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香港書展佛學講座「佛教各宗的修持法」 學以致用活在當下
【人間社 緋緋、張家寧 香港報導】2023-07-24人間佛教正視人們面對生活的問題,強調在生活中實踐修行。7月22日,香港佛光道場於香港書展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的演講室舉行「佛教各宗的修持法」講座。佛光山港澳深教區總住持永富法師主持講座,聯同兩位與談法師,佛光山旗山禪淨中心監寺慧專法師、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副秘書長覺多法師,與百餘名聽眾分享中國佛教八宗的行門,即禪宗、律宗、密宗、淨土宗的修持法。講座提供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的文章〈從佛教各宗各派說到各種修持的方法〉給聽眾參考和學以致用。 永富法師簡介,佛教八萬四千法門,大乘佛教傳入中國後形成八個宗派,即密宗、禪宗、淨土宗、唯識宗、華嚴宗、律宗、天台宗及三論宗。佛光山八宗兼弘,大師以「密富禪貧方便淨,唯識耐煩嘉祥空」概括宗派的特質。 覺多法師講述禪宗的修持法,禪宗最重要是明心見性,認識真正的自己,「不受外在環境的影響,做自己的主人」,以實際的行動行佛。永富法師指出,「修行是心性上的轉變,讓生命圓滿不是個人的事」,大師經常開示生命是共同體,要把生命和力量擴大至社會、國家。 慧專法師講解律宗和密宗的修持法,律宗強調規則,「戒住則法住是非常重要的因果關係」。「戒如明燈」,讓人們看清楚人生的方向。密宗持誦咒語源自佛菩薩的內在修行,密行不宣,不貪求名聞利養。永富法師補充,佛菩薩的咒語都有對應的功德,降伏心魔要透過觀念和習慣轉變。至於淨土宗的修持法,重點是信願行具足及發菩提心。「厭離娑婆,欣羨極樂」,其實是要從執著中跳脫出來,看到生命的本質,以及有清晰的生命目標。 三位法師都強調找到與自己相應的法門後依法而修、活在當下、勇於承擔、自我超越。
相關新聞
-
讓大師的法語成為力量 慈惠法師與香港佛光道場接心
香港佛光道場為參加「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讚頌會」來台,佛光山開山寮特助慈惠法師4月16日晚間,於東禪樓與一行接心,以「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法語」為勉,希望大家從大師的話語中得到力量,讓人生更加美好。出席有佛光山港澳教區總住持永富法師、國際佛光會檀講師嚴崔常敏等70人。 大師說過「殘兵敗卒都能打勝仗,破銅爛鐵也能成鋼」,佛光山開山時,原本的這塊地連個平坦之處都沒有,還被說是「鬼都不會來」的地方。當時沒水沒電,大師就這樣守在這裡,如今荒山野嶺化為莊嚴道場,大家都非常驚訝,問大師為何能夠如此,大師說「有佛法就有辦法」,一切都是憑著佛法的智慧。 以及「感動的世界最美麗」,大師說過,他有著容易感動的性格,因為容易被感動,因此心中永遠充滿著光明美好,從而成為鼓舞向前的力量。以關懷偏鄉學童的雲水書車,所帶來一連串感人故事為例,為讓雲水書車順利到學校,工人為書車開道,並雙手合十目送。還有替人數不足的偏鄉小校學童,舉辦聯合畢業祝福禮,圓滿孩子參加畢業典禮的心願, 而這份感動都將成為一生美好的回憶,永遠帶來溫暖與力量。 慈惠法師並提到,曾和大師有一面之緣的知名作家王鼎鈞,他早年受「文學寫作是造口業」的觀念影響,甚至見到法師還會心生罪惡感,但由於人間佛教和大師的理念,終於明白寫出好作品讓人家閱讀也是功德,因此放寬心懷,非常歡喜。 嚴崔常敏說,大師的說法總是讓大家容易聽懂,希望大家都要永遠記得。吳志勇、岑美儀等佛光人分享來山的感動,想到這裡有著大師的足跡,就覺得非常激動。看到兒童班為讚頌會練唱時都會熱淚盈眶,覺得他們很有福報,這麼小就能親近大師,相信未來必定幸福美滿。今生有幸認識大師,更發願要生生世世追隨。 青年林佳麗、梁鈴悅感謝佛光山給予學習佛法的機會,兒童班的張恩僑、張頌浟、梁鈴淇,有的是第一次到佛光山,他們說參加早課和過堂很特別,覺得很高興。
-
三寶門中修福慧 種善因得福無量
佛光山南台別院年度的供佛齋天法會,精心佈置壇場美侖美煥,法會莊嚴且隆重。1月29日特別恭請佛光山退居和尚心培和尚法駕主法,並於法會圓滿後為大眾開示,指出「大眾能跟隨星雲大師弘揚人間佛教,在三寶門中修福修慧,自在地生活,都是非常有福報的人,鼓勵大眾勤於道場修福修慧。」 所謂「施捨三寶門中福好修,一文施捨萬文收;不信但看梁武帝,曾施一笠管山河。」 心培和尚譬喻梁武帝虔誠恭敬為菩薩戴斗笠故事,並引用《佛說罪福報應經》,來說明種善因得福無量。 心培和尚接著開示鼓勵大眾,舉例一棵尼枸樹,播種善的種子,在因緣成熟時就可以果實累累,如同現在我們在佛門勤修的智慧種子,這顆未來善的果報現在雖未成熟,但它卻是一顆不睡的智慧種子,無所不在與我們相隨,也是我們未來成道的資糧。 心培和尚接著說,佛陀從真實無我的真理找到自己,找到回家的路,也從未迷失過,勉勵大家要善用佛法來調伏自己的心。在生活中找到信心,在信心中產生力量,開智慧、斷煩惱。更鼓勵每個人都可以勤加善用星雲大師全集的智慧,在佛法真理中去尋找智慧方法,讓今生生命活得非常自在快活、有智慧與尊嚴。活在生活每個當下,用智慧去修六度波羅蜜,清楚明白四聖諦、三法印、六度萬行一切都不離我們的心。 最後心培和尚祝福與會大眾平安吉祥,同時期望大家每次回到道場都能發現心中的智慧與日增加,愈來愈明白佛說的無我與智慧的真理,也明暸祖師的開示,及道場法師諄諄教誨。
-
心保和尚法駕南台別院 領眾念佛深入修行
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12月11日法駕佛光山南台別院,於彌陀法會領眾450人精進念佛,並開示「淨土法門」在修行中堪稱最方便法門,隨時隨地皆可念佛修行。透過念佛稱念「如來十號」的功德,才能與佛平等。最重要的是要以歡喜心、回向心及菩提心來念佛,時時憶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未來也將成佛,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正等正覺。當發願生生世世在佛道上用功辦道努力修行。 「眾生在娑婆世界念佛往生極樂世界,但在極樂世界的人念佛都去哪裡呢?」心保和尚提起一般人修行上的疑情,進一步領眾思惟參究、解惑與修行實踐。 心保和尚說,極樂世界是菩薩學處,繼續修行與學習菩薩道。《阿彌陀經》提及,諸上善人聚會,每日清旦以種種妙花供養,以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等法供養一切諸佛,也就是修行,其與在世間修行等無差別。人們在世間布施,給人一句好話、一個微笑與讚歎都是供養,隨處時時皆可廣修供養,也等同在極樂世界的修行。 菩薩在極樂世界的飯食經行也在思惟法義。透過種種因緣,晝夜六時演唱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以演說法義隨時提策修行。佛陀在世間也如是演說,因此表示過去、現在、乃至未來諸佛所做方法皆同,在極樂世界與娑婆世界宣說法要等無差別。學佛之人在世間更應隨時以念佛、念法、念僧的修行,來與佛相應,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正等正覺。成佛後才更具足智慧慈悲渡眾的力量,將成佛因緣來盡大孝,廣度累刧父母親友,離苦得樂,方為究竟圓滿。是故就修行的方向與目標,不論是娑婆或極樂世界皆為一致,始能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保和尚再次勉勵大眾在修行的實踐上,應以念佛提起正念,不隨業流轉、不與煩惱相應,具足信心發願往生極樂淨土,必能為一切諸佛所護佑。以「歡喜心」念佛、不產生自我障礙,自信信樂。以「回向心」念佛,並將功德回向極樂世界。以「菩提心」念佛,在極樂世界念佛行菩薩道,以四攝六度自利利他,自覺覺他,來成就佛道。 人人確立在娑婆世界的修行方向,勇往直前,藉由念佛法門總攝一切修行,去除煩惱。一心持念萬德洪名「阿彌陀佛」聖號,提起念佛的信心,多一句佛號,少一個妄念。發願的功德成就,即可自在往生,預知時至,身無病苦,心不貪戀,諸佛菩薩接引極樂世界。 「領略念佛法門的要點,其修行不但殊勝,也可自渡渡人,大家一起發心立願,累生累劫在佛道上精進用功。」心保和尚勗勉眾人。
-
心保和尚宣說淨土法門 學佛道上要堅信不疑
佛光山寺住持心保和尚,12月12日法駕佛光山台北道場14樓如來殿,為近千名親臨道場及線上精進念佛修持的信眾開示:「我們的心就是我們的世界。極樂世界的眾生,因為沒有煩惱,沒有眾苦,所以才稱極樂。」 心保和尚說明,一句「阿彌陀佛」,讓眾生在娑婆世界,可以離苦得樂。當心與佛相應時,即可體悟到「是心是佛、即心即佛」,當下確實能與佛平等回歸到清淨國土當中。和尚說有人問,「念佛得生極樂,那極樂世界眾生念佛要往哪裡去?」 和尚回答,真正念佛是要念出自心淨土,只要心中不生煩惱,能生法喜,便如置身極樂世界,心中快樂時,自然沒有所謂來去、東西南北等分別。極樂世界就在心中,就在當下。然世間生命短暫,一期生命捨報前,雖可發願往生極樂世界,但仍需要好生修行,繼續修菩薩道,成就菩提心,因為最終還是要成佛。 「修習佛法,修菩提心」,極樂世界與娑婆世間等無差別。阿彌陀佛慈悲,隨時隨地演說法音,提醒眾生及時修行,達到思所成慧,乃至修所成慧。不論在哪修行都一樣,終究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便可終成正等正覺境界。 心保和尚例舉,彌勒菩薩目前在彌勒內院修行,就是一生補處的菩薩,將來下生人間,在龍華三會成正等正覺。和尚叮囑,捨報後,不要隨業流轉,這樣太可惜!唯一依靠就是「發願到極樂世界繼續修行」。有淨土法門可以讓眾人修行、聽聞、信受,這是大家的福報。 和尚勉眾要對淨土法門生起信心,一則,多念佛多回向;再則,多看《淨土聖賢錄》,知道聖賢得度種種事蹟,生起堅固信心,不懷疑,這是很重要的過程。淨土法門殊勝,若能加上堅固信心及精進,定能得生淨土,終究成佛,得大智慧、大慈悲,廣度有情及生生世世父母、親友與眷屬。
三好精神化敵為友 岩湖小學彩繪燈籠展創意
2023-12-03妙謙法師談星雲大師 佛光菜根譚的智慧
2023-12-03人間佛教讀書會帶領人培訓 首創微電影閱讀及會長專班
2023-12-03芝加哥佛光山參訪緬甸寺院 佛教文化交流
2023-12-032023人間佛教讀書會帶領人培訓 300位愛書人齊聚蘭陽別院盛況空前
2023-12-03國際佛光會實際行動 響應世界氣候行動峰會
2023-12-03花蓮佛光人積極參與社區活動 縣府成果展看見三好運動
2023-12-03人間佛教思想臨床運用 心理師勉勤掃內心
2023-12-03台北道場佛學講座 瑜伽燄口的人間佛教管理學啟示
2023-12-03花蓮佛光人彩繪燈籠 結緣聯誼增溫情
2023-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