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紐西蘭佛光山供僧緬懷師恩 攜手古董車協會為癌症基金募款
【人間社 王霂陽 紐西蘭報導】2025-08-25紐西蘭北島佛光山於8月24日舉行「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誕辰紀念日暨供僧法會」,紐西蘭佛光山住持滿信法師帶領逾300位信眾於大雄寶殿緬懷師恩。南北島協會以「一起來學佛」為主題,呈現一場佛法智慧的精采表演虔誠供養僧寶。 殿外超過1500人潮雲集,奧克蘭14個古董車俱樂部近180輛古董車的展出,也為「紐西蘭癌症基金會」攜手發起慈善募款,實踐人溺己溺關懷社會。殿內殿外的活動,處處展現人間佛教「同體大悲」的多元風貌。 滿信法師開示,星雲大師稱農曆7月是「孝道月」,是報恩盡孝的日子。過去佛陀曾指導弟子進行3個月的結夏,在精進修持中不少弟子修行成果非凡,佛陀非常歡喜,故7月也叫做佛歡喜日。《盂蘭盆經》也記載目犍連尊者以供養僧眾的功德迴向七世父母,助其往生善道。感謝今日與會大眾透過演出、獻食等三業的供養來緬懷大師,這份行孝報恩信仰的實踐,必然豐富心靈,祝福大眾煩惱消除智慧如海。 滿信法師指出,人間佛教的精神是服務社會大眾,直下承擔無私給予,共同建設人間淨土,並呼籲與會大眾響應慈善捐款。紐西蘭癌症協會與奧克蘭古董車俱樂部負責人Jodi Tomlin與水仙花活動全國統籌負責人Kaaren Smylie特別在供僧法會中向紐西蘭佛光山致意,感謝佛光人慷慨解囊募集善款關懷社會。 北島協會長顧榆齡致詞分享,在佛歡喜日裡,佛光人卯足勁以人間音緣歌曲、短劇、美食來表達對僧寶的敬意,感謝法師們長期不離不棄的教導,讓人間佛教得以在紐西蘭深耕成長。佛光會及信眾因為投入各種活動才有深入佛法的因緣。顧榆齡鼓勵佛光人珍惜每一次供僧因緣,發願護持三寶、護持道場。 南島協會長劉盎齊致詞表示,非常幸福在紐西蘭這片人間淨土裡,有佛光山常住作為佛法僧三寶的堅定依靠,讓我們因為承擔各種活動而開發自己的潛能,在南島佛光山每年透過咖啡巧克力嘉年華、《366》贈書等行動,實踐星雲大師三好四給的精神,感謝常住法師領眾創造成長的因緣,佛光人滿懷感恩緊緊跟隨,以回報法師們無私奉獻,發願將人間佛教留在紐西蘭。 下午常住啟建三時繫念佛事作為「紐西蘭佛光山道糧供僧總回向」,感謝信眾護持常住的弘法事業。滿信法師開示佛如光,廣修供養,以智慧照亮人生;法如水,常隨佛學,灌溉內心的淨土;僧如田,眾中耕耘,讓生命的福田富饒。從信願行次第的實踐與諸佛菩薩感應道交,讓生命充滿智慧的空性得以自在輕鬆。 當日,佛光緣美術館紐西蘭一館星雲大師一筆字展場、2025第一梯次的藝術沙龍展出、「似錦年華」賴華偉水彩畫展、為慈善募款的180部古董車展、本土市集、素食園遊會等活動帶給繹不絕的人潮,也為本土社會增添許多溫暖。
相關新聞
-
高齡生活不孤獨 佛教天主教相攜找解方
單國璽樞機主教與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生前致力宗教間的理解與合作,延續這份「宗教共融」的精神,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與天主教單國璽基金會共同主辦「獨處不孤獨」論壇,在台大集思館國際會議廳舉辦,聚焦高齡社會孤獨議題,現場湧入逾400人,盼求這場集合宗教、心理、醫療與公共政策等各領域的解方,以期為台灣邁向超高齡社會注入社區關懷與溫柔支持力量。 天主教單國璽基金會董事長劉振忠總主教致詞指出,跨宗教的交流,象徵著愛與慈悲的交會,祈願長者在晚年仍能被關懷、能自主、有尊嚴的活出生命的意義和價值,每週固定的靈性聚會,獨居不獨,讓信仰活在每一天。 佛光山海外巡監院院長滿謙法師為論壇開幕致詞,宗教的使命不僅在於安頓人心,更在於把慈悲化為具體行動,透過社區關懷與公益合作,凝聚多方資源及力量,鼓勵長者學習星雲大師與時俱進精神,終身學習並服務分享。 台灣大學心理學系教授張玉玲以「超高齡社會孤獨探討」為題,剖析獨處與孤獨的差異及其對長者健康的影響,慢性孤獨就如同時抽15根煙一樣傷身,長期激活孤獨的壓力軸,將不利腦部健康,張玉玲指出正向獨處,靜態接觸大自然與正念練習,可以改善急性與慢性壓力對大腦的傷害,自我情緒調節及數位社交素養,可以預防孤獨,健康老化。 耕莘文教院院長詹德隆神父以天主教觀點,「孤獨與靈性追尋」說明信仰在長者獨處生活中的力量,由於靈性生活的練習,就能不孤獨的跨越生命的終點。定期聚會的教會友誼活動,教義靈修學習及宣傳福音也能為獨居者解決孤獨感。 「人間關懷,菩薩同行」由國際佛光會秘書長覺培法師提出佛教解方,孤獨不是老人的專利,是人生必經的考驗,是修行的入口而不是絕境,是內觀的契機。說明轉念從獨處到同行,經由義工服務、終身學習、線上課程,拉近人我距離、開拓視野,「共學中共好」,從服務中創造生命價值,提升精神層次,心安處處安,開發內心的安定與富足。 跨界座談由資深媒體人沈春華主持「如何打造更具連結的社會-獨居者的社會支持理解方」,與談者有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副署長張美美、張玉玲、台大醫院家庭醫學部醫師陳晶瑩、知名藝人暨樂齡代表陳淑麗、宜蘭縣私立仁愛之家執行長妙志法師、天主教教廷女爵士江綺雯,分別代表官、學、醫、民、宗等多方領域,跨界交流,聚焦解方分享與資源整合。 張美美說明,政策重點在透過社區關懷據點與社區大學推動多元服務,並設置健康步道及無障礙空間,以營造友善環境、提升長者生活品質。張玉玲提出協助長者接受資源輔助,應以互信合作方式推展,讓長輩有動機及主控權。 陳晶瑩以「一日一生,每天活好自己」勉眾,藉由家庭力量,運用社會資源,共同編織長者守護網。陳淑麗因長期陪伴母親,見證獨居者的人際關係盲點,用「每一天都是最後一天」的方式正向生活,知福惜福再造福。 妙志法師以行佛為題,說明將佛教理論實踐於生活中的重要性,讀經、抄經、禪坐都能改善孤獨感。江綺雯則說明教會資源,在別人的需要上看到自己的責任,天主教強調愛與服務,將愛轉化為對他人的關懷與行動。 本次論壇不僅是跨宗教共融的體現,更是跨領域的公共對話。透過專題探討與座談交流,讓獨處成為心靈沉澱的契機,而非孤獨的代名詞。
-
114年宗教團體表揚大會 佛光山13所別分院獲肯定
內政部「114年宗教團體表揚大會」於8月22日假屏東藝術館舉行,由內政部部長劉世芳主持,屏東縣縣長周春米及各界宗教人士出席與會。活動表揚183個績優宗教團體,其中包含17座「宗教公益深耕獎」及166座「宗教公益獎」,肯定宗教團體常年於公益慈善領域的奉獻。 劉世芳致詞表示,宗教團體的功用不僅是溫暖人心,也囊括生態復育、偏鄉教育、社區服務等多元議題,奠定社會安定的基礎,更於天災、疫情期間進行慈善救助及關懷弱勢,伸出援手、協助賑災。未來政府將持續與宗教團體合作,發揮正向的信仰力量,為台灣注入希望與溫暖。 佛光山有13家別分院榮獲「宗教公益獎」,分別是新北擇善寺、台南福國寺、台南慧慈寺、高雄南屏別院、岡山講堂、宜蘭蘭陽別院、苗栗宏法社、苗栗大明寺,彰化福山寺、南投清德寺、澎湖海天佛剎、新竹法寶寺、嘉義圓福寺等分別院接受表揚。 清德寺住持慧龍法師說,要特別向護法義工致上最深的感謝與敬意,與義工共享榮耀,因有義工們的付出,是清德寺能夠深耕社會、照亮人心的根本力量。 澎湖佛光山海天佛剎住持滿舟法師表示,感謝內政部對海天佛剎的肯定,此獎項已經連續十多年獲頒。秉持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的理念,推廣終身學習及文化教育活動,藉由照顧長輩、幫助弱勢、寒冬送暖,推動環保,都是希望把佛教的慈悲和智慧,帶進大家的生活中。誠如星雲大師所說「佛法要生活化,信仰要人間化。」信仰不只是拜拜,而是關心別人、服務社會的一種力量,特別感謝澎湖鄉親與義工對道場的護持。 福山寺住持妙宥法師提到,福山寺長期致力於落實文化教育,藉由舉辦社區大學課程,每年嘉惠約6000多名學員,期望將文教推廣到彰化各區鄰里,透過一社區一蓮花生活講座解決民眾生活上的疑難雜症,將大師的三好四給理念落實於日常中,讓社會更臻祥和安樂。 擇善寺住持妙進法師表示,擇善寺秉持星雲大師的宗旨,深耕教育、共修,鼓勵社區里民參與慈善利益眾生,亦歡喜見到全台各地皆有宗教團體無私奉獻,內心深受感動溫暖,同時也為這個紛亂動盪的世界照入一道光明,期勉大眾力行三好,共創人間淨土。 蘭陽別院住持妙勤法師表示,本次佛光山13所分別院榮獲殊榮,且連續十多年持續不間斷,除了長期於地方勤耕,更讓這分光明希望綿延不絕,帶給地方無限歡喜的能量。 慧慈寺監寺知霖法師表示,能夠獲獎即是得來不易的榮耀,慧慈寺秉持先前住持當家的理念,將人間佛教理念深化於台南善化地區,除社教課程外,更舉辦藝術文化的音樂會、教育系列講座,期盼能接引更多社會大眾親近佛法,培植福德因緣。
-
西澳道場供僧法會 州議員Dan Bull肯定人間佛教
8月17日國際佛光會西澳協會舉辦「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誕辰紀念日暨供僧法會」,500多位佛光人與信眾齊聚佛光山西澳道場,共同以供僧功德緬懷大師恩德,祈願佛光普照、福慧增長。 當天特別邀請到西澳州議員Dan Bull蒞臨致詞,他讚歎供僧不僅是表達感恩的一種方式,更提醒人們彼此共享的核心價值「智慧、善意與支持,從不孤立,而是相互連結、相互成就。」他並高度肯定西澳道場和西澳協會對社會的貢獻,表示道場不僅是修行聖地,更是多元文化交流、教育學習與社區歡喜的中心,期許未來持續為和諧社會注入正能量。 佛光山澳紐總住持滿可法師亦親臨主持法會,並慈悲開示,緬懷星雲大師一生弘揚「人間佛教」,以法身、報身與應化身示現慈悲智慧,引領世人走向光明。滿可法師特別叮嚀大眾,若能在人間實踐懺悔、發願與回向,即能將佛法化為日常,成就人間淨土。 其後,滿可法師頒贈《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錄》予國際佛光會西澳協會會長葉志偉及分會會長幹部、督導們,肯定他們多年來推動佛法、護持道場的奉獻,並勉勵大眾承接星雲大師的慈悲與智慧,延續傳燈因緣,讓人間佛教在西澳深耕發展。 在莊嚴的供養儀式中,西澳協會、佛光青年團、西澳佛光童軍與兒童佛學班代表,分別奉上香、花、燈、食與墨寶珍寶,象徵對三寶的至誠敬仰。隨後的托鉢儀式更添莊嚴,與會信眾踴躍參與,以清淨心植福田,廣結善緣。 慶典安排文藝節目,洋溢著感恩與喜樂。西澳佛光國樂團演奏〈男兒當自強〉、〈三好歌〉、〈金蛇狂舞〉展現中樂神采;佛光童軍以歌曲〈卡加布列島〉及節奏歌〈悉發菩提心〉注入青春活力;小飛船舞蹈團則帶來古韻舞蹈〈瑤光賦〉;三好兒童佛學班演繹〈3G4G〉充滿童真;佛光合唱團獻唱〈感恩的人生〉、〈佛教靠我〉,聲聲深情;佛光青年團以〈We Will Fly〉壓軸登場,傳遞青年承擔與弘願。 整場法會莊嚴隆重,亦充滿溫馨的節日氣氛。佛光山西澳道場期許大眾在佛光引領下,以智慧點亮人生,以慈悲溫暖社會,讓人間佛教的光明薪火在西澳世代傳承,廣照人間。
-
禪修為禮 南天寺佛化婚禮展現人間佛教包容性
佛光山南天寺8月8日於大悲殿舉行別開生面的佛化婚禮,禮請南天大學董事妙友法師福證,西方銀髮族伉儷Kelvin Fussel及Michelle Plant在佛菩薩見證下締結連理,逾30位西方親友共同見證這場融合東西文化的溫馨典禮。 身為消防員的新郎Kelvin與高級自然資源官員新娘Michelle因緣際會,曾參加南天寺的「一日禪修營」,兩人深深認同佛陀「慈悲喜捨、善念護生、尊重萬物」的義理。在人生重要時刻,他們特地選擇在莊嚴道場許下終身承諾,並將「一日禪」融入婚禮之中,作為珍貴贈禮與親友分享自己的信仰與價值觀。 婚禮當日,南天寺社教主任知理法師精心規劃「一日禪修營」,透過禪修、太極、跑香等活動,引領賓客在寧靜氛圍中淨化身心。此番巧思安排,使西方友人親身體驗佛教智慧的深邃,以清淨之心迎接福證儀式。 妙友法師開示,佛教視婚姻為「以正念和喜悅共同走人生道路」,既彰顯佛陀教誨,也與現代婚姻觀相契合。勉勵新人以善意相互扶持,用信任與共同願景營造幸福家庭,並祈願他們在三寶加持下,與周遭眾生和諧共處,廣植福田。 婚禮儀式中,新人特別安排所有來賓在佛前上香。在佛教中,香供養象徵身心清淨;裊裊香煙、瀰漫四方,寓意著美德與祝福廣布人間、遍及眾生。各位來賓在佛前上香,不僅是恭敬供養,更是將最真誠的祝願獻給新人,願他們在慈悲中相伴相守,願他們的結合充滿愛與法喜,共同成長,永結善緣。 作為重組家庭,Kelvin與Michelle攜前段姻緣的子女,攜手共度人生新篇章。他們表示歷經四載相知相惜,彼此已與對方子女建立深厚情感。一家人珍視天倫之樂,期盼透過傳遞平和與正念,在人生困頓時給予慰藉與依靠。新人在莊嚴佛前真誠宣誓,承諾互相尊重、守護扶持,以關愛、珍惜及堅貞不渝的心,共同承擔家庭責任,攜手邁向未來。 新郎的三位千金Belinda、Caitlin和Megan一致表示,這場傳統婚禮別具匠心,相較世俗婚禮更顯祥和寧靜,紛紛獻上由衷祝福。新娘之子Myles 對母親選擇佛化婚禮印象深刻,尤其禪修環節讓他深刻認同佛教價值觀。他體會到禪修智慧與自己努力追求的生活方式相契合。禪寺的莊嚴氛圍與佛教藝術之美,亦使他嚮往有朝一日也能在此舉行自己的婚禮。 首次親歷佛化婚禮的Linda、Leah和David皆感到震撼。David直言這是「充滿啟發性」的非凡經歷;Leah盛讚禪修活動及梵唄誦經的肅穆與神聖;Linda則認為婚禮前的一日禪體驗讓所有賓客深入感受,以寧靜平和的精神狀態參與典禮,儀式內容與新人的生活理念完美契合。 此次佛化婚禮不僅見證一對新人的的喜結連理,更展現人間佛教的包容性與普世價值。禪悅妙法超越國界與文化隔閡,在慈悲與智慧交匯中,譜寫東西方心靈交流的動人樂章。這也是佛光山「人間佛教」理念的絕佳註腳,佛法不分種族國界,願以悲智接引眾生,在菩提道上尋獲心靈歸宿。
Rollins College新生走進光明寺 跨文化公益服務體驗
2025-08-26三重禪淨中心民歌響起 懷舊旋律觸動人心
2025-08-26南三藩市國際童玩節 三寶寺推動三好
2025-08-26大洋洲《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錄》講座 僧信二眾同願同行弘法利生
2025-08-26愛民頓佛光知賓研習 佛光品牌在地延續
2025-08-26北卡佛光山舉辦三好捐血 匯聚愛心守護生命
2025-08-26南非杜省公會與約堡協會 攜手推廣中國茶文化
2025-08-26里斯本佛光人抄經接龍 以筆墨傳遞吉祥
2025-08-26洛杉磯佛光人當不請之友 關懷軍人家庭
2025-08-26正向生死觀 板橋講堂開講善生而後善終
2025-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