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通訊社

2023年12月11日 星期一
星雲大師全集

新聞專題

2022傳授國際萬佛三壇大戒

〔2022國際萬佛三壇大戒〕綜合座談 分享戒期中的體悟

【人間社 李生鳳 高雄大樹報導】2022-11-01

「佛光山2022年傳授國際萬佛三壇大戒」208名戒子11月1日於雲來集座談,分享戒期期間的感悟,也是對戒會學習成果的自我檢視。綜合座談由得戒阿闍黎尼慈容法師指導,尊證阿闍黎慧傳法師主持,座談結束後至大雄寶殿告假,圓滿此次戒期。 慈容法師於綜合座談時,敘述得戒和尚星雲大師從初來台時一無所有,到為辦學而開山,從點點滴滴建立起,如今佛光山在全世界都有道場,法水長流五大洲。大師轉變佛教的風氣和弘法模式,讓佛法廣為人知。大家在佛光山受戒也是結下好因好緣,未來無論在何處弘法,都歡迎回來佛光山的道場。 隨後首堂與愛道堂的戒子分享受戒的體悟,發願要做好一個出家人。首堂的慧正法師從「得戒和尚語錄」學習到以勤勞克服不足,從發心改善自己容易緊張的性格;遇到與自己過去認知不同的事,而覺察到我執與煩惱,所以要以忍耐、謙虛的心接受。 「以前我是印度沙彌,現在我是印度比丘!」來自印度的慧懷法師感謝星雲大師創立佛光山印度沙彌學園,警惕自己不能放逸懈怠,不可辜負大師、常住和信徒的信任,要承擔起復興印度佛教的使命。 愛道堂的能中法師發現自己的煩惱和習氣更明顯,這也讓他更警醒自己如何穿好這件袈裟,走好修行這條路。福智南海寺的大擘法師表示因為來自友寺道場,對佛光山不熟悉,感謝糾察和引禮法師的教導,在戒會的學習很受用,希望向大師看齊,肩負起出家人應有的使命感。 能弘法師表示,友寺道場的法師出家時間甚至更久,但大家都很虛心,互相學習成長,印證「若要佛法興,除非僧讚僧」。他在這段期間學習到到觀照念頭,以及戒是習慣的養成,自我要求,人際關係要在戒中調整,佛法就在生活中。 靈鷲山的宗宇法師出家六年後才受三壇大戒,認為此時心性才較安穩。從行腳托鉢中再次梳理自己的行儀,希望信眾因為僧人的威儀生起對佛教的信心。香光尼眾佛學院的自戒法師從行腳托鉢感受到「我在眾中」,信眾在風雨之中植福田,更可看到他們對僧寶的期待。 來自加拿大的能居法師首次來到佛光山,「過去從書籍、影片中已了解許多,所以一點都不陌生,可是第一次踏上佛光山這片土地還是很感動。」能居法師說,在戒會儲備很多資糧,未來得以依教奉行,期盼成為眾生可以得度的那個因緣。

相關新聞

1234第1 / 4頁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