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 大
- 中
- 小

《星雲大師全集》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錄02
2025-05-19
●人間佛教 傳燈萬方
文/心保和尚(佛光山宗務委員會宗長)
光陰荏苒,轉眼間,大師圓寂已屆二周年。這段時間以來,佛光弟子秉持「以師心為己心,以師志為己志」,承擔「佛教靠我,以教為命」的使命,在世界各地積極推動與弘揚人間佛教,不敢稍懈。
大師畢生致力於「弘揚如來一代時教,直探佛陀說法的本懷」,期望透過人間佛教的倡導,使佛陀的根本教法與化世精神得以真實落實。因此,在推動人間佛教的過程中,大師始終強調「契理契機」──既要符合佛法的傳統源流,又須契應現代人的根機,令人樂於接受。他以「隨緣不變」的原則,運用各種善巧方便心保和尚(佛光山宗務委員會宗長),引導眾生回歸自心──從依賴他力救助,到自我承擔,在生活修行中體會自性般若風光;從追求他方淨土,到回歸現實人生,建設淨土在人間;從重視個人解脫,到體悟生命同體共生,進而發心發願實踐菩薩道。正因人間佛教契合佛法真理,亦契合時代與眾生根機,故能弘布全球五大洲,成為人間所需的佛法。
大師以無盡的悲願與智慧,推動佛陀本懷之人間佛教,綜攝如來正法,貫通古今,融通理事,開創佛法契理契機、惠澤群生的嶄新格局。其思想宏闊精微,不僅奠定佛教在人間弘揚的基石,更為世人開啟一條通往覺悟的光明大道,影響深遠,功德無量。
學界朋友指出,大師以最樸實的語言,闡釋最能震撼人心的法義,其四千萬字的言說與經教,即是人間佛教的最佳詮釋,在大師晚年指導佛光山弟子著手整理了《星雲大師全集》,後增訂為395冊。大師構建的佛法體系,立基於回歸佛陀本懷,以「文化弘揚佛法、教育培養人才、慈善福利社會、共修淨化人心」四大宗旨,建立起一套菩薩行的弘法與修學實踐體系,推進佛法生活化、人間化、大眾化,讓人間佛教在全球每一個角落,綻放出佛法的光芒。
為了使人間佛教的理論與實踐為廣大群眾深入理解,佛光弟子在弘法的同時,亦思考如何整理與呈現大師的思想精髓。如今,由佛光山宗務委員會發行,在長老慈惠法師指導下,並有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研究室主任程恭讓教授協助,帶領佛光子弟自《星雲大師全集》中整理歸納大師之人間佛教實踐理論,編纂成《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錄》。
這套書的編纂意旨,與《法苑珠林》、《閱藏知津》一脈相承,旨在引導學人有效閱讀與理解大藏經,提供明確指引,使其深入經藏而不迷失於浩瀚典籍之中。同樣地,《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錄》亦為讀者提供理解《星雲大師全集》的門徑,而得以系統掌握大師思想,進一步體悟人間佛教的精髓。
佛光子弟雖竭力收集、匯編,然浩瀚法海,難免有所疏漏。誠盼有緣大德不吝指正,並期待更多志同道合者共襄盛舉,深入並推動人間佛教的理論與實踐,讓佛陀之教──人間佛教,薪火相傳,生生不息,廣利無量眾生。
2025年2月25日於佛光山
●人間佛教的弘揚是繼承佛陀的本懷
文/慈惠法師(佛光山開山寮特助)
2023年2月,師父圓寂不久,佛光弟子即共同研討,如何從師父四千多萬字的著作中,系統性歸納其思想,使大眾在閱讀時能提綱挈領,深入理解人間佛教的精髓。此即《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錄》的緣起。
早在1954年,師父撰寫《釋迦牟尼佛傳》時,便深刻感悟佛陀圓滿的德行聖格,撰寫過程中,無數次因情感湧動而哽咽。師父曾言,那一刻,他深深領悟到,這正是世人所需的佛教──一種能引導人心向善、啟迪智慧的教法。
佛陀尚為王子時,目睹印度社會森嚴的階級制度,見到人們與生帶來的痛苦,尤其在「遊歷四城門」後,親見生老病死之無常,遂立志出家修行,以求解脫之道。歷經種種苦行,終於在菩提樹下證悟「緣起性空」與「佛性平等」的真理,獲得究竟解脫安樂之道。
佛陀之偉大,不僅在於其證悟,更在於無私的慈悲。他將所悟的真理平等宣說;為度群迷,不辭辛勞,踏遍恆河兩岸,廣行教化。正如《法華經》所言,佛陀降生人間,乃為「示教利喜」,令眾生離苦得樂,悟入佛之知見。師父曾說,這正是佛陀的本懷,亦是人間佛教的宗旨。
師父亦言:「佛陀是我的教主,是我的生命,是我的信仰。」為追隨佛陀足跡,1963年,他踏上佛陀故鄉──印度。在菩提伽耶正覺大塔前,匍伏頂禮,當下深感與佛陀心心相印。這股深刻的體證,驅使他八度前往印度,遍歷佛陀弘法足跡,領悟佛陀的本懷。
也因如此,師父更加篤定:佛法應與人間相應,令世人皆能受益。他體會佛陀證道後,步履不停,教化四方的悲願,遂發心弘法五大洲,隨順各地文化、種族、思想,弘揚佛陀的本懷──人間佛教。為此,他在世界各地興建道場、安僧辦學、成立佛光會,推動教育、文化、慈善、共修,乃至藝術、音樂、戲劇、體育等多元佛教事業。
從大眾受用歡喜的回饋中,師父印證所行,無一不契合佛法,亦確信這正是當今社會所需的佛教。因此,他更積極推動人間佛教,使佛教從山林走入社會,從寺院走入家庭,從僧侶走向信眾,甚至他踐行佛陀囑咐舍利供於十字路口,令眾生有得度學佛的因緣,將道場設於城市大樓,使士農工商皆能隨時隨地親近佛法。在佛教發展史上,歷代弟子對佛陀與祖師思想的整理與傳承,以及對佛法生活實踐的堅持,是佛教得以歷久彌新、源遠流長的根本所在。
今佛光弟子不揣淺陋,效法先賢大德作法,從師父四千多萬字的著作中彙整,結集成《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錄》,希望師父這麼好的回歸佛陀本懷的人間佛教不要讓它散失。
然師父的思想行誼,浩瀚如海,此書仍有未盡完善之處,故於出版之際,祈請諸位方家大德不吝指導,使之更臻圓滿。值此師父圓寂二周年暨佛光山開山五十九周年,謹以此書敬獻師父:我們將堅守承諾,承續您所繼承佛陀本懷的人間佛教,使法燈長明,永續傳承。
文/心保和尚(佛光山宗務委員會宗長)
光陰荏苒,轉眼間,大師圓寂已屆二周年。這段時間以來,佛光弟子秉持「以師心為己心,以師志為己志」,承擔「佛教靠我,以教為命」的使命,在世界各地積極推動與弘揚人間佛教,不敢稍懈。
大師畢生致力於「弘揚如來一代時教,直探佛陀說法的本懷」,期望透過人間佛教的倡導,使佛陀的根本教法與化世精神得以真實落實。因此,在推動人間佛教的過程中,大師始終強調「契理契機」──既要符合佛法的傳統源流,又須契應現代人的根機,令人樂於接受。他以「隨緣不變」的原則,運用各種善巧方便心保和尚(佛光山宗務委員會宗長),引導眾生回歸自心──從依賴他力救助,到自我承擔,在生活修行中體會自性般若風光;從追求他方淨土,到回歸現實人生,建設淨土在人間;從重視個人解脫,到體悟生命同體共生,進而發心發願實踐菩薩道。正因人間佛教契合佛法真理,亦契合時代與眾生根機,故能弘布全球五大洲,成為人間所需的佛法。
大師以無盡的悲願與智慧,推動佛陀本懷之人間佛教,綜攝如來正法,貫通古今,融通理事,開創佛法契理契機、惠澤群生的嶄新格局。其思想宏闊精微,不僅奠定佛教在人間弘揚的基石,更為世人開啟一條通往覺悟的光明大道,影響深遠,功德無量。
學界朋友指出,大師以最樸實的語言,闡釋最能震撼人心的法義,其四千萬字的言說與經教,即是人間佛教的最佳詮釋,在大師晚年指導佛光山弟子著手整理了《星雲大師全集》,後增訂為395冊。大師構建的佛法體系,立基於回歸佛陀本懷,以「文化弘揚佛法、教育培養人才、慈善福利社會、共修淨化人心」四大宗旨,建立起一套菩薩行的弘法與修學實踐體系,推進佛法生活化、人間化、大眾化,讓人間佛教在全球每一個角落,綻放出佛法的光芒。
為了使人間佛教的理論與實踐為廣大群眾深入理解,佛光弟子在弘法的同時,亦思考如何整理與呈現大師的思想精髓。如今,由佛光山宗務委員會發行,在長老慈惠法師指導下,並有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研究室主任程恭讓教授協助,帶領佛光子弟自《星雲大師全集》中整理歸納大師之人間佛教實踐理論,編纂成《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錄》。
這套書的編纂意旨,與《法苑珠林》、《閱藏知津》一脈相承,旨在引導學人有效閱讀與理解大藏經,提供明確指引,使其深入經藏而不迷失於浩瀚典籍之中。同樣地,《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錄》亦為讀者提供理解《星雲大師全集》的門徑,而得以系統掌握大師思想,進一步體悟人間佛教的精髓。
佛光子弟雖竭力收集、匯編,然浩瀚法海,難免有所疏漏。誠盼有緣大德不吝指正,並期待更多志同道合者共襄盛舉,深入並推動人間佛教的理論與實踐,讓佛陀之教──人間佛教,薪火相傳,生生不息,廣利無量眾生。
2025年2月25日於佛光山
●人間佛教的弘揚是繼承佛陀的本懷
文/慈惠法師(佛光山開山寮特助)
2023年2月,師父圓寂不久,佛光弟子即共同研討,如何從師父四千多萬字的著作中,系統性歸納其思想,使大眾在閱讀時能提綱挈領,深入理解人間佛教的精髓。此即《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錄》的緣起。
早在1954年,師父撰寫《釋迦牟尼佛傳》時,便深刻感悟佛陀圓滿的德行聖格,撰寫過程中,無數次因情感湧動而哽咽。師父曾言,那一刻,他深深領悟到,這正是世人所需的佛教──一種能引導人心向善、啟迪智慧的教法。
佛陀尚為王子時,目睹印度社會森嚴的階級制度,見到人們與生帶來的痛苦,尤其在「遊歷四城門」後,親見生老病死之無常,遂立志出家修行,以求解脫之道。歷經種種苦行,終於在菩提樹下證悟「緣起性空」與「佛性平等」的真理,獲得究竟解脫安樂之道。
佛陀之偉大,不僅在於其證悟,更在於無私的慈悲。他將所悟的真理平等宣說;為度群迷,不辭辛勞,踏遍恆河兩岸,廣行教化。正如《法華經》所言,佛陀降生人間,乃為「示教利喜」,令眾生離苦得樂,悟入佛之知見。師父曾說,這正是佛陀的本懷,亦是人間佛教的宗旨。
師父亦言:「佛陀是我的教主,是我的生命,是我的信仰。」為追隨佛陀足跡,1963年,他踏上佛陀故鄉──印度。在菩提伽耶正覺大塔前,匍伏頂禮,當下深感與佛陀心心相印。這股深刻的體證,驅使他八度前往印度,遍歷佛陀弘法足跡,領悟佛陀的本懷。
也因如此,師父更加篤定:佛法應與人間相應,令世人皆能受益。他體會佛陀證道後,步履不停,教化四方的悲願,遂發心弘法五大洲,隨順各地文化、種族、思想,弘揚佛陀的本懷──人間佛教。為此,他在世界各地興建道場、安僧辦學、成立佛光會,推動教育、文化、慈善、共修,乃至藝術、音樂、戲劇、體育等多元佛教事業。
從大眾受用歡喜的回饋中,師父印證所行,無一不契合佛法,亦確信這正是當今社會所需的佛教。因此,他更積極推動人間佛教,使佛教從山林走入社會,從寺院走入家庭,從僧侶走向信眾,甚至他踐行佛陀囑咐舍利供於十字路口,令眾生有得度學佛的因緣,將道場設於城市大樓,使士農工商皆能隨時隨地親近佛法。在佛教發展史上,歷代弟子對佛陀與祖師思想的整理與傳承,以及對佛法生活實踐的堅持,是佛教得以歷久彌新、源遠流長的根本所在。
今佛光弟子不揣淺陋,效法先賢大德作法,從師父四千多萬字的著作中彙整,結集成《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錄》,希望師父這麼好的回歸佛陀本懷的人間佛教不要讓它散失。
然師父的思想行誼,浩瀚如海,此書仍有未盡完善之處,故於出版之際,祈請諸位方家大德不吝指導,使之更臻圓滿。值此師父圓寂二周年暨佛光山開山五十九周年,謹以此書敬獻師父:我們將堅守承諾,承續您所繼承佛陀本懷的人間佛教,使法燈長明,永續傳承。
最新消息
普中菁英盃越級挑戰高中組 展現初生之犢氣魄
2025-08-16佛光緣美術館東禪館「澡雪洗心」展 陳漫之藝術創作分享會
2025-08-16新營講堂 災後溫馨送關懷
2025-08-16佛光大學114學年度新生入學說明會登場 新生與家長齊聚校園
2025-08-16領袖的起點 從三好四給打造優秀學長
2025-08-16跨國青年走讀旗美九區 體驗公益與文化交融
2025-08-16東禪寺花燈製作研習營 馬來亞大學領會文化內涵
2025-08-16佛光法水寺學員來台參學 開啟心靈之旅
2025-08-162025年非洲佛學會考 佛光人考出智慧與信念
2025-08-16東禪行佛分會孝道月修持 抄經靜心報父母恩
2025-08-16
相
關
消
息
【星雲大師全集19】佛教管理學.佛法的管理法⑬ 2025-08-16
《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 講演集──有情與心識.談情說愛4-4 2025-08-15
《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 講演集──有情與心識.談情說愛4-3 2025-08-14
《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 講演集──有情與心識.談情說愛4-2 2025-08-13
【星雲大師全集19】佛教管理學.佛法的管理法⑫ 2025-08-10
【星雲大師全集19】佛教管理學.佛法的管理法⑪ 2025-08-09
《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 講演集──有情與心識.談情說愛4-1 2025-08-12
《星雲大師全集》【經義】佛法滿人間.公平正義 2025-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