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通訊社

2025年09月06日 星期六
星雲大師全集

大師專區

【星雲大師全集19】佛教管理學.佛法的管理法⑲

【作者: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2025-09-06

常不輕的管理 在《法華經》裡,有一位菩薩名叫「常不輕」。何以會有這個名號?因為常不輕菩薩與人相處,不論別人待他好或不好,他都是說:「我不敢輕視汝等,汝等將來皆當作佛。」對人尊重,不輕視人。 在這個社會上,有大人物,也有小人物,有對我們好的人,也有對我們不好的人,不論哪一種人,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都應該要給予尊重、包容,不起傲慢、輕視的心。 每個人都希望受到尊重,不希望被人看輕。好比我把你當作學者、教授般禮遇,你會不歡喜嗎?我把你當作長官、領導般敬重,你會不高興嗎?所以,做人處事要謙虛一點、低調一點,對別人要多一些尊重、多一些讚美。 無論你是長官或者部下,做長官的人不要輕視部下,做部下的人也不要藐視長官,如果你能將「常不輕」運用在日常生活裡,看重別人,壓低自己,必定是不吃虧的。世間自有公道,只要是好人好事,即使眼前看來是受到一些損失,但是時間久了,也必定會獲得好處。總之,做人處事能養成不輕視人而尊重人的習慣,是可以討到更多便宜的喔。 貪瞋痴的管理 在佛經裡,有兩句重要的法語:「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人所以不能超凡入聖、不能解脫自在,主要地就是我們的心被三個「盜賊」:貪欲、瞋恚、愚痴降伏了、盤據了。 人因為貪欲過多,不能滿足,內心世界變得狹小;因為瞋恨,「火燒功德林」,自毀前程。其實,世間上的問題,發脾氣能解決嗎?你發脾氣,就算是對方不敢反抗,心裡也會感到不服,問題還是存在,甚至更加嚴重。 愚痴、無明就更加可怕了。世間上凡事都要講究理路,人有人理、物有物理、天有天理、地有地理、心有心理、情有情理,道也有道理。不講理就是愚痴,等於沒有道路,沒有方向,看不清這個世間的人我關係、物我關係、天地萬物共存的關係。 貪瞋痴三毒會戕害我們的生命,阻礙我們的前途,束縛我們的身心,讓我們不能自由自在。 佛經裡提到,要想降伏貪瞋痴,可以用「戒定慧」來對治。貪心起時,以戒對治,不予取予求,不貪圖不義之財或不當的擁有;瞋心起時,以定對治,不任意瞋怒疑嫉,安詳自在;痴心起時,以慧降伏,禪門說:「千年暗室,一燈即明。」智慧如光明,愚痴如黑暗,慧燈亮了,愚痴暗昧還不能去除嗎? 貪瞋愚痴的毛病,是人生苦難的根源,只有用佛法的戒定慧對治,是最為穩當了。 對治惡人的管理 佛陀涅槃的時候,弟子問:「佛陀!您住世的時候,我們遇到壞人,有您應付;您涅槃後,我們再遇到壞人,要怎麼應對呢?」佛陀說:「默擯!」就是不要理睬他。 這是很有道理的。等於一隻惡狗,牠對著你狂吠,你不去理睬,慢慢地,牠就會停止吠叫;如果你去理睬牠,牠就會吠得更兇。得罪善人,沒有後果;得罪惡人,後果將不堪設想。 當然,面對惡人,說要給予種種禮遇,那也不容易做到,不過「敬鬼神而遠之」倒是不難。要知道,善惡是會傳染的,與善人交往,很自然地你就會向善;與惡人來往,不知不覺地你就會行惡事。因此,對於惡人的處置,最好的方法就是「默擯」,少接觸。 所謂「惡人」,有的是心機很重,有的是疑心很重,有的是慢心很重,有的是侵犯心很重,遇上這許多人都要保持警誡,但是也不要得罪他,否則一旦得罪,就會沒完沒了,「默擯置之」就沒有事了。 說到人與人的往來,要免於交惡,好朋友之間,不要有金錢往來,才能維持友誼的長久;好同事之間,應作「君子之交」,不要過分熱情,熱情畢竟是一時的,終會有冷淡的時候,平常心才是長期共事之道。就例如,每天給你大魚大肉吃,吃久了,難道不會覺得膩嗎?相反地,雖然青菜蘿蔔味道平淡,可是長年累月地吃,也吃不膩。所以,恬淡才能長久,人生以過中道生活最為平安。

相關新聞

1011121314151617181920第12 / 490頁
追蹤我們