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 大
- 中
- 小

【星雲大師全集16】佛法真義1.佛法義理㊾行佛
2023-05-20
●行佛
過去一般佛教徒都說「我信佛」,若問他:「佛」是什麼?他卻說不出來。有些人遇到苦難時,就說「我求佛」、「我拜佛」;有的人平時覺得,自己有些行為需要規範,所以「我念佛」、「我學佛」,用以克制妄念、行為。但比拜佛、求佛、信佛更上一層的,那就是「行佛」。
行佛,就是依照佛陀的教法去實踐奉行,在日常的行住坐臥中,任何時候都能自動自發,覺照現前所行是否清淨,並藉由佛心把自己本具的寶藏開發出來。平時我們稱呼學佛的人為「行者」,就是要去「修行」佛法,要如佛陀所說、所行去做,例如:行佛的慈悲、喜捨、無我、忍耐、平等。所以,真正的修行人,是要「行佛」,而不只是「學佛」而已;想要有所成就,是要時時刻刻,每日地在生活中實踐,而不應是知道了訣竅卻束之高閣。
在佛教的經典裡,每部經都以「如是我聞」作為開頭,以「信受奉行」作為結束;能夠信受奉行佛法,就是行佛。所以,佛教講「解行並重」、「福慧共修」,都是說明學佛不能只在義理上鑽研,佛法要在生活中體驗、印證,唯有透過自己力行,才能融入身心,成為自己血液裡的養分,如此才能得到佛法的受用。
記得四、五十年前,也記不得什麼因緣,我到了北投一間寺廟,許多的信徒在那裡拜拜。我才剛進去不久,就看到過去台灣代理澳洲 OAK 奶粉的董事長曹仲植先生也走了進來。
他的太太是虔誠的佛教徒,一看到我就趕緊跑過來說:「師父!我先生來了,你趕快叫他拜佛。」我一聽,在那個時候,像這樣穿著西裝革履的大老闆,要叫他拜佛,這是很為難的事情,我也不知道從哪裡來的靈感,就說:「曹先生不必拜佛,行佛就好了。」曹仲植居士很聰明,他即刻說:「師父說得對,我不必拜佛,行佛就好。」
就這麼一句話,曹先生從事社會慈善公益活動,不遺餘力,例如他創辦台灣生命線,援助無依無助的人走向光明之路;成立曹氏基金會,獎助清寒學生。直到現在捐助了百萬輛左右的輪椅給全世界需要的人,甚至每當世界各地遇有重大災害,他都捐助千百萬元賑災。當別人讚美他善名遠播時,他總是說:「念經不如聽經,聽經不如講經,講經不如實踐,我只是『行佛』而已。」
因此,為了提升佛教徒的信仰層次,我提倡「行佛」,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都能確切實踐佛法。例如佛要我們慈悲,則不可輕易傷害生命;佛要我們忍辱,則不可瞋心怒罵他人;佛要我們廣結善緣,則不可自私自利……唯有真正落實「信仰生活化」、「生活佛法化」,二六時中不論行住坐臥,都能自動自發、自覺自悟的「行佛所行」,我們才能獲得佛法的受用,佛教也才能根植於人間。
●我是佛
「我是佛」這句話不是傲慢的話,也不是夜郎自大的狂妄之言,這是佛陀開示的言教。佛陀成道時說「人人都有佛性」,這句話是要我們直下承擔,要肯定自我,要我們相信自己也有成佛的性能。
在佛教裡求受過三壇大戒的比丘、比丘尼,應該都有誓願過:「我菩薩某某,今天在得戒某某菩薩座下求受具足戒……」所以,既然都已經成為菩薩了,如今佛陀說「人人皆有佛性」,我們就應該要直下承擔「我是佛」。
有一個信徒問禪師:「什麼是佛?」
禪師看著他說:「我告訴你,你也不會相信!」
信徒說:「師父!您的話我怎敢不信。」
禪師說:「好吧,你既然肯相信,我告訴你:『你就是佛』啊!」
信徒驚訝的說:「我是佛,我怎麼不知道呢?」
禪師說:「因為你不敢承擔啊!」
這個世間上,很多佛教徒不敢承認自己就是「佛」。像法融禪師不敢坐在寫有「佛」字的椅子上,道信禪師笑著說:「你還有『這個』在嗎?」慧忠國師有一次喊著:「佛啊!佛啊!」侍者一臉疑惑的問國師:「您在叫誰啊?」國師回答:「我在叫你啊!為什麼你不敢承擔呢?」
有一次,我在寫字,信徒來了看到,就向我索取一幅字,作為座右銘。我寫了「我是佛」送給他,這位信徒很驚訝的說:「師父,這我怎麼敢要啊!」
所以,後來我在各地主持皈依典禮,總要信徒說「我是佛!」起初大家都很小聲說:「我是佛。」我說:「太小聲了,不夠力量,再說一次。」第二次,聲音就變得宏亮了。我告訴他們:當我講「我是佛」時,我可以打人嗎?我可以罵人嗎?佛能喝酒嗎?能抽菸嗎?你敢承擔「我是佛」,你的人生就不一樣了。既然「我是佛」,就應該要慈悲,既然「我是佛」,就應該要普利天下。這句「我是佛」,對自我的勉勵,自我的肯定,自我的發心、成長、擴大,是有特別意義的。
我認識佛,甚至鼓勵大家承認「我是佛」,這是因為佛教講究平等。佛有過去的諸佛,有未來的諸佛,也有現在的諸佛。如《法華經》裡,常不輕菩薩說:「我不敢輕視汝等,汝等皆當作佛。」你知道我是個好人,我是個善人,過去也有稱讚是智人、哲人、超人、能人、仁人;可是我們卻遲遲的不敢說「我是佛」。我雖是人,但人能成佛,佛是人成,人成即佛成;既然佛是人成,而佛陀也明確告訴大家,人人都能成佛,為什麼我們不敢直下承認「我是佛」呢?
過去一般佛教徒都說「我信佛」,若問他:「佛」是什麼?他卻說不出來。有些人遇到苦難時,就說「我求佛」、「我拜佛」;有的人平時覺得,自己有些行為需要規範,所以「我念佛」、「我學佛」,用以克制妄念、行為。但比拜佛、求佛、信佛更上一層的,那就是「行佛」。
行佛,就是依照佛陀的教法去實踐奉行,在日常的行住坐臥中,任何時候都能自動自發,覺照現前所行是否清淨,並藉由佛心把自己本具的寶藏開發出來。平時我們稱呼學佛的人為「行者」,就是要去「修行」佛法,要如佛陀所說、所行去做,例如:行佛的慈悲、喜捨、無我、忍耐、平等。所以,真正的修行人,是要「行佛」,而不只是「學佛」而已;想要有所成就,是要時時刻刻,每日地在生活中實踐,而不應是知道了訣竅卻束之高閣。
在佛教的經典裡,每部經都以「如是我聞」作為開頭,以「信受奉行」作為結束;能夠信受奉行佛法,就是行佛。所以,佛教講「解行並重」、「福慧共修」,都是說明學佛不能只在義理上鑽研,佛法要在生活中體驗、印證,唯有透過自己力行,才能融入身心,成為自己血液裡的養分,如此才能得到佛法的受用。
記得四、五十年前,也記不得什麼因緣,我到了北投一間寺廟,許多的信徒在那裡拜拜。我才剛進去不久,就看到過去台灣代理澳洲 OAK 奶粉的董事長曹仲植先生也走了進來。
他的太太是虔誠的佛教徒,一看到我就趕緊跑過來說:「師父!我先生來了,你趕快叫他拜佛。」我一聽,在那個時候,像這樣穿著西裝革履的大老闆,要叫他拜佛,這是很為難的事情,我也不知道從哪裡來的靈感,就說:「曹先生不必拜佛,行佛就好了。」曹仲植居士很聰明,他即刻說:「師父說得對,我不必拜佛,行佛就好。」
就這麼一句話,曹先生從事社會慈善公益活動,不遺餘力,例如他創辦台灣生命線,援助無依無助的人走向光明之路;成立曹氏基金會,獎助清寒學生。直到現在捐助了百萬輛左右的輪椅給全世界需要的人,甚至每當世界各地遇有重大災害,他都捐助千百萬元賑災。當別人讚美他善名遠播時,他總是說:「念經不如聽經,聽經不如講經,講經不如實踐,我只是『行佛』而已。」
因此,為了提升佛教徒的信仰層次,我提倡「行佛」,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都能確切實踐佛法。例如佛要我們慈悲,則不可輕易傷害生命;佛要我們忍辱,則不可瞋心怒罵他人;佛要我們廣結善緣,則不可自私自利……唯有真正落實「信仰生活化」、「生活佛法化」,二六時中不論行住坐臥,都能自動自發、自覺自悟的「行佛所行」,我們才能獲得佛法的受用,佛教也才能根植於人間。
●我是佛
「我是佛」這句話不是傲慢的話,也不是夜郎自大的狂妄之言,這是佛陀開示的言教。佛陀成道時說「人人都有佛性」,這句話是要我們直下承擔,要肯定自我,要我們相信自己也有成佛的性能。
在佛教裡求受過三壇大戒的比丘、比丘尼,應該都有誓願過:「我菩薩某某,今天在得戒某某菩薩座下求受具足戒……」所以,既然都已經成為菩薩了,如今佛陀說「人人皆有佛性」,我們就應該要直下承擔「我是佛」。
有一個信徒問禪師:「什麼是佛?」
禪師看著他說:「我告訴你,你也不會相信!」
信徒說:「師父!您的話我怎敢不信。」
禪師說:「好吧,你既然肯相信,我告訴你:『你就是佛』啊!」
信徒驚訝的說:「我是佛,我怎麼不知道呢?」
禪師說:「因為你不敢承擔啊!」
這個世間上,很多佛教徒不敢承認自己就是「佛」。像法融禪師不敢坐在寫有「佛」字的椅子上,道信禪師笑著說:「你還有『這個』在嗎?」慧忠國師有一次喊著:「佛啊!佛啊!」侍者一臉疑惑的問國師:「您在叫誰啊?」國師回答:「我在叫你啊!為什麼你不敢承擔呢?」
有一次,我在寫字,信徒來了看到,就向我索取一幅字,作為座右銘。我寫了「我是佛」送給他,這位信徒很驚訝的說:「師父,這我怎麼敢要啊!」
所以,後來我在各地主持皈依典禮,總要信徒說「我是佛!」起初大家都很小聲說:「我是佛。」我說:「太小聲了,不夠力量,再說一次。」第二次,聲音就變得宏亮了。我告訴他們:當我講「我是佛」時,我可以打人嗎?我可以罵人嗎?佛能喝酒嗎?能抽菸嗎?你敢承擔「我是佛」,你的人生就不一樣了。既然「我是佛」,就應該要慈悲,既然「我是佛」,就應該要普利天下。這句「我是佛」,對自我的勉勵,自我的肯定,自我的發心、成長、擴大,是有特別意義的。
我認識佛,甚至鼓勵大家承認「我是佛」,這是因為佛教講究平等。佛有過去的諸佛,有未來的諸佛,也有現在的諸佛。如《法華經》裡,常不輕菩薩說:「我不敢輕視汝等,汝等皆當作佛。」你知道我是個好人,我是個善人,過去也有稱讚是智人、哲人、超人、能人、仁人;可是我們卻遲遲的不敢說「我是佛」。我雖是人,但人能成佛,佛是人成,人成即佛成;既然佛是人成,而佛陀也明確告訴大家,人人都能成佛,為什麼我們不敢直下承認「我是佛」呢?
最新消息
鳳山講堂好苗子幸福學堂親師座談 攜手培植五育均優幼苗
2025-08-13菲律賓光明大學專題講座 啟發人生智慧與價值
2025-08-13南華大學招生亮眼 註冊率百分之96點1
2025-08-13洛杉磯醫療講座 控制預防「沉默的威脅」
2025-08-13佛光大學實習生圓滿返台 萬年寺送誠摯祝福
2025-08-13慧心傳道覺有情 深耕行佛40載
2025-08-13雲水書車共識精進營 珍惜因緣得來不易
2025-08-132025大墩美展文化交流展 中天寺展覽館開幕
2025-08-13魏碑風骨筆筆生輝 金剛寺書法研習沉澱心靈
2025-08-13盧秀燕率團隊巡禮中天寺 推崇五和創造人民幸福生活
2025-08-13
相
關
消
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