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通訊社

2025年08月18日 星期一
星雲大師全集
首頁 > 大師專區> 【星雲大師全集19】佛教管理學.佛法的管理法⑭

大師專區

字級

【星雲大師全集19】佛教管理學.佛法的管理法⑭

【作者: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 2025-08-17
法依止的管理

佛教是由佛、法、僧三寶組織而成,佛、法、僧就如鼎之三足,是立教的重要根本。也許有人會問:「那麼,佛、法、僧三者,哪一個最重要?哪一個最究竟呢?」一般人都以為佛最大,其實不然。佛自己也說:「依法才能成佛,沒有法怎麼會有佛呢?」所以,佛法僧三寶是以法為最尊最貴。

就是佛經裡也說:「諸供養中,法供養第一。」所謂「法」,就是真理,釋迦牟尼佛是真理的發現者,而不是真理的發明者,真理是本來就有的,是「亙古今而不變,歷萬劫而常新」。

甚至所謂「皈依三寶」,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雖然同樣重要,但是在經典裡猶有一句宗教中最為偉大的宣言:「自依止,法依止,莫異依止。」也就是說,皈依要皈依自己、皈依真理,而不可以皈依其他。這也是佛法超越世間一些宗教之處。

換句話說,要依法不依人,依真理不依其他。真理是從自心本性裡所流露出來的,只要你肯直下承擔,那就是人生最高的昇華、最大的超越。可以說,「法依止」這句話,為人類帶來了最高的尊嚴、最大的依靠。

平等法的管理

世間上的宗教很多,各有主張的道理,像佛教常說的「慈悲」、「忍耐」、「智慧」等,都非常寶貴。但是在一切道理當中,最究竟、最重要的道理是「平等」。

佛教看世間,所謂「是法平等,無有高下」。為什麼世間上會有紛爭?就是因為人心有分別、有執著、有計較、有貪瞋愚痴。假如能以平等心對待所有人等,沒有高低、沒有大小、沒有善惡的分別,也就沒有對立。換言之,假如能以平等心待人,就不會心生厭惡;假如能以平等心來生活,就不會心懷怨尤;假如能以平等心安住自己,就會心安理得。

在一個事業機構裡,有董事長、總經理乃至幹部、工人等職務,看上去身分、地位有高低大小,但實際上都是一個團隊。如果在這個團隊裡,缺少了董事長、總經理,沒有人領導,或者缺少了清潔工,沒有人打掃,環境髒亂不堪,又怎麼能算圓滿呢?

因此,佛教認為,每個人都應該把別人看成自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果家庭、團隊,甚至國家裡的每一分子,都能有「是法平等」的認知,必定家庭、團隊、國家會愈來愈興旺。

自利利他的管理

世間上的一切都是對待法,上下、高低、善惡、好壞、大小、男女、天地、人我……都是對待。在對待法中,彼此各有立場,容易產生對立、分別。例如夫妻本來相親相愛,因為意見不同造成爭執;朋友之間本來情同手足,因為一言不合,友誼不再。所以,世間上最公平的管理應該是自他兩利,做人處事能有自他兩利的想法,才是最為穩當的待人處世之道,畢竟教自己犧牲,讓對方得利,人難免不甘願;教對方吃虧,讓自己得利,這也不公平。

在佛教裡,凡是發心自覺覺他、自利利他的人,都可以稱為「菩薩」。例如近代的慈航菩薩,圓寂前在遺偈裡說:「如有一人未度,切莫自己逃了。」就是自他兩利的修行。在人的種種修養當中,視人如己也是一種修養。有人問:「為什麼要我對人好、對人慈悲?」你能待人好,廣結善緣,自然得道多助;你能人我對調,互換立場,為對方著想,就能獲得人緣。

如果人人都能發揮自利利他的菩薩行,「大同世界」的理想也就不難實現,人間至善至美的境界就能達到了。
12345678第1 / 8頁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