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竹縣祈福點燈 宗教融和共榮
【人間社 簡麗珠 新竹報導】2023-12-102023年新竹縣「愛,牽手同行」祈福點燈典禮,12月9日下午在新竹縣政府廣場隆重舉行。佛光山法寶寺監寺覺舜法師受邀與各宗教團體共聚一堂,以虔敬的心,為我們的世界、國家、社會、家庭祈福。 典禮由天主教新竹區主教李克勉主持,他說:「我們都渴望世界和平,透過各宗教融合,彼此認識互相了解,愛惜生命相愛扶持,這個力量會慢慢傳遞開來,相信可以超越許多障礙,用愛攜手同行和平才能降臨。」 覺舜法師帶領眾人為社會大眾祈福,請佛陀加持,人人都能行三好,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將平安幸福帶到每個角落。 新竹縣政府民政處謝明輝處長表示,耶誕節是個充滿平安祝福的日子,希望人人都能擁有愛心和耐心,讓善能持續循環,祈願社會祥和,土地無災無難,僅代表楊文科縣長獻上祝福。竹北市長鄭朝方提到,新竹縣府點燈祈福活動,至今已邁入第十七年,宗教融合,溫馨與共榮,是台灣最好的示範。 典禮中,天主教、佛教及道教等宗教團體代表,分別以國語、台語、客家話等為世界和平、台海局勢平安穩定、政治清明選賢與能、婚姻家庭幸福,並祈願身心靈受苦的人都能得到關懷,宗教互相尊重包容攜手共建和諧、友愛、幸福安樂的社會。 隨後,李克勉、謝明輝、鄭朝方、覺舜法師及貴賓一起啟動點燈儀式,象徵宗教及文化融和,也在眾人的歡呼中,提早帶來佳節的氣息。 活動安排有園遊會、各社團精采節目表演、點亮心燈等,吸引上千民眾到場參與。法寶寺除了表演敦煌舞之外,今年更增加法寶合唱團的表演、青年團帶領的闖關遊戲、香花迎手作、茶禪以及曼陀羅滴水坊蔬食義賣,吸引大批民眾排隊購買,成功推廣蔬食。現場有玩有吃,民眾絡繹不絕,大人小孩都很開心。 法寶寺新竹區副督導長吳錦慧提到,自己喜歡蔬食,也樂於推廣蔬食,透過滴水坊服務更多竹北地區民眾,除了能推廣蔬食,也成為竹北人安住身心靈的休息站。 李克勉頒發感謝狀予各宗教團體,表揚長期為社會和諧及人類和平努力奉獻,覺舜法師代表佛光山受獎。
相關新聞
-
超越宗教籓籬 單樞機百歲冥誕佛光山獻唱
天主教樞機主教單國璽百歲冥誕暨天主教單國璽基金會成立十周年音樂會以「活出愛」為主題,今(12/4)日在高雄市文化中心至德堂舉行,有金曲歌王歌后、道明中學合唱團及佛光南屏合唱團獻唱,用悠揚的音樂緬懷單國璽的愛與為社會的奉獻。 佛光山副住持慧倫法師代表佛光山出席音樂會,並於音樂會前會晤天主教高雄教區總主教暨「天主教單國璽基金會」董事長劉振忠,表達佛光山對單樞機的崇敬和緬懷,同時致贈星雲大師墨寶捲軸「雲水自在 祥和歡喜」。兩人彼此推崇及懷念宗教領袖不朽的精神,允宗教共同為社會祥和、世界和平而努力。 慧倫法師指出,星雲大師與單樞機有深厚的情誼,不僅有宗教對話、佛光大學頒授單樞機榮譽博士學位等,還贊助「真福山」社福園區的啟造等。星雲大師推動的「人間佛教」倡導「五和」的理念,從「自心和悅、家庭和順、人我和敬、社會和諧、世界和平」與天主教的主張有其相會相通之處。 劉振忠表示,參與也見證過兩位宗教領袖的對話,是彼此的尊重,共同為淨化人心、社會祥和及世界和平而努力,他們數十年的情誼,互訪還共進年夜飯,深厚的交情樹立了良好的宗教典範。 音樂會在明誠中學附設雙語小學合唱團優美的歌聲中揭開序幕,溫暖的音韻搭配影像回顧單樞機的身影,勾起與會者對單樞機無限的追思。劉振忠引言並分享單樞機無微不至的關懷,及創設基金會的緣起及宗旨。 他說,單樞機即使罹癌重病在身,仍充分利用自己的「剩餘價值」到監獄、醫院及不同的宗教與學校在全台進行220場的「生命告別之旅」演講,述說坦然面對死亡,也和自己與他人告別,他謙卑、溫暖、熱忱是慈善家、宗教家及教育家;他的正向積極、溫暖感動人心,也鼓勵大家活出生命的美好。 佛光南屏合唱團獻唱〈幸福是啥物〉、〈點燈〉兩首人間音緣,象徵宗教共融跨界的愛。基金會董事江綺雯引言單樞機和星雲大師是老朋友、好朋友,他們相知相惜的深厚友誼,一直為宗教的和諧而努力。兩名宗教領袖還開啟「生命、宗教與人生」的對談,單樞機晚年還常受邀到佛光山吃年夜飯,他們共融的情懷,早已超越了宗教籓籬。 基金會執行長鄧世雄、基金會董事歐晉德也分享單樞機致力成立基金會的積極與努力,倡導宗教共融、培育青少年等付出,推崇單樞機熱愛生命、關心青年,即使已經罹癌,仍努力要實現設立「真福山」的夢想。杜勇雄神父回顧單樞機用最大的心力在關懷原鄉部落及服務偏鄉。 與會者追思緬懷單樞機對社會的愛,金曲歌手許富凱、金曲歌后阿爆輪番獻唱多首動人的歌曲,還有道明中學、泰武國中歌謠隊的表演,首首溫暖人心的歌曲和單樞機影像的回顧,就像單樞機聲聲的關懷及勉勵,令人動容。 今天出席音樂會還有靈鷲山監院法泰法師、前高雄縣長楊秋興及天主教的神父和修女、教友等逾千人。 音樂會活動合辦單位還有天主教高雄教區教友傳教協進會、富邦人壽、佛光山、國際佛光會、中興保全、國產建材實業、定利企管顧問公司等單位。
-
人間佛教發展研討會 共研增加信仰人口
中華人間佛教聯合總會為因應時代的需要,11月28日至29日於佛光山金光明寺,舉辦「2023年人間佛教發展研討會」,實體與線上逾2000人參與。從三大方向探討議題:「佛教徒在哪裡?」佛教傳承隱憂的「因與果」、「我為什麼成為佛教徒」從一個人到一家人;「分享案例」―知己知彼-各宗教發展經驗談、普門大開-如何讓青年走進來、契理契機-從社會人到佛教人才;「責任與使命」不忍盛教衰―增加佛教信仰人口的因應對策等。 「佛教徒在哪裡?」議題主持人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張亞中及與談人中國佛教會理事長淨耀法師、佛光大學佛教學院院長郭朝順、私立格致中學校長鄭經綸,就佛教傳承隱憂的「因與果」論述。郭朝順認為,一是寺廟應結合社區,以關懷社區的角度出發,廣結善緣增加社區福利。二是重新建構與時俱進的佛教語言表述,讓更多年輕人易於了解。鄭經綸讚歎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創辦國際佛光會,讓佛光人積極接引人入佛門。並提出道場的弘法者應該要走出去,而不是等著人走進來。 淨耀法師認為,佛弟子應該對佛教有信心,要勇敢說出「我是佛教徒!」對於建寺辦道,推崇星雲大師以「皆大歡喜」的理念,祈能複製佛光山成功經驗,健全僧伽教育,讓所有僧眾受惠。讓兼具「理修」的正能量感召信徒,並以「事修」贏得社會尊敬,才能增加佛教人口。 「我為什麼成為佛教徒?」議題,由佛光山常務副住持慧傳法師主持,佛教童軍代表游振隆闔家、佛光三好人家代表林其發全家,以及福智家族代表劉紹斌闔家與談,透過對談解析信仰的傳承與擴散。慧傳法師總結三家經驗:家庭法脈對於信仰的傳承非常重要,第二代是否能繼續佛教信仰,與父母息息相關。所謂「人和家慶」,父母把佛法落實在生活中,以自己合宜的言行舉止攝受子女,並讓孩子從小習慣到寺廟,鼓勵小孩擔任義工及參加道場活動,在服務和結緣中感受法義。各道場的法師也要善待信徒及其家人,讓信仰成為每個家庭最大的凝聚力。 案例分享「知己知彼」由主持人世新大學副校長楊盛昱及與談人慈濟基金會副執行長何日生、真理大學宗教文化與資訊管理學系教授蔡維民、台灣媽祖聯誼會祕書長于美人、台北市士林社區大學校長張明致,就摩門教、基督教、道教及一貫道之宗教發展過程精闢論述。 對於如何增加信仰人口,鼓勵用年輕人的語言傳達教義,更能收到效果,綜合建議讓年輕人在團隊中有價值感與成就感。「牧羊人不會自己生羊,羊才會生羊。」教友才能帶來更多教友、家人及朋友,宗教是以參與人間事務,關心信徒需求為出發點。 「普門大開」這是一場年輕法師度眾經驗的深度交流。由香光尼眾佛學院副院長見可法師主持,福智僧團副住持如得法師、財團法人伽耶山基金會見寂法師、國際佛光會中華青年總團執行長有度法師與談。除分享自己生命意義價值的追尋,也分享以「同事攝」青年度青年,是最快的方法。台灣晚緣專案,提供社會高齡長照協助服務,強調「平等關係、純粹陪伴」。見寂法師表示,專案培訓義工帶來義工年輕化。 「放下手機,專注佛學!」年輕世代,如得法師強調:「AI與人最不共的是『心』」青年走入佛門的重要原因是「教育」,0-100歲的生命教育,有與時俱進體驗式的教法;有度法師說,當青年不能放下手機時,就將佛法帶入手機。例舉佛光青年團曾為世界祈福發起共修,長達1332天不間斷。見可法師結語,青少年受網路世界吸引及外力的推展,善用「給」的善因與熱情,讓人進得來,法用得上,佛教普門大開。 「契理契機」-從社會人到佛教人才,由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副秘書長覺多法師主持,與談人有佛教慧炬機構董事黃書瑋、中華鹿野苑藝文學會理事長吳文成及華梵大學東研所兼任教授熊琬。黃書瑋說從台灣大學晨曦佛學社成立以來,後續有97各大專院校成立佛學社,所發出去的論文獎學金已經超過5000萬元嘉惠學子。吳文成表示佛像藝術引人入勝,進而引領大眾接近佛法。熊琬認為現代佛教弘法,運用多媒體交互問答,佛教弘法應與時俱進,拿回佛教的話語權,讓更多人認識佛教。 覺培法師主持「不忍盛教衰」單元,將學員分成17小組,採各組成員交叉討論,心得回饋。各組踴躍發表兩日來所收穫的成果。強調寺院與家庭的連結,作為孩子面對人生的後盾。祈眾以「佛教靠我」自勉,將佛法運用在家裡,接引自家青年首重父母學佛後,重視身教與言教。 輪值主席吳志揚結語,佛教不可太鬆散也不可太低調,總會將尋求更多方法讓佛教興隆。
-
宗教聯誼交流 天氣變遷與永續環保
11月25日,菲律賓佛光山萬年寺住持妙淨法師應Asian Theological Seminary神學院盛情之邀請出席擔任在菲律賓大學舉辦的基督教、佛教聯誼交流的與談人,基督教即由牧師Jojo Lacanilao律師擔任,共近60人出席。 此次交流以「氣侯變遷及永續環保」為主題,首先由佛光會輔導知菩法師恭讀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為自然生態祈願文〉,隨後主辦單位學生彈唱聖歌,接著由BDO銀行永續發展項目的經理Ms Aleine Leilanie Oro用報表統計數字及影片詳細的分享了地球暖化的現象及其對人類的影響和威脅,菲律賓更是全球災害風險最高的國家之一。Ms Aleine Leilanie Oro強調,人們應該要改進日常生活習慣及完善的環保方案,以應對氣候的變化來援救地球及人類。 會中播放菲律賓佛光山教區總住持永光法師的致詞,與菲律賓佛光山曾參與或聯辦的宗教聯誼活動,永光法師提及,星雲大師教導我們做事要跨越宗教、種族,並要以和平、融洽為首要。 妙淨法師首先表示宗教間的對話旨在增進感情,並簡單的介紹了佛陀開悟第一句話即說出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大家都可以成佛,並詳細分享環保的重要性,同時宣導星雲大師「環保與心保」的理念。也提到佛教提倡素食以減碳化、護生以培養慈悲心、行三好即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以及人間佛教的教義。妙淨法師引用小鸚鵡含水救火的故事,表現「捨我其誰」的精神,令大家對於佛光山發光發熱、無私奉獻、真正行佛的一切實踐給於肯定與認同。 牧師Jojo Lacanilao表示,認同妙淨法師親切的態度及對宗教信仰的價值觀,懇請大家要積極改善破壞環境汙染及要盡量努力實行方案解決破壞地球的資源,不要真的使上帝要收回一個原本美好的地球。 這次應邀出席的有菲律賓協會、菲律賓督導委員會、佛光會馬尼拉第二分會幹部、光明大學學生、Asian Theological Seminary師生,並由吳淞煒、沙淑勤擔任司儀及主持人、Messiah College、International Graduate of Leadership、Christ Commission Fellowship and Penuel School of Theology等團體。 大家都踴躍參與小組討論,光明大學畢業生Florelyn分享在高雄本山十年的體驗及環保知識,這次的宗教交流讓彼此發現了共同理念,激發了集體努力,並為援救地球改善人類的環境作出誓言共同承諾讓下一代,讓世界更美好。
-
中華人間佛教聯合總會會員大會 世界和合共生共榮
中華人間佛教聯合總會2023年會員大會11月28日於佛光山金光明寺召開,聯合總會主席團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香光山教團方丈悟因長老尼、福智僧團住持如淨法師、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法制長吳志揚;監事長明光法師、祕書長覺培法師及理監事、會員等,逾300人與會。會中通過「兩岸和合,共生共榮」、響應「為世界和平祈願祝禱」、成立「人間佛教發展研究般若團」、新入會團體及個人會員等11提案。 輪值主席吳志揚致詞表示,會員大會是每年期待的聚會,感謝諸山長老及各位大德參與盛會。除了上午討論議題之外,為因應時代的需要,主辦單位安排兩天一夜的「人間佛教發展研討會」,探討如何增加佛教信仰人口。如何振興佛教是我們大家共同心願。議題包含:「佛教徒在哪裡?」,從各宗教發展經驗談、普門大開-如何讓青年走進來、從社會人士到佛教人才,大家共商因應對策,精采可期。 覺培法師工作報告4月1日至11月20日完成項目:台南市白河區大仙寺舉行第三屆第四次理監事會議、「佛誕祈福音樂會」由12個佛教合唱團演唱淨化世道人心的佛曲、大陸廈門海峽論壇、台灣總修院慶祝教宗方濟就任10周年、第二屆「寺志撰寫培訓工作坊」38位學員結業、理事宣融法師當選大台南佛教會第24屆理事長、南中北各區聯誼會、監事澈定法師代表本會參加「第七屆佛教徒與天主教徒對話國際論壇」及主席吳志揚受邀代表參加「國土計畫法宗教團體座談會」等。 團體會員「中華鹿野苑藝文學會」理事長吳文成,說明佛教古文物「山西彩塑像」捐贈案。他數年前得知海外華人,收藏了一批精美彩塑像,是上個世紀90年代,宋明時期彩塑佛像,包含羅漢、韋馱、菩薩、弟子之頭部及影塑佛、菩薩、弟子像等共30尊,有鑑於佛教珍貴文物流失海外,共同發心請回台灣典藏,無償捐贈予總會。 心保和尚表示,大會用心舉辦「人間佛教發展研討會」,全世界人口增加中,不見得佛教人口也增加。佛教發源於印度,但目前印度的佛教徒不到1%,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心願,希望讓佛教傳回印度,回歸佛陀本懷。而當地主流信仰為印度教,當我們要傳回印度,叮嚀大眾要低調與小心。強調佛教的平等與包容,可以帶給世界更多的和平。 悟因長老尼說,從「香光尼眾佛學院」國際學員的身上,看到戰爭的可怕。例舉,學生在台灣學成回到緬甸,卻找不到自己的父母;許多難民躲到佛寺避難,由寺院提供食宿給予急難救助。名譽理事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署理會長慈容法師提到,早期跟著星雲大師出家時,因為女性地位低落,想方設法吸引婦女參與佛教活動,因而提升參與者身心清淨,進而改善家庭關係,家人從反對轉為支持,從而吸引更多人參與佛教事務。 如淨法師說明,佛教秉持「不忍眾生苦」之悲願,他提出「提案五」請大家一起響應「為世界和平祈願祝禱」,以精進修持之功德力,衷心祈禱世界和平、兩岸和平、戰火早日平息。佛光山文化院院長依空法師,在美國透過視訊參與會議。最後,明光法師清唱一首,他20年前製作的歌曲〈我愛中華〉,大會也在〈惜別歌〉中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