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南第二監藝術班 精彩揮灑創意燈籠
【人間社 張媚惠 台南報導】2023-12-02台南第二監獄藝術班近20位收容人,11月29日參加佛光山2024年燈籠彩繪比賽,各自以人文風景、建築特色、雲水自在、祥和歡喜、三好運動為主題,透過筆尖的彩繪,運用藝術班所學工法,以色彩堆疊創意燈籠,勾勒出心中最美的感動;彩繪燈籠作品有可愛小沙彌、色彩柔黃的秋天景,完成後將由送至佛光山參加比賽。 「花若盛開,蝴蝶自來;人若精采,天自安排。」面對遙遙無期的刑期卻能樂觀地逆向思考的吳同學說明創意理念,畫圖雖然需要天份,但若能全心投入其中,也能將繪畫與理念展現出來,看到彩繪燈籠成果時備感欣慰;人生只要肯努力付出,用心全心完成一件事,即便失敗也不害怕。 吳同學以亮麗的紫葡萄來展現「歡喜豐收」的概念,並分享繪畫心得,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人要辛苦耕耘後才能獲得豐碩成果。如同做畫的過程,從構圖、上色、漸層乃至打霧,都需要一點一滴一步一腳印來完成,面對平面繪畫到燈籠立體彩繪,對自己都是一種挑戰,非常珍惜這次的學習機會。 甲同學平時喜愛繪畫,構圖以風景優美的寺廟為主題,燈籠上彩繪著藍天白雲、瀑布流水,題上「雲水自在、祥和歡喜」,畫風展現清靜優雅。他分享彩繪燈籠過程不僅讓自己專注融入繪畫中,且心情非常平靜,加上發揮創作讓自己更有成就感。 乙同學熏習佛法7年多,平時有工筆佛畫的興趣,虔誠持誦《地藏經》及《阿彌陀佛》聖號,故燈籠主題選擇畫「佛祖畫像」,同時分享自己在彩繪燈籠過程稱念佛號與佛相應,因為佛在心中,不但莊嚴攝受且平易近人,更備感歡喜與內心平靜,彩繪燈籠可以畫出心中的自性佛,並且能對佛法有更深入的體悟。
相關新聞
-
六甲南二監懇親 秋月傳遞溫馨情
「中秋月圓人團圓,每逢佳節倍思親」。位處臺南六甲的南二監為了緩解收容人朝暮思親的情懷,特地與財團法人臺灣更生保護會臺南分會及臺南市政府毒品危害防制中心,於9月19、20日下午舉辦「法務部矯正署臺南第二監獄112年中秋節面對面懇親活動」。佛光社輔布教師與財團法人「張老師」基金會台南分事務所志工皆於活動首日參加,共同嘉惠近百位收容人及家屬,場面溫馨感人。 典獄長李進國表示,活動核心在維繫收容人與家人彼此的連結,化解收容人身在囹圄心繫遙遠家人的思念情。希冀將家庭愛的力量與支持,轉化為他們日後重返社會之原動力,更藉此發揮監所教化功能,使收容人安定身心於監所,穩定接受矯治處遇。 李進國慈悲鼓勵現場每位收容人並親切慰問來訪家屬。活動處處可見收容人與家屬雙手緊握擁抱畫面。大家非常珍惜當下難能可貴的相聚時光,共享即時美好天倫之樂。彼此凝視對方,雙方好久不見的改變與成長,家人帶來的溫暖瞬間全部寫在臉上。有的人滿臉淚水縱橫,有的人歡喜笑顏,還有小孩輕聲地呼喚爸爸,現場交織親情及「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大愛情懷,令人動容。 李進國進一步表示,非常感謝臺南地檢署書記官長張來欣、臺灣更生保護會臺南分會主任委員宋俊明撥冗蒞臨及贈送「懇親包」給收容人們享用。同時致贈感謝狀予二人,由衷表達最高謝意。 宋俊明表示,今日臺灣更生保護會與出席家屬齊心展現對收容人的關懷,尤其讚嘆監所引介專業老師教授多元化的技能課程,讓收容人受益很多。收容人個個都應心存感激,日後復歸社會更要懂得感恩付出回饋社會。 懇親活動還安排由收容人自編自導自演的話劇表演。「修復自我人生」故事,共分「酒駕、工廠、舍房、會客、志工宣導」五個小篇章,故事串連詮釋所認知的「修復式司法」。並引喻收容人出監後應學習為大眾服務,自我反省、道歉、悔過,來取得被害人諒解達成和諧,並修補長期失去的親情與家庭。9位演出者勠力展現出不同的樣貌,也讓家人瞭解每個人的潛能及對同學未來的期望。舞臺上同學精彩賣力演出,臺下家屬掌聲不斷熱烈反應,彰顯家人永遠是收容人最好的鼓勵與支持者。 收容人阿德感動不已地表示,離鄉背景身陷鐵窗迄今5年,未曾與家人共度佳節團圓。今日爸媽遠從北部來參加懇親活動,不曾盡過孝道的自己,深感愧疚。尤其雙親頭髮斑白許多,身軀日漸老邁卻仍願意來監所相會,父母的愛及關懷並未遠離。見面剎那間,自己淚水不禁奪眶而出,淚流滿面。內心充滿悔恨與懊惱,過去的一切若能重來,絕不再碰觸毒品讓自己深陷毒淵,難有歸期。
-
佛光社輔佈教師精進研習 弘法路上攜手前行
鑑於國內疫情已穩定可控制,法務部矯正署明德外役監獄於9月14日在台南桂田酒店國際宴會廳舉辦「法務部矯正署所屬南區矯正機關112年度志工組訓」,由南區14個矯正機關首長帶領職員暨義工近400人參加。佛光山慈悲社會福利基金會南區社輔佈教師計40位與會,希冀為收容人點亮心燈,種下學佛的菩提種子。 主辦機關明德外役監獄典獄長戴明瑋表示,睽違3年的組訓活動,終得共聚一堂,難能可貴。由衷感謝教誨老師長期無私奉獻,協助監所各類教化輔導課程,及對收容人包容接納與關懷,進而引導收容人復歸社會走向正途,開創光明的人生,繼續為監獄矯正教化工作注入源源活水。 台南地檢署主任檢察官李駿逸講演「修復式司法介紹暨經驗分享」,李駿逸表示,現行刑事司法制度著重在懲罰,而修復式司法(Restorative Justice)則是適當提供與犯罪有關的當事人對話的機會,雙方共同處理犯罪後果的過程。彼此關注於療癒創傷、復原破裂關係,賦予「司法」新意涵,亦即在尋求真相、道歉、撫慰、負責與復原中伸張正義。 「性別意識課程」,由長榮大學副教授吳慈恩講說,吳慈恩分別從傳統的兩性教導到性別暴力本質,父權意識、階層主義、性別歧視及權力與控制.談及各項服務過程中,如何融入性別意識,確保不同性別平等獲取享有參與社會、公共事務及資源取得之機會,同時保障各性別之平權。 下午綜合座談,與會人員交流分享。戴明瑋分享成功案例,假釋個案同學出獄後,仍對自身罪刑深感懺悔,透過修復式司法於適當機會向被害人真誠道歉及承擔補償責任,進而修復當事人與被害人彼此關係,最後成功復歸社會。 戴明瑋並提到,疫情猖獗與肆虐,台灣的矯正機關防疫是世界第一,再次感謝義工們的配合。雖然疫情稍緩,鑑於群居環境因素,仍以優先預防為原則。各項心靈課程會逐步開放,期待明年組訓課程將以輔導實務應用技巧、分組座談為規畫方向。
-
桃女監孝道月誦經祈福 收容人淚眼憶親恩
佛光山慈悲社會福利基金會與佛光山寶塔寺,8月31日在法務部矯正署桃園女子監獄舉辦「2023年孝道月報恩祈福法會」,典獄長林憲銘帶領職員及近百位收容人參加。慈悲基金會如華法師、寶塔寺有本法師領眾誦經祈福,高牆內的教誨堂瞬間化為莊嚴的壇場。 法會在有本法師說明緣起及程序後開始,眾人收攝身心,齊心恭誦《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在莊嚴的梵唄聲中,許多收容人隨文入觀,流下感動的淚水。隨後恭讀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為受刑人祈願文〉,收容人長跪於拜墊,虔誠懺悔前愆,重拾未來的信心與希望。 如華法師開示,一般人認為農曆七月諸事不宜,但在佛門裡七月是吉祥月、孝道月。今日法會乃「生亡兩利」,除了生者受益,受超薦的眾亡靈也同霑法益。從「目連救母」典故得知「神通抵不過業力」,目犍連尊者經佛陀的教示,在「僧自恣日」、「佛歡喜日」設齋供僧,以此功德回施母親,脫離三途之苦。大眾應廣修身口意供養,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將功德回向現世父母與累世親人。 林憲銘表示,「百善孝為先」,孝順很重要,沒有父母辛苦持家,哪來子女的成長茁壯?所以人人要心存感恩,不論父母是否健在,透過參加法會,把孝順與感恩的心完全彰顯出來。 潘同學紅著眼眶說,參加法會後,更加思念去年往生的父親及高齡80多歲的母親,刑期8個月,非常後悔無法及時行孝,祈願透過法會懺悔往昔過錯與報答父母深恩。楊同學表示,自己入監9年,第一次參加孝道月法會,深覺愧對父母,內心感動不已而淚流滿面。
-
南二監收容人 孝道月虔敬修持報親恩
財團法人佛光山慈悲社會福利基金會與佛光山新營講堂,於8月23日在法務部矯正署臺南第二監獄舉辦「112年度孝道月孝親報恩法會」。由監寺有群法師主法灑淨、贊普、誦經,典獄長李進國親領收容人及工作同仁參加。同行與會者有慈悲基金會如華法師、新營講堂諸位法師暨佛光人等,近百人同霑法喜。法會殊勝莊嚴,收容人以恭敬心、虔誠合十領受佛法,照開迷悟的心燈。誦經懺悔回向報答父母深恩福壽綿延,災難蠲除身心自在。 李進國致詞表示,農曆七月在佛教稱為孝道月,希冀仰仗佛菩薩威德力將法會誦經功德,報答父母養育之恩。同時庇佑同學個個平安吉祥。感謝佛光山慈悲社會福利基金會及新營講堂,撥冗協助監所孝道月孝親報恩法會,還特別給予致贈感謝狀,答謝並致上最高敬意。 法會開始,收容人收攝身心,端身正坐。眾人齊心跟隨主法恭誦《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及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為父母親祈願文〉,個個隨文入觀,佛前精進懺悔。有群法師同時也為大眾說明,佛門中三部孝經:《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地藏菩薩本願功德經》及《佛說盂蘭盆經》。闡述「孝道」分為三種:「小孝-供養父母溫飽」、「中孝-光宗耀祖」、「大孝-接引父母學佛」。祈願大家透過所有法會功德回報父母恩情,並回向十方法界眾亡靈,脫惡道輪迴之苦。藉此懺悔過去的不圓滿,邁向圓滿的人生。 當佛號梵唄音聲再起,有群法師帶領眾法師及護法信眾虔誠誦持大悲咒,以甘露法水灑淨壇場、監舍寮房、炊場、技訓大樓等各地區,所經之路,監舍同學莫不虔誠雙手合十恭迎,令人動容。甘露滋潤清涼,安定大眾的身心。此時窗外也天降甘霖,如同諸佛菩薩灑淨清涼法水,萬物雨露均霑。 法會圓滿後,有群法師開示勉眾。在佛門中每年農曆七月是所有僧眾結夏安居的孝道月,要在佛陀面前精進修持懺悔。同時鼓勵收容人,每個人也應透過懺悔察覺自己的心,時時奉行三好,身做好事、口說好話、心存好念,處處廣結善緣與人為善。透過自覺找到正確的人生方向,讓自主人生突破黑暗,邁向光明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