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 大
- 中
- 小

【星雲大師全集18】佛法真義3.佛教常識120
2024-01-21
●香港是僧侶開闢的
香港素來被稱為「東方之珠」,由於它是個國際性的商業貿易中心,文化發達,經濟繁榮,人文薈萃,是今日世界的金融中心之一,受到舉世矚目,直可比美紐約曼哈頓;甚至對於世界經貿發展的影響力與重要性,也堪與華爾街並稱。
但是大家也許不知道,二、三百年前,香港也只是一個小漁村,幾百年來發展快速,令人刮目相看。當然,香港能由一個彈丸之地,發展成為今日全球重要的國際經貿與航運中心,必定有它發跡的因素;但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佛教僧侶杯渡禪師,他應該是香港繁榮的第一個啟動者。
杯渡禪師是晉代僧人,根據《梁高僧傳》記載,他的神異奇跡很多,例如能「浮木杯於水,憑杯渡河」;正是由於他能乘木杯渡水,所以世人便以「杯渡和尚」、「杯渡禪師」稱呼他。現在我們唱的〈僧寶讚〉裡,有一句「浮杯渡海剎那時」,講的就是杯渡禪師乘木杯渡海到屯門山的故事。
「屯門」是中國歷史文獻中最早出現的香港地名,屯門山就是現在的青山,當時杯渡禪師在此居住,並建有一座「青山寺」,最初的寺名就叫「杯渡庵」或「杯渡寺」,這也是香港最古老的佛寺。
因為有了杯渡禪師到香港開拓之後,相繼的香港就有了佛教信徒,並且慢慢發展。一直到一九三○年前後,棲霞山的若舜老和尚,以及泰州的靄亭長老,他們到香港弘法,從此香港的佛教便開始動了起來。
此中若舜老和尚得到何東爵士與蓮覺居士,以及後來的何世禮上將(曾任駐日軍事代表團團長)支持,在香港九龍塘建了鹿野苑道場,成為棲霞山的下院,實際負起佛教弘法利生的度眾功能。而蓮覺居士也創立了東蓮覺苑,並設立第一所佛教學校「寶覺第一義學」,以及成立「寶覺佛學研究社」,專門培養弘法人才。其晚輩,也就是第二任苑長林楞真居士,繼承前人志業,繼續致力於興學育才的佛教弘法事業,對香港佛教做出極大的貢獻。
再然後國共內戰,很多出家人紛紛湧入香港,如金山寺的太滄、常州天寧寺的證蓮、佛教論師印順法師等人,以及年輕一代的演培、海仁、仁俊、月基、佛聲等,他們也加入了香港佛教的行列。甚至「東北三老」,即:倓虛、樂果、筏可,他們的弟子如覺光、洗塵、永惺、大光、聖懷、宏量、應成、融靈等,也紛紛到香港弘法,所以形成江蘇和尚與東北出家大眾共同在香港創辦學校、醫院、老人院、圖書館等各種佛教事業的局面。
此中值得一提的是,嚴寬祜居士早年成立了「香港佛經流通處」,大量刊印、流通佛經,甚至到美國興建玉佛寺,成立德州佛教會,開辦菩提學院中文學校等;後來也和我們的佛光會合作,在大陸各地興建希望小學及醫院。他不惜一切,把所有資產全部投注在佛教文化、教育及慈善事業的推展上,真是古今少有。
最近數十年來,我們在紅磡香港體育館幾萬人的佛經講座,每年三天,從未間斷,也未曾減少;每次都是場場滿座,擠不進來的人只好在門外看電視牆,真是比歌星的演唱會更為盛況。一下子也把香港佛教提升到了頂點,不但信徒增加了,各寺院庵堂人滿為患,也帶動香港各大學,如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香港理工大學等,幾乎每年都會安排我去做一次講演,每次也都是座無虛席。聽眾當中,有學者、教授、醫生、律師、政府官員、銀行家、企業家、演藝人員等,也在香港造成轟動。
除此之外,香港大學還成立佛學研究中心,授課的老師大半是佛教的法師,如廣興法師、法光法師等。另外,香港中文大學也與佛光山文教基金會合辦「人間佛教研究中心」,並承蒙二校均頒授給我榮譽博士學位。尤其一直讓香港人津津樂道的是,他們把我一年一度的佛經講座,譽為是「香江的一朵淨蓮」,認為佛法改變了香港人的信仰與生活。
所以,揆諸香港今日的繁榮,不是由佛教僧侶所帶動、助長的嗎?佛教的動能、力量,確實能幫助社會和諧、繁榮、進步與發展。因此,希望香港的特首、官員們,不可忘記佛教對香港的開創之功。
●真西遊記
玄奘大師,是中國著名古典小說《西遊記》裡的核心人物唐三藏的原型。他在十歲的時候隨著哥哥在洛陽出家。出家後受戒、聞法、參學,先後曾在慧景、慧嚴、慧休、道深等法師座下聽講《涅槃經》、《攝大乘論》、《雜心攝論》、《俱舍論》等,也向法常、僧辯兩位法師學習大小二乘各種經論。但他發現,各家對佛法的見解不一,而且對於梵文翻譯而來的經典,覺得有些義理不盡詳實,甚至謬誤也在所難免,因此感覺到佛學思想上的許多問題,現有的經典已不能滿足他的需求,於是立志要到印度去求法,也就是所謂的「西天取經」。
當時的國家政令,嚴禁人民私自出國,玄奘大師想要到印度,並不是很容易的事,所以他只有選擇偷渡。在這個過程中,他得到一位看守玉門關的將領王祥的幫助,但是「西出陽關無故人」,因為一路經過八百里的流沙,沒有路,只有用死人的骨頭來辨識這裡有人經過。
幸而後來得到一匹到過西域的識途老馬帶路,也有一位胡人石槃陀願意作他的嚮導。但由於路途太過遙遠、艱辛,石槃陀中途懊悔,不願再幫助他了,就想行刺於他。因為只要玄奘大師一死,他就可以回家了。
所幸玄奘大師警覺性很高,石槃陀沒有得逞。玄奘大師便對石槃陀說:「你不願意跟著我,你就回去好了。」所以玄奘大師又孤獨地一人向西天竺前進。曾經一度,他不小心把水囊打翻,水沒有了;在沙漠裡如果沒有水,就是死路一條。玄奘大師因為失水,一度昏迷,但是他在昏迷當中誦念《般若心經》。後來醒來,發現身邊多了一個水池,也就是沙漠裡的綠洲,有了水就得以活命了。
就這樣一路到了高昌國,高昌的國王很仰慕他,希望跟他結為兄弟,要他留在高昌國,不要再到西天取經;但玄奘大師志願堅定,不受動搖。雖然國王種種的優待,他只有為國王講了幾部經,以為報答。大概過了一個月之後,才又繼續往西邊進發。
途中,又遇到許多的艱辛,幾乎喪身失命,終於到達了印度,在那爛陀大學親近戒賢論師,跟他學習唯識。後來學成以後,曾經遊歷印度各個國家、地區,著作了一部《大唐西域記》。現在在全世界有一百多種語言的譯本,因為這是地理上的一部偉大作品。
甚至於在十九世紀時,印度把兩千五百年前佛陀建設的建築物,重新挖掘出土;這是當初在印回宗教戰爭時,被虔誠的佛教徒埋覆在地底下。但因十三世紀時,唐三藏玄奘大師都還曾經親見過,所以依照他的著作所描述的地理位置,得以把許多的聖蹟又再挖掘出來。現在,我們朝聖團到印度,能夠參觀佛陀的八大聖地,應該要感謝玄奘大師的《大唐西域記》。
他是中國第一個留學生,也是第一個把中國文化的老子《道德經》,翻譯成梵文流通世界;尤其他是第一個在印度,有十八個國家的國王,齊聚在一起聽他講經。可以說,在歷史上,唐玄奘應該是最早為中華民族在國際上揚威的第一人。
明代吳承恩所著作的《西遊記》,裡面的主角如果是孫悟空,他的意思只在表達一個意涵:心猿意馬!意思就是指人心像猴子一樣,所以孫悟空上天入地、大鬧天宮。但是,人心也有善良的一面,他能保護唐三藏到西天取經、求法、降魔,他在路上一直路見不平,降伏魔道。
不過,這本書裡把唐三藏形容得好像沒有什麼本領,一切完全都要靠著孫悟空,這實在有損唐三藏的偉大。
其實,唐三藏玄奘大師有許多了不起的地方,例如他在印度講經,攝受許多國王大臣;他透過辯論,折服外道;他是中國第一個留學生。就是回到中國以後,十九年間,他也從事譯經,先後翻譯了一千多部經典,對中華文化有很偉大的貢獻,這樣的精神意義,比起孫悟空的上天入地,也不知道要高出多少。
所以,對於今日兒童們常常扮演《西遊記》裡面的角色,遊戲人間,卻對唐三藏甚為不敬,我們不得不於此為他平反一下。
香港素來被稱為「東方之珠」,由於它是個國際性的商業貿易中心,文化發達,經濟繁榮,人文薈萃,是今日世界的金融中心之一,受到舉世矚目,直可比美紐約曼哈頓;甚至對於世界經貿發展的影響力與重要性,也堪與華爾街並稱。
但是大家也許不知道,二、三百年前,香港也只是一個小漁村,幾百年來發展快速,令人刮目相看。當然,香港能由一個彈丸之地,發展成為今日全球重要的國際經貿與航運中心,必定有它發跡的因素;但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佛教僧侶杯渡禪師,他應該是香港繁榮的第一個啟動者。
杯渡禪師是晉代僧人,根據《梁高僧傳》記載,他的神異奇跡很多,例如能「浮木杯於水,憑杯渡河」;正是由於他能乘木杯渡水,所以世人便以「杯渡和尚」、「杯渡禪師」稱呼他。現在我們唱的〈僧寶讚〉裡,有一句「浮杯渡海剎那時」,講的就是杯渡禪師乘木杯渡海到屯門山的故事。
「屯門」是中國歷史文獻中最早出現的香港地名,屯門山就是現在的青山,當時杯渡禪師在此居住,並建有一座「青山寺」,最初的寺名就叫「杯渡庵」或「杯渡寺」,這也是香港最古老的佛寺。
因為有了杯渡禪師到香港開拓之後,相繼的香港就有了佛教信徒,並且慢慢發展。一直到一九三○年前後,棲霞山的若舜老和尚,以及泰州的靄亭長老,他們到香港弘法,從此香港的佛教便開始動了起來。
此中若舜老和尚得到何東爵士與蓮覺居士,以及後來的何世禮上將(曾任駐日軍事代表團團長)支持,在香港九龍塘建了鹿野苑道場,成為棲霞山的下院,實際負起佛教弘法利生的度眾功能。而蓮覺居士也創立了東蓮覺苑,並設立第一所佛教學校「寶覺第一義學」,以及成立「寶覺佛學研究社」,專門培養弘法人才。其晚輩,也就是第二任苑長林楞真居士,繼承前人志業,繼續致力於興學育才的佛教弘法事業,對香港佛教做出極大的貢獻。
再然後國共內戰,很多出家人紛紛湧入香港,如金山寺的太滄、常州天寧寺的證蓮、佛教論師印順法師等人,以及年輕一代的演培、海仁、仁俊、月基、佛聲等,他們也加入了香港佛教的行列。甚至「東北三老」,即:倓虛、樂果、筏可,他們的弟子如覺光、洗塵、永惺、大光、聖懷、宏量、應成、融靈等,也紛紛到香港弘法,所以形成江蘇和尚與東北出家大眾共同在香港創辦學校、醫院、老人院、圖書館等各種佛教事業的局面。
此中值得一提的是,嚴寬祜居士早年成立了「香港佛經流通處」,大量刊印、流通佛經,甚至到美國興建玉佛寺,成立德州佛教會,開辦菩提學院中文學校等;後來也和我們的佛光會合作,在大陸各地興建希望小學及醫院。他不惜一切,把所有資產全部投注在佛教文化、教育及慈善事業的推展上,真是古今少有。
最近數十年來,我們在紅磡香港體育館幾萬人的佛經講座,每年三天,從未間斷,也未曾減少;每次都是場場滿座,擠不進來的人只好在門外看電視牆,真是比歌星的演唱會更為盛況。一下子也把香港佛教提升到了頂點,不但信徒增加了,各寺院庵堂人滿為患,也帶動香港各大學,如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香港理工大學等,幾乎每年都會安排我去做一次講演,每次也都是座無虛席。聽眾當中,有學者、教授、醫生、律師、政府官員、銀行家、企業家、演藝人員等,也在香港造成轟動。
除此之外,香港大學還成立佛學研究中心,授課的老師大半是佛教的法師,如廣興法師、法光法師等。另外,香港中文大學也與佛光山文教基金會合辦「人間佛教研究中心」,並承蒙二校均頒授給我榮譽博士學位。尤其一直讓香港人津津樂道的是,他們把我一年一度的佛經講座,譽為是「香江的一朵淨蓮」,認為佛法改變了香港人的信仰與生活。
所以,揆諸香港今日的繁榮,不是由佛教僧侶所帶動、助長的嗎?佛教的動能、力量,確實能幫助社會和諧、繁榮、進步與發展。因此,希望香港的特首、官員們,不可忘記佛教對香港的開創之功。
●真西遊記
玄奘大師,是中國著名古典小說《西遊記》裡的核心人物唐三藏的原型。他在十歲的時候隨著哥哥在洛陽出家。出家後受戒、聞法、參學,先後曾在慧景、慧嚴、慧休、道深等法師座下聽講《涅槃經》、《攝大乘論》、《雜心攝論》、《俱舍論》等,也向法常、僧辯兩位法師學習大小二乘各種經論。但他發現,各家對佛法的見解不一,而且對於梵文翻譯而來的經典,覺得有些義理不盡詳實,甚至謬誤也在所難免,因此感覺到佛學思想上的許多問題,現有的經典已不能滿足他的需求,於是立志要到印度去求法,也就是所謂的「西天取經」。
當時的國家政令,嚴禁人民私自出國,玄奘大師想要到印度,並不是很容易的事,所以他只有選擇偷渡。在這個過程中,他得到一位看守玉門關的將領王祥的幫助,但是「西出陽關無故人」,因為一路經過八百里的流沙,沒有路,只有用死人的骨頭來辨識這裡有人經過。
幸而後來得到一匹到過西域的識途老馬帶路,也有一位胡人石槃陀願意作他的嚮導。但由於路途太過遙遠、艱辛,石槃陀中途懊悔,不願再幫助他了,就想行刺於他。因為只要玄奘大師一死,他就可以回家了。
所幸玄奘大師警覺性很高,石槃陀沒有得逞。玄奘大師便對石槃陀說:「你不願意跟著我,你就回去好了。」所以玄奘大師又孤獨地一人向西天竺前進。曾經一度,他不小心把水囊打翻,水沒有了;在沙漠裡如果沒有水,就是死路一條。玄奘大師因為失水,一度昏迷,但是他在昏迷當中誦念《般若心經》。後來醒來,發現身邊多了一個水池,也就是沙漠裡的綠洲,有了水就得以活命了。
就這樣一路到了高昌國,高昌的國王很仰慕他,希望跟他結為兄弟,要他留在高昌國,不要再到西天取經;但玄奘大師志願堅定,不受動搖。雖然國王種種的優待,他只有為國王講了幾部經,以為報答。大概過了一個月之後,才又繼續往西邊進發。
途中,又遇到許多的艱辛,幾乎喪身失命,終於到達了印度,在那爛陀大學親近戒賢論師,跟他學習唯識。後來學成以後,曾經遊歷印度各個國家、地區,著作了一部《大唐西域記》。現在在全世界有一百多種語言的譯本,因為這是地理上的一部偉大作品。
甚至於在十九世紀時,印度把兩千五百年前佛陀建設的建築物,重新挖掘出土;這是當初在印回宗教戰爭時,被虔誠的佛教徒埋覆在地底下。但因十三世紀時,唐三藏玄奘大師都還曾經親見過,所以依照他的著作所描述的地理位置,得以把許多的聖蹟又再挖掘出來。現在,我們朝聖團到印度,能夠參觀佛陀的八大聖地,應該要感謝玄奘大師的《大唐西域記》。
他是中國第一個留學生,也是第一個把中國文化的老子《道德經》,翻譯成梵文流通世界;尤其他是第一個在印度,有十八個國家的國王,齊聚在一起聽他講經。可以說,在歷史上,唐玄奘應該是最早為中華民族在國際上揚威的第一人。
明代吳承恩所著作的《西遊記》,裡面的主角如果是孫悟空,他的意思只在表達一個意涵:心猿意馬!意思就是指人心像猴子一樣,所以孫悟空上天入地、大鬧天宮。但是,人心也有善良的一面,他能保護唐三藏到西天取經、求法、降魔,他在路上一直路見不平,降伏魔道。
不過,這本書裡把唐三藏形容得好像沒有什麼本領,一切完全都要靠著孫悟空,這實在有損唐三藏的偉大。
其實,唐三藏玄奘大師有許多了不起的地方,例如他在印度講經,攝受許多國王大臣;他透過辯論,折服外道;他是中國第一個留學生。就是回到中國以後,十九年間,他也從事譯經,先後翻譯了一千多部經典,對中華文化有很偉大的貢獻,這樣的精神意義,比起孫悟空的上天入地,也不知道要高出多少。
所以,對於今日兒童們常常扮演《西遊記》裡面的角色,遊戲人間,卻對唐三藏甚為不敬,我們不得不於此為他平反一下。
最新消息
114年宗教團體表揚大會 佛光山13所別分院獲肯定
2025-08-22月光TEA-TALK相遇如歌 生命中美麗的和弦
2025-08-22北卡佛光山「豆腐三味」烹飪課程 推廣健康素食
2025-08-22獲獎連連 昆士蘭佛光童軍團慶7周年
2025-08-22理論實踐相融合 南天寺助力新州宗教教師專業成長
2025-08-22新北市府「好日子愛心大平台」 永和學舍獲表揚
2025-08-22華文小學推廣三好運動 500學子齊心共築美好校園
2025-08-22台北經文處蕭伊芳處長等一行 參訪奧斯汀香雲寺
2025-08-22《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 講演集──緣起與還滅.論鬼的形象的形象4-4
2025-08-22讀報教育弘揚三好四給 為校園注入正能量
2025-08-21
相
關
消
息
《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 講演集──緣起與還滅.論鬼的形象的形象4-4 2025-08-22
《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 講演集──緣起與還滅.論鬼的形象的形象4-3 2025-08-21
《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 講演集──緣起與還滅.論鬼的形象的形象4-2 2025-08-20
《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 講演集──緣起與還滅.論鬼的形象的形象4-1 2025-08-19
《星雲大師全集》【經義】佛法滿人間.從善如流 2025-08-18
【星雲大師全集19】佛教管理學.佛法的管理法⑭ 2025-08-17
【星雲大師全集19】佛教管理學.佛法的管理法⑬ 2025-08-16
《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 講演集──有情與心識.談情說愛4-4 2025-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