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通訊社

2023年12月11日 星期一
星雲大師全集

大師全集

【星雲大師全集18】佛法真義3.佛教常識108

【作者: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2023-12-10

●行腳托鉢 《金剛經》開頭提到︰「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鉢,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鉢,洗足已,敷座而坐……」從中而知,佛教僧團的生活是以托鉢為開始。 在中國,比丘又稱乞士,所謂「上乞諸佛之理以養慧命,下乞眾生之食以資色身」;僧,代表福田,要播種才有收成;鉢,代表寶藏,將財物藏於其中,才不為他人所盜。 當初佛陀帶著弟子到處行腳托鉢,弘法度眾,足跡踏遍全印度,佛法也因此能傳播出去。後世佛弟子們也效法佛陀慈悲的精神,到處托鉢弘法,讓佛法普遍於社會人間,使佛弟子獲得正信,社會人間得到光明。因此,行腳托鉢不但繼承了佛教的傳統,還延續了現代傳教的步伐。 我在一九八七年,佛光山開山二十周年時,舉辦「台灣南北行腳托鉢」,有一○八位僧眾,以一個月的時間,從台北走到高雄為台灣祈福,並且訂下「走出國家富強的道路、走出人間光明的道路、走出佛教興隆的道路、走出佛子正信的道路」四大宗旨。也就是希望透過行腳托鉢,作為出家眾的修持,同時正心誠意的將佛法的光明遍布城市、鄉間的每個角落。 當時一○八位行腳僧,從北到南縱走十七個縣市,七百多公里,並且舉辦了十七場布教大會。在信徒奔相走告下,許多民眾不約而同在門口擺起香案,以鮮花素果迎接佛陀聖像及行腳僧到來,無形中提升了大眾信仰的層次,從而促進心靈的清淨、善美,也為社會增添了祥和之氣。 而那一次托鉢所得功德款,經向教育部申請通過,隔年正式成立「財團法人佛光山文教基金會」。多年來,基金會舉辦了多次學術交流、藝文活動、佛學會考、梵唄音樂會、雲水書車等淨化人心的活動,以此來回饋大眾,造福社會。 其實,托鉢的「托」,不在於錢的多少,而是在於「鉢」本身就是一塊「福田」,不管放多少在裡面,都能以一收百,以千收萬,長成無限的果實。 托鉢又叫化緣,「緣」字很寶貴,一般人不懂真正化緣的意義,化緣不是你跟我要,我給你,而是要化一分善緣、要化一分善心,要感謝出家人「讓我發心,給我布施結緣」,讓我參與佛法的功德,這是很榮幸、很寶貴的。此外,一塊錢、一個合掌、一個微笑、一點心意的布施,都可以為我們培植不可思議的福德因緣。 ●福報 「福報」是學佛的人所重視的問題,如我有多少福報?他有多少福報?大家彼此有多少福報? 其實,「福報」不是只有學佛修行的人才關心,我們在春節過年的時候,可以看到許多人家門口都喜歡張貼「五福臨門」的春聯,就是希望在新的一年,福、祿、壽、財、喜這五福能齊降門庭,閤家大小都能平安吉祥。 福報,就像我們在糧倉裡有儲蓄糧食、在銀行裡有一定的存款,因此在生活中,糧倉、銀行就會不斷供應我們所需的報酬、利息、本金。假如說銀行、糧倉沒有存款,沒有儲糧了,是負債、借貸的情況,銀行就會追討,就會要你繳回借貸,這就是福報不足,存款用光了。 你在人間做多少善事,就會有多少功德福報;你不做善事,沒有勤於耕種,再好的心地、良田,也不能生長五穀。《金剛經》說,多做多得,少做少得,它和福德性不同。福德性是你有無量的財寶,那是屬於心性上的,其數量無量無邊,不可計數;但在有相的福報裡,福德性派不上用場,福報是需要你付出實際的行動,在日常生活裡去累積功德善事,你付出有多少,收穫就有多少。 福報也不是要用來比較的,主要是要自我耕耘心田,自我勤奮,所謂「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在世俗上說,修橋鋪路、布施助人都是累積福報的方法。《普門品》也說,如果你救助他人的三災七難,如是因如是果,當然你也能吉星高照,時時逢凶化吉。 什麼是福報?簡單的說就是善、美的回報。譬如:從小出生在幸福的家庭、長相端正、聰明靈巧、身體健康、心地善良、喜樂開朗;長大後求學順利、事業如意、婚姻美滿、善友眾多;中老年後子女孝順、名節清廉、知足常樂、長壽無病、能得善終等,這些就是所謂的福報。 雖然大家喜歡求福報,可是每個人的福報卻不同,即便是同一個家庭裡的兄弟姊妹也都不會相同。這是為什麼呢?依佛教的立場來說,當然是脫離不了「種善因得善果、種惡因得惡果」的因果關係。所謂「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做者是」。這清楚說明了前世、今世、來世三世的福報厚薄是緊密相連的,就像串連的鎖鏈,彼此牽引,相互影響。 過去世的善惡行為我們已無法挽回,現在最重要的,就是要為今生與來世的福報努力;不僅一個沒有福報的人當要如是,就是一個有福報的人,也要懂得惜福、培福。因為如果只知享福而不知惜福、培福,福報遲早會用盡;就如銀行存款只出不進,存款必定一天少於一天。又如一位學生,即使再聰明,如果不用功,最終也會落到「小時了了,大未必佳」的下場。 當然,福報有福報的來處,福報不是偷來的,福報也不是搶來的,福報不是妄想就有,福報更不是怨恨就可以獲得;那麼,福報從哪裡來呢?其實,一個人的福報有多少,是可以由自己決定的。一念的善心,可以消除很多的罪業;一念的慈悲,能夠增加很多的功德。有的人因為「拾金不昧」而獲得福報;有的人因為「不貪不義之財」有了善緣;有的人因為「救苦救難」而消災免難;有的人因為布施明燈,而得以全家團圓。如「貧女阿照」,就是藉著施燈的因緣而遇到大富長者協助,所以能和父親團聚。 因此,平時看到人點頭微笑、親切問候,或是舉手之勞的服務,乃至見人有難熱心幫助等;能夠成就他人的善事,隨時多做好事,這些都是和人結緣的方法,如此自然會增加福報。因為法界一切眾生,都是相互依存成就,共存共榮的生命體,所以想要獲得福報,廣結善緣,勤修布施,必能為我們累積今生、來世無量的福報。

相關新聞

12345678910第1 / 341頁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