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來寺供僧法會 展現南美洲佛教信仰力
【人間社 普霖 巴西聖保羅報導】2025-09-02巴西佛光山如來寺於8月31日在大雄寶殿舉行一年一度的供僧法會,由國際佛光會巴西協會主辦,來自巴西、阿根廷、巴拉圭、智利等國佛光人及貴賓約500人齊聚一堂,場面莊嚴隆重,展現南美洲佛教信仰的力量。 出席嘉賓Cotia市議員Sr. Almir Rodrigues Rocha、大聖保羅西南區市際聯合會主任Angela Maluf、Cotia市觀光局代表、駐聖保羅經濟文化辦事處組長徐澤玗、巴西台灣貿易中心主任施懿倫、Cotia扶輪社企業女性分會社長Sra. Jô Silva、聖保羅中華會館理事長暨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南美洲主任委員斯碧瑤、巴西華僑慈善基金會會長劉國華、巴西台商會副會長滕界琍、巴西華人資訊網創辦人支黃秀莉,以及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理事、巴西協會督導及顧問團隊等。 此次盛會,南美各地國際佛光協會與分會積極參與。里約第一、二分會組成51人代表團,阿根廷佛光協會率領22人自布宜諾斯艾利斯搭機,跨越2230公里前來;巴西北部海習飛分會13人更飛行近2700公里赴會。巴拉圭及智利佛光會員也不辭辛勞,專程蒞臨,充分展現對三寶的恭敬之心。 巴西協會長許永隆致詞,感謝所有貴賓與會員的參與,讚歎法師們長期致力於弘揚佛法、推動本土化,讓人間佛教在南美洲得以深耕茁壯。 僧寶節是信眾表達對僧團敬意的重要時刻,象徵信仰的傳承與尊重。各協會會長及副會長代表迎請僧團入席,大眾以中葡雙語恭誦《盂蘭盆經》,以此報恩孝親、祈願功德回向。巴西協會、阿根廷協會、智利協會、巴拉圭協會及各分會代表依序獻供,在悠揚的佛曲聲中,莊嚴肅穆的隊伍緩緩進入大殿,以表虔心供養,場面殊勝感人。 儀式結束後,大眾享用精緻素食餐盒,並欣賞豐富的文化節目。表演內容包括合唱〈我願〉、舞蹈〈花好月圓〉、〈盛世國樂〉、旗袍秀〈禪花〉、禪舞〈空谷禪舞.供僧禮讚〉,以及青年團舞蹈〈一起飛翔 We Will Fly〉等。這些表演由各地佛光分會及青年團精心準備,融合佛教精神與藝術美感,現場氣氛溫馨充滿感動。 佛光山南美洲教區總住持妙佑法師開示,佛經上說:「能布施出家者,可獲得無法估量的福報」。供僧法會是延續佛教傳統制度,是台前幕後眾人共同成就,是一場佛法的交流,是如法如儀的莊嚴佛事。33年前,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來到南美洲,首先有如來寺,再陸續興建南美洲另7個道場,並成立佛光會。從此法師們一代接著一代,佛光會也一任接著一任,共同擔起在南美洲弘揚佛法的重責大任,在南美洲各地廣結善緣,尋聲救苦。 「因為有各位佛光人的積極參與和護持,今天人間佛教才能在南美順利的推展。」妙佑法師期勉大家持續以慈悲心推動佛法,讓智慧與善行在南美洲遍地開花。 儀式尾聲,來賓列隊於成佛大道,恭候僧團托鉢而行,信眾歡喜廣植福田,領受祝福,場面溫馨感人,充分展現佛教「結緣」的精神。 下午2時,寺方啟建三時繫念法會,並宣布將連續6個星期日舉行孝親報恩梁皇法會,將誦經功德回向給過往及現世父母。 此次供僧法會不僅是信眾表達恭敬的重要日子,更是佛光精神在南美洲持續深化的重要見證,象徵慈悲與智慧的光芒,正照亮著南半球的每一個角落。
相關新聞
-
新馬寺道糧功德回向 1500人祈願國泰民安
在大馬國慶前夕,8月30日早上,1500人齊聚佛光山新馬寺,參加一年一度南馬區「道糧功德回向法會」。信眾虔誠雙手合十諷誦《盂蘭盆經》後,手揮逾千面小國旗,高聲唱出國慶主題曲〈昌明大馬與民同在〉及〈我是馬來西亞的孩子〉,祈願國泰民安,大馬更昌榮! 柔佛州行政議會衛生及環境委員會主席林添順致詞,隨著昔加末縣數起餘震,國家元首蘇丹依布拉欣呼籲柔州各宗教舉行祈禱會。林添順表示,此場道糧功德回向法會,具有祈福的力量,願功德回向社會與國家,祈求國泰民安,消災解難。 他指出,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提倡的三好四給,簡單的幾個字,卻很有力量,把三好四給落實在生活的佛教徒,都能夠給社會和國家帶來貢獻。 佛光山新馬泰印教區總住持覺誠法師勉勵佛教徒要做好榜樣,人人守五戒,不麻煩國家與警察,要自強不息,為社會帶來和平,讓馬來西亞更昌榮。另外,佛教徒要尊重大自然,要懂得環保吃素救地球,把安全乾淨的土地留給下一代。覺誠法師也鼓勵各宗教百花齊放,在大家的正念下,國家會愈來愈好! 出席該法會的嘉賓如雲,包括佛光山新馬寺住持如彬法師、文殊精舍開引法師、柔州防範罪案及社區安全組主任蔡永發、依斯干達公主城市政廳市議員陳賢綺、國際佛光會馬來西亞聯合會長林培傳、南馬協會長林晉漢及眾佛光幹部。各宗教團體,如馬西玄天上帝古廟主席拿督黃沺壽、道教、天主教、錫克教代表,以及各商界翹楚等,也攜帶家眷出席法會。 會上,佛光人以十供養,供養現場近30位法師及大眾。來自各縣、各區及各組的表演者,以音聲做佛事,不論是幼兒園的〈星雲詩〉、新馬管樂團及空靈鼓隊的人間音緣演奏、大人或小孩合唱團的〈山水妙路〉及〈菩薩你在哪裡〉等,成就了一場結合佛歡喜日與大馬國慶的音樂饗宴。
-
福山寺蟬聯五屆績優宗教團體 獲彰化縣政府表揚
彰化縣政府8月26日在彰化演藝廳舉辦「114年度績優宗教團體表揚大會」,表揚長期投入公益服務、造福鄰里之典範,由縣長王惠美頒贈「澤被群黎」牌匾給彰化縣11個宗教團體。佛光山彰化福山寺自民國110年至114年連續五年榮獲此殊榮,現場由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副總會長周學文代表出席領獎。 周學文指出,福山寺在住持妙宥法師的帶領下,秉承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的理念,長期投入社區關懷、慈善教育與文化推廣,持續奉獻的精神值得肯定與傳承。此次能代表出席受獎,深感榮耀,願將這份殊榮回向所有無私投入的義工。 多年來,福山寺積極實踐「人間佛教」弘法理念,辦理浴佛祈福、捐血救人、歲末贈米等慈善活動,開辦夏令營、生活講座、藝文活動、佛光緣美術館及「雲水書坊—行動圖書館」,並與彰化社區大學合作推動終身學習課程,提升地方文化與教育水準;同時配合縣府減碳政策,推行環保法會、蔬食推廣、植樹,以實際行動承擔環境保護與社會教育責任。 除了縣府的肯定外,福山寺也在內政部114年的宗教團體表揚大會中榮獲「宗教公益獎」,顯見其長期在社會公益的扎根與貢獻,實踐利人利已的人間佛教精神廣獲肯定。 縣府指出,宗教團體是社會安定的力量之一,感謝各團體長期深耕社會公益與社區服務,促進社會和諧,藉此拋磚引玉,鼓勵並引領各宗教團體從事公益慈善、社會教化事業,期盼未來能持續共創善美、合作推動公益。 今年受獎宗教場所包括:天后宮、財團法人基督教會彰化主恩靈糧堂、寶藏寺、寶華山寶山禪寺、泰安岩、清水岩寺、仁和宮、觀音堂、財團法人彰化縣員林寺、福寧宮。
-
紐西蘭佛光山供僧緬懷師恩 攜手古董車協會為癌症基金募款
紐西蘭北島佛光山於8月24日舉行「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誕辰紀念日暨供僧法會」,紐西蘭佛光山住持滿信法師帶領逾300位信眾於大雄寶殿緬懷師恩。南北島協會以「一起來學佛」為主題,呈現一場佛法智慧的精采表演虔誠供養僧寶。 殿外超過1500人潮雲集,奧克蘭14個古董車俱樂部近180輛古董車的展出,也為「紐西蘭癌症基金會」攜手發起慈善募款,實踐人溺己溺關懷社會。殿內殿外的活動,處處展現人間佛教「同體大悲」的多元風貌。 滿信法師開示,星雲大師稱農曆7月是「孝道月」,是報恩盡孝的日子。過去佛陀曾指導弟子進行3個月的結夏,在精進修持中不少弟子修行成果非凡,佛陀非常歡喜,故7月也叫做佛歡喜日。《盂蘭盆經》也記載目犍連尊者以供養僧眾的功德迴向七世父母,助其往生善道。感謝今日與會大眾透過演出、獻食等三業的供養來緬懷大師,這份行孝報恩信仰的實踐,必然豐富心靈,祝福大眾煩惱消除智慧如海。 滿信法師指出,人間佛教的精神是服務社會大眾,直下承擔無私給予,共同建設人間淨土,並呼籲與會大眾響應慈善捐款。紐西蘭癌症協會與奧克蘭古董車俱樂部負責人Jodi Tomlin與水仙花活動全國統籌負責人Kaaren Smylie特別在供僧法會中向紐西蘭佛光山致意,感謝佛光人慷慨解囊募集善款關懷社會。 北島協會長顧榆齡致詞分享,在佛歡喜日裡,佛光人卯足勁以人間音緣歌曲、短劇、美食來表達對僧寶的敬意,感謝法師們長期不離不棄的教導,讓人間佛教得以在紐西蘭深耕成長。佛光會及信眾因為投入各種活動才有深入佛法的因緣。顧榆齡鼓勵佛光人珍惜每一次供僧因緣,發願護持三寶、護持道場。 南島協會長劉盎齊致詞表示,非常幸福在紐西蘭這片人間淨土裡,有佛光山常住作為佛法僧三寶的堅定依靠,讓我們因為承擔各種活動而開發自己的潛能,在南島佛光山每年透過咖啡巧克力嘉年華、《366》贈書等行動,實踐星雲大師三好四給的精神,感謝常住法師領眾創造成長的因緣,佛光人滿懷感恩緊緊跟隨,以回報法師們無私奉獻,發願將人間佛教留在紐西蘭。 下午常住啟建三時繫念佛事作為「紐西蘭佛光山道糧供僧總回向」,感謝信眾護持常住的弘法事業。滿信法師開示佛如光,廣修供養,以智慧照亮人生;法如水,常隨佛學,灌溉內心的淨土;僧如田,眾中耕耘,讓生命的福田富饒。從信願行次第的實踐與諸佛菩薩感應道交,讓生命充滿智慧的空性得以自在輕鬆。 當日,佛光緣美術館紐西蘭一館星雲大師一筆字展場、2025第一梯次的藝術沙龍展出、「似錦年華」賴華偉水彩畫展、為慈善募款的180部古董車展、本土市集、素食園遊會等活動帶給繹不絕的人潮,也為本土社會增添許多溫暖。
-
高齡生活不孤獨 佛教天主教相攜找解方
單國璽樞機主教與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生前致力宗教間的理解與合作,延續這份「宗教共融」的精神,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與天主教單國璽基金會共同主辦「獨處不孤獨」論壇,在台大集思館國際會議廳舉辦,聚焦高齡社會孤獨議題,現場湧入逾400人,盼求這場集合宗教、心理、醫療與公共政策等各領域的解方,以期為台灣邁向超高齡社會注入社區關懷與溫柔支持力量。 天主教單國璽基金會董事長劉振忠總主教致詞指出,跨宗教的交流,象徵著愛與慈悲的交會,祈願長者在晚年仍能被關懷、能自主、有尊嚴的活出生命的意義和價值,每週固定的靈性聚會,獨居不獨,讓信仰活在每一天。 佛光山海外巡監院院長滿謙法師為論壇開幕致詞,宗教的使命不僅在於安頓人心,更在於把慈悲化為具體行動,透過社區關懷與公益合作,凝聚多方資源及力量,鼓勵長者學習星雲大師與時俱進精神,終身學習並服務分享。 台灣大學心理學系教授張玉玲以「超高齡社會孤獨探討」為題,剖析獨處與孤獨的差異及其對長者健康的影響,慢性孤獨就如同時抽15根煙一樣傷身,長期激活孤獨的壓力軸,將不利腦部健康,張玉玲指出正向獨處,靜態接觸大自然與正念練習,可以改善急性與慢性壓力對大腦的傷害,自我情緒調節及數位社交素養,可以預防孤獨,健康老化。 耕莘文教院院長詹德隆神父以天主教觀點,「孤獨與靈性追尋」說明信仰在長者獨處生活中的力量,由於靈性生活的練習,就能不孤獨的跨越生命的終點。定期聚會的教會友誼活動,教義靈修學習及宣傳福音也能為獨居者解決孤獨感。 「人間關懷,菩薩同行」由國際佛光會秘書長覺培法師提出佛教解方,孤獨不是老人的專利,是人生必經的考驗,是修行的入口而不是絕境,是內觀的契機。說明轉念從獨處到同行,經由義工服務、終身學習、線上課程,拉近人我距離、開拓視野,「共學中共好」,從服務中創造生命價值,提升精神層次,心安處處安,開發內心的安定與富足。 跨界座談由資深媒體人沈春華主持「如何打造更具連結的社會-獨居者的社會支持理解方」,與談者有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副署長張美美、張玉玲、台大醫院家庭醫學部醫師陳晶瑩、知名藝人暨樂齡代表陳淑麗、宜蘭縣私立仁愛之家執行長妙志法師、天主教教廷女爵士江綺雯,分別代表官、學、醫、民、宗等多方領域,跨界交流,聚焦解方分享與資源整合。 張美美說明,政策重點在透過社區關懷據點與社區大學推動多元服務,並設置健康步道及無障礙空間,以營造友善環境、提升長者生活品質。張玉玲提出協助長者接受資源輔助,應以互信合作方式推展,讓長輩有動機及主控權。 陳晶瑩以「一日一生,每天活好自己」勉眾,藉由家庭力量,運用社會資源,共同編織長者守護網。陳淑麗因長期陪伴母親,見證獨居者的人際關係盲點,用「每一天都是最後一天」的方式正向生活,知福惜福再造福。 妙志法師以行佛為題,說明將佛教理論實踐於生活中的重要性,讀經、抄經、禪坐都能改善孤獨感。江綺雯則說明教會資源,在別人的需要上看到自己的責任,天主教強調愛與服務,將愛轉化為對他人的關懷與行動。 本次論壇不僅是跨宗教共融的體現,更是跨領域的公共對話。透過專題探討與座談交流,讓獨處成為心靈沉澱的契機,而非孤獨的代名詞。
《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 講演集──禪學與淨土.禪堂的生活與清規4-2
2025-09-03普中頒贈好苗子獎學金 學子分享學習成長歷程
2025-09-02人間佛教研究英文論文集第七冊出版 探討應用管理
2025-09-02新馬寺親子講座 父母把「尊重小孩」養成習慣
2025-09-02如來寺供僧法會 展現南美洲佛教信仰力
2025-09-02新馬寺首辦兒童哲學思考教室 將開辦國文假期精進班
2025-09-02《僧事百講》英文版套書隆重推出 叢林常識邁向國際
2025-09-02北市義消總隊佛館祈福 淨化身心吉祥如意
2025-09-02北馬區大專佛學生活營 共學《金剛經》體悟生活般若
2025-09-02柏林佛光山皈依典禮 正信三寶弟子歡喜多
2025-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