受災原住民的關照,感受到大師無限的慈悲與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