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區協會幹部聯誼成長營 睽違5年再次歡聚台東
【人間社 陳灯奉 台東報導】2023-12-11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2023年為期二天的南區協會幹部聯誼成長營,由佛光山日光寺承接舉辦,12月10日,來自台南、高雄、屏東、潮州、台東各督導區新舊任會長、督導長及區協會幹部等321人共襄盛舉,受到日光寺法師及百多位義工盛大歡迎,大眾享用豐盛的午齋、琳瑯滿目的台東特產及聯誼交流,下午1點於日光寺大雄寶殿舉行開營典禮。 典禮由區協會長林文輝、台東日光住持慧是法師、台東縣長饒慶鈴一同帶領區協會幹部、各督導區新舊任會長、督導長參與,開營貴賓有台東市長陳銘風伉儷、時代雜誌百大影響人物陳樹菊阿嬤、大武鄉鄉長黃建賓、人間福報生活推廣協會理事長楊政達伉儷、區副會長郭瑞宗伉儷、區副會長張培明伉儷、區副會長蔡泯惠及各區輔導法師群參與。 林文輝表示,日光寺住持及法師和工作人員,為了大家的到來做了最大的努力,給大家最高規格的接待,把事情做到盡善盡美,是用當責的想法來接待。 饒慶鈴表示,2018年有參與這個活動,當時是議長身份,這次很榮幸再次參與,今天在座的都是「長」,是負責當責,日光寺兩邊的道路開通,法師幫了很多忙,非常謝謝佛光山也應證了法師說的利他之後最終也利己,台東的天空,台東的海,台東的山以及台東的人心都一樣純粹,非常感謝大家選擇台東。 日光寺住持慧是法師致歡迎詞表示,今年是日光寺30週年紀念,30年前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在這裡建寺安僧弘揚佛法,以佛教靠我的宏願,努力不懈,大師不斷創造因緣、隨順因緣、成就因緣,讓人間佛教走入人心,改革人心,改變社會。今天是南區協會幹部聯誼成長營,在佛門所謂的成長,是在群我關係中,要發心結緣,要自覺行佛,要安心立命,而非外在物質的攀比和計較。 典禮結束大眾移動至大殿前的丹墀準備團體大合照,在協會所有參與者一同舉起,「佛光普照法水長流」從高雄運到台東的5米寬20米長的大布條,高喊大師我愛您後典禮圓滿,隨即啟程前往鹿野新元昌茶廠,進行第二階段的聯誼。
相關新聞
-
北雪梨佛光緣響應多元文化日 指導學校禪修
為慶祝學校的多元文化及協助學生們認識包容、平等及尊重等美德的重要性,位於雪梨北區的威洛比女子高中(Willoughby High School),12月8日舉辦多元文化日(Multicultural Day),邀請社區不同宗教、團體及服務單位提供各項多元才藝項目,讓學生們自由選擇上課;佛光山北雪梨佛光緣監寺覺觀法師應邀,蒞臨學校教授禪修與太極,吸引近50位學生報名參加。 覺觀法師與學生們進行交流互動,先了解大家對禪修的基本認識及希望學習禪修的真正目的,進一步了解學生們的學習與文化背景,讓學習禪修時能夠發揮更大的效益;法師並簡要介紹佛光山倡導的「三好」運動;接著教授大家打太極及禪坐;學生們深感興建,並依照法師的示範及引導,一招一式用心學習。 有學生以「在日常生活上,如何才能夠專注在禪修上?」請示法師;覺觀法師指出,禪修不單是坐禪,更需要落實在日常生活的行住坐臥,包括專心聆聽與別人的對話,才能夠明白對話需要表達的真實內容。 學生們感受到禪修帶來多方面的好處,希望能夠靈活應用在學校的學習及生活上,提升學習的效率和自在的生活。
-
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 夏曼.藍波安獲「貢獻獎」
「2023第十三屆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今(12/10)日舉行贈獎典禮,共有27名得獎者;文學桂冠「貢獻獎」頒給原住民作家夏曼.藍波安。他說「這是我這一生最精采的獎項、最幸福飽滿的時刻。」 「第十三屆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贈獎活動在佛光山法寶堂舉行,活動在回顧星雲大師「病後字」的影片及艾爾吉青年藝術團的歌曲表演中揭開序幕。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評議委員會主委李瑞騰、公益信託星雲大師教育基金諮詢委員暨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公益信託星雲大師教育基金諮詢委員慈容法師、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評議委員林載爵、文學星雲獎評議委員妙凡法師、佛光山台南區總住持滿舟法師、佛光文化事業公司社長滿觀法師、公益信託星雲大師教育基金辦公室主任覺多法師等人出席贈獎活動。 除了原住民作家夏曼.藍波安獲得貢獻獎的殊榮,很受關注的還有長篇歷史小說首獎由朱和之〈當太陽墜毀在哈因沙山〉二度獲獎。 李瑞騰主委致詞分享和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的一段因緣,承擔舉辦「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十餘年來致力辦好文學獎。感謝大師提供很好的文學創作平台,有長短篇歷史小說、報導文學、散文及禪詩等。尤其推動長篇歷史小說要十萬字非常不易,所以特別創設二萬字的短篇歷史小說獎項,並開設「長篇歷史小說寫作計畫補助專案」就是要鼓勵更多人創作。 李瑞騰強調「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是星雲大師賜給台灣文學很珍貴的禮物。 心保和尚開示講述星雲大師一生弘揚佛法、用文字傳遞佛法的慈悲和智慧,因為大師了解文字的穿透力和文學的力量,鼓勵大家用筆將社會的善美書寫出來,不僅有文學的內涵,也有佛教的底蘊,讓社會祥和、世界和平。 出生在蘭嶼紅頭部落,以書寫呼喚祖靈重建蘭嶼歷史著稱的原住民作家夏曼.藍波安獲頒「貢獻獎」。1990年代初期崛起文壇,迄今出版十餘部作品集,包括《冷海情深》、《沒有信箱的男人》等,多部作品被外譯。 評審評論夏曼‧藍波安以散文和小說寫達悟族的語言、神話、傳說、信仰及生活,細膩描述島嶼和海洋的豐美多姿。 受贈「貢獻獎」,夏曼‧藍波安受訪表示「感激不盡」,強調「這是我這一生最大的獎項、最幸福、飽滿的時刻!」允諾持續創作。他也分享年輕「拒絕被保送大學」的過往,並以數年的時光體驗捆工辛苦的人生。回首當時的他,卻看到台灣西部美麗的風景,讓他非常珍惜。 此次共頒給創作獎24篇及補助專案2篇。「創作獎」設有長篇歷史小說、短篇歷史小說、報導文學、人間佛教散文、人間禪詩5個類別,並設「長篇歷史小說寫作計畫補助專案」。 長篇歷史小說類首獎由朱和之的〈當太陽墜毀在哈因沙山〉獲得。故事以二戰日本投降之際,美軍機載盟軍獲救戰俘飛越台灣中央山脈受颱風影響不幸撞毀三叉山為背景。他分享創作在歷史題材中融入民俗信仰和神話元素。參獎得獎人傅正玲以〈一席〉獲得。 短篇歷史小說首獎從缺,鮑家慶〈刀筆吏〉獲得貳獎,作品帶著強烈質疑和反省史實的意味,寫漢代班、竇等世家的故事。參獎由曾昭榕以〈平戶啼血〉獲得。評審推薦佳作王筠婷以〈海上生明月〉獲得。 報導文學首獎蔡惠萍〈未竟之旅—一隻台灣黑熊的人間啟示錄〉以一隻在台中東卯山果園誤入「山豬吊」陷阱的台灣黑熊展開。她感謝評審寬闊的心,給予有「狩獵」背景的題材嘗試及溫暖的擁抱。貳獎房荷庭以〈迷山 : 獨行者的山林險境〉獲得。參獎郭于珂以〈阿奇亞〉獲獎。 人間佛教散文首獎鄭委晉〈第五個季節〉描述妹妹與自閉症哥哥的互動。評審評論作者以「第五個季節」形容自閉者的世界,富有詩意。貳獎賴俊儒以〈養貓人家〉獲得。參獎潘秉旻以〈她在雨裡站、他從霧中來〉獲得。故事描述親人彼此的關愛及摩擦隱藏在一次次的衝突中。 另外,人間禪詩首獎王怡仁〈我們談天空〉獲得。創作者在空闊的山林裡,仰視天際或在巷弄間察覺及思索生命的意義,看著大自然生生不息,體現禪意就在其中。 為了鼓勵長篇歷史小說寫作計畫補助2名作家,祁立峰〈五衰:梁武帝的最後五日〉為題,企圖想像梁武帝在世最後五天的心路歷程,其中穿插史書與詩作。蔡素君〈遺世婆娑〉以唐代兩位得道公主金仙與玉真的人生歷程與命運轉折為主軸,要呈現大唐盛世的興衰等。 「2023第十三屆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贈獎活動歷時2小時,與會出席及觀禮人數350人。
-
新加坡少年義工團 回山服務學習面對挑戰
年年組團回佛光山當義工的新加坡佛光山少年義工團,在疫情時隔3年後,終於再度回山,承擔行堂、洗碗等工作。此行共36人,年紀最小13歲,多是少年佛學班成員,還有5、6歲起就在慈愛三好學校、智慧學園課輔班一路成長。以及曾是少年義工,如今是義工老師者。 佛光山常務副住持慧傳法師、佛光山義工會會長慧屏法師,12月10日於如來殿梯型會議室,聆聽心得分享。由於平常慣用英文溝通,為報告心得,都事先寫好講稿,逐字標註漢語拼音練習。慧傳法師說,發現很多人對於洗碗都是一開始覺得很辛苦,才剛完成階段性工作,碗盤又送過來,如此循環不斷。「這不也是一段成長經歷嗎?跨過這個難關,很多困難都能迎刃而解」。 還有老菩薩們行堂洗碗後去拜佛,回來再繼續行堂洗碗,但沒有人說累,讓大家佩服不已。慧傳法師說,老菩薩們知道這段期間最需要人力,所以放下自己,成就大眾。過去還有青少年說,覺得累時就唱人間音緣,唱歌就會歡喜,歡喜就不會覺得累。 鄭諭分享,這段期間體會到「給人歡喜」。李子賢說洗碗是在和時間賽跑,但很有成就感。李宇芳說,看到別人開心,自己也開心,是他持續做義工的動力。李元凱說做義工,是想改變自己,嘗試不同生活體驗。 日本兄妹檔拓海坪野和拓海美咲,從慈愛三好學校一路成長。拓海坪野雖未就讀少年佛學班,但常主動到道場當義工,家人對兄妹倆在道場很放心。拓海坪野說,此行希望擴大視野、學習新知。 新加坡佛光青年分團副團長江啟豪2017年時是少年義工,這次承擔義工老師也是一大考驗,不過看到大家的認真投入,非常感動。陳德敬13歲起前來服務,現年20歲的他這次是義工老師,為能帶好少年義工,甚至提早抵達,事先熟悉工作。陳德敬說,過去要有朋友陪伴,這次是自己主動前來,「因為習慣了,而且很想念佛光山」。 16歲的陳意璇,曾是裡面年紀最小的義工,看到表姊傅宛芯、表哥傅弈祥到佛光山當義工,他也見賢思齊。行堂若有出錯,會主動到佛前懺悔,「不然會覺得過不了內心的那一關」。 新加坡佛光山少年義工團始於2011年,國際佛光會新加坡協會副會長呂美成也就是從那時起,幾乎年年前來。呂美成的3個孩子都在道場長大,老大、老二也曾是少年義工團成員。呂美成說,看到佛光大家庭對孩子的關懷,想到一句英文「It takes a village to raise a child」。大意是說栽培一個孩子,需要整個村莊的人成就,而在佛光山就看到這樣的景象。 少年義工團輔導法師知海法師表示,在佛光山當義工可以多和大眾多結緣。大家要能適應早起,還有團體生活要能放下自己,種種都是挑戰。
-
新竹縣祈福點燈 宗教融和共榮
2023年新竹縣「愛,牽手同行」祈福點燈典禮,12月9日下午在新竹縣政府廣場隆重舉行。佛光山法寶寺監寺覺舜法師受邀與各宗教團體共聚一堂,以虔敬的心,為我們的世界、國家、社會、家庭祈福。 典禮由天主教新竹區主教李克勉主持,他說:「我們都渴望世界和平,透過各宗教融合,彼此認識互相了解,愛惜生命相愛扶持,這個力量會慢慢傳遞開來,相信可以超越許多障礙,用愛攜手同行和平才能降臨。」 覺舜法師帶領眾人為社會大眾祈福,請佛陀加持,人人都能行三好,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將平安幸福帶到每個角落。 新竹縣政府民政處謝明輝處長表示,耶誕節是個充滿平安祝福的日子,希望人人都能擁有愛心和耐心,讓善能持續循環,祈願社會祥和,土地無災無難,僅代表楊文科縣長獻上祝福。竹北市長鄭朝方提到,新竹縣府點燈祈福活動,至今已邁入第十七年,宗教融合,溫馨與共榮,是台灣最好的示範。 典禮中,天主教、佛教及道教等宗教團體代表,分別以國語、台語、客家話等為世界和平、台海局勢平安穩定、政治清明選賢與能、婚姻家庭幸福,並祈願身心靈受苦的人都能得到關懷,宗教互相尊重包容攜手共建和諧、友愛、幸福安樂的社會。 隨後,李克勉、謝明輝、鄭朝方、覺舜法師及貴賓一起啟動點燈儀式,象徵宗教及文化融和,也在眾人的歡呼中,提早帶來佳節的氣息。 活動安排有園遊會、各社團精采節目表演、點亮心燈等,吸引上千民眾到場參與。法寶寺除了表演敦煌舞之外,今年更增加法寶合唱團的表演、青年團帶領的闖關遊戲、香花迎手作、茶禪以及曼陀羅滴水坊蔬食義賣,吸引大批民眾排隊購買,成功推廣蔬食。現場有玩有吃,民眾絡繹不絕,大人小孩都很開心。 法寶寺新竹區副督導長吳錦慧提到,自己喜歡蔬食,也樂於推廣蔬食,透過滴水坊服務更多竹北地區民眾,除了能推廣蔬食,也成為竹北人安住身心靈的休息站。 李克勉頒發感謝狀予各宗教團體,表揚長期為社會和諧及人類和平努力奉獻,覺舜法師代表佛光山受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