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 大
- 中
- 小

【星雲大師全集19】佛教管理學.叢林系列 佛法的管理法⑦
2025-07-26
過去台灣大學副校長湯明哲訪問我,開門見山就說:「我們在家人工作,都要求要有多少假期,而且愈多愈好;都要求要有多少薪水,而且能增加更好,反倒是對於工作的成果卻不計較。相對地,我看佛光山的出家人,既不放假,也沒有薪水,每天又是那麼忙碌,但是大家卻都認真勤勞,甚至到了晚上加班挑燈夜戰,也毫無怨言。這一股力量究竟是從哪裡來的呢?」
我一聽,覺得沒錯,事實就是如此,便告訴他說:「社會人士在『有』裡面生活,當然希望要有假期、要有薪水,一切都要『有』;出家人在『空無』裡生活,凡事講究無相布施、無我度生,不計較自己的利益,因為不想要假期、不想要待遇,做事就做得更熱忱,不必人家命令就會自我發心、自我精進,當然事情也就容易有成果了。」湯教授聽了我的話之後,感覺到似乎懂又似乎不懂。
總之一句,在佛光山的人可以比別人更加倍努力工作,就是因為他不計較假期和待遇,他計較的是「我是為信仰、為大眾、為常住而做、為社會而服務,所以我要努力以赴」。如果每個人都能「不要而做」、「不要而有」,到達這個程度,事情的進行也就會非常順利了。
五、禪定:禪定之於人生,倒不一定是要你去修行,追求了生脫死,也不是要你端身正坐,老僧入定,只希望你能擁有一點禪定的修養,凡事不要那麼毛躁、衝動,要能周全計畫、深入了解,所謂「動如狡兔,靜如處子」,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動靜一如,必能成事。
禪定的重要,比方前線發生戰爭,將軍領導部隊前往應戰,假如他沒有一點定力,慌慌張張,怎麼能指揮大軍呢?又例如一場球賽,還沒有開打,球員就緊張不安,怎麼能把球打好呢?因此,所謂「定力」,就是在狂風暴雨中,我能安然若素;雖千萬人,吾往矣,我無所懼畏。
過去泰國有一座工廠,規定員工每天早上八點鐘上班時,大家先不急著工作,利用半小時誦經、打坐。有人就說:「這不是很浪費時間嗎?」但是據廠主說:「這不但不浪費時間,還增加了工作效率。因為每個人經過了這一段時間的沉澱、修鍊,不僅加強了解因果關係,也學會了紓解情緒的方法,工作起來就都特別有效率。」
因此,禪定的修行,運用在管理學上是很有效用的,你信不信佛教是一回事,但是你要想創立事業,對於禪定的修養是不能沒有的,禪修可以養成性格穩重,增長氣度修為,對人對事不計較,精神旺盛、心思縝密、態度安詳,具有種種的好處。
六、般若:何謂「般若」?般若裡有智慧,但不能完全說是智慧,因為智慧是「聰明」的意思,世間上聰明反被聰明誤的人所在多有。在社會各種管理法當中,多多少少都含有六度中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的成分,唯獨「般若」是佛教特有的管理法,凡事如果沒有般若引導,就只能算是世俗的作為。
般若是六度的根本,是一種驅動力。比方布施,一般人布施,總希望能得到人家的感謝,那是一種帶有貪心的有相布施,如果能有般若引導,毫不貪吝地施捨,不求回報,也就是無相布施了。
例如持戒,世間上的法律,是從外在規定人要守法,佛教的戒律則是自我喚醒「我要守法」的意識;因為有了般若,自然也就會明白守法的重要。
再如忍辱,一般人都是因為人家欺負我,我不得辦法反抗,只得忍氣吞聲,但是假如有了般若引導,明白你我的關係是一體的、是共生的,看法不一樣,態度就不一樣了。一直以來,我提倡「你大我小、你對我錯、你有我無、你樂我苦」,有的人可能覺得這是屈從,實際上如果你能理解這種「逆向思考」的意義,必定會加速工作的成效。
佛教說般若有三個種類,即:文字般若、觀照般若、實相般若。如果你能用心體悟、觀照世間萬象,了知萬事萬物的實相,明白你我不是兩個,是一體的、是融和的、是共生共存的,彼此沒有對立,也就能「人我一如」。尤其人有了般若,面對世間的森羅萬象,從「一」就可以知道「多」,從「小」就可以知道「大」,能夠舉一反三。
總地來說,六度的管理法,就是六個可以讓自己得度,也讓別人得度,自他兩利的法門,是管理學上用不盡的好方法。
我一聽,覺得沒錯,事實就是如此,便告訴他說:「社會人士在『有』裡面生活,當然希望要有假期、要有薪水,一切都要『有』;出家人在『空無』裡生活,凡事講究無相布施、無我度生,不計較自己的利益,因為不想要假期、不想要待遇,做事就做得更熱忱,不必人家命令就會自我發心、自我精進,當然事情也就容易有成果了。」湯教授聽了我的話之後,感覺到似乎懂又似乎不懂。
總之一句,在佛光山的人可以比別人更加倍努力工作,就是因為他不計較假期和待遇,他計較的是「我是為信仰、為大眾、為常住而做、為社會而服務,所以我要努力以赴」。如果每個人都能「不要而做」、「不要而有」,到達這個程度,事情的進行也就會非常順利了。
五、禪定:禪定之於人生,倒不一定是要你去修行,追求了生脫死,也不是要你端身正坐,老僧入定,只希望你能擁有一點禪定的修養,凡事不要那麼毛躁、衝動,要能周全計畫、深入了解,所謂「動如狡兔,靜如處子」,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動靜一如,必能成事。
禪定的重要,比方前線發生戰爭,將軍領導部隊前往應戰,假如他沒有一點定力,慌慌張張,怎麼能指揮大軍呢?又例如一場球賽,還沒有開打,球員就緊張不安,怎麼能把球打好呢?因此,所謂「定力」,就是在狂風暴雨中,我能安然若素;雖千萬人,吾往矣,我無所懼畏。
過去泰國有一座工廠,規定員工每天早上八點鐘上班時,大家先不急著工作,利用半小時誦經、打坐。有人就說:「這不是很浪費時間嗎?」但是據廠主說:「這不但不浪費時間,還增加了工作效率。因為每個人經過了這一段時間的沉澱、修鍊,不僅加強了解因果關係,也學會了紓解情緒的方法,工作起來就都特別有效率。」
因此,禪定的修行,運用在管理學上是很有效用的,你信不信佛教是一回事,但是你要想創立事業,對於禪定的修養是不能沒有的,禪修可以養成性格穩重,增長氣度修為,對人對事不計較,精神旺盛、心思縝密、態度安詳,具有種種的好處。
六、般若:何謂「般若」?般若裡有智慧,但不能完全說是智慧,因為智慧是「聰明」的意思,世間上聰明反被聰明誤的人所在多有。在社會各種管理法當中,多多少少都含有六度中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的成分,唯獨「般若」是佛教特有的管理法,凡事如果沒有般若引導,就只能算是世俗的作為。
般若是六度的根本,是一種驅動力。比方布施,一般人布施,總希望能得到人家的感謝,那是一種帶有貪心的有相布施,如果能有般若引導,毫不貪吝地施捨,不求回報,也就是無相布施了。
例如持戒,世間上的法律,是從外在規定人要守法,佛教的戒律則是自我喚醒「我要守法」的意識;因為有了般若,自然也就會明白守法的重要。
再如忍辱,一般人都是因為人家欺負我,我不得辦法反抗,只得忍氣吞聲,但是假如有了般若引導,明白你我的關係是一體的、是共生的,看法不一樣,態度就不一樣了。一直以來,我提倡「你大我小、你對我錯、你有我無、你樂我苦」,有的人可能覺得這是屈從,實際上如果你能理解這種「逆向思考」的意義,必定會加速工作的成效。
佛教說般若有三個種類,即:文字般若、觀照般若、實相般若。如果你能用心體悟、觀照世間萬象,了知萬事萬物的實相,明白你我不是兩個,是一體的、是融和的、是共生共存的,彼此沒有對立,也就能「人我一如」。尤其人有了般若,面對世間的森羅萬象,從「一」就可以知道「多」,從「小」就可以知道「大」,能夠舉一反三。
總地來說,六度的管理法,就是六個可以讓自己得度,也讓別人得度,自他兩利的法門,是管理學上用不盡的好方法。
最新消息
佛光人響應零飢餓 公益米捐贈「愛不囉嗦庇護工場」
2025-08-17宜蘭監獄祈福灑淨 助收容人獲正能量
2025-08-17紐西蘭藝術沙龍開幕 佛教空性智慧讓藝術鑽石照耀社區
2025-08-17【星雲大師全集19】佛教管理學.佛法的管理法⑭
2025-08-17金光明寺讀報教育培訓課程 歡喜心行佛不疲厭
2025-08-16普中菁英盃越級挑戰高中組 展現初生之犢氣魄
2025-08-16佛光緣美術館東禪館「澡雪洗心」展 陳漫之藝術創作分享會
2025-08-16新營講堂 災後溫馨送關懷
2025-08-16佛光大學114學年度新生入學說明會登場 新生與家長齊聚校園
2025-08-16領袖的起點 從三好四給打造優秀學長
2025-08-16
相
關
消
息
《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 講演集──學佛與求法 .一個觀念,四個方法3-1 2025-05-13
【星雲大師全集19】佛教管理學.《佛說孛經》的政治管理學2 2025-05-11
【星雲大師全集19】佛教管理學.《佛說孛經》的政治管理學1 2025-05-10
《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 講演集──緣起與還滅 .從佛教的觀點看未來的世界4-4 2025-05-09
《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 講演集──緣起與還滅 .從佛教的觀點看未來的世界4-3 2025-05-08
《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 講演集──緣起與還滅 .從佛教的觀點看未來的世界4-2 2025-05-07
《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 講演集──緣起與還滅 .從佛教的觀點看未來的世界4-1 2025-05-06
《星雲大師全集》【經義】 佛法滿人間.我在眾中 202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