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通訊社

2025年08月14日 星期四
星雲大師全集
首頁 > 大師專區 > 大師全集> 〔2022第九屆人間佛教座談會〕星雲大師文心雕佛的創作歷程

大師全集

字級

〔2022第九屆人間佛教座談會〕星雲大師文心雕佛的創作歷程

【人間社 陳德啟 高雄大樹報導】 2022-12-11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學研究叢書新書發布研討會,於12月10日上午在佛光山東禪樓2樓舉行第二場「星雲大師文心雕佛的創作歷程」,主持人為華梵大學教授林素玟、中興大學教授林仁昱,邀請上海交通大學教授杜保瑞、武漢大學教授吳光正透過線上,分享著作撰寫內容、特色與創作歷程。

杜保瑞分享向大師所學到的心法,表示《般若智與菩提心——星雲大師工夫心法研究》之所以用般若智和菩提心來貫穿,是為表達對大師佛學理論學習的心得。他說明般若智是佛教的實相、空,禪宗祖師大德運用般若智修行而不起分別心。菩提心是自覺覺人,自度度人,大乘佛學菩薩道強調救度眾生就是慈悲心,需要般若智作為核心。般若智與菩提心共構佛法的兩大實相本體,因此才有世界的繁興演化及悲智宏願,也是佛光山事業人間佛教菩薩道修行的理論基礎。

「星雲大師佛光山的弘法事業能有如此的規模成效,就是大師直接實際操作,在操作中有許多的智慧與心法。」杜保瑞表示,在他50歲以後的人生很高興能從研習大師著作,學到許多做事的方法,大師是他50歲以後的生命導師,讓他重新定位人生。希望透過這個研究,將來可以寫出没有偏見的中國哲學史,讓中國哲學各家各派的理論融會貫通,為人所用。

杜保瑞提及,此書討論最多的是《往事百語》,每個人生階段都用一句話貫穿並展現他體會的智慧哲理,因此,蘊含大師生命史的《往事百語》是大家了解其修行法門最好的方法。此外,書中還有探討大師著作《佛光菜根譚》、《怎樣知道有觀世音菩薩》、《迷悟之間》等,具有相互融攝印證的妙用,非常推薦閱讀。

「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是當代台灣佛教界文化弘法、文學弘法的典範」,吳光正破題表示,1938年至1948年在大陸苦修,以及1949年至1967年渡海赴台後的弘法時期,是大師宗教實踐中最關鍵的兩個時期,不但奠定弘法理念、鍛造宗教人格,同時為佛光山的發展模式打下堅實的基礎。

吳光正接續表示,撰寫《星雲大師的弘法實踐理念與文學創作》旨在梳理大師早期宗教實踐和文學創作進程,提煉其弘法實踐理念,把握其發展軌跡及總體特色。大師早期宗教實踐深受太虛大師人間佛教理念的影響,經過多年努力探索出獨特的弘法之路。佛光山40年的實踐,星雲模式的人間佛教已經開展出「人間化、通俗化、現代化」的弘法實踐理念。

同時吳光正提及,大師被佛教界喻為文藝明星,1949年渡海來台後,經常投稿於佛教和社會刊物,也先後編輯或發行《人生》、《覺世》旬刊等刊物。此時是大師文學創作的試驗期,也是高峰期,在其文學書寫中有著自己人間佛教理念的建構。例如:《玉琳國師》寄寓了新僧星雲的宗教抱負;《無聲息的歌唱》則是大師希望能改變台灣佛教亂象,實現自己的弘法理念。

林素玟點評時表示,杜保瑞從《往事百語》中,向大師學習到的人生智慧,並且真誠面對自己,雖然無法達到「無我」的境界,但可以效法觀世音菩薩,發起菩提心,利益眾生。林仁昱則讚歎吳光正的論述:著眼實踐、掌握要旨,提綱契領、展現重點,說明技巧突顯佛教文學史、思想史上的地位。
123456789第1 / 9頁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