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 大
- 中
- 小




〔2022第九屆人間佛教座談會〕法海鉅獻《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學研究叢書》研討會 作者剖析論述核心價值
2022-12-10
在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指導下,人間佛教研究院結集兩岸三地深具威望的11位學者,近10年鑽研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學的重要論述,彙編成書《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學研究叢書》,12月7日於漢學研究中心發布;9至11日於佛光山舉行5場研討會。
第一場「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理論之省思」,10日登場,由成功大學副校長陳玉女教授、中山大學越建東教授現場主持,上海大學佛教思想史暨人間佛教學研究院院長程恭讓教授、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主任陳劍鍠教授透過錄影發表;最後再與現場與會者對談15分鐘。
程恭讓表示,《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研究》一書,是在2015年出版的一部專題研究及論述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理論的著作,此次收錄於《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學研究叢書》,作了一些修正和調整,使得論述更加系統和完整。
為讓讀者清晰解讀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內涵與特質,程恭讓從詮釋取向、論說取向、傳統取向、價值取向四個角度,加以解析。從事佛教經典研究幾十年的體驗,以及經由對初期大乘經典的解讀,他發現,人間佛教重視般若智慧和善巧方便的平衡並舉、辨證統一的理論特徵,恰恰是初期大乘佛教義理學的重大理論特徵,印證星雲大師人間佛教,以及從太虛大師廣義論證以來的現代人間佛教和大乘佛教的精神、理論是一貫的。
該書學術思想最核心的部分,聚焦在星雲大師的佛教弘法實踐、人格修養中的深層次精神層面的觀察與研究,透由檢視大師著作與僧團相關論述,甚至近距離的觀察大師的行止與生活,特別是2010年前後,從事大乘佛教經典與思想義理的研究,確認般若智慧「不一不二、不即不離、平衡開發、辯證彰顯」善巧方便的菩薩品德,更證明大師生命裡的精神修養,深深蘊涵善巧方便、智慧平等。
書中另有篇章,程恭讓將星雲大師對佛教的十大貢獻,對比佛教中國化第一人道安大師,以確認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在佛教發展的歷史長河中的作用和地位。
書評時,陳玉女將2022新出版《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研究(上)(下)》與2015、2020出版《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研究》列表對照,梳理論點的完備處。並提問卷二第六章,論及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理論1.0版,不禁令人要問既有1.0版,那麼進階2.0版或前行基礎0版,會是怎麼樣的發展階段和內容,又於人間佛教發展史中發揮了什麼樣的意義。
為了要彰顯大師時時刻刻為眾生著想的菩薩心腸,大師無時無刻的凝視人間,慈視眾生,運用悲智雙運化導眾生,陳劍鍠以「凝視人間‧悲智雙運」為其著書主標題;審視星雲大師在當代佛教的實踐與作略,開拓了實踐佛教的新場域,並且將佛法帶到全球五大洲,種種的功績與貢獻,能夠在當代建構出新典範,副標題取名為「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性格與實踐範型」。
陳劍鍠簡介著作《凝視人間‧悲智雙運-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性格與實踐範型》第一章〈序說〉的總體說明之後,接著第二章析釐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性格,並說明人間佛教如何建立人間淨土,引申出第三章念佛修持方式及其體悟。
第四、五章探討佛教義理「四聖諦」、「四弘誓願」與「同體共生」的菩薩道精神。第六章描述大師的人間佛教性格發揮在佛光山的管理上,落實人間佛教「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業」。第七章探討大師的佛法藝文化與佛法修持問題。第八章論述大師關注社會時事與社會問題,由生命教育啟迪人心。
第九章敘述星雲大師創辦的佛光山人間佛教,其布教型態令佛教煥發新生,更令佛教走向世界。並探討「人間衛視」電視台與當今「網路宗教」型態。
陳劍鍠發表後,越建東以統「鑑」基本要目導讀,藉基本架構為眾揭示重點,先闡釋該書的標題具有雙層架構,呈現四大重點。第一章〈序說〉,最後一章〈結論〉作一收攝,第二章到第九章的陳述內容、討論要旨,前後呼應,章章相扣,是「緣起宛然」、「因果相續」的學術思辨之作。
第一場「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理論之省思」,10日登場,由成功大學副校長陳玉女教授、中山大學越建東教授現場主持,上海大學佛教思想史暨人間佛教學研究院院長程恭讓教授、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主任陳劍鍠教授透過錄影發表;最後再與現場與會者對談15分鐘。
程恭讓表示,《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研究》一書,是在2015年出版的一部專題研究及論述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理論的著作,此次收錄於《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學研究叢書》,作了一些修正和調整,使得論述更加系統和完整。
為讓讀者清晰解讀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內涵與特質,程恭讓從詮釋取向、論說取向、傳統取向、價值取向四個角度,加以解析。從事佛教經典研究幾十年的體驗,以及經由對初期大乘經典的解讀,他發現,人間佛教重視般若智慧和善巧方便的平衡並舉、辨證統一的理論特徵,恰恰是初期大乘佛教義理學的重大理論特徵,印證星雲大師人間佛教,以及從太虛大師廣義論證以來的現代人間佛教和大乘佛教的精神、理論是一貫的。
該書學術思想最核心的部分,聚焦在星雲大師的佛教弘法實踐、人格修養中的深層次精神層面的觀察與研究,透由檢視大師著作與僧團相關論述,甚至近距離的觀察大師的行止與生活,特別是2010年前後,從事大乘佛教經典與思想義理的研究,確認般若智慧「不一不二、不即不離、平衡開發、辯證彰顯」善巧方便的菩薩品德,更證明大師生命裡的精神修養,深深蘊涵善巧方便、智慧平等。
書中另有篇章,程恭讓將星雲大師對佛教的十大貢獻,對比佛教中國化第一人道安大師,以確認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在佛教發展的歷史長河中的作用和地位。
書評時,陳玉女將2022新出版《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研究(上)(下)》與2015、2020出版《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研究》列表對照,梳理論點的完備處。並提問卷二第六章,論及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理論1.0版,不禁令人要問既有1.0版,那麼進階2.0版或前行基礎0版,會是怎麼樣的發展階段和內容,又於人間佛教發展史中發揮了什麼樣的意義。
為了要彰顯大師時時刻刻為眾生著想的菩薩心腸,大師無時無刻的凝視人間,慈視眾生,運用悲智雙運化導眾生,陳劍鍠以「凝視人間‧悲智雙運」為其著書主標題;審視星雲大師在當代佛教的實踐與作略,開拓了實踐佛教的新場域,並且將佛法帶到全球五大洲,種種的功績與貢獻,能夠在當代建構出新典範,副標題取名為「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性格與實踐範型」。
陳劍鍠簡介著作《凝視人間‧悲智雙運-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性格與實踐範型》第一章〈序說〉的總體說明之後,接著第二章析釐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性格,並說明人間佛教如何建立人間淨土,引申出第三章念佛修持方式及其體悟。
第四、五章探討佛教義理「四聖諦」、「四弘誓願」與「同體共生」的菩薩道精神。第六章描述大師的人間佛教性格發揮在佛光山的管理上,落實人間佛教「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業」。第七章探討大師的佛法藝文化與佛法修持問題。第八章論述大師關注社會時事與社會問題,由生命教育啟迪人心。
第九章敘述星雲大師創辦的佛光山人間佛教,其布教型態令佛教煥發新生,更令佛教走向世界。並探討「人間衛視」電視台與當今「網路宗教」型態。
陳劍鍠發表後,越建東以統「鑑」基本要目導讀,藉基本架構為眾揭示重點,先闡釋該書的標題具有雙層架構,呈現四大重點。第一章〈序說〉,最後一章〈結論〉作一收攝,第二章到第九章的陳述內容、討論要旨,前後呼應,章章相扣,是「緣起宛然」、「因果相續」的學術思辨之作。
最新消息
讀報教育弘揚三好四給 為校園注入正能量
2025-08-21光明寺三好中文學校 校服彩繪日
2025-08-21發揚人間佛教理念捨我其誰 齊心發願效法富樓那精神
2025-08-21三界唯心萬法唯識 找回良善的自己
2025-08-21國際佛光會印尼蘇北協會第三分會 共慶印尼獨立日80周年慶典
2025-08-21陳毓珊押花藝術聯展 以花傳愛展現心靈之美
2025-08-21竹南第一分會捐贈公益米 傳遞愛與關懷
2025-08-21日落分會舉辦「愛心義剪活動」 傳遞溫暖與關懷
2025-08-21《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 講演集──緣起與還滅.論鬼的形象的形象4-3
2025-08-21雙溪拉蘭正覺佛教會參訪東禪寺 深化學習交流共植善緣
2025-08-20
相
關
消
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